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三 (3)
卷三 (3)
1. 傷寒六經治法方
諸方精義俱詳余所著《傷寒類方》中,不更贅。
桂枝湯俱本(《傷寒論》),治太陽中風,頭疼發熱,汗出惡風。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上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通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當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此服外感風寒之藥,服法俱當如此。
麻黃湯,治太陽中寒,頭身俱痛,發熱無汗,惡風而喘。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湯泡,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傷寒向愈,脈微緩,惡寒身癢。
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芍藥(酒洗),生薑(切),甘草(炙),麻黃(各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擘),杏仁(二十四個,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令微汗則愈。
桂枝加葛根湯,治太陽病,項背強𠘧𠘧,反汗出惡風。
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桂枝(三兩,去皮)
上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本方無麻黃。若加麻黃,則為葛根湯矣。成無己本誤加。
葛根湯,治太陽病,項背強,無汗惡風者。又治太陽陽明合病,自下利者。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芍藥(二兩,切),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黃芩黃連湯,治太陽症誤下,利遂不止,喘而汗出者,此主之。
葛根(半斤),甘草(炙),黃芩(各二兩),黃連(三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入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桂枝加芍藥湯,治太陽誤下,腹滿時痛,屬太陰也,此主之。大實痛者,加大黃一兩,即桂枝加大黃湯。
白話文:
傷寒六經治法方
本書中諸方精義,皆詳述於我所著《傷寒類方》之中,在此不再贅述。
桂枝湯 (出自《傷寒論》),治療太陽中風,症狀為頭痛發熱,出汗怕風。
藥方: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炙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製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切碎,加水七升,小火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趁溫熱服用一升,服用後稍等片刻,喝一升多一點的熱稀粥來增強藥效,蓋好被子休息約一小時。全身微微出汗最佳,不可像流水一樣大量出汗,否則病症不會痊癒。如果服用一劑後出汗症狀好轉,則停止服用,不必喝完藥劑。若未出汗,則繼續服用,方法同上。如果仍然不出汗,下次服用時間間隔縮短,半日內服用完三劑。
病重者,可一日一夜服用,觀察病情變化。服用完一劑後,症狀仍然存在,則需再次煎服。如果多次服用仍不出汗,則需服用二至三劑。忌食生冷、黏膩、油膩食物、肉類、麵食、辛辣食物、酒、乳酪及氣味難聞的食物。服用此類治療外感風寒的藥物,服用方法均應如此。
麻黃湯,治療太陽中寒,症狀為頭身疼痛,發熱不出汗,怕風且喘息。
藥方: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炙甘草(一兩)、杏仁(七十個,泡水去皮尖)
製法:加水九升,先煎煮麻黃至水減為七升,去掉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二升半,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溫服八合,蓋被子休息,直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他注意事項同桂枝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治療傷寒將愈,脈搏微弱緩慢,惡寒且皮膚搔癢。
藥方:桂枝(一兩十六銖,去皮)、酒洗芍藥(一兩)、切生薑(一兩)、炙甘草(一兩)、麻黃(一兩,去節)、大棗(四枚,掰開)、杏仁(二十四個,泡水去皮尖及兩端仁)
製法:加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一升八合,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溫服六合,微微出汗即可痊癒。
桂枝加葛根湯,治療太陽病,頸項和背部強直疼痛,反覆出汗且怕風。
藥方:葛根(四兩)、芍藥(二兩)、甘草(二兩)、切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桂枝(三兩,去皮)
製法:加水一斗,先煮葛根至水減二升,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溫服一升,蓋被子休息,直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他注意事項同桂枝湯。此方不含麻黃。若加入麻黃,則成為葛根湯,成無己本方誤加。
葛根湯,治療太陽病,頸項和背部強直,不出汗且怕風。也治療太陽陽明合病,下痢者。
藥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切芍藥(二兩)、炙甘草(二兩)、切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掰開)
製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一斗,先煎煮麻黃、葛根至水減二升,去浮沫,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溫服一升,蓋被子休息,直到微微出汗即可,不必喝粥,其他注意事項及禁忌同桂枝湯。
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太陽病誤用下瀉藥導致腹瀉不止,喘息且出汗者,此方主治。
藥方:葛根(半斤)、炙甘草(二兩)、黃芩(二兩)、黃連(三兩)
製法:加水八升,先煮葛根至水減二升,再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二升,過濾去渣。
服用方法:分兩次溫服。
桂枝加芍藥湯,治療太陽病誤用下瀉藥,腹部脹滿且時痛,屬太陰症者,此方主治。如果疼痛劇烈,可加加大黃一兩,即成為桂枝加大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