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1. 腹痛
2. 《金匱》
趺陽脈微弦,法當腹滿。不滿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上也,當以溫藥服之。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者為實,可下之。舌黃者,下之黃自去。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發熱色和者,善嚏。中寒其人下利,以裡虛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穀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
白話文:
【《金匱》】
如果趺陽脈搏微弱且帶有弦象,按照診斷標準,應會出現腹部脹滿的情況。但若沒有腹部脹滿,那必然會有排便困難,同時兩側腹部會感到疼痛,這表示虛寒由下向上蔓延,應使用溫補藥物來治療。
患者如果腹部脹滿,輕壓腹部不感到疼痛,這表示病情屬虛;若感到疼痛,則表示病情屬實,可以使用瀉下藥物治療。若舌苔呈現黃色,使用瀉下藥後,黃色自然會消失。腹部脹滿的症狀時好時壞,這種情況屬於寒症,應給予溫補藥物治療。
患有中寒的人常打哈欠,鼻涕清稀,身體雖發熱但面色正常,容易打噴嚏。如果是中寒導致的腹瀉,這是因為體內虛弱。想打噴嚏卻打不出來,這表示胃部寒冷。
體型偏瘦的人如果肚臍周圍疼痛,可能是由於風寒或消化不良引起,如果錯誤地使用瀉下藥物,可能會導致氣逆。如果不氣逆,可能就會造成心下痞塞的問題。
3. 《傷寒論》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太陰之為病,腹滿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時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結鞕。傷寒五六日,腹中痛,若轉氣不趣少腹者,此欲自利也。
白話文:
如果病人已經五、六天未排便,且感到肚臍周圍疼痛,情緒煩躁,這些症狀時有發作,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硬結的大便(燥屎),導致無法順利排便。
太陰病的特徵是腹部脹滿並且會嘔吐,吃下的食物不易吞嚥,且患者會自行嚴重瀉肚,腹部時常會自己感到疼痛。如果這種情況下強行瀉下,可能會造成胸腔內部結塊的情況。
在受到風寒感染後的五、六天裡,如果腹部開始疼痛,但這種疼痛並未向小腹部位擴散,這表示身體可能正準備自行排出病邪(即可能要拉肚子)。
4. 腹痛方
厚朴七物湯(《金匱》),病腹滿發熱十日,脈浮而數,飲食如故,此湯主之。
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者,加生薑至半斤。
附子粳米湯(《金匱》),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此湯主之。
附子(一枚,泡),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蒸臍法,亦可隨病所在蒸之,外科寒症,亦能蒸散。
丁香,木香,半夏,南星,川烏,歸身,肉桂,麝香,冰片,乳香,大黃,硝,山甲,雄黃,蟢窠,白蔻
上為粗末。放面圈內,上用銅皮一片,多鑽細眼,用艾火灸銅皮上,每日十餘火,滿三百六十火,病除。藥味亦可因症加減,其藥用燒酒、薑汁等拌濕。
厚朴三物湯(《金匱》),痛而閉者,此湯主之。
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納大黃煮取三升。溫服一服,以利為度。
大黃附子湯(《金匱》),脅下偏痛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此湯。
大黃(三兩),附子(三枚,泡),細辛(二兩)
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強人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服後如人行四五里,進一服。
黃連湯,見嘔吐。小建中湯,見虛勞。桂枝加大黃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桂枝加芍湯,理中湯,四逆湯,以上俱見傷寒。蘇合丸,見通治。
白話文:
【腹痛治療方式】
-
『厚朴七物湯』(出自《金匱要略》):適用於腹部脹滿且持續發熱十天,脈搏浮動且頻率快,但飲食正常的情況。主要成分有厚朴(半斤),甘草、大黃(各三兩),大棗(十枚),枳實(五枚),桂枝(二兩),生薑(五兩)。將這些材料用水煮至剩下四升,每次溫服八合,一天三次。如果患者有嘔吐現象,可以再加入半夏五合。若出現下痢,應去掉大黃。如果感到寒冷,可增加生薑至半斤。
-
『附子粳米湯』(出自《金匱要略》):對於腹部冷氣,腸胃劇烈疼痛,胸脅部逆滿嘔吐的狀況有幫助。主要成分有附子(一枚,需浸泡),半夏(半升),甘草(一兩),大棗(十枚),粳米(半升)。將這些材料用水煮至米熟,然後去渣,每次溫服一升,一天三次。
-
『蒸臍法』:可以根據病情蒸熱肚臍,對於外感寒症也有幫助。使用丁香,木香,半夏,南星,川烏,歸身,肉桂,麝香,冰片,乳香,大黃,硝,山甲,雄黃,蟢窠,白蔻等藥材,磨成粗粉放在肚臍上,上方放置一個鑽有許多小孔的銅片,用艾火在銅片上炙烤,每天十多次,共三百六十次,病就會好。藥材用量可依病情調整,藥材可用燒酒和薑汁混合濕潤。
-
『厚朴三物湯』(出自《金匱要略》):對於腹部疼痛且有便祕的情況有效。主要成分有厚朴(八兩),大黃(四兩),枳實(五枚)。將厚朴和枳實先用水煮至剩下五升,再加入大黃煮至剩下三升,溫服一次,直到排便為止。
-
『大黃附子湯』(出自《金匱要略》):適用於側腹部疼痛且發熱,脈搏緊繃,這是寒氣的表現,應該用溫暖的藥物來治療,適合這個湯。主要成分有大黃(三兩),附子(三枚,需浸泡),細辛(二兩)。用水煮至剩下二升,分三次溫服。如果身體比較健壯的人,可煮至剩下二升半,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後等於步行四五里的時間再服用下一次。
-
『黃連湯』,『小建中湯』,『桂枝加大黃湯』,『大柴胡湯』,『小柴胡湯』,『大承氣湯』,『桂枝加芍湯』,『理中湯』,『四逆湯』等,這些湯劑都可治療感冒。『蘇合丸』,則是具有通治效果。
5. 腳氣(附:轉筋)
6. 《千金》
諸經方有腳氣之論,古人少有此疾。腳氣之名,《金匱》已載,但患者少耳。自永嘉南渡,衣纓士人,多有遭者。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並留意經方,偏善斯術,多獲全濟。又宋齊之間,釋門深師述二公等諸家舊方,為二十卷,其腳弱一方近百餘首。魏周之代,蓋無此病,所以姚公集驗,殊不殷勤,徐王撰錄,未以為意。
特以三方鼎峙,風教未一,霜露不均,寒暑不等,關西河北,不識此疾。自聖唐開闢無外南極之地,作鎮於彼,往往皆遭。近來中國士大夫,亦有患者,良由今代風氣混同所致耳。此病先從腳起,因即脛腫,時人號為腳氣。深師云:腳弱者,即其義也。問:風毒中人,隨處皆得,作病何偏著於腳?答曰:人有五臟,心肺經絡所起在手十指,餘三臟經絡所起在足十趾。地之寒暑風濕,皆作蒸氣,足常履之,所以風毒之中人必先中腳。
久而不瘥,遍及四肢腹背頭項。經云:次傳間傳是也。凡腳氣皆感風毒所致,治腳氣必兼風,此乃要訣,人多不即覺會,因他病,一度始發,或奄然大悶,經兩三日乃覺,庸醫不識,作余病治,莫不盡斃。始起甚微,飲食如故,惟卒起腳屈弱不能動,為異耳。黃帝云:緩風濕痹是也。
有腳氣未覺,而頭項臂膊已有所苦。諸處未知,而心腹五內已有所困,或嘔食臭,腹痛下利,二便不通,沖悸不欲見光,精神昏憒,迷忘錯亂,壯熱頭痛,身體酷冷,疼痛轉筋,頑痹緩縱,百節攣急,小腹不仁等症,皆腳氣狀貌也。亦云風毒腳氣之候,婦人亦爾,又有產後取涼,多中此毒,其熱悶掣瘲,驚悸心煩,嘔吐氣上,皆其候也。但又覺臍下冷痞,愊愊然不快,小便淋瀝,即是其候。
頑弱名緩風,疼痛為濕痹。熱者治以冷藥,冷者療以熱藥,以意消息之。諸病皆然。心下急,氣喘不停,自汗脈促,嘔吐不止者,死。凡腳氣皆由氣實而死,終無一人服藥致虛而殂,故不得大補,亦不可大瀉。凡治病大段相同。腳氣其人黑瘦者,易治。肥大肉厚赤白者,難治。
瘦人肉硬,肥人肉軟也。外症亦同。腳氣有腫者,有不腫者,其小腹頑痹不仁者,腳多不腫,小腹頑後不過三五日,即令人嘔吐,名腳氣入心,如此者難治,以腎水克心火也。初得腳弱,便速灸之,服竹瀝湯。灸訖,服八風散,無不瘥者。若但灸不服藥,但服藥不灸,後必更發。
白話文:
【《千金》】
在各種醫學典籍中提及的腳氣病,古時候的人們很少受到這種疾病的困擾。腳氣這個名稱,在《金匱要略》中已有記載,只是當時患病的人較少。自從永嘉時期人們遷往南方,許多有地位的知識份子,多數都患上了此病。有支法存、仰道人等,他們專注於醫學研究,尤其擅長治療腳氣,大多數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療。到了宋齊時期,釋門深師整理了前人的各種治療腳氣的方子,共計二十卷,其中單單腳弱的治療方法就接近百種。然而,在魏周時代,似乎並無這種疾病的存在,因此,姚公的驗方,並未特別提到,徐王的醫書中,也未對此病加以重視。
因為當時的三個國家各自獨立,風俗教育不同,各地氣候環境也有差別,關西河北地區的人們,對此病並不熟悉。自從唐朝開國,統一了南方,設立了駐防軍,那裡的人們開始陸續患上此病。近來,中原地區的士大夫中,也有不少人患病,這可能與當今的氣候變化有關。此病首先從腳部開始,然後導致小腿腫脹,當時被稱為腳氣。深師認為,所謂的腳弱,就是這個意思。有人問,風毒侵襲人體,可以隨時隨地發生,為什麼偏偏會在腳部產生疾病?回答是,人體有五臟,心肺的經絡起始於手指,其他三臟的經絡則起始於腳趾。地面的寒暑風濕,都會形成蒸氣,腳部經常接觸到這些蒸氣,因此風毒侵襲人體時,往往首先影響到腳部。
如果長時間未能痊癒,病情可能會擴散至四肢、腹部、背部和頭部。醫書中提到的「次傳」、「間傳」,就是這個意思。所有腳氣病都是由於風毒侵襲所導致,治療腳氣時必須同時考慮風邪,這是治療腳氣的重要原則,但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病情初期可能並不明顯,飲食習慣也不會改變,唯一的異常可能是突然間腳部變得柔弱,無法活動。黃帝說,這就是「緩風濕痹」。
有些腳氣病尚未顯現,但頭部、頸部、手臂已經出現問題。有些人在其他部位還未感到不適,但心臟和腹部已經感到困擾,可能出現噁心、腹痛、腹瀉、大小便不通暢、心跳加速、畏光、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高燒、頭痛、身體極度寒冷、疼痛、抽筋、麻木、肌肉鬆弛、關節僵硬、小腹麻木等症狀,這些都是腳氣病的表現。也可以說,這些是風毒腳氣的徵兆,女性也不例外。此外,產後受涼,也很容易感染這種病毒。熱悶、抽搐、驚嚇、心煩、噁心、氣短等,都是這種病的徵兆。此外,如果感覺肚臍下方冰冷、不舒服,小便頻繁,這也是該病的徵兆。
頑固性腳氣被稱為緩風,疼痛被稱為濕痹。對於熱症,應該使用冷藥治療;對於寒症,應該使用熱藥治療。所有疾病都應該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治療方案。如果病人感到心慌、呼吸困難、自汗、脈搏加速、持續嘔吐,那麼這種情況很危險。通常,腳氣病是由於氣血不足導致死亡,但並非因為服用藥物導致虛弱而死亡。因此,治療腳氣病時,不能過度補充,也不能過度排泄。所有疾病在治療上都有相似之處。如果病人皮膚黝黑且消瘦,那麼治療相對容易;如果病人肥胖、皮膚厚、紅白相間,那麼治療相對困難。
瘦人肌肉堅硬,胖子肌肉鬆弛。外部症狀也相似。腳氣病有腫脹和非腫脹兩種類型,如果小腹麻木,腳部通常不會腫脹。小腹麻木通常在三到五天內會導致嘔吐,這被稱為腳氣進入心臟,這種情況非常難以治療,因為腎水剋制心火。如果剛發現腳弱,應立即進行灸療,並服用竹瀝湯。灸療結束後,應服用八風散,這樣通常可以治癒。但如果僅進行灸療而不服用藥物,或者僅服用藥物而不進行灸療,那麼病情可能會再次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