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三 (6)

1. 傷寒六經治法方

白虎湯,治脈滑而厥,里有熱也。又治三陽合病,腹滿身重,譫語遺尿,自汗出者。

知母(六兩),石膏(一斤,碎),甘草(二兩),粳米(六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陽極於內,發散則路遠,故從小便去之。

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少陰始得病,反發熱,脈沉者。

麻黃(去節),細辛(各二兩),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散,治少陰傳經熱邪,四逆,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痢下重者。

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乾),柴胡,芍藥(各十分)

上四味,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咳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痢。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拆。泄痢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納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熱邪入深,乃見四逆,誤認為寒,貽害匪細。薤白能治下重,以能泄大腸之氣也。

四逆湯,治脈沉體痛,溫溫欲吐,下利清穀,手足厥冷,內寒外熱,脈微欲絕等症。

甘草(二兩,炙),乾薑(一兩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四逆湯不可輕用,一症不具即當細審,必諸症皆全,方可決用無疑。

四逆加人參湯,治利後亡血。

本方加人參。

通脈四逆湯,治下痢清穀,脈絕,汗出而厥。

本方加乾薑一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汗出而厥,脈絕,拘急。

本方加豬膽汁。

當歸四逆湯,治手足厥冷,脈細欲絕,脈浮革,因而腸鳴者。

當歸,桂枝,芍藥(各三兩),細辛(二兩),大棗(二十五個),甘草,通草(各二兩)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此四逆症乃從太陽誤下所致,非厥陰少陰之四逆也,故仍以桂枝湯為主。

理中丸及湯,治霍亂,頭痛,發熱,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湯。若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胃上有寒者,用理中丸。

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蜜丸如雞子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四逆乃溫下焦、中焦之法,理中為溫上焦、中焦之法,各有部位也。

附子瀉心湯,治心中痞而復惡寒汗出。

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附子(一枚,泡去皮,破,別煮取汁)

白話文:

白虎湯: 治療脈象滑而出現手腳冰冷,這是因為體內有熱。也治療三陽經合併發病,出現腹脹、身體沉重、胡言亂語、遺尿、自汗的症狀。

藥材:知母(24克),石膏(600克,打碎),甘草(12克),粳米(約100毫升)

煮法:將以上四味藥材,用水約2000毫升煮,煮到米熟湯成後,去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三次。體內陽氣過盛,如果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療,效果比較慢,所以從小便來排除。

麻黃附子細辛湯: 治療少陰病初期,反而出現發熱,脈象沉的症狀。

藥材:麻黃(去節),細辛(各12克),附子(1枚,泡過去除外皮,切成八片)

煮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約2000毫升,先煮麻黃,煮到剩約1600毫升時,撈去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煮到剩約600毫升,去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三次。

四逆散: 治療少陰經邪熱傳經,出現四肢冰冷,或者咳嗽,或者心悸,或者小便不順暢,或者腹痛,或者腹瀉、裡急後重的症狀。

藥材:甘草(炙),枳實(破開,用水浸泡後烘乾),柴胡,芍藥(各約6克)

服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白開水沖服約3克,一天三次。如果咳嗽,加五味子、乾薑各3克,這個方子也主治下痢。心悸,加桂枝3克。小便不利,加茯苓3克。腹痛,加附子1枚,炮製使其裂開。如果腹瀉、裡急後重,先用水約1000毫升煮薤白約600毫升,煮到剩約600毫升,去渣,再把藥粉約9克加入湯中,煮到剩約300毫升,分溫兩次服用。邪熱深入體內,才會出現四肢冰冷,如果誤認為是寒證,會造成很大的危害。薤白可以治療裡急後重,因為它能疏洩大腸的氣。

四逆湯: 治療脈象沉,身體疼痛,想吐,腹瀉,手腳冰冷,體內寒冷體表卻發熱,脈搏微弱幾乎摸不到等症狀。

藥材:甘草(12克,炙),乾薑(9克),附子(1枚,生用,去皮,切成八片)

煮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稍作切碎,用水約600毫升煮到剩約280毫升,去渣。分溫兩次服用。體質強壯的人可以用較大的附子一枚,乾薑18克。四逆湯不能輕易使用,如果不是所有症狀都符合,必須仔細審查,必須所有症狀都出現,才可以確定使用。

四逆加人參湯: 治療腹瀉後失血的症狀。

用原四逆湯的配方,加入人參。

通脈四逆湯: 治療腹瀉,排泄物像米湯一樣,脈搏摸不到,出汗且手腳冰冷的症狀。

用原四逆湯的配方,將乾薑的用量加倍。

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 治療出汗且手腳冰冷,脈搏摸不到,身體抽搐、僵硬的症狀。

用原通脈四逆湯的配方,加入豬膽汁。

當歸四逆湯: 治療手腳冰冷,脈象細微幾乎摸不到,脈浮而空虛,因而腸鳴的症狀。

藥材:當歸,桂枝,芍藥(各18克),細辛(12克),大棗(25枚),甘草,通草(各12克)

煮法:將以上七味藥材,用水約1600毫升煮到剩約600毫升,去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三次。這種四肢冰冷的症狀是由於太陽經誤治所導致的,並不是厥陰、少陰的四逆,所以仍然以桂枝湯為主來治療。

理中丸及湯: 治療霍亂,頭痛,發熱,身體疼痛,怕冷而不想喝水的症狀,用理中湯。如果大病痊癒後喜歡吐口水,久久不好,是因為胃裡有寒,用理中丸。

藥材: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各18克)

丸劑製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碎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如雞蛋黃大小的藥丸。用幾小杯開水,將一丸研碎,溫服。一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腹中沒有暖熱的感覺,可以增加到三四丸,但效果不如湯劑。湯劑煮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按用量切碎,用水約1600毫升煮到剩約600毫升,去渣。溫服約200毫升,一天三次。四逆湯是用來溫暖下焦、中焦的藥方,理中湯則是用來溫暖上焦、中焦的藥方,它們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

附子瀉心湯: 治療心中感覺痞塞不適,又怕冷、出汗的症狀。

藥材:大黃(12克),黃連,黃芩(各6克),附子(1枚,泡過去除外皮,切開,另煮取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