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二 (4)

1. 《素問》

《素問·痿論》:黃帝問曰:五臟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心氣熱而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挈脛,縱而不任地也。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乾,筋膜乾則脛急而攣,發為筋痿。

白話文:

《素問·痿論》:黃帝問道:是哪五臟會導致人痿痺,為什麼呢?

岐伯回答道:肺主管身體的皮膚和汗毛,心主管身體的血脈,肝主管身體的筋膜,脾主管身體的肌肉,腎主管身體的骨髓。因此,肺熱傷及皮毛,皮毛就會虛弱、薄脆,受點損傷就會萎縮痿痺。

心熱氣下行,脈氣上行,上部脈絡就會空虛,虛則導致脈痿,髖關節和膝關節彎曲,連地上都走不了。

肝氣過熱,就會導致膽泄、口苦,筋膜乾燥,筋膜乾燥就會導致小腿僵硬攣縮,發作為筋痿。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痿。帝曰:何以得之?岐伯曰:肺者,臟之長也,為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躄,此之謂也。痿症總屬熱,而皆關於肺。

白話文:

脾熱的時候,會感到胃口乾燥、口渴,肌肉無力,發展成肌肉萎縮。腎熱的時候,會出現腰背部無法挺直,骨頭枯萎、骨髓減少,發展成骨萎縮。

皇帝問: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症狀的?

岐伯回答:肺是臟器的首領,也是保護心臟的屏障。如果肺部受到損傷或缺乏營養,就會出現肺鳴,肺鳴會導致肺熱和肺葉焦枯。因此,五臟都可能因肺熱葉焦而導致痿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痿縮症。所有種類的痿症都和熱有關,而且都與肺相關。

後人治痿而用燥熱之藥,俱誤。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為肌痹,傳為脈痿。思想無窮,所願不得,意淫於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為筋痿,及為白淫,故《下經》曰:筋痿者,生於肝,使內也。

白話文:

後世醫家治療痿症時經常使用燥熱的藥物,這都是錯誤的。過度悲哀會導致沖脈阻塞,沖脈阻塞後,陽氣在體內亂動,發作時會導致心下絞痛,反覆小便帶血,所以《本病論》說:大經脈空虛,發作時會出現肌肉麻痺,發展下去就會成為脈絡痿軟。思慮過多,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沉迷於性幻想,沉溺房事,都會導致筋脈鬆弛,發作時就會成為筋痿,以及出現遺精。所以《下經》說:筋痿是由肝氣造成的,是因為肝氣內侵。

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於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於大熱也。黃帝曰:何以別之?岐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散。

白話文:

逐漸受濕氣侵襲,經常接觸水,如果身體裡面有濕氣殘留,居住的地方潮濕,肌肉皮膚浸潤,就會麻木不仁,發展成肌肉萎縮。因此,《下經》說:肌肉萎縮的人,是因為在潮濕的地方得病。

如果長途跋涉勞累,又遭遇酷暑而口渴,口渴就會導致陽氣內攻,內攻就會使熱氣積聚在腎臟,腎臟是水臟。此時,水不能勝過火,就會導致骨頭枯萎,骨髓空虛,因此無法支撐身體,發展成骨萎縮。因此,《下經》說:骨萎縮的人,是因為遭受了酷暑。

黃帝問:怎麼區別這兩種萎縮?岐伯回答:如果是肺部發熱,就會面色蒼白,毛髮散亂。

心熱者,色赤而絡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衝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谿谷,與陽明合於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於氣街。

白話文:

心臟發熱的人,面色發紅,血管凸起。肝臟發熱的人,面色青黃,指甲枯萎。脾臟發熱的人,面色發黃,肌肉蠕動。腎臟發熱的人,面色發黑,牙齒幹枯。

(黃帝問道:)像您說的這樣,可以治病了吧?為什麼您說治療痿症,只取陽明經呢?

(岐伯回答:)陽明經是五臟六腑的海洋,負責滋潤宗筋。宗筋負責包裹骨骼,促進關節活動。衝脈是經脈的海洋,負責灌溉全身,與陽明經會合於宗筋。陰陽之氣總會於宗筋,匯聚於氣街。

氣街一名氣衝,足陽明經穴,在毛際兩旁,鼠鼷上一寸動脈處。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榮,諸經所溜為榮。而通其俞,諸經所注為俞。調其虛實,和其順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矣。

白話文:

所謂「氣街」又稱「氣衝」,是足陽明經的穴位,位於兩側的毛髮邊緣,在鼠鼷穴上方一寸的動脈處。陽明經為其主經絡,而陽明經又與帶脈相連,帶脈又與督脈相通。因此,如果陽明經氣虛弱,宗筋就會鬆弛無力,帶脈無法引導氣血,導致足部痿軟無法活動。

黃帝問道:「該如何治療呢?」

岐伯答道:針對各經絡氣血不足的情況進行補益,這就是「補其榮」。疏通各經絡氣血聚集的地方,這就是「通其俞」。調整虛實的平衡,和解順逆的氣流。筋脈、骨骼、肌肉在適當時機得到滋養,疾病就會痊癒。

時受月,王冰注謂病所受之時月,未知是否。《生氣通天論》: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白話文:

有時候受到(天氣或氣候)的影響,王冰認為是指疾病受到的時令月份,不過這點還無法確定。《生氣通天論》中說:如果濕熱不通暢,大筋就會縮短拘攣,小筋就會鬆弛變長。筋縮短會導致拘攣,筋變長會導致痿軟癱瘓。

2. 《難經》

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3. 痿方

金剛丸(《保命》),治腎損骨痿,不能起於床。

萆薢杜仲(炒去絲),蓯蓉(酒浸,等分)

上為末,酒煮腰子,搗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下。

虎骨四斤丸(《局方》),治腳痿。

木瓜天麻,蓯蓉,牛膝(各焙乾,一斤),附子虎骨(各一兩,酥炙)

白話文:

宣木瓜、天麻、蓯蓉、牛膝(各一斤,烘乾) 附子、虎骨(各一兩,用酥油炙烤)

以上各如法修制,先將前四味用無灰酒浸,春秋各五日,夏三,冬十日,取出焙乾。入附子、虎骨,共研為末。用浸藥酒。打麵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下。

白話文:

按照上述方法製作:

  1. 先將前四味藥材用無灰酒浸泡。
  2. 春秋各浸泡5天,夏季浸泡3天,冬季浸泡10天。
  3. 取出浸泡過的藥材並烘乾。
  4. 加入附子和虎骨,研磨成細末。
  5. 將藥末放入浸藥酒中。
  6. 用麵糊製作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50粒。
  7. 飯前用鹽湯送服。

加減四斤丸(《三因》),治腎肝虛熱淫於內,致筋骨痿弱,足不任地,驚恐戰掉,潮熱時作,飲食無味,不生氣力。

白話文:

加減四斤丸(出自《三因方》)

功效: 治療腎虛、肝熱,導致筋骨無力、雙腳虛軟、無法行走、驚恐顫抖、潮熱發作、飲食無味、體力不支。

肉蓯蓉(酒浸),牛膝(酒浸),木瓜(干),鹿茸(酥炙),熟地五味子(酒浸),菟絲子(酒浸,各等分)

白話文:

肉蓯蓉(泡過酒)、牛膝(泡過酒)、乾木瓜、鹿茸(酥炙)、熟地、五味子(泡過酒)、菟絲子(泡過酒),各取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溫酒米飲下。一方不用五味,有杜仲。

煨腎丸(《保命》),治腎肝虛及脾損,穀不化。

牛膝,萆薢,杜仲(炒去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酒浸),蓯蓉(酒浸),葫蘆巴破故紙(等分),桂枝(減半)

白話文:

牛膝、萆薢、生杜仲(炒去硬絲)、白蒺藜、防風、菟絲子(用酒浸泡)、蓯蓉(用酒浸泡)、葫蘆巴、破故紙(以上等量)、桂枝(用量減半)

上為末,將豬腰子制如食法,搗爛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溫酒送下。又治腰痛不起。亦治腎痿。

白話文:

將豬腎製成粉末,按照烹調方法搗成蜜丸,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 50-70 粒,用溫酒送服。也可治療腰痛久治不愈,以及腎虛。

續骨丹(《本事》),治兩腳軟弱,虛羸無力,及小兒不能行。

天麻(酒浸),白附子,牛膝,木鱉子(各半兩),羌活(半兩),烏頭(一錢,泡),地龍(去土,一分),乳香沒藥(各二錢),硃砂(一錢)

白話文:

天麻(用酒浸泡),白附子,牛膝,木鱉子(各半兩),羌活(半兩),烏頭(一錢,泡製),地龍(去除泥土,一分),乳香,沒藥(各二錢),硃砂(一錢)

上以生南星末一兩,無灰酒炙,糊丸雞頭大,硃砂為衣。此加味活絡丹也,舒筋最宜。

白話文:

將生南星研磨成細粉一兩,用無灰酒炒製,搓成雞頭大小的丸子,再用硃砂作為外衣。這是加料的活絡丹,對於舒緩筋骨最有效。

思仙續斷(《本事》),治肝腎風虛氣弱,腳不可踐地,腰脊疼痛,風毒流注下經,行止艱難,小便餘瀝。此補五臟內傷,調中益精,涼血,堅強筋骨,益智輕身耐老。

白話文:

中醫古文:

思仙續斷圓(《本事》),治療肝腎虛寒,氣虛體弱,雙腳無法站立,腰背疼痛,風毒流入下半身,行動不便,小便淋漓。

思仙續斷圓是一種中藥方劑,可以治療肝腎虧虛導致的氣虛乏力、雙腳無力站立、腰背疼痛、風寒濕邪侵襲下半身、行動困難、小便點滴不盡等症狀。本方有滋補五臟、調整氣血、清熱涼血、強壯筋骨、增強智力、延緩衰老等功效。

思仙術,生地(各五兩),五加皮,防風,米仁,羌活,川斷,牛膝(各三兩),萆薢(四兩)

白話文:

仙術方劑:

生生地黃(500 克) 五加皮(300 克) 防風(300 克) 米仁(300 克) 羌活(300 克) 川斷(300 克) 牛膝(300 克) 白芷(400 克)

上為細末,好酒三升,化青鹽三兩,用大木瓜半斤,去皮子,以鹽酒煮木瓜成膏,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下。膏少和酒可也。此方治下焦風濕腳氣亦效。《內經》針痿之法獨取陽明,以陽明為諸筋總會也。而用藥則補腎為多,以腎為筋骨之總司也。養其精血而逐其風痰,則大略無誤矣。

白話文:

取上等的細小青鹽三兩,好酒三升,大木瓜半斤,去皮後用鹽酒煮成膏狀,搗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空腹飯前,以溫酒或鹽湯送服。膏劑較少時,可加酒服用。這個方劑也可用於治療下焦風濕腳氣。根據《內經》的針灸痿症法,只取陽明穴,因為陽明穴是諸筋的總會。而用藥則多以補腎為主,因為腎是筋骨的總司。只要養護腎精血,驅逐風痰,大致上就不會出錯。

虎潛丸(丹溪),大活絡丹(以上二方俱見通治。)

白話文:

虎潛丸(丹溪方)

功效: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炎鎮痛

組成:

  • 虎杖根
  • 牛膝
  • 川芎
  • 當歸
  • 乳香
  • 沒藥
  • 紅花
  • 桃仁

大活絡丹

功效:

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組成:

  • 羌活
  • 防風
  • 赤芍
  • 川芎
  • 當歸
  • 乳香
  • 沒藥
  • 紅花

說明:

這兩種方劑都記載於《通治》一書中,具有類似的通絡活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