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1. 情志臥夢
2. 《靈》《素》
《靈·大惑論》: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絡,其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裹擷筋骨血氣之精,而與脈併為系,上屬於腦,後出於項中。故邪中於項,因逢其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引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以轉矣。邪同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則精散,精散則視歧,視歧見兩物。
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於陰,白眼赤脈法於陽也。故陰陽合傳而精明也。目者,心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精神亂而不轉,卒然見非常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也。
《素·舉痛論》:帝曰:余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靈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陰陽應象大論》:東方生風,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所勝即五行生剋之理。南方生熱,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中央生濕,在聲為歌,在變動為噦,在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西方生燥,在聲為哭,在變動為咳,在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
北方生寒,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
《調經論》:神有餘則笑不休,神不足則悲。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乃為炅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亂而善忘。以上情志。
不臥多臥,《靈·邪客篇》:黃帝問於伯高曰:夫邪氣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臥出者,何氣使然?伯高曰: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分為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焉。榮氣者,泌其津液,注之於脈,化以為血,以榮四末,內注五臟六腑,以應刻數焉。
衛氣者,出其悍氣之慓疾,而先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於五臟六腑。今厥氣客於五臟六腑,則衛氣獨衛其外,行於陽,不得入於陰。行於陽則陽氣盛,陽氣盛則陽蹻陷;不得入於陰,陰虛,故目不瞑。黃帝曰:善。
治之奈何?伯高曰: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飲以半夏湯一劑,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大惑論》:黃帝曰:人之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此人腸胃大而皮膚濕,而分肉不解焉。善食人多善臥,往往如此。黃帝曰:卒然多臥者,何氣使然?岐伯曰:邪氣留於上焦,上焦閉而不通,已食若飲湯,衛氣留久於陰而不行,故卒然多臥焉。
不夜瞑不晝瞑,《靈·營衛生會篇》: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岐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而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臟之氣相搏,其榮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
《寒熱病篇》:陽氣盛則瞋目,陰氣盛則瞑目。
不得臥,《素·逆調論》: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息有音也。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安,此之謂也。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
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腎者水臟,主津液,主臥與喘也。以上臥。按:風邪入於陰經亦多臥。
《靈·淫邪發夢篇》:陰氣盛則夢涉大水而恐懼,陽盛則夢大火燔焫,陰陽俱盛則夢相殺。上盛則夢飛,下盛則夢墮,甚飢則夢取,甚飽則夢予。肝氣盛則夢怒,肺氣盛則夢恐懼、哭泣、飛揚,心氣盛則夢喜笑恐畏,脾氣盛則夢歌樂、身體重不舉,腎氣盛則夢腰脊兩解不屬。
《素·脈要精微論》:短蟲多則夢聚眾,長蟲多則夢相擊毀傷。以上夢。
3. 情志臥夢方
半夏秫米湯(《靈樞》)
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增,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漢時一斗,僅今二升。余親見古銅量一枚,較准如此。
半夏麻黃丸(《金匱》),心下悸者,此主之。
半夏,麻黃(等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此治飲在心下者。
桂枝救逆湯(《金匱》),火邪者主之。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牡蠣(五兩,熬),龍骨(四兩),蜀漆(三兩,洗去腥),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末之,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黃連阿膠湯(《傷寒論》),治少陰病,心中煩,不得臥。
黃連(四兩),黃芩(一兩),芍藥(二兩),阿膠(三兩),雞子黃(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阿膠烊盡,少冷,納雞子黃攪和。連服七合。此治腎氣衝心之不得臥,故清心火以納腎氣。
酸棗仁湯(《金匱》),治虛勞虛煩,不得眠。
酸棗仁(二升),甘草(一兩),知母,茯苓,川芎(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八升,先煮棗仁取六升,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同一心煩不眠,而用藥迥別,何醫者之多不審也?此方《外臺》有加乾薑者,亦可採取。
溫膽湯(《千金》),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此膽寒故也,宜服。
半夏,竹茹,枳實(各二兩),橘皮(三兩),生薑(四兩),甘草(一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三服。又一不眠之症。方中一味生薑,已足散膽中之寒,庸醫則必以熱藥溫膽,須知膽為清虛之腑,無用熱補之理也。
治多忘(《千金》)
菖蒲(二分),茯苓,茯神,人參(各五分),遠志(七分)
上五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後知神良。
枕中方(《千金》),治好忘。
龜甲(炙),龍骨,遠志(去心),菖蒲(等分)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常服令人大聰。
鎮心省睡益智方(《千金翼》)
遠志(五十兩,去心),益智子,菖蒲(各八兩)
上三味為末。以醇糯米酒服方寸匕,一百日有效。秘不令人知。
療虛煩不可攻方(《外臺》)
青竹茹(二升)
以水四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五服。
梔子豉湯(見傷寒。),補心丸,天王補心丹(《道藏》),鎮心丸(以上三方俱見通治。)
白話文:
【情志臥夢方】
半夏秫米湯:使用來自千里之外的清水八升,反覆揚動萬次,然後取清澈的部分五升來烹煮。使用葦薪火來蒸煮,當水滾後加入一升的秫米和五合的半夏,慢慢烹煮直到水分縮減至剩下一升半,然後過濾掉渣滓。每次飲一小杯,一天三次,逐漸增加劑量,直到感到適應為止。如果病情是新發的,喝完後躺下休息,當汗水流出就表示病情得到緩解。如果是長期的病症,通常連續服用三天就會有所改善。漢代的一斗,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二升。我曾經親眼看過一個古銅製的量具,它的標準就是這樣的。
半夏麻黃丸:對於心悸的患者,這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將半夏和麻黃以相等的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再以煉蜜揉成小豆大小的丸狀。每天三次,每次服用三丸,用水送服。這能治療心下有飲的病症。
桂枝救逆湯:對於火邪導致的病情,這是主要的治療方法。將桂枝、甘草、生薑、牡蠣、龍骨、蜀漆和大棗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然後將這些粉末放入十二升的水中,先煮蜀漆,待水量減少二升後,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過濾掉渣滓,溫服即可。
黃連阿膠湯:用於治療少陰病,患者會感到心煩且無法入睡。將黃連、黃芩、芍藥、阿膠和雞蛋黃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先以六升的水煮前三種藥材,取兩升,過濾掉渣滓,再加入阿膠溶解,稍微冷卻後加入雞蛋黃攪拌均勻。每次服用七合,連續服用即可治療腎氣衝心所導致的失眠,因此可以清除心火,調節腎氣。
酸棗仁湯:用於治療虛勞虛煩,患者會有睡眠障礙。將酸棗仁、甘草、知母、茯苓和川芎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先以八升的水煮酸棗仁,取六升,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三升。分三次溫服。對於心煩失眠的患者,用藥方式不同,醫生應該要仔細判斷。這個方子在《外臺》中有添加乾薑的版本,也可以採用。
溫膽湯:用於治療大病後虛煩不能入睡,這是因為膽寒所致,適合服用。將半夏、竹茹、枳實、橘皮、生薑和甘草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以八升的水煮取二升,分三次服用。這是另一種失眠的症狀。方子中的生薑已經足以散去膽中的寒氣,一般醫生可能會用熱藥來溫膽,但要知道膽是一個清虛的腑臟,沒有必要用熱補。
治多忘:將菖蒲、茯苓、茯神、人參和遠志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天兩次,晚上一次,五天後效果顯著。
枕中方:用於治療記憶力衰退。將龜甲、龍骨、遠志和菖蒲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用酒送服,每天三次。長期服用可以提高智力。
鎮心省睡益智方:將遠志、益智子和菖蒲這些材料按照比例混合,研磨成粉末。以醇厚的糯米酒送服,一百天後會看到效果。這個方子非常保密,不會隨意告訴他人。
療虛煩不可攻方:將青竹茹兩升,以四升的水煮取三升,分五次溫服。
另外還有一些方子,例如_梔子豉湯_、補心丸、天王補心丹_和_鎮心丸,這些方子都可以在通治中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