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七 (2)

1. 《素問》

《平人氣象論》: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飢者,胃疸。目黃者,曰黃疸。

白話文:

《平人氣象論》:尿液呈黃褐色,喜歡躺著的人,是患有黃疸。剛吃過飯卻依然感到飢餓的,是胃疸。眼睛發黃的,稱作黃疸。

2. 《金匱》

趺陽脈緊而數,數則為熱,熱則消穀,緊則為寒,食即為滿。脈緊而數則有熱兼有寒,故用藥亦當寒熱兼顧,古方可考也。尺脈浮為傷腎,趺陽緊為傷脾。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

白話文:

趺陽脈緊而數

趺陽脈(位於足背內側)緊繃而且脈搏次數多。

數則為熱,熱則消穀

脈搏次數多表示有熱,熱氣會消耗脾胃消化食物的能力。

緊則為寒,食即為滿

脈搏緊繃表示有寒,吃東西後會感到飽脹。

脈緊而數則有熱兼有寒

脈搏緊繃且次數多表示既有熱又有寒,因此用藥時也應同時考慮到寒熱。古代醫書中有相關的方劑可供參考。

尺脈浮為傷腎,趺陽緊為傷脾

尺脈(位於手腕內側)浮弱表示傷到腎,趺陽脈緊繃表示傷到脾。

風寒相搏,食谷即眩,穀氣不消,胃中苦濁,濁氣下流,小便不通,陰被其寒,熱流膀胱,身體盡黃,名曰谷疸

風寒互相交擊,吃東西後就會頭暈,食物不能消化,胃中積滯濁氣,濁氣往下流,導致小便不通,陰分被寒氣影響,熱邪流入膀胱,身體皮膚發黃,稱為谷疸。

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即發,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勞疸

額頭發黑,略有汗出,手腳心發熱,傍晚發作,膀胱發急,小便自動流出,稱為女勞疸。

腹如水狀,不治。心中懊憹而熱,不能食,時欲吐,名曰酒疸。夫病酒黃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熱,足下熱,是其證也。酒疸心中熱欲吐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齏狀,大便正黑,皮膚爪之不仁,脈浮弱,雖黑微黃,故知之。黃家從濕得之,一身盡發熱,面黃肚熱,熱在裡,當下之。

白話文:

腹部脹大如水,無法治療。心中煩悶而燥熱,不能飲食,時常想嘔吐,這種病症稱為「酒疸」。

「酒疸」這種病症,必定會導致小便不利。徵候特徵是心中煩熱,腳下發燙。

得了「酒疸」,心中煩熱想吐的人,吐出來病情就會好轉。對「酒疸」患者進行瀉下治療,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黑疸」,症狀是眼睛發青,臉色發黑,心中感到像吃了大蒜一樣,大便發黑,皮膚麻木無知覺,脈象浮弱。雖然「黑疸」的顏色偏黑,但還是帶有一點黃色,所以可以辨別出來。

「黃疸」是由於受濕引起,全身發熱,臉色發黃,腹部灼熱,熱在體內,應該進行瀉下治療。

黃疸之病,當以十八日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劇,為難治。疸而渴者,其疸難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發於陰部,其人必嘔。陽部,其人振寒而發熱也。黃汗之病,兩脛自冷,假令發熱,此屬歷節。食已汗出,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若汗出已,反發熱者,久久其身必甲錯。

白話文:

黃疸病

得了黃疸病,通常在十八天內可以痊癒。如果治療超過十天,病情加重,那就難以治癒。患黃疸而口渴,病情難治;不口渴的黃疸,可以治癒。

如果是從陰部發病,患者一定會嘔吐。如果是從陽部發病,患者會發冷和發熱。

黃汗病

患黃汗病,雙小腿會發冷。即使發熱,也不過是沿著關節發作而已。吃了東西後出汗,又經常在傍晚睡覺,盜汗的,這是勞氣造成的。

如果已經出汗了,反而發熱,久而久之,身體會長出像鎧甲一樣的硬塊。

發熱不止者,必生惡瘡。若身重汗出已輒輕者,久久必身瞤,瞤即胸中痛。又從腰以上必汗出,下無汗,腰髖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狀,劇者不能食,身疼痛,煩躁,小便不利,此為黃汗。

白話文:

發燒持續不斷的人,必定會長出毒瘡。如果身體沉重,出汗後感覺輕鬆,時間一久身體一定會發緊,發緊就是胸痛。而且從腰部以上一定會出汗,腰部以下不出汗,腰部和臀部會痠痛,感覺皮下好像有東西一樣。嚴重的話就會食不下嚥,全身疼痛,心煩意亂,小便不順暢,這就是所謂的黃汗。

3. 《病源》

黃病,黃病者,一身盡疼,發熱,面色洞黃,七八日後壯熱,口裡有血,當下之,法如豚肝狀,其人少腹內急。若其人眼睛澀疼,鼻骨疼,兩膊及項強腰背急,即是患黃。多大便澀,但令得小便快,即不慮死,不用大便多,多即心腹脹不存。此由寒濕在表,則熱蓄於脾胃,腠理不開,瘀熱與宿谷相搏,煩郁不消,則大小便不通,故身體面目皆變黃也。利小便為治黃總訣。

急黃,脾黃有熱,穀氣鬱蒸,因為熱毒所加,故猝然發黃,心滿氣喘,命在頃刻。故云急黃也。

白話文:

黃疸

黃疸,得了黃疸的人,全身疼痛,發燒,臉色蒼黃,七八天後發高燒,口中吐血,應當立即瀉下,瀉出的糞便像豬肝一樣,這時患者下腹急迫。如果患者眼睛發澀疼痛,鼻骨疼痛,兩臂及後頸僵硬,腰背痠痛,那就是得了黃疸。大便多數乾燥,只要能使小便通暢,就不用擔心死亡,不要使大便太多,太多會導致腹脹而危及生命。這是因為寒濕停留在體表,熱氣積聚在脾胃,體表腠理閉塞,瘀熱和沒消化的食物相互作用,煩躁鬱悶無法消除,導致大小便不通,所以身體和麪部都發黃。利尿是治療黃疸的總原則。

勞黃,脾臟中風,風與瘀熱相搏,故令身體發黃,額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熱,薄暮發,膀胱急,四肢煩,小便自利,名為勞黃。

白話文:

勞黃:因為脾臟中風,風和瘀熱交織,導致皮膚發黃、額頭發黑、稍微出汗、手腳發熱、傍晚發作、膀胱有尿意、四肢痠痛、小便清利。

腦黃,熱邪在骨髓,腦為髓海,故熱氣從骨髓流入於腦,則身體發黃,頭痛眉疼。

陰黃,陽氣伏,陰氣盛,熱毒加之,故但身面色黃,頭痛而不發熱,名為陰黃。

癖黃,氣水飲停滯結聚成癖,因熱氣相搏,則鬱蒸不散,故脅下滿痛而身發黃,名為癖黃。

噤黃,心脾有瘀熱,心主於舌,脾之絡脈出於舌下,若身面發黃,舌下大脈起青黑色,舌噤不能語,名為噤黃。

白話文:

腦黃是因為熱邪侵入骨髓,而腦是髓海,熱氣從骨髓流入腦部,導致身體發黃,並伴隨頭痛和眉疼。

陰黃則是陽氣不足,陰氣旺盛,熱毒侵襲,導致面色發黃、頭痛但沒有發燒,稱為陰黃。

癖黃是由於氣水停滯在體內形成癖塊,加上熱氣,導致鬱積不散,引起脅下疼痛和全身發黃,稱為癖黃。

噤黃則是由於心脾積聚瘀熱,心臟主導舌頭,脾臟的經絡連接到舌頭下方,當身體和臉色發黃,舌頭下方血管呈現青黑色,且舌頭僵硬無法說話,稱為噤黃。

五色黃,凡人著五種黃,其人冥漠不知東西者,看其左手脈,名手肝脈,兩筋中其脈如有如無。又看近手屈肘前臂上,當有三歧脈,中央者,名為手肝脈,兩廂者,名歧脈。看時若肝脈全無,兩廂壞,其人九死一生。若中央脈近掌三指道,有如不絕,其人必不死。

白話文:

各種黃氣中,以黃色為主。凡是出現這種黃色的人,神志迷糊,不知東西。此時,需要診視其左手脈搏,也就是手肝脈。兩根筋脈之間的這個脈搏,有時會有,有時沒有。接著再觀察接近手腕,彎曲肘部的前臂上。那裡會有三個分脈,中間的稱為手肝脈,兩邊的稱為歧脈。如果檢查時發現手肝脈完全消失,兩邊的歧脈也壞了,此人九死一生。但如果中間脈搏靠近手掌三指處,還微微存在,此人就能保住性命。

酒疸,虛勞之人,飲酒多進谷少,則胃內生熱。因大醉當風入水,則身目發黃,心中懊痛,足脛滿,小便黃,面發赤斑。

白話文:

虛弱的人,如果大量飲酒進食較少,就會導致胃中產生熱氣。因大醉後吹風或下水,會出現全身發黃、眼睛黃、心中煩悶、腳脛腫脹、小便黃、臉上長紅斑的症狀。

谷疸,谷疸之狀,食畢頭眩,心忪怫鬱不安而發黃,由失飢大食,胃氣衝熏所致。

女勞疸,其狀身目皆黃,發熱惡寒,小腹滿急,小便難,由大勞大熱而交接,即入水所致也。

黑疸,黑疸之狀,小腹滿,身體盡黃,額上反黑,足下熱,大便黑是也。諸疸久久多變為黑疸。

白話文:

谷疸,就是吃太多導致的黃疸。這種黃疸的症狀是,吃完飯頭昏眼花,心裡發慌、鬱悶不安,並且皮膚變黃。原因是人體過於飢餓,突然吃太多,導致胃氣上衝,薰蒸身體所致。

女勞疸,是女性過度勞累導致的黃疸。這種黃疸的症狀是,全身和眼白都發黃,發燒怕冷,小腹脹痛,排尿困難。原因是女性在勞累過度、體溫過高時,又發生性行為或下水,導致身體虛弱,引發黃疸。

黑疸,就是黑黃疸。這種黃疸的症狀是,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反黑,腳底發熱,大便發黑。所有的黃疸如果拖延時間過長,大多會發展成黑黃疸。

黃汗,黃汗之為病,身體洪腫,發熱汗出不渴,狀如風水,汗染衣,正黃如柏汁,其脈自沉。此由脾胃有熱,汗出而入水中浴,若水入汗孔中,得成黃汗也。

白話文:

黃汗病:

病徵:身體浮腫,發熱,出汗但沒有口渴,外觀像風水病,汗液染黃衣物,呈現柏樹汁液般的正黃色,脈象沉緩。

病因:這是因為脾胃有熱,出汗後進入水中沐浴,水進入汗孔,形成黃汗。

4. 諸疸方

茵陳蒿湯(《金匱》),谷疸之為病,寒熱不食,食即頭眩,心胸不安,久久發黃為谷疸,此湯主之。

白話文:

茵陳蒿湯(出自《金匱》),由谷疸引發的疾病,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狀況,不想進食,進食後會頭暈,心胸煩悶不安。長期發展下來會發黃,這就是谷疸,這個湯劑專門治療這種情況。

茵陳蒿(六兩),梔子(十四枚),大黃(二兩)

白話文:

茵陳蒿:120 克 梔子:28 枚 大黃:40 克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納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白話文:

上述三種藥材,用一斗水煮,先煮茵陳,煮到剩六升,加入另外兩種藥材煮到剩三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溫熱服用,小便會通暢,尿液呈皁角汁狀,顏色純正的紅色。一晚上後腹部會變小,體內的黃疸會隨著小便排出。

硝石礬石散(《金匱》),黃家日晡所發熱,而反惡寒,此為女勞得之,膀胱急,少腹滿,身盡黃,額上黑,足下熱,因作黑疸。其腹脹如水狀,大便必黑,時溏,此女勞之病,非水也。腹滿者難治,此方主之。

硝石,礬石(燒,等分)

白話文:

硝石礬石散(出自《金匱要略》)

症狀: 患者在下午和傍晚發熱,但同時又怕冷。這是女性過度勞累造成的,表現為膀胱急迫、小腹脹滿、全身發黃、額頭發黑、足心發熱,最終發展成黑疸。患者腹部脹大如水腫,大便總是發黑,偶爾腹瀉。

病因: 這是女性過度勞累引起的疾病,而不是水腫。腹部脹滿者難以治療,這方藥專門針對此症。

上二味為散。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隨大小便去,小便正黃,大便正黑,是候也。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研磨成散劑。用大麥粥湯將散劑調和成方寸勺大小,每日服用三次。藥性會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小便呈正黃色,大便呈正黑色,這便是藥效發揮的跡象。

梔子大黃湯(《金匱》),酒黃疸,心中懊憹,或熱痛,此方主之。

白話文:

梔子大黃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

患有酒精性黃疸,伴有胸悶煩躁,或胸腹灼熱疼痛的症狀。

梔子(十四枚),大黃(一兩),枳實(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栀子十四個,大黃一兩,枳實五個,豆豉一升。

以上四味藥材,用六升水煎煮,煎至剩二升藥汁。分三次溫服。

桂枝加黃耆湯(《金匱》),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脈浮,當以汗解之,此方主之。亦主治黃汗。

白話文:

桂枝加黃耆湯(出自《金匱要略》)

各種因為黃疸而引起的疾病,但只對小便通暢的黃疸有效。如果脈象浮,應該用發汗的方法治療,可用這個方子。這個方子也可用於治療黃色汗液。

桂枝,芍藥,甘草(各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黃耆(二兩)

白話文:

桂枝、芍藥、甘草(各 60 克),生薑(90 克),大棗(12 顆),黃耆(60 克)

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覆取微汗。不汗更服。

豬膏發煎(《金匱》),諸黃主之。

豬膏(半斤),亂髮(如雞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發消藥成。分再服,病從小便出。

茵陳五苓散(《金匱》),黃疸主之。

茵陳蒿末(一錢),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飲方寸匕,日三服。此利小便之法。

大黃硝石湯(《金匱》),黃疸腹滿,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為表和裡實,當下之。

大黃,黃柏,硝石(各四兩),梔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渣納硝,更煮取一升。頓服。黃疸變成滿者最多。此方乃下法也。

麻黃醇酒湯(《千金》),治黃疸。

麻黃(三兩)

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頓服盡。冬月用酒,春月用水。

黃疸方(《千金翼》),治身目皆黃,皮肉麴塵出。

茵陳(一把),梔子(二十四枚),石膏(一斤)

白話文:

取六味藥材,用八升水煮至三升,溫熱服用一升,稍等片刻,再喝一升以上的熱稀粥,以幫助藥力發揮。溫暖覆蓋,使身體微微出汗。如果不出汗,可以再次服用。

豬膏與亂髮混合煎煮,發消藥就製成了,分兩次服用,病症會從小便排出。

茵陳蒿末和五苓散混合,飯前服用方寸匕,一日三次。此法可以利小便。

大黃、黃柏、硝石、梔子四味藥材,用六升水煮至二升,去除藥渣,加入硝石,再煮至一升,一次服用。黃疸轉變成腹滿者最多,此方乃瀉下之法。

麻黃用美酒五升煮至二升半,一次服用完畢。冬季用酒,春季用水。

茵陳、梔子、石膏混合,用於治療全身和眼睛都發黃,皮膚上有麴塵出現的黃疸。

以水五升,煮二味取二升半,去渣,以猛火燒石膏令赤,投湯中。沸定,服一升,覆取汗,周身以粉粉之,不汗更服。燒石膏之義甚精妙。

赤苓散(《千金翼》),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

白話文:

取水五升,煮兩味藥材取兩升半的藥液,過濾掉藥渣。用大火燒石膏,燒至發紅,投入藥液中。當藥液沸騰穩定時,服用一升,蓋上被子讓身體出汗。全身塗抹滑石粉,如果沒有出汗,繼續服用藥液。燒石膏的方法很精妙。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六銖,切),雄黃(一銖),瓜丁(四銖),女萎(六銖),甘草(二銖,炙)

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服之,須臾當吐,吐則愈。亦主一切黃。

白話文:

赤小豆(30顆) 茯苓(6克,切片) 雄黃(1克) 瓜子仁(4克) 女貞子(6克) 炙甘草(2克)

寒水石散(《千金翼》),主肉疸飲少,小便多,白如泔色,此病得之從酒。

白話文:

寒水石散(出自《千金翼》)

功效: 治療肉疸(肌肉鬆垮浮腫)、口渴少喝水、小便多且呈白色混濁狀,類似泔水。這種疾病是由飲酒引起的。

寒水石,白石脂,瓜蔞(各五分),知母,菟絲子,桂心(各三分)

搗篩為散。麥粥服五分匕,日三服,五日知,十日瘥。此方不常用,聊備一格。

白話文:

寒水石、白石脂、瓜蒂(各 0.5 兩) 知母、菟絲子、桂心(各 0.3 兩)

女勞疸(《千金翼》),治黃疸之為病,日晡所發熱,惡寒,少腹急,體黃額黑,大便黑,溏泄,足下熱,此為女勞也。腹滿者難療。

白話文:

女性勞損性黃疸(《千金翼方》)

治療這種黃疸病症,症狀是下午發熱,怕冷,下腹部陣痛,身體發黃、額頭發黑,大便發黑、溏泄,腳底發熱。這是女性勞損過度造成的。如果伴有腹脹,則難以治療。

滑石(研),石膏(研,各五兩)

為散。麥粥汁服方寸匕,日三,小便極利,瘥。

牛膽煎(《千金翼》),酒疸,身黃麴塵出,此主之。

牛膽(一枚),大黃(八兩),芫花(一升,熬),蕘花(半斤,熬)

白話文:

研磨滑石和石膏,各取五兩,混合成散劑。用麥粥汁送服,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小便會非常通暢,病就會痊癒。

《千金翼》記載:用牛膽煎服可以治療酒疸,症狀是身體發黃,像麴塵一樣。

將一枚牛膽、八兩大黃、一升芫花(熬製)、半斤蕘花(熬製)一起煎煮。

上三味,以酒一升,切三味漬之一宿,煮減半,去渣,納牛膽微火煎令可丸,丸如豆大。服一服,日移六七尺,不知,更服一丸,膈上吐,膈下利,或不吐利而愈。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用一升酒浸泡一夜,煎煮後減至一半,過濾掉渣滓,加入牛膽,用小火煎熬至可以製成丸子,丸子的大小如黃豆。服用一顆丸子,一天即可行走六七尺,如果沒有效果,再服一顆。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反胃嘔吐、腹瀉的症狀,如果沒有這些症狀,也可能自行痊癒。

救急三十種黃方(《外臺》)

用雞子一顆,並殼燒灰,研酢一合,又溫之,總和頓服。身體眼暗極黃者,不過三顆,鼻中蟲出,神效。

療黃疸方(《外臺》)

白話文:

使用一顆雞蛋,連同蛋壳一起燒成灰,然後研磨成粉,再混合一合的醋,溫熱後一次性服用。對於身體和眼睛非常黃的人,服用不超過三顆,鼻子中的蟲會排出,效果非常好。

治療黃疸的方子,也是出自《外台秘要》。

取生小麥苗,搗絞取汁。飲六七合,晝夜三四,飲三四日,便愈。無小麥苗,穬麥苗亦得。

近效瓜蒂散(《外臺》),療黃疸。

白話文:

取新鮮小麥苗,搗碎絞汁。一次喝六七兩(約300~350毫升),一天喝三四次,喝三四天,便能痊癒。沒有小麥苗,用大麥苗也可以。

瓜蒂(二七枚),赤小豆(七枚),生秫米(二七枚),丁香(二七枚)

白話文:

  • 瓜蒂:27顆
  • 赤小豆:7顆
  • 生秫米:27顆
  • 丁香:27顆

上四味,搗篩。重者取如大豆二枚,各著一枚鼻孔中,痛縮鼻,須臾,鼻中瀝清黃水,或從口中出升余則愈。病輕者小豆大則可。不愈,間日復,頻用效。或使人以竹筒極力吹鼻中,無不死者。嗅鼻出黃水,唐以前即有此法。或用束腰葫蘆內白膜研細,加麝少許吹鼻,亦能出水。

白話文:

上述四味藥材研磨成粉末。取黃豆大小的重量,各放一顆在鼻孔中。鼻子會感到刺痛和收縮,不一會兒,鼻中會流出清黃色的水,或從口中流出。餘下的病情就會痊癒。病情較輕的可以用綠豆大小的劑量。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以隔天繼續用藥,反復使用,就能見效。或者讓其他人用竹筒用力吹入鼻中,沒有人不見效的。用藥燻鼻使其流出黃水,這種方法在唐朝以前就已經存在。或者使用束腰葫蘆內的白膜研磨成細粉,加入少量的麝香,吹入鼻中,也能讓鼻水流出。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傷寒論》),治傷寒瘀熱在裡,身必發黃,此主之。

白話文: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出自《傷寒論》)

治療: 傷寒期間,瘀熱內阻,身體必定發黃,此方為主治湯劑。

麻黃(二兩,去節),連軺(二兩),赤小豆(一升),杏仁(四十粒),甘草(二兩),生梓白皮(一升),生薑(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去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此方治傷寒餘邪未盡之黃,與諸症微別。

白話文:

麻黃(60 克,去掉根節)、連翹(60 克)、赤小豆(150 克)、杏仁(40 粒)、甘草(60 克)、生白扁豆(150 克)、生薑(60 克)、大棗(12 枚)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金匱》),黃汗之為病,身體腫,發熱,汗出而渴,狀如風水,汗沾衣,色正黃,如櫱汁,脈自沉。以汗出入水中浴,水從汗孔入得之,此湯主之。

黃耆(五兩),芍藥(三兩),桂枝(三兩)

白話文:

黃耆芍藥桂枝苦酒湯(金匱要略)

  • 症狀:

黃色的汗水,身體浮腫,發燒,出汗口渴,像是中風的樣子,汗水沾濕衣服,呈鮮黃色,像柑橘汁一樣,脈象沉。

  • 病因:

因為汗液出入於水中而導致得病,水從汗孔進入身體內。

  • 治療:

用黃耆、芍藥、桂枝、苦酒煮成的湯藥治療。

上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溫服一升,當心煩,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煩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以美生醯代苦酒。此病在表不在裡。

白話文:

上面提到的三味藥材,要用一升苦酒和七升水一起煮,煮到剩三升。溫熱後喝一升,如果心煩,可以連續喝六七天就可以緩解。如果心煩還是沒有緩解,可能是因為苦酒阻礙了藥效的發揮。另一種方法是用美生醯代替苦酒。這種病症在表層,而不是在內部。

《金匱》等書,治疸病之方最多,然用之或效或不效,非若他症之每發必中者,何也?蓋疸之重者,有囊在腹中包裹黃水,藥不能入,非決破其囊,或提其黃水出淨,必不除根。此等病,當求屢試屢驗和平輕淡之單方治之。專恃古方,竟有全然不應者。

白話文:

像《金匱要略》等醫書中記載的治療黃疸病的方法相當多,但使用時效果卻忽好忽壞,不像治療其他疾病那樣每次都能奏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嚴重的黃疸病患者,會在腹腔中形成一層囊袋包裹著黃水,藥物無法進入囊內,如果不把囊袋破開或將黃水引流出淨,就無法徹底根除病竈。這種情況下的疾病,應該尋找經過多次驗證、平和溫和、單純易行的偏方來治療。若一味依賴古方,甚至可能完全無效。

小建中湯,見通治。瓜蒂湯,方見暍門。

白話文:

小建中湯,請見通治方劑。瓜蒂湯,請見中暑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