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三 (9)
卷三 (9)
1. 傷寒六經治法方
鵲石散(《本事方》),治傷寒發狂,棄衣奔走,逾牆上屋。
黃連,寒水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濃煎甘草汁調服。
鱉甲散(《活人書》),治傷寒八九日不瘥,名曰壞症,傷寒不能治者,宜此療之。
升麻,前胡(去蘆),烏梅(去核),枳實(麩炒,去麩),犀角(鎊),黃芩(各半兩),生地黃(切,兩合),甘草(一分、炙),鱉甲(去裙,米醋炙赤黃,杵碎用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升麻鱉甲湯(《金匱》),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此湯主之。
升麻(二兩),當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大一片,炙),雄黃(半兩,研)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方,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
《肘後》、《千金方》:陽毒用升麻湯,無鱉甲,有桂;陰毒用甘草湯,即本方無雄黃。《活人》:陽毒升麻湯,用犀角、射干、黃芩、人參,無當歸、蜀椒、鱉甲、雄黃。蜀椒辛熱之品,陽毒用而陰毒反去之,疑誤。《活人書》加犀角等四味頗切當。
梔子仁湯(《活人書》),治陽毒,傷寒壯熱,百節疼痛。
梔子仁(一兩),柴胡(一兩半),升麻,黃芩(各二兩),赤芍(一兩),大青(一兩),石膏(二兩),知母(一兩),甘草(半兩,炙),杏仁(二兩,湯浸,去皮尖及雙仁者,麩炒微黃)
上件搗為粗末,每服抄四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半分,豉一百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還陽湯(《本事方》),治陰毒,面色青,四肢逆冷,心躁腹痛。
用硫黃末新汲水調下,良久,或寒一起,或熱一起,更看緊慢,再服一二錢,則為汗出瘥。
萎蕤湯(《活人書》),治風溫,兼療冬溫及春月中風傷寒,發熱,頭眩痛,喉咽干,舌強,胸內疼,痞滿,腰背強。
萎蕤(三分),石膏(一兩,杵碎),白薇,麻黃(湯泡,焙乾秤),川芎,葛根(生者可用二兩尤妙),大羌活(去蘆),甘草(炙),杏仁(去皮尖雙仁,捶碎,各半兩),青木香(一分,冬一兩,始春用半兩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日三四服。此清散之劑,可治時疫。
白虎加蒼朮湯(《本事方》),治濕溫多汗。
知母(五兩),甘草(二兩,炙),石膏(一斤),蒼朮,粳米(各三兩)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取汁溫服。
黑膏(《活人書》),治溫毒發斑。
白話文:
鵲石散,出自《本事方》,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精神錯亂,病人會丟掉衣服到處奔跑,甚至爬牆上屋。
藥材:黃連和寒水石,等量。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濃煎的甘草汁調和服用。
鱉甲散,出自《活人書》,用來治療傷寒八九天都沒好的情況,這種情況被稱為壞病,一般傷寒治不好的時候,適合用這個方子來治療。
藥材:升麻、前胡(去除蘆頭)、烏梅(去除果核)、枳實(用麩皮炒過,去掉麩皮)、犀角(磨成粉)、黃芩各半兩,生地黃(切開)兩合,甘草(一分,炙過),鱉甲(去除邊緣,用米醋烤到赤黃色,搗碎用半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下八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升麻鱉甲湯,出自《金匱要略》,用來治療陽毒,這種病會讓臉色赤紅,皮膚出現像錦紋一樣的斑點,咽喉疼痛,吐出膿血。病程五天內可以治癒,超過七天就難以治療。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這種情況。
藥材:升麻二兩,當歸一兩,蜀椒(炒過去除汗液)一兩,甘草二兩,鱉甲(手指頭大小的一片,炙過),雄黃(半兩,研磨成粉)。
製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四升煮到剩下一升,一次全部喝完。年紀大或小孩可以分次服用,以便發汗。
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方,用來治療陰毒,這種病會讓臉色青黑,身體像被棍棒打過一樣疼痛,咽喉疼痛。病程五天內可以治癒,超過七天就難以治療。
這個方子是在升麻鱉甲湯的基礎上,去掉雄黃和蜀椒。
《肘後方》、《千金方》記載:陽毒使用升麻湯,但方中沒有鱉甲,有桂枝;陰毒則使用甘草湯,也就是本方,但沒有雄黃。《活人書》記載:陽毒用升麻湯,會加入犀角、射干、黃芩、人參,但沒有當歸、蜀椒、鱉甲、雄黃。因為蜀椒是辛熱的藥物,陽毒可以使用,但陰毒反而要去掉,這令人疑惑。《活人書》加入犀角等四味藥材更為恰當。
梔子仁湯,出自《活人書》,用來治療陽毒,傷寒引起的高熱,全身關節疼痛。
藥材:梔子仁一兩,柴胡一兩半,升麻、黃芩各二兩,赤芍一兩,大青一兩,石膏二兩,知母一兩,甘草(半兩,炙過),杏仁(二兩,用熱水浸泡,去除外皮和尖端以及雙仁,用麩皮炒到微黃)。
製法: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半分,豆豉一百粒,煎到剩六分,去除藥渣後,不拘時溫服。
還陽湯,出自《本事方》,用來治療陰毒,病人的臉色青黑,四肢冰冷,心煩躁,腹痛。
藥材:用硫磺粉,用新汲的井水調和服用。過一會兒,病人可能會發冷或發熱,要根據情況,再服用一兩錢,如果能出汗就好。
萎蕤湯,出自《活人書》,用來治療風溫病,也可以治療冬溫以及春天發生的風寒傷寒,會引起發熱、頭暈頭痛、喉嚨乾燥、舌頭僵硬、胸悶疼痛、腹脹滿、腰背僵硬。
藥材:萎蕤三分,石膏(一兩,搗碎),白薇,麻黃(用熱水浸泡後烘乾秤量),川芎,葛根(新鮮的可以用二兩,效果更好),大羌活(去除蘆頭),甘草(炙過),杏仁(去除外皮尖端雙仁,搗碎,各半兩),青木香(一分,冬天用一兩,初春用半兩效果好)。
製法:將以上藥材切成黃豆大小的顆粒,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一碗,一天服用三四次。這個方子是清散的藥劑,可以用來治療時疫。
白虎加蒼朮湯,出自《本事方》,用來治療濕溫病,病人會多汗。
藥材:知母五兩,甘草(二兩,炙過),石膏一斤,蒼朮,粳米各三兩。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一碗半煎到剩七分,去除藥渣後,取汁溫服。
黑膏,出自《活人書》,用來治療溫毒引起的發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