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1. 腰痛
2. 《靈樞》
《經脈篇》:肝,足厥陰也,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終始篇》:刺諸痛者,其脈皆實,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之膕。
白話文:
【經脈篇】:肝臟所對應的是足厥陰經,如果這條經絡有問題,就會引起腰痛,讓人無法彎腰或挺直。
【終始篇】:對於各種疼痛,通常都和脈絡充實有關。腰部以上的疼痛,主要由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負責調理;而腰部以下的疼痛,則由足太陰脾經和足陽明胃經負責調理。如果疼痛出現在腰部,治療時應關注膝後的膕部穴位。
3. 《病源》
腎主腰腳,腎經虛損,風冷乘之,故腰痛也。又邪客於足少陰之絡,令人腰痛,引小腹,不可以仰息,診其尺脈沉,主腰背痛。尺寸俱浮直下,此為督脈腰強痛。
風濕腰痛,勞傷腎氣,經絡既虛,或因臥濕當風,風寒乘虛搏於腎,腎經與血氣相擊而腰痛。
腎著腰痛,腎主腰腳,腎經虛,則受風冷,內有積水,風水相搏,浸積於腎,腎氣內著,不能宣通,故令腰痛。其痛狀身重腰冷,腹重如帶五千錢,如坐於水,形狀如水,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久久變為水病,腎濕故也。
背倭,肝主筋而藏血,血為陰,氣為陽,陽氣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陰陽和同,則血氣調適,共相榮養也,邪不能傷。若虛則受風,風寒搏於脊膂之筋,冷則攣急,故令背倭。
脅痛,邪氣客於足少陽之絡,令人脅痛,咳,汗出,陰氣擊於肝,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引脅與小腹,診其脈弦而急,脅下如刀刺,狀如飛屍,至困不死。脅痛屬足少陽,不屬足厥陰。
白話文:
【病源】
腎臟掌控腰部及腳部的健康,如果腎經絡虛弱受損,風寒趁虛而入,就會導致腰部疼痛。另外,如果邪氣侵入足少陰的絡脈,也會讓人感到腰痛,這種痛感會延伸到小腹,甚至讓人無法深呼吸。在診斷上,若脈象顯示尺脈沈重,這通常代表腰背部位的疼痛。如果寸口和尺脈都浮起且直下,這可能是督脈所致的腰強痛。
風濕引起的腰痛,是因為勞累傷害了腎氣,經絡虛弱,可能因為睡在潮濕地方或受到風寒,風寒趁虛侵襲腎臟,腎臟的經絡與血液氣息互相衝擊,導致腰痛。
腎氣滯留引起的腰痛,腎臟掌控腰部和腳部,腎經絡虛弱,易受風寒影響,體內積存水分,風水相搏,水分慢慢在腎臟積聚,腎氣滯留在體內,無法正常運行,因此導致腰痛。患者會感到身體沉重,腰冷,腹部像被五千銅錢壓著,感覺像坐在水中,外表看似浮腫,但不會口渴,小便順暢,飲食如常,但長久下來會轉變成水腫病,這是因為腎臟濕氣過重。
彎腰駝背,肝臟負責筋骨的健康並儲藏血液,血液屬於陰性,氣息屬於陽性,陽氣充足可以養神,柔韌可以養筋,陰陽平衡,血氣就能調和,互相滋養,邪氣也就無法侵害。如果身體虛弱,就會受風,風寒侵襲脊柱的筋骨,受冷後筋骨緊繃,因此造成彎腰駝背。
脅痛,邪氣進入足少陽的絡脈,會引起脅痛,咳嗽,出汗,陰氣衝擊肝臟,寒氣侵入血管,使血液凝固,血管緊縮,牽扯到脅部和小腹。診斷時,脈象顯示弦而急,脅下有如刀割般的疼痛,狀似被飛屍附身,即使病情嚴重也不致死。脅痛屬於足少陽的問題,而非足厥陰。
4. 腰痛方
甘姜苓朮湯(《金匱》),腎著之病,其人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病屬下焦。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帶五千錢。
甘草,白朮(各二兩),乾薑,茯苓(各四兩)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腰中即溫。
青娥丸(《局方》),治腎虛為風冷所乘,或處濕地,或墜墮傷損,或因風寒,皆令腰間似有物垂墜也,悉主之。
胡桃(二十個,去殼皮),破故紙(酒炒,六兩),蒜(四兩,熬膏),杜仲(薑汁炒,十六兩)
上共為末,丸如桐子大。溫酒下,婦人淡醋湯下三十丸。
加味小柴胡湯(《良方》),治傷寒脅痛。
柴胡(二錢),半夏(一錢半),黃芩(二錢),人參(一錢五分),牡蠣粉(一錢),枳殼(一錢),甘草(一錢)
上作一服,姜五片,紅棗二枚,煎服。
摩腰膏(丹溪),治老人腰痛,婦人白帶。
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二錢半),硃砂,雄黃,樟腦,丁香(各一錢半),乾薑(一錢),麝香(大者五粒)
上共為末,蜜丸龍眼大。每一丸,用生薑汁化開,如厚粥火上烘熱,放掌上摩腰中,候藥盡貼腰上,即烘綿衣縛定,腰熱如火,間二日用一丸。此法近有人專用此治形體之病,凡虛人、老人頗有效驗,其術甚行。又此方加入倭硫黃、人參、鹿茸、沉香、水安息等大補之品,摩虛損及老人更妙。
又一法以麻油、黃蠟為丸,如胡桃大,烘熱摩腰上,俟腰上熱,然後紮好,一丸可用數十次。腹中痛亦可摩。
療腰痛方(《良方》)
杜仲,肉蓯蓉,破故紙,人參,當歸,秋石,川巴戟,鹿角霜(各等分)
上為末,用豬腰子一個,洗淨,淡鹽湯泡過,劈開兩邊,中間勿斷,細花開,用前藥滲入,另用稀絹一塊包裹綿扎,外用小罐入酒少許,紙封,毋令走泄藥氣。煮熟取食之,飲醇酒三杯立愈。
又方(《奇效》)
胡桃肉,補骨脂,杜仲(各四兩)
上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盞,煎服。
麋茸丸(《本事》),治腎虛腰痛。
麋茸(一兩,鹿角亦可),菟絲子末(一兩),舶上茴香(半兩)
上為末,用羊腎一對,酒煮爛,去膜。研和丸桐子大,如羊腎少,入酒糊佐之。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下。
藥棋子(《本事方》),治腰腿痛,氣滯。
牽牛不拘多少,用新瓦入火,煿得通紅,便將牽牛頓在瓦上,自然半生半熟,不得撥動,取末一兩,入細研硫黃一錢,同研勻,分三分。每用白麵一匙,水和捍開,切作棋子大。五更初,以水一盞,煮熱連湯溫送下,如住即已,未住隔日再作。予嘗有此疾,每發止一服痛止。
二神丸(《本事方》),左金丸(俱見通治。)
按:腰痛屬虛者固多,而因風寒痰濕、氣阻血凝者亦不少。一味蠻補必成痼疾,不可不審。
白話文:
[腰痛治療方式]
【甘姜苓朮湯】(來源:《金匱》)適用於腎氣不足導致的身體沉重,腰部感覺寒冷,就像坐在水中一樣,外表看起來像浮腫,但實際上並不會口渴,小便順暢,飲食正常,這類病症屬於下焦問題。常因勞累後出汗,衣服裡層濕冷,長時間下來就會產生此症狀。主要症狀是腰部以下冷痛,腹部感覺沉重,就像是帶著五千錢的重量。
使用甘草與白朮(各60克)、乾薑與茯苓(各120克)。以上四種材料,用水1000毫升,煮至剩750毫升。分三次溫服,服用後腰部會感到溫暖。
【青娥丸】(來源:《局方》)適用於腎虛受風冷影響,或是居住在潮濕環境,或是跌打受傷,或是因風寒引發,導致腰部有東西垂掛感的情況,都能有效治療。
使用胡桃(去殼皮,20顆)、破故紙(酒炒,約180克)、蒜(熬膏,約120克)、杜仲(薑汁炒,約480克)。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用溫酒吞服,女性則用淡醋湯吞服,每次30粒。
【加味小柴胡湯】(來源:《良方》)適用於感冒後的脅痛。
使用柴胡(約6克)、半夏(約4.5克)、黃芩(約6克)、人參(約4.5克)、牡蠣粉(約3克)、枳殼(約3克)、甘草(約3克)。以上材料作為一份劑量,加入薑五片,紅棗兩枚,煎煮後服用。
【摩腰膏】(丹溪)適用於老人腰痛,或是婦女白帶問題。
使用附子尖、烏頭尖、南星(各約75克)、硃砂、雄黃、樟腦、丁香(各約45克)、乾薑(約15克)、麝香(大者5粒)。以上材料混合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龍眼大小的丸狀。每次取一丸,用生薑汁融化,待其稠度如粥狀,加熱後放在手掌上摩擦腰部,直到藥物完全塗抹在腰部,再用烘熱的棉衣固定,腰部會感到火熱。每隔兩天使用一丸。此方法對於虛弱、老人的腰痛有很好的效果。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麻油和黃蠟製成胡桃大小的丸狀,加熱後摩擦腰部,等到腰部熱了再妥善固定,一丸可以使用數十次。對於腹部疼痛也能使用。
【療腰痛方】(來源:《良方》)
使用杜仲、肉蓯蓉、破故紙、人參、當歸、秋石、川巴戟、鹿角霜(各等份)。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取豬腰一個,清洗乾淨,用淡鹽水浸泡,切成兩半但不要切斷,用刀在表面輕輕劃開,將藥粉撒在上面,用薄絹包裹綿繩固定,放入小罐中加入少量酒,用紙封好,煮熟後食用,並喝三杯濃酒,即可痊癒。
【又方】(來源:《奇效》)
使用胡桃肉、補骨脂、杜仲(各約120克)。以上材料作為兩份,每份用水約600毫升,煎煮後服用。
【麋茸丸】(來源:《本事》)適用於腎虛引起的腰痛。
使用麋茸(約30克,也可用鹿角代替)、菟絲子末(約30克)、舶上茴香(約15克)。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羊腎一對,酒煮至軟爛,去除外膜,研磨成泥,加入藥粉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如果羊腎不夠,可以加入酒糊輔助。每次服用三到五十粒,用溫酒或鹽湯吞服。
【藥棋子】(來源:《本事方》)適用於腰腿疼痛,氣滯。
使用牽牛子(不限量),將新瓦放入火中燒紅,將牽牛子放在瓦上,讓其半生半熟,取出研磨成粉末約30克,加入硫磺粉約3克,混合均勻,分成三份。每次使用一茶匙的白麵粉,用水和開,切成棋子大小。凌晨五點左右,用一碗水煮熱,連同湯一起溫服,如果疼痛停止就不用再服,如果還未停止,隔一天再服用一次。我曾經有這種疾病,每次發作只需服用一次就能緩解疼痛。
【二神丸】【左金丸】(來源:《本事方》)(見通治部分)
總結:腰痛多是由於虛弱,但也有很多是由風寒、痰濕、氣阻、血凝等原因引起。一味地盲目進補必然會造成痼疾,必須謹慎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