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1)
卷二 (1)
1. 腹痛
2. 《金匱》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裡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
白話文:
【《金匱》】
如果趺陽脈搏微弱且帶有弦象,按照診斷標準,應會出現腹部脹滿的情況。但若沒有腹部脹滿,那必然會有排便困難,同時兩側腹部會感到疼痛,這表示虛寒由下向上蔓延,應使用溫補藥物來治療。
患者如果腹部脹滿,輕壓腹部不感到疼痛,這表示病情屬虛;若感到疼痛,則表示病情屬實,可以使用瀉下藥物治療。若舌苔呈現黃色,使用瀉下藥後,黃色自然會消失。腹部脹滿的症狀時好時壞,這種情況屬於寒症,應給予溫補藥物治療。
患有中寒的人常打哈欠,鼻涕清稀,身體雖發熱但面色正常,容易打噴嚏。如果是中寒導致的腹瀉,這是因為體內虛弱。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這表示胃部寒冷。
體型偏瘦的人如果肚臍周圍疼痛,可能是由於風寒或消化不良引起,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可能會導致氣逆。如果不氣逆,可能就會造成心下痞塞的問題。
3. 《傷寒論》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結鞕。傷寒五六日,腹中痛,若轉氣不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已經五、六天未排便,且感到肚臍周圍疼痛,情緒煩躁,這些症狀時有發作,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硬結的大便(燥屎),導致無法順利排便。
太陰病的特徵是腹部脹滿並且會嘔吐,吃下的食物不易吞嚥,且患者會自行嚴重瀉肚,腹部時常會自己感到疼痛。如果這種情況下強行瀉下,可能會造成胸腔內部結塊的情況。
在受到風寒感染後的五、六天裡,如果腹部開始疼痛,但這種疼痛並未向小腹部位擴散,這表示身體可能正準備自行排出病邪(即可能要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