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六 (1)
卷六 (1)
1. 蟲方
甘草粉蜜湯(《金匱》),蛔蟲之為病,令人吐涎,心痛,發作有時,毒藥不止,此湯主之。
甘草(二兩),粉(一兩),蜜(四兩)
上以水三升,煮甘草取二升,去滓,納粉、蜜攪令和,煎如薄粥。溫服一升,瘥即止。
烏梅丸,治病者靜而時煩,因臟寒蛔上入其膈,為蛔厥,當吐蛔。
烏梅(三百個),黃連(一斤),黃柏(六兩),乾薑(十兩),附子(六枚,泡),蜀椒(四兩,熬,去汗),桂枝(六兩),細辛(六兩),人參(六兩),當歸(四兩)
上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納臼中,與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療蛔蟲攻心腹痛(《千金》)
用石榴根搗取汁,平旦服,亦可水煎。
療蟲蝕下部(《千金》)
胡粉,雄黃
上二味,各等分,為末,著穀道中,亦治小兒。
療傷寒䘌病(《千金》)
取生雞子,小頭叩出白,入漆一合,熟和攪令極調,當沫出,更納著殼中,仰吞之,食頃或半日,乃吐,下蟲劇者再服,蟲盡熱除,病愈。
追蟲丸(《八陣》),治一切蟲積。
黑牽牛(取頭末),檳榔(各八兩),雷丸(醋炙),南木香(各二兩,為末),茵陳(二兩),大皂角,苦楝皮(各一兩)
上煎濃汁,水為丸,綠豆大。大人每服四錢。小兒三錢,或二錢,或一錢半,量人虛實。用砂糖水吞下,待追去惡毒蟲積二三次,方以粥補之。按:濃煎汁,水為丸,原本如此,必有誤字,竟將水泛丸可也。
下蟲丸,追蟲取積。
苦楝皮(根皮為上,樹面次之,去面上粗皮)
上為末,麵糊丸彈子大。如欲服藥宜戒午飯,晡時預食油煎雞卵餅一二個,待上床時,白滾湯化下一丸,至五更,取下異蟲為效。
療寸白蟲
榧子,檳榔,蕪荑(各等分)
為末。每二錢,溫酒調服。先吃燒牛肉脯,後服食,水瀉永除。
又方
榧子(四十九粒,去皮)
以月上旬平旦,空心服七枚,日服盡,蟲消成水,永瘥。又云:食實七枚,七日滿,蟲化為水。
療濕䘌蟲(《千金翼》),此症多是熱病後,或久下不止,或有客熱結在腹中,或遇暑濕涼氣者,多生此病。病亦有燥䘌不甚,泄痢而下部瘡癢,不問燥濕,久則殺人。為病診齒無色,舌上盡白,甚者滿口有瘡,四肢沉重,喜眠,如此者,為蟲下食其肛,肛爛,盡見五臟,即死矣。
黃連,生薑(切,各十兩),艾葉(八兩),苦參(四兩)
上四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為三服,日三。
療蛔蟲,病由勞熱傷心,有蟲名蛔,蟲長一尺,貫心則死。
雷丸(熬),橘皮,桃仁(各五分),狼牙(六分),貫眾(三枚),蕪荑,青葙子,乾漆(熬,各四分),亂髮(如雞子,燒),蠶(二十枚,熬)
白話文:
蟲方
甘草粉蜜湯(出自《金匱要略》):蛔蟲引起的疾病,會讓人流口水、心痛,發作時間不定,毒性難以消除,這個湯方可以治療。
藥方:甘草二兩,麵粉一兩,蜂蜜四兩。
使用方法:用三升水煮甘草,取二升藥汁過濾,加入麵粉和蜂蜜攪拌均勻,煎煮成稀粥狀。溫服一升,痊癒即可停止服用。
烏梅丸:治療病人平時安靜但偶爾煩躁,因為臟腑寒冷,蛔蟲上逆到膈膜,造成蛔厥,需要嘔吐蛔蟲。
藥方:烏梅三百個,黃連一斤,黃柏六兩,乾薑十兩,附子六枚(泡製),蜀椒四兩(熬製,去汗),桂枝六兩,細辛六兩,人參六兩,當歸四兩。
使用方法:將所有藥材搗碎過篩混合。用苦酒浸泡烏梅一夜,去核,再用五升米蒸煮,飯熟後搗成泥,與其他藥材混合均勻,放入臼中,加入蜂蜜杵磨二千下,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飯前服用十丸,一日三次,逐漸增加到二十丸。忌食生冷滑膩的食物和臭味的食物。
治療蛔蟲攻心腹痛(出自《千金要方》):
將石榴根搗碎取汁,清晨服用,也可以水煎服。
治療蟲蝕下部(出自《千金要方》):
藥方:胡粉、雄黃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敷於肛門內,也適用於小兒。
治療傷寒䘌病(出自《千金要方》):
取生雞蛋,敲破小頭,取出蛋清,加入一合漆,充分攪拌均勻,待起泡後,再放入蛋殼中,仰頭吞服。服用後一小時或半天左右就會嘔吐,排出蟲體。蟲體排出後,症狀嚴重者可以再次服用,直到蟲體排盡,發熱消除,疾病痊癒。
追蟲丸(出自《八陣圖》):治療各種蟲積。
藥方:黑牽牛(取頭尾部分),檳榔(各八兩),雷丸(醋炙),南木香(各二兩,研末),茵陳(二兩),大皂角,苦楝皮(各一兩)。
使用方法:煎煮藥汁至濃稠,再加水製成藥丸,綠豆大小。成人每次服用四錢,小兒每次服用三錢、二錢或一錢半,根據體質虛實調整劑量。用砂糖水送服。待蟲積排出乾淨兩三次後,再用粥食調理身體。
下蟲丸:驅蟲攻積。
藥方:苦楝皮(根皮最好,樹幹上的皮次之,去除粗糙的外皮)。
使用方法:研磨成粉,用麵糊做成彈子大小的藥丸。服用時,宜戒午飯,下午先吃油煎雞蛋餅一兩個,睡前用白開水送服一丸,到五更時,即可排出蟲體。
治療寸白蟲
藥方:榧子、檳榔、蕪荑各等分,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二錢,溫酒送服。先吃燒牛肉脯,然後服用藥物,可有效緩解水瀉。
另一方
藥方:榧子四十九粒(去皮)。
使用方法:在農曆每月上旬清晨空腹服用七粒,每日服用完畢,蟲體會化為水,疾病痊癒。也有人說,每天吃七粒,七天後蟲體會化為水。
治療濕䘌蟲(出自《千金翼方》):這種疾病多發生在熱病之後,或久瀉不止,或有外感熱邪鬱積於腹中,或遇暑濕寒氣者,容易發病。病症輕微者表現為乾燥,瀉痢,下部瘙癢,無論燥濕,久治不愈則會致命。診斷標準是牙齒無光澤,舌苔全白,嚴重者滿口潰瘍,四肢沉重,嗜睡,這種情況下,蟲體會侵蝕肛門,導致肛門潰爛,五臟外露,危及生命。
藥方:黃連、生薑(切片,各十兩),艾葉(八兩),苦參(四兩)。
使用方法:將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煎煮至三升。分三次服用,每日三次。
治療蛔蟲:疾病由勞累和發熱損傷心臟引起,有一種名為蛔蟲的寄生蟲,蟲體長一尺,如果穿透心臟就會致命。
藥方:雷丸(熬製),橘皮,桃仁(各五分),狼牙(六分),貫眾(三枚),蕪荑,青葙子,乾漆(熬製,各四分),燒焦的頭髮(如雞蛋大小),蠶(二十枚,熬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