《蘭臺軌範》~
1. 卷五
2. 喘
3. 《素問》
《經脈別論》:夜行則喘,出於腎,淫氣病肺。有所墮恐,喘出於肝,淫氣害脾。有所驚恐,喘出於肺,淫氣傷心。度水跌僕,喘出於腎與骨。當是之時,勇者氣行則已,怯者則著而為病也。
《陽明脈解篇》: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帝曰:或喘而死,或喘而生者,何也?岐伯曰:厥逆連臟則死,連經則生。
《脈要精微論》:肝脈搏堅而長,因血在脅下,令人喘逆。
《逆調論》: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此句又為喘之總訣。
《生氣通天論》: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
《陰陽別論》:陰爭於內,陽擾於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則熏肺,使人喘鳴。
《水熱穴論》:水病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故肺為喘呼,腎為水腫。肺為逆,不得臥。
白話文:
【經脈別論】:夜晚活動過度會導致喘息,這是由腎臟引起的,過度的活動傷害到肺部。如果經歷了墜落或是感到恐懼,喘息是由肝臟引起的,過度的情緒影響脾臟健康。如果受到驚嚇,喘息是由肺部引起的,過度的情緒傷害心臟。涉水或是跌倒,喘息是由腎臟和骨骼問題引起的。在這種情況下,勇敢的人可能很快就恢復正常,但膽小的人可能會因此生病。
【陽明脈解篇】:陽明脈出現問題,會引起喘息和身體疼痛,疼痛時會對他人產生反感。有時候,有人會因為喘息而死亡,有人卻能康復,這是為什麼呢?岐伯解釋說,如果脈絡逆亂連及內臟,就會導致死亡;如果只連及經絡,則可以存活。
【脈要精微論】:肝臟的脈象如果堅硬且長,表示血液在脅下積聚,這會讓人喘息難受。
【逆調論】:腎臟是主管水分的臟器,負責調節體內的津液,也控制睡眠和呼吸。這句話概括了喘息的所有原因。
【生氣通天論】:在酷熱的環境下,人會大量出汗,感到煩躁時會喘息和口渴,安靜下來後會變得健談。
【陰陽別論】:體內的陰氣和體外的陽氣互相衝突,魄汗無法被收藏,四肢逆冷,這會燻蒸肺部,讓人喘息並發出聲音。
【水熱穴論】:水病患者,下半身會浮腫,腹部膨脹,上半身會喘息,無法躺下,這是標本都受到影響的症狀。所以肺部問題會引起喘息,腎臟問題會導致水腫,肺部逆亂會讓人無法躺下。
4. 《金匱》
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痢尤甚。
白話文:
「患者呼吸困難,面部有浮腫的現象,並且呼吸時肩膀會隨之起伏,診斷其脈搏浮大,這種情況是難以治療的。如果再伴有腹瀉的情況,病情將會更加嚴重。」
5. 喘方
麥冬湯(《金匱》),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此主之。
麥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甘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溫服一升。日三夜一服。此即竹葉石膏湯去竹葉、石膏加大棗也。專清肺胃之火。若火逆甚,仍用竹葉、石膏為妙。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傷寒論》),喘家主之。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個,去皮、尖),余依前法。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傷寒論》),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此湯主之。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即越婢湯加杏仁去薑棗。
定喘湯(振生方),治肺寒膈熱哮喘。
麻黃,款冬花,半夏,桑皮(各三錢),蘇子(二錢),杏仁(一錢五分),白果(二十一枚,碎,炒),黃芩,甘草(各一錢)
上以水煎,徐徐服。
皺肺丸,治喘。
款冬花,知母,秦艽,百部(去心),紫菀,貝母,阿膠,糯米(炒,各一兩),杏仁(另研,四兩)
上為末,將羊肺一具,先以水灌洗,看容得水多少,即更添些,煮杏仁令沸,濾過,灌入肺中,系定,以糯米泔煮熟,研爛成膏,搜和前藥末,杵數千下,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桑白皮煎湯下。
清燥救肺湯,治膹郁喘嘔。
桑葉(三錢,經霜者),石膏(二錢半,炒),甘草(一錢),胡麻仁(一錢,炒研),阿膠(八分),人參(七分),麥冬(一錢二分),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黃),枇杷葉(一片,去毛,蜜炙)
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頻頻二三次,滾熱服。
小青龍加石膏湯,越婢加半夏湯(俱見咳嗽。)
按:此二方為喘之主方,其餘眾方意不能外此,即有他法,必有別因,當隨症增減也。
麻黃湯(見《傷寒》資生腎氣丸),瀉白散(錢乙),黑錫丸(俱見通治。)
按:黑錫丸鎮納元氣,為治喘必備之藥,當蓄在平時,非一時所能驟合也。
白話文:
[喘方]
-
[麥冬湯] (來自《金匱》):適用於火氣上衝導致呼吸困難,咽喉不順的情況,能抑制火氣,降氣順暢。成分包括麥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參,甘草(各二兩),粳米(三合),大棗(十二枚)。將以上六種材料用水十二升煮至剩六升,每次溫服一升,一天三次,晚上一次。這配方就是竹葉石膏湯去掉竹葉、石膏再加入大棗,專門清除肺和胃的火氣。如果火氣非常嚴重,可以再加上竹葉和石膏。
-
[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來自《傷寒論》):適用於喘息的病人。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入厚朴(二兩),杏仁(五十顆,去皮尖)。
-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來自《傷寒論》):出汗後,不能再使用桂枝湯。若汗出且喘息,但沒有高燒,此湯適用。成分包括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顆,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碎,綿裹)。
-
[定喘湯] (來自振生方):治療肺寒及膈熱哮喘。成分包括麻黃,款冬花,半夏,桑皮(各三錢),蘇子(二錢),杏仁(一錢五分),白果(二十一枚,碎,炒),黃芩,甘草(各一錢)。
-
[皺肺丸]:治療喘息。成分包括款冬花,知母,秦艽,百部(去心),紫菀,貝母,阿膠,糯米(炒,各一兩),杏仁(另研,四兩)。
-
[清燥救肺湯]:治療膹鬱喘嘔。成分包括桑葉(三錢,經霜者),石膏(二錢半,炒),甘草(一錢),胡麻仁(一錢,炒研),阿膠(八分),人參(七分),麥冬(一錢二分),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黃),枇杷葉(一片,去毛,蜜炙)。
-
[小青龍加石膏湯] 和 [越婢加半夏湯] (詳情請參考咳嗽部分)。
-
[麻黃湯] (詳情請參考《傷寒》資生腎氣丸),[瀉白散] (錢乙),[黑錫丸] (詳情請參考通治部分)。其中,黑錫丸是治療喘息不可或缺的藥物,應該平時就準備好,不是一時之間可以迅速配製的。
6. 臌脹水腫
7. 《靈》《素》
《靈·脹論》:黃帝問曰:願聞脹之舍。岐伯曰:夫脹者,皆在於臟腑之外。四字總括明透。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故命曰脹。帝曰:未解其意。岐伯曰:夫胸腹,臟腑之郭也。膻中者,心主之宮城也。胃者,太倉也。咽喉小腸者,傳送也。胃之五竅者,閭里門戶也。廉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故五臟六腑者,各有畔界,其病各有形狀,營氣循脈,衛氣逆為脈脹。衛氣並脈循分為膚脹。
《水脹篇》:黃帝問於岐伯曰:水與膚脹、臌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岐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𪔣𪔣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臌脹何如?岐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
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腸覃何如?岐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內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石瘕何如?岐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則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陰陽別論》云:陰陽結邪,多陰少陽,曰石水,少腹腫。
《邪氣臟腑病形篇》:督脈微大,為石水,起臍已下至小腹,垂垂然。上至胃脘,死不治。水為有形之物,故按之即起。膚脹為無形之氣,故按之不起。腸覃乃腸外惡氣所結,故月事仍下。石瘕乃胞中惡血所凝,故月事不行。各有定理也。至石水則在少腹之中,水結不散之症。若臌脹,則非氣非水,臟腑皮肉俱堅腫,邪盛正衰,難為治矣。
《素·腹中論》:黃帝問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暮食,此為何病?岐伯對曰:名為臌脹。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
《水熱穴論》:黃帝問曰:少陰何以主腎,腎何以主水?岐伯對曰: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陰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聚水也。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故凡水病,下為胕腫、大腹,上為喘呼不得臥者,標本俱病。
《氣厥論》:肺移寒於腎,為湧水。湧水者,按腹不堅,水氣客於大腸,疾行則鳴濯濯,如囊裹漿,水之病也。
《陰陽應象大論》:濁氣在上,則生䐜脹。
白話文:
《靈·脹論》:黃帝問道:我想了解脹病的特徵。岐伯回答:所謂脹病,都是發生在臟腑周圍的。這四個字總括了脹病的特性。它排開臟腑,使胸脅擴張,皮膚脹起,所以被稱為脹。黃帝說: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岐伯解釋:胸腹是臟腑的外殼。膻中是心主的宮殿。胃是儲存食物的大倉庫。咽喉和小腸是食物的傳送通道。胃的五個開口,就像巷弄裡的門戶。廉泉和玉英是津液的通道。
因此,五臟六腑各自有自己的界限,疾病也有各自的表現形式。營氣沿脈絡運行,如果衛氣逆流,就會導致脈脹。如果衛氣沿脈絡運行,就會導致膚脹。
《水脹篇》:黃帝向岐伯詢問:水腫、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這些疾病如何區別?岐伯回答:水腫剛開始時,眼睛四周會輕微腫脹,像剛睡醒的樣子。脖子的脈搏跳動,偶爾咳嗽,大腿間感覺寒冷,小腿腫脹,腹部膨大,這就是水腫的症狀。用手按壓腹部,手一抬起來,腹部就像包著水一樣,這就是水腫的特徵。黃帝問:膚脹的特徵是什麼?岐伯回答:膚脹是因為寒氣侵入皮膚之間,皮膚變得鬆軟不堅實,腹部膨大,全身浮腫,皮膚變厚。按壓腹部,凹下去的部分不會立刻彈回,腹部顏色沒有改變,這就是膚脹的特徵。鼓脹又是什麼樣的呢?岐伯回答:鼓脹的患者,腹部和全身都膨脹,和膚脹的狀況差不多。
膚色蒼黃,腹部肌肉突起,這就是鼓脹的特徵。腸覃又是什麼樣的呢?岐伯回答:寒氣侵入腸道外部,和衛氣互相搏鬥,氣血不能正常運行,於是有些東西附著在腸道上,形成惡性組織,導致瘜肉在內部生成。剛開始,它的大小像雞蛋,慢慢變得更大。等到成熟,就像懷孕一樣,時間長的可能要過一年,按壓它會感覺堅硬,推它會移動,月經仍能定期來臨,這就是腸覃的特徵。石瘕又是什麼樣的呢?岐伯回答:石瘕生於子宮內,寒氣侵入子宮口,子宮口閉塞,氣血無法流通,應該排出的惡血沒有排出,凝結在子宮內,逐漸增大,就像懷孕一樣,月經不能定期來臨,這是女性特有的疾病,可以通過引導來治療。
《陰陽別論》中說:陰陽失衡,陰氣過重,陽氣不足,叫做石水,小腹腫脹。
《邪氣臟腑病形篇》:督脈微弱,可能是石水,從肚臍以下到小腹,垂垂欲墜。上達胃部,無法治療。水腫是有形的,所以按壓後會彈起。膚脹是無形的氣體,所以按壓後不會彈起。腸覃是腸道外部的惡性組織,所以月經仍能定期來臨。石瘕是子宮內的惡性血液凝結,所以月經不能定期來臨。每種疾病都有其固有的規律。至於石水,是在小腹中,水腫結聚不散的症狀。如果出現鼓脹,就不是氣也不是水,而是臟腑和皮膚肌肉都堅硬腫脹,邪氣旺盛,正氣衰弱,很難治療。
《素·腹中論》:黃帝問道:有病人感到心腹脹滿,早晨吃的食物到晚上還不能消化,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種病叫鼓脹。黃帝問:該怎麼治療呢?岐伯回答:用雞糞和醴酒治療,一次就能見效,兩次就能痊癒。
《水熱穴論》:黃帝問道:為什麼少陰會主腎,腎又為什麼會主水?岐伯回答:腎是極度的陰,極度的陰就是盛水。肺是太陰,少陰是冬天的脈象。所以,病根在腎,病末在肺,都會聚集水分。腎是胃的閘門,如果閘門功能失常,水分就會聚集,形成水腫。所以,所有水腫疾病,下部會造成浮腫和大腹,上部會導致呼吸困難,不能躺下,這是病根和病末都受到影響。
《氣厥論》:肺部的寒氣轉移到腎部,會導致湧水。湧水的患者,按壓腹部不會感到堅硬,水氣進入大腸,快速行走時會聽到潑潑的聲音,就像袋子裏裝著漿糊,這是水腫的病症。
《陰陽應象大論》:濁氣上升,會導致脹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