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1. 肺痿(附:肺癰)
2. 《金匱》
問曰: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從何得之?師曰: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或從便難,又被快藥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脈數,其人嗽,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何?師曰: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此為肺癰。
咳唾膿血,脈數虛者為肺痿,數實者為肺癰。問曰:病咳逆,脈之何以知此為肺癰?當有膿血,吐之則死,其脈何類?師曰:寸口脈微而數,微則為風,數則為熱;微則汗出,數則惡寒。風中於衛,呼氣不入。熱過於榮,吸而不出。風傷皮毛,熱傷血脈。風舍於肺,其人則咳,口乾喘滿,咽燥不渴,多唾濁沫,時時振寒。
熱之所過,血為之凝滯,蓄結癰膿,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膿成則死。肺癰之疾,膿成亦有愈者,全在用藥變化。漢時治法或未全耳。上氣面浮腫,肩息,其脈浮大,不治。又加痢尤甚。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白話文:
有人問道:上焦有熱,會導致咳嗽進而形成肺痿。那肺痿這種疾病是怎麼產生的呢?老師回答:可能源自於大量出汗、嘔吐、糖尿病且頻尿,或者排便困難,再被用猛烈的藥物瀉下,導致嚴重的體液流失,所以形成了肺痿。
他接著問:如果寸口脈象顯示快速,病人伴有咳嗽,而且口中排出混濁的痰涎,這是什麼病呢?老師回答:這是肺痿的病徵。若口中極度乾燥,咳嗽時胸中隱隱作痛,脈象反而滑且快速,這就是肺癰了。
咳嗽並吐出血和膿,脈象快速但虛弱是肺痿,脈象快速且實固是肺癰。有人問:病人咳嗽不止,從脈象如何知道這是肺癰?當病人口中有膿血,若吐出來就可能死亡,這樣的脈象是怎樣的呢?老師說:寸口脈微弱且快速,微弱表示有風邪,快速表示有熱邪;微弱表示容易出汗,快速表示怕冷。風邪影響衛氣,導致呼吸時無法吸入空氣。熱邪超過營氣,導致呼吸時無法呼出空氣。風邪傷害皮毛,熱邪傷害血脈。風邪侵入肺部,病人就會咳嗽,口乾,呼吸困難,咽喉乾燥但不渴,會吐出大量混濁的泡沫,並且時常感到寒冷。
熱邪所到之處,血液凝滯,積聚成膿,吐出的膿像米粥一樣,剛開始可以救治,一旦膿成形就可能致死。肺癰這種疾病,即使膿已成形也有可能痊癒,關鍵在於治療方法的靈活運用。漢代的治療方法可能還不夠全面。上氣道疾病導致面部浮腫,呼吸困難,脈象浮大,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癒的。再加上痢疾,病情會更加嚴重。上氣道疾病導致喘息和煩躁,屬於肺部膨脹,可能引發水腫,發汗就可以治癒。
3. 肺痿方
甘草乾薑湯(《金匱》),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遺尿,小便數。所以然者,以上虛不能制下故也。此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乾薑湯以溫之。若服湯已,渴者屬消渴。
甘草(四兩,炙),乾薑(二兩,泡)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此乃治肺冷之方,非肺痿通用之方也。不得誤用。
桂枝去芍藥加皂莢湯(《千金》),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炙),棗(十五枚),皂莢(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肺症,生薑不可輕用。
葦莖湯(《千金》),治咳有微熱,煩滿,胸中甲錯,是為肺癰。
葦莖(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升,煮葦莖得五升,去滓,納諸藥,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當吐如膿。此方最穩。
桔梗白散(《外臺》),治咳而胸滿振寒,脈數,咽乾不渴,時出濁唾腥臭,久久吐膿如米粥者,為肺癰。
桔梗,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令如脂)
上三味為散。強人飲服半錢匕,羸者減之,病在上膈者吐膿血,膈下者瀉出。若下多不止,飲冷水一杯則定。
肺痿全屬內症,肺癰乃系外科,輕者煎藥可愈,重者膿血已聚,必得清火消毒,提膿保肺等藥,方能挽回,否則不治。所以《金匱》云,始萌可救,膿成則死也。
甘草湯,治肺痿,見傷寒。炙甘草湯,見通治。葶藶大棗瀉肺湯,方見痰飲。十味丸,方見咳嗽。
白話文:
【肺痿方】
甘草乾薑湯(出自《金匱》):適用於肺痿患者,出現吐涎沫但不咳嗽的情況,病人通常不會口渴,但會有尿失禁和頻尿的問題。這是因為上焦虛弱無法控制下焦所導致的。這顯示肺部受寒,患者會頭暈且多涎唾,用甘草乾薑湯來溫暖肺部。如果服用湯劑後感到口渴,那可能屬於消渴症。
所需材料為:甘草四兩(需炒過),乾薑二兩(需泡過)。將上述兩種材料與三公升水一起煮,煮至剩下一公升又五百毫升,去除殘渣。分兩次溫服。這是治療肺部受寒的方子,並不是所有肺痿都適用,請勿誤用。
桂枝去芍藥加皁莢湯(出自《千金》):適用於治療肺痿吐涎沫。
所需材料為:桂枝、生薑各三兩,甘草二兩(需炒過),棗子十五個,皁莢一個(去皮去籽,烤焦)。將上述五種材料與七公升水一起煮,煮至剩三公升。分三次服用。若是肺部疾病,使用生薑需謹慎。
葦莖湯(出自《千金》):適用於治療咳嗽伴隨低燒,心煩滿悶,胸部皮膚呈鱗片狀,這是肺癰的症狀。
所需材料為:葦莖二公升,薏苡仁半公升,桃仁五十個,冬瓜仁半公升。將上述四種材料與一公升水一起煮,先煮葦莖至剩五公升,去除殘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煮至剩兩公升。一次服用一公升,再次服用,應會吐出像膿液的東西。這個方子最安全穩定。
桔梗白散(出自《外臺》):適用於治療咳嗽且胸悶,畏寒,脈搏加速,喉嚨乾燥但不渴,偶爾會吐出帶有腥臭味的濃稠唾液,長久後會吐出像米粥一樣的膿液,這是肺癰。
所需材料為:桔梗、貝母各三分之一份量,巴豆十分之一份量(去皮,烤至像油脂)。將上述三種材料磨成粉末。體質強壯的人可服用半錢,體質虛弱的人要減量。病症在上半身的,服用後會吐出膿血;病症在下半身的,服用後會排泄出。如果排泄過多不停止,喝一杯冷水即可止住。
肺痿完全屬於內科疾病,肺癰則屬於外科疾病。病情輕微的,煎藥就能康復;病情嚴重的,膿血已經聚集,必須用清火消毒、提膿保肺的藥物,才能挽救,否則無法治療。因此《金匱》說,剛開始發病時可以救治,一旦膿包形成就無法治了。
甘草湯:適用於治療肺痿,見傷寒。炙甘草湯:適用於通治。葶藶大棗瀉肺湯:方子見痰飲。十味丸:方子見咳嗽。
4. 諸血
5. 《靈》《素》
《靈·玉版篇》:嘔血,胸滿引背,脈小而疾,是逆也。衄而不止,脈大,是逆也。
《熱病篇》: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血枯,《素·腹中論》:帝曰: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吐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病名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少,不來也。
溺血,《素·氣厥論》: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
《痿論》: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則心下崩,數溲血。
白話文:
【《靈·玉版篇》】:如果出現嘔血,且胸部悶脹延伸到背部,脈搏雖小但快速,這是一種逆症。如果鼻血不止,脈搏又大,這同樣是一種逆症。
【《熱病篇》】:如果咳嗽時伴隨鼻血,沒有出汗,或者汗只出到腳部以下,這種情況會導致死亡。
【《素·腹中論》】:有個病症是胸脇部位感覺漲滿,影響飲食。當病情來臨時,患者會先聞到腥臊的氣味,並排出清澈的液體,接著吐血,四肢感到冰冷,視力模糊,時常前後出血。這種病叫什麼名字?又是如何得到的?岐伯回答說,這種病稱為「血枯」。患者通常在年輕時曾大量失血,或是在醉酒後進行性行為,導致氣力耗盡,肝臟受損,因此月經量少,甚至停經。
【《素·氣厥論》】:如果子宮的熱氣傳移到膀胱,就會導致排尿困難和血尿。
【《痿論》】:過度的悲傷會使子宮的絡脈斷裂。一旦子宮絡脈斷裂,體內的陽氣就會內動,發作時會感到胸口下方崩塌,頻繁地尿血。
6. 《金匱》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而有熱,不得臥者,死。夫酒客咳者,必至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師曰:尺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眴,不得眠。
病人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亡血不可發其表,汗出即寒慄而振。
瘀血,病人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病者如熱狀,煩滿,口乾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白話文:
關於吐血的情況,如果患者咳嗽且呼吸困難,心跳頻快且有熱感,無法平躺休息,這種情況是致命的。酗酒導致的咳嗽,最終往往會導致吐血,這是因為過度飲酒所引起的。
醫學家指出,若手腕內側脈搏跳動較為明顯,且眼睛呈現黃暈,這表示鼻出血還未停止。黃暈消退,眼睛恢復明亮,這代表鼻出血已經止住。另外,從春季到夏季發生的鼻出血,通常和太陽經絡有關;而從秋季到冬季的鼻出血,則與陽明經絡有關。對於常有鼻出血的人,不宜出汗,否則可能會出現額頭凹陷、脈搏緊張、眼睛直視無法眨動,甚至影響睡眠。
患者臉色蒼白,沒有寒熱的症狀,脈搏沉而弦,這代表他可能在鼻出血。脈搏浮弱,用手輕壓幾乎感覺不到脈搏,這表示他在便血。如果患者經常咳嗽,那麼他很可能會吐血。失血過多的人不宜讓身體表面發汗,否則可能會出現寒冷顫抖的反應。
對於有瘀血的患者,他們通常會感到胸部悶脹,嘴脣萎縮,舌頭呈青色,口乾,只想要漱口但不想吞嚥,沒有寒熱的症狀,脈搏微弱且速度緩慢,腹部並無脹滿感,但患者主觀感覺到脹滿,這都是瘀血的徵兆,應接受適當的治療。患者有類似發燒的症狀,感到煩躁且口渴,然而其脈搏卻顯示不出熱象,這表明是瘀血的問題,需要進行適當的治療。
7. 《病源》
吐血有三種:一曰內衄,二曰肺疽,三曰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但不從鼻孔出,是近心肺間,津出還流入胃,內出如豆汁,或如衄,血凝停胃裡,因即滿悶,便吐,或去數升,乃至一斛是也。肺疽者,言飲酒之後,毒滿便吐,吐已後,有一合二合,或半升一升是也。傷胃者,是飲食大飽之後,胃內冷,不能消化,則便煩悶,強嘔吐之,所食之物與氣共上衝蹙,因傷損胃口,便吐血,色鮮正赤是也。此三種皆是吐血,與咳血迥別。
凡吐血之後,體恆讝讝然,心裡煩躁,悶亂紛紛,顛倒不安,寸口脈微而弱,血氣俱虛,則吐血。關上脈微而芤,亦吐血。脈細沉者生,喘咳上氣,浮大者死。久不瘥,面色黃黑,無復血氣,時寒時熱。此三者乃吐血症,若嗽血屬肺,又是一症,多難治。
舌血,心臟有熱,則舌上出血。
九竅出血,榮衛大虛,腑臟傷損,血脈流散,脈數不得臥者,死。
汗血,肝藏血,心之液為汗,肝心俱傷於邪,則汗血。
白話文:
關於吐血的情況主要有三種:一種叫做內衄,一種叫做肺疽,另一種叫做傷胃。內衄指的是出血的情況類似於鼻衄,但不是從鼻孔流出,而是從靠近心肺的地方,血液進入胃部,再從胃部吐出,其狀如豆汁,或像鼻衄般,血液在胃裡凝結,造成胃部滿悶感,然後就會吐出,可能一次會吐出數升,甚至一斛。
肺疽,指的是在飲酒後,由於毒素積累導致的吐血情況,吐完後,可能會留下一合到二合,或者半升到一升的血液。
傷胃,指的是在飲食過飽後,胃部受寒,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因此會感到煩悶,強行嘔吐,食物和胃氣一起向上衝擊,傷害了胃口,導致吐血,血色鮮紅。
以上三種都是吐血的情況,和咳嗽帶血的情況完全不同。
吐血後,人體會經常感到不安,心裡煩躁,精神混亂,無法安靜,脈搏微弱,這是因為血氣兩虛所致。如果關上脈微弱,也會吐血。脈細沉的人能活,如果出現喘息、咳嗽和氣短,且脈象浮大的人則可能死亡。如果病情長期未見好轉,面色會變得黃黑,失去血色,且時冷時熱。
這三種情況是吐血的主要症狀,如果是咳嗽帶血,那屬於肺部問題,是另一種疾病,通常較難治療。
舌頭出血,表示心臟有熱,導致舌頭出血。
九竅出血,表示榮衛大虛,腑臟受損,血脈流失,脈搏頻繁,無法平躺休息的人,可能死亡。
肝臟藏血,心臟的液體為汗,當肝心同時受到邪氣侵害,就可能會出現汗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