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三 (5)
卷三 (5)
1. 傷寒六經治法方
小承氣湯,治汗多,微發熱,不惡寒,或小便數而大便鞕,譫語者,與此湯微和胃氣。
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去皮,炙),枳實(三枚,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調胃承氣湯,治胃氣不和,不惡寒,但熱,腹微滿而煩,與此湯。
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甘草(二兩,炙),芒硝(半斤)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先煮大黃、甘草取一升,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不惡寒,乃外邪已盡,方可下,此仲景之要法。
桃核承氣湯,治太陽病不解,熱結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宜先與桂枝解外,外解已,但小腹急結,此主之。
桃仁(五十個,去皮、尖),桂枝(二兩,去皮),大黃(四兩),芒硝,甘草(炙,各二兩)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納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令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抵當湯,治傷寒六七日,少腹鞕,小便自利,其人如狂,喜忘,大便黑,此有蓄血。
水蛭(熬),虻蟲(各三十個,去翅足,熬),桃仁(三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酒浸)
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抵當丸,治傷寒有熱,少腹滿,應小便不利,今反利者,為有血也,當下之。不可余藥。
水蛭(二十個),虻蟲(二十五個),桃仁(二十個,去皮、尖),大黃(三兩)
上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大陷胸湯,治表未解,而醫反下之,胃虛而陽氣內陷,心下有鞕,舌上燥渴,小有潮熱,心下至少腹痛不可近。
大黃(六兩,去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納芒硝,煮一兩沸,納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結胸乃水飲為患,《傷寒論》云此為水結,故用甘遂。
大陷胸丸,治病發於陽而反下之,熱入因作結胸。病發於陰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結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大黃(半斤),葶藶子(熬),芒硝,杏仁(去皮、尖,熬黑,各半升)
上四味,搗篩二味,納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搗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
小陷胸湯,治病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
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瓜蔞實(大者一個)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瓜蔞,取三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白話文:
小承氣湯,用來治療出汗多、稍微發熱、不畏寒,或小便次數多但大便硬結、說胡話的人,這個方子可以稍微調理胃氣。
藥材:大黃(四兩)、厚朴(二兩,去掉粗皮並烤過)、枳實(三枚,烤過)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四升水煮,煮到剩下一升二合,濾掉藥渣。分兩次溫服。第一次服藥後,應該會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就把剩下的藥喝完。如果已經排便,就不要再服藥了。
調胃承氣湯,用來治療胃氣不和、不畏寒但發熱、肚子稍微脹滿且煩躁的人,可以用這個方子。
藥材:大黃(四兩,去掉粗皮用清酒浸泡過)、甘草(二兩,烤過)、芒硝(半斤)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搗碎,加三升水。先煮大黃、甘草,煮到剩下一升,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稍微煮到沸騰。少量多次溫服。不畏寒表示體表的邪氣已經消除,才能使用瀉下的藥,這是張仲景的重要原則。
桃核承氣湯,用來治療太陽病沒有痊癒,熱邪結於膀胱,病人出現狂躁的症狀。如果排出血,症狀就會減輕。如果體表的問題還沒解決,就不能使用瀉下的方法,應該先用桂枝湯解除體表的問題。體表問題解決後,如果只有小腹急結的狀況,就用這個方子。
藥材:桃仁(五十個,去掉外皮和尖端)、桂枝(二兩,去掉粗皮)、大黃(四兩)、芒硝、甘草(烤過,各二兩)
用法:將以上五味藥材加七升水煮,煮到剩下二升半,濾掉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稍微煮到沸騰。先取五合溫服,每天服用三次,應該會稍微腹瀉。
抵當湯,用來治療傷寒六七天,小腹硬結、小便正常,病人出現狂躁、健忘、大便發黑等症狀,這是有瘀血的表現。
藥材:水蛭(烤過)、虻蟲(各三十個,去掉翅膀和腳並烤過)、桃仁(三十個,去掉外皮和尖端)、大黃(三兩,用酒浸泡過)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加五升水煮,煮到剩下三升,濾掉藥渣,溫服一升。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用一次。
抵當丸,用來治療傷寒有發熱,小腹脹滿,應該小便不順暢,現在反而正常,這是體內有瘀血的表現,應該用瀉下的方法治療,不可以用其他藥物。
藥材:水蛭(二十個)、虻蟲(二十五個)、桃仁(二十個,去掉外皮和尖端)、大黃(三兩)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分成四丸。用一升水煮一丸,煮到剩下七合服用。大約一個時辰應該會排出瘀血,如果沒有排出,就再服用。
大陷胸湯,用來治療體表病症還沒有解除,醫生反而使用瀉下的藥,導致胃氣虛弱,陽氣內陷,心下部位出現硬結,舌頭乾燥口渴,稍微有潮熱,心下到小腹疼痛難以碰觸的症狀。
藥材:大黃(六兩,去掉粗皮)、芒硝(一升)、甘遂(一錢)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六升水,先煮大黃,煮到剩下二升,濾掉藥渣,加入芒硝,煮沸一兩次,加入甘遂末。溫服一升,如果快速排便,就停止服用。結胸是因為水飲的問題,《傷寒論》說這是水邪結聚,所以要用甘遂來治療。
大陷胸丸,用來治療病症本來在陽經,反而用瀉下藥,導致熱邪進入體內形成結胸。病症本來在陰經,反而用瀉下藥,導致體內氣機阻塞形成痞證。之所以會形成結胸,是因為過早使用瀉下藥。
藥材:大黃(半斤)、葶藶子(烤過)、芒硝、杏仁(去掉外皮和尖端,烤黑,各半升)
用法:將以上四味藥材中的大黃、葶藶子搗碎篩過,加入杏仁、芒硝,一起研磨成糊狀。每次取像彈丸大小的藥丸,另外將甘遂末一錢匕,加入白蜜二合,用水二升煮,煮到剩下一升。溫服,一晚後應該會排便。如果沒有排便,就再服用,直到排便為止。
小陷胸湯,用來治療病症在心下部位,按壓時會疼痛,脈象浮滑的症狀。
藥材:黃連(一兩)、半夏(半升,洗過)、瓜蔞實(大的用一個)
用法:將以上三味藥材加六升水,先煮瓜蔞實,煮到剩下三升,濾掉藥渣,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下二升,濾掉藥渣。分三次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