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五 (2)
卷五 (2)
1. 臌脹水腫方
麻豆湯(《千金翼》),治遍身腫,小便澀。
麻黃(二升,熬研),烏豆(一斗,以水四斗,煮取汁一斗),桑根白皮(切,五升)
上三味,以豆汁納藥,煮取六升,一服一升,日二服,三日令盡。豆不多不能取效。
十水丸(《千金翼》)
第一之水,先從面目腫遍一身,名曰青水,其根在肝,大戟主之。第二之水,先從心腫,名曰赤水,其根在心,葶藶主之。第三之水,先從腹腫,名曰黃水,其根在脾,甘遂主之。第四之水,先從腳腫,上氣而咳,名曰白水,其根在肺,藁本主之。第五之水,先從足趺腫,名曰黑水,其根在腎,連翹主之。
第六之水,先從面至足腫,名曰元水,其根在膽,芫花主之。第七之水,先從四肢起,腹滿大,身盡腫,名曰風水,其根在胃,澤漆主之。第八之水,先四肢小腫,其腹獨大,名曰石水,其根在膀胱,桑根白皮主之。第九之水,先從小腸滿,名曰暴水,其根在小腸,巴豆主之。
第十之水,乍盛乍虛,乍來乍去,名曰氣水,其根在大腸,赤小豆主之。
上十病,藥皆等分,與病狀同者,則倍之。白蜜和,先食服一丸如小豆,日三。欲下病者,服三丸。弱者,當以意節之。
十水之名,《病源》亦詳載其狀,今立此十方,想當時本有此分別也,姑存之。
舟車神祐方(河間),治水腫水脹,形氣俱實者。
黑牽牛(四兩),大黃(二兩,酒浸),甘遂(一兩,麵裹煨),橘紅,大戟(麵裹煨),芫花(醋炒),青皮(炒,各一兩),木香(五錢),檳榔(五錢),輕粉(一錢)
上為末,水丸,每服五分,五更滾水下。大便利三次為度,若一二次不通利,次日漸加至一錢。若服後大便利四五次,或形氣不支,則減其服,三分二分俱可,或隔一二三日服一次。以愈為度。甚者忌鹽醬百日。
大聖浚川丸(《類方》)
大黃,牽牛,郁李仁(各一兩),木香,芒硝(各三錢),甘遂(半錢)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諒人虛實服之。此下水之峻劑。
木香散(《類方》),治單腹脹。
木香,青皮,白朮,薑黃,豆蔻(各半兩),阿魏,蓽澄茄(各一兩)
上為末,醋丸如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葶藶丸(《外臺》),治水腫及腳,並虛腫。
葶藶子(半兩),牽牛子(半兩,生熟各半),澤漆葉,海藻(洗去鹽,炙),昆布(如上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郁李仁(各三分),桂心(一分)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一服十五丸,日再,加至二十丸。
療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方(《外臺》)
香薷納釜中,以水淹之,出香薷上數寸,煮濃汁去滓。煎令可,丸桐子大,服五丸,日三。小便多為度。又一丸法。
白話文:
麻豆湯
這個方子出自《千金翼方》,可以治療全身腫脹,小便不暢的情況。
藥材組成: 麻黃(兩升,要先炒過再研磨成粉)、黑豆(一斗,用四斗水煮取一斗豆汁)、桑樹根的白皮(切好,五升)
使用方法: 把麻黃粉和桑根白皮放入煮好的豆汁中,一起煮到剩六升,每次喝一升,一天喝兩次,三天內喝完。如果豆子放太少,效果就不會好。
十水丸
這個方子出自《千金翼方》。它把水腫分為十種,根據腫脹部位和起因來區分:
第一種水腫:先從臉部開始腫,然後遍及全身,叫做「青水」,病根在肝,可以用大戟來治療。 第二種水腫:先從心臟部位開始腫,叫做「赤水」,病根在心,可以用葶藶來治療。 第三種水腫:先從腹部開始腫,叫做「黃水」,病根在脾,可以用甘遂來治療。 第四種水腫:先從腳部開始腫,還會氣喘咳嗽,叫做「白水」,病根在肺,可以用藁本來治療。 第五種水腫:先從腳背開始腫,叫做「黑水」,病根在腎,可以用連翹來治療。 第六種水腫:從臉部到腳部都腫,叫做「元水」,病根在膽,可以用芫花來治療。 第七種水腫:先從四肢開始腫,然後腹部脹滿,全身都腫起來,叫做「風水」,病根在胃,可以用澤漆來治療。 第八種水腫:先是四肢輕微腫脹,然後只有肚子特別大,叫做「石水」,病根在膀胱,可以用桑根白皮來治療。 第九種水腫:先從小腸開始脹滿,叫做「暴水」,病根在小腸,可以用巴豆來治療。 第十種水腫:時好時壞,時來時去,叫做「氣水」,病根在大腸,可以用赤小豆來治療。
使用方法: 以上十種水腫,藥材用量都一樣,如果病情與哪種水腫的症狀相同,就加倍使用該種水腫的藥材。把藥材磨成粉,用白蜂蜜調和,先吃像小豆大小的藥丸,每天三次。想要快速排水的,可以吃三顆藥丸。身體虛弱的人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調整用量。
《病源》這本書也詳細記載了這十種水腫的狀況,現在保留這個分類,大概是因為當時就有這種區別。
舟車神祐方
這個方子是出自河間的醫書,可以治療水腫脹滿,而且體力和氣都比較強盛的人。
藥材組成: 黑牽牛(四兩)、大黃(兩兩,用酒浸泡過)、甘遂(一兩,用麵包裹後煨過)、橘紅(一兩)、大戟(一兩,用麵包裹後煨過)、芫花(一兩,用醋炒過)、青皮(一兩,炒過)、木香(五錢)、檳榔(五錢)、輕粉(一錢)
使用方法: 把藥材磨成粉,用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分,在清晨五更時用滾水服下。以排出三次大便為標準,如果只排了一兩次,而且不順暢,第二天可以逐漸增加藥量到一錢。如果服藥後大便排了四五次,或者體力和氣力支撐不住,就要減少藥量,可以減到三分或二分,或者隔一兩天或三天再服藥一次。以痊癒為目標。情況嚴重的人要忌鹽醬一百天。
大聖浚川丸
這個方子出自《類方》,可以用於快速排水。
藥材組成: 大黃、牽牛、郁李仁(各一兩)、木香、芒硝(各三錢)、甘遂(半錢)
使用方法: 把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要根據病人的體質虛弱程度來服用。這個方子是比較猛烈的排水藥。
木香散
這個方子出自《類方》,可以用於治療單純的腹脹。
藥材組成: 木香、青皮、白朮、薑黃、豆蔻(各半兩)、阿魏、蓽澄茄(各一兩)
使用方法: 把藥材磨成粉,用醋做成像豆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十顆,用薑湯送服。
葶藶丸
這個方子出自《外臺》,可以用於治療水腫和腳腫,包括身體虛弱引起的水腫。
藥材組成: 葶藶子(半兩)、牽牛子(半兩,生用和炒過的一半一半)、澤漆葉、海藻(洗去鹽分,炙過)、昆布(同海藻一樣炙過)、桑根白皮(炙過)、甘遂(熬過)、椒目、郁李仁(各三分)、桂心(一分)
使用方法: 把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五顆,每天兩次,可以增加到每次二十顆。
療水病洪腫氣脹不消食方
這個方子出自《外臺》,可以用於治療水腫、氣脹、消化不良。
使用方法: 把香薷放入鍋中,加水淹沒香薷,水位高出香薷幾寸,煮成濃汁,去渣。把藥汁熬到可以做成藥丸的程度,做成像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顆,每天三次。以小便增多為標準。還有另一種做成藥丸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