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六 (8)
卷六 (8)
1. 腳氣當灸之穴
初灸風市,次伏兔,次犢鼻,次膝兩眼,次三里,次上廉,次下廉,次絕骨。
白話文:
首先灸風市穴,然後灸伏兔穴,接著灸犢鼻穴,再來是灸膝蓋兩側的穴位,接著灸三里穴,然後依次是上廉穴和下廉穴,最後灸絕骨穴。
2. 《病源》
腳氣疼不仁,由風濕毒氣,與血氣相搏,故疼。邪在膚腠,則血氣澀而皮膚厚,搔之如隔衣,故不仁。
腳氣痹攣,風毒搏於經,風濕乘於血,故令攣痹也。
腳氣心腹脹急,風濕毒氣,從腳上入於內,與臟氣相搏,結聚不散,故心腹脹急。
腳氣腫滿,由風濕毒氣搏於腎經,則腎氣不能宣通水液,使傳於小腸,反漬於皮膚,故腫滿也。
腳氣驚悸,由溫濕挾風毒,初客膚腠,後經腑臟,與神氣相搏,則心驚悸也。
白話文:
腳氣疼痛麻木,是因為風濕毒氣侵犯人體,與血液交戰,所以疼痛。邪氣停留在皮膚毛孔,導致血液流通不暢,皮膚變得厚實,抓起來像隔著衣服,因此感覺麻木。
腳氣麻痺攣縮,是因為風毒侵犯經絡,風濕阻滯血液,所以導致攣縮麻痺。
腳氣心腹脹滿急迫,是因為風濕毒氣從腳部侵入體內,與臟腑之氣交戰,積聚不散,所以心腹脹滿急迫。
腳氣水腫,是因為風濕毒氣侵犯腎經,導致腎氣無法正常運化水液,使水液無法傳輸到小腸,反而停留在皮膚表面,所以水腫。
腳氣心悸,是因為溫濕與風毒結合,最初侵犯皮膚毛孔,後來侵入臟腑,與神氣交戰,所以心驚悸。
腳氣轉筋,《靈樞·四時氣篇》:轉筋於陽,治其陽;轉筋於陰,治其陰。《本輸篇》: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
白話文:
腳氣抽筋
《靈樞·四時氣篇》: 抽筋發生在陽經,就治療陽經;抽筋發生在陰經,就治療陰經。
《本輸篇》: 抽筋時,站起來拉伸受影響部位,可以讓抽筋解除。
3. 腳氣方
礬石湯(《金匱》),治腳氣衝心。
礬石二兩,以漿水一斗五升,煎。浸腳良。
白話文:
矾石湯(《金匱》),用於治療腳氣病上沖心。
使用二兩的礬石,以十三升半的米漿水來煎煮。用這煎煮後的藥水浸泡腳,對病情有益。
第一竹瀝湯(《千金》),治兩腳痹弱,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
白話文:
第一竹瀝湯(摘自《千金方》)
用途: 治療下肢無力麻痺(痹弱),或腿部肌肉抽筋(轉筋),皮膚肌肉失去知覺(皮肉不仁),腹部脹氣隆起像腫瘤般(腹脹起如腫),按壓不凹陷,心中噁心(心中惡),食慾不振(不欲食),或患有受寒疾病(患冷方)。
竹瀝(五升),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己,細辛,桂心,乾薑(各一兩),防風,升麻(各一兩半),茯苓(二兩),附子(二枚),杏仁(五十枚)
白話文:
竹瀝(五升) 甘草(一兩) 秦艽(一兩) 葛根(一兩) 黃芩(一兩) 麻黃(一兩) 防己(一兩) 細辛(一兩) 桂心(一兩) 乾薑(一兩) 防風(一兩半) 升麻(一兩半) 茯苓(二兩) 附子(二枚) 杏仁(五十枚)
上十五味,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此腳氣主方,多治風之藥。
烏麻酒(《千金》),治風虛氣滿,腳疼痹攣,弱不能行。
烏麻(五升)
微熬,搗,酒漬一宿,隨所能飲之,盡更作。
茱萸木瓜湯,治腳氣衝心,悶亂不識人,手足脈欲絕。
白話文:
將十五味藥材,用七升水和竹瀝一起煮,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服用,服用後要出汗。這是治療腳氣的主方,裡面多是治療風邪的藥材。
烏麻酒可以用來治療風虛氣滿、腳痛、肢體麻痺、行動不便等症狀。
將五升烏麻稍微熬一下,再搗碎,用酒浸泡一晚,隨意飲用,喝完後再繼續浸泡新的烏麻。
茱萸木瓜湯可以用來治療腳氣衝擊心臟,導致昏迷不醒、手腳脈搏微弱的症狀。
吳茱萸(半兩),木瓜(一兩),檳榔(二兩),生薑(五片),水煎服。
白話文:
吳茱萸(30 克),木瓜(60 克),檳榔(120 克),生薑(5 片),加水煎服。
蘇子粥(《養老書》),治老人腳氣毒悶,身體不仁,行履不能。
紫蘇子(五合,熬,研細,以水投取汁),粳米(四合,淨洗淘)
上煮作粥,臨熟下蘇汁調之。空心食之,日一服,亦溫中。
白話文:
蘇子粥
這道「蘇子粥」出自《養老書》,主要用來治療老人腳氣引起的腳趾麻木、身體麻木,導致行走困難的症狀。
材料:
- 紫蘇子(五合,先熬煮,研磨成細粉,用清水浸泡,取汁液)
- 粳米(四合,洗淨淘洗)
做法:
- 將粳米煮成粥。
- 粥快煮好時,加入紫蘇汁,攪拌均勻。
用法:
空腹食用,每天一碗。
功效:
溫中,治療老人腳氣引起的腳趾麻木、身體麻木,導致行走困難的症狀。
杉木湯(《本事方》),唐柳柳州云:元和十二年二月,得腳氣,夜半痞絕,脅有塊大如石,且死,困塞不知人三日,榮陽鄭洵美杉木湯,服半日,食頃,大小便三次,氣通塊散。
白話文:
杉木湯 (出自《本事方》)
唐朝柳宗元曾記載:元和十二年二月,我得了腳氣病,半夜時分病情加重,胸脇脹痛如石塊般,瀕臨死亡,昏迷了三天人事不知。榮陽的鄭洵美給我用杉木湯治療,服用半天的時間裡,就上了一次大號、兩次小號,氣順了,腫塊也消散了。
用杉木節一大升,橘葉一升,無葉以皮代之,大腹檳榔七個,合子碎之,童子小便三大升,共煮一升半。分二服。若一服得快利,停後服。
白話文:
用杉木節一升、橘葉一升(如果沒有葉子,就用樹皮代替)、大腹檳榔七個(搗碎)、童子小便三大升,一起煮成一升半。分兩次服用。如果服一次藥後就拉肚子,則等腹瀉停止後再服用。
檳榔散(《活人書》),治腳腫。
橘葉(一大握),沙木(一握),小便(一盞),酒(半盞,同以上藥煎)
上煎數沸,調檳榔末二錢。食後服。即前方變法。
木瓜散(《活人書》),治腳氣。
白話文:
《活人書》裡記載了兩種方劑,分別用於治療腳腫和腳氣。第一種叫做「檳榔散」,以橘葉、沙木和小便等藥材煎煮,再調入檳榔末,飯後服用。第二種叫做「木瓜散」,專治腳氣,但其配方並未在文中提及。
大腹皮(一枚),紫蘇(一分),乾木瓜(一分),甘草(一分,炙),木香(一分),羌活(一分)
上細銼為散。分作三服,每用白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通口服。
白話文:
- 大腹皮:1 份
- 紫蘇葉:1 份
- 乾木瓜:1 份
- 生甘草(炒):1 份
- 木香:1 份
- 羌活:1 份
雞屎白散(《金匱》),轉筋之為病,其人臂腳直,脈上下行,微弦,轉筋入腹者。
白話文:
雞屎白散(出自《金匱要略》)
轉筋,就是筋急抽搐的病症。病人四肢僵直,脈搏上下跳動,觸感略帶緊繃。如果轉筋的感覺深入腹中。
雞屎白一味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溫服。
療轉筋方(《外臺》)
以鹽一升,水一升半,作湯洗漬良。
延效療轉筋(《外臺》),並治渾身轉筋。
暖水稍熱,於浴斛中坐浸,須臾便瘥,如湯沃雪。
轉筋灸法(《外臺》)
轉筋在兩臂若胸脅者,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在十指者,灸手踝骨上七壯。在脛骨者,灸膝下廉筋上三壯。
又法:灸湧泉七壯,亦可灸大都七壯。穴在足大拇指本節內側白肉際。腹腸轉筋者,灸臍上一寸十四壯。
白話文:
雞屎白一錢,用六碗水煎煮溫服,可以治療轉筋。
治療轉筋的方法有許多,其中一個方法是用一升鹽和一升半的水煮成湯,然後用此湯洗患處。
另一個方法是用溫水泡澡,患處會很快好轉,就像雪遇熱水一樣迅速融化。
針對不同部位的轉筋,也有不同的針灸方法:轉筋在兩臂或胸脅者,灸手掌白肉際七壯;轉筋在十指者,灸手踝骨上七壯;轉筋在脛骨者,灸膝下廉筋上三壯。
此外,也可以灸湧泉穴七壯,或灸大都穴七壯,穴位在足大拇指本節內側白肉際。 如果是腹腸轉筋,則灸臍上一寸十四壯。
烏頭湯,見風痹。麻豆湯,見水腫。大活絡丹,崔氏八味丸,即腎氣丸,俱見通治。
白話文:
烏頭湯:用於風濕痺痛。 麻豆湯 :用於水腫。 大活絡丹、崔氏八味丸、腎氣丸 :這三種方劑都屬於通用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