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

1. 腹痛方

厚朴七物湯(《金匱》),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此湯主之。

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附子粳米湯(《金匱》),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此湯主之。

附子(一枚,泡),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蒸臍法,亦可隨病所在蒸之,外科寒症,亦能蒸散。

丁香,木香,半夏,南星,川烏,歸身,肉桂,麝香,冰片,乳香,大黃,硝,山甲,雄黃,蟢窠,白蔻

上為粗末。放面圈內,上用銅皮一片,多鑽細眼,用艾火灸銅皮上,每日十餘火,滿三百六十火,病除。藥味亦可因症加減,其藥用燒酒、薑汁等拌濕。

厚朴三物湯(《金匱》),痛而閉者,此湯主之。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納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服,以利為度。

大黃附子湯(《金匱》),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此湯。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泡),細辛(二兩)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黃連湯,見嘔吐。小建中湯,見虛勞。桂枝加大黃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桂枝加芍湯,理中湯,四逆湯,以上俱見傷寒。蘇合丸,見通治。

白話文:

【腹痛治療方式】

  1. 『厚朴七物湯』(出自《金匱要略》):適用於腹部脹滿且持續發熱十天,脈搏浮動且頻率快,但飲食正常的情況。主要成分有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將這些材料用水煮至剩下四升,每次溫服八合,一天三次。如果患者有嘔吐現象,可以再加入半夏五合。若出現下痢,應去掉大黃。如果感到寒冷,可增加生薑至半斤。

  2. 『附子粳米湯』(出自《金匱要略》):對於腹部冷氣,腸胃劇烈疼痛,胸脅部逆滿嘔吐的狀況有幫助。主要成分有附子(一枚,需浸泡),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將這些材料用水煮至米熟,然後去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三次。

  3. 『蒸臍法』:可以根據病情蒸熱肚臍,對於外感寒症也有幫助。使用丁香,木香,半夏,南星,川烏,歸身,肉桂,麝香,冰片,乳香,大黃,硝,山甲,雄黃,蟢窠,白蔻等藥材,磨成粗粉放在肚臍上,上方放置一個鑽有許多小孔的銅片,用艾火在銅片上炙烤,每天十多次,共三百六十次,病就會好。藥材用量可依病情調整,藥材可用燒酒和薑汁混合濕潤。

  4. 『厚朴三物湯』(出自《金匱要略》):對於腹部疼痛且有便祕的情況有效。主要成分有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將厚朴和枳實先用水煮至剩下五升,再加入大黃煮至剩下三升,溫服一次,直到排便為止。

  5. 『大黃附子湯』(出自《金匱要略》):適用於側腹部疼痛且發熱,脈搏緊繃,這是寒氣的表現,應該用溫暖的藥物來治療,適合這個湯。主要成分有大黃(三兩),附子(三枚,需浸泡),細辛(二兩)。用水煮至剩下二升,分三次溫服。如果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煮至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等於步行四五里的時間再服用下一次。

  6. 『黃連湯』,『小建中湯』,『桂枝加大黃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桂枝加芍湯』,『理中湯』,『四逆湯』等,這些湯劑都可治療感冒。『蘇合丸』,則是具有通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