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4)

回本書目錄

卷八 (4)

1. 五臟瘡疹症治

小兒在胎,食五臟血穢,伏於命門。若遇天行時熱,或乳食所傷,或驚恐所觸,則其毒當出。初起之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咳嗽嚏噴,手足梢冷,驚悸多睡。宜究其何臟所發,察其何因所起,令乳母亦須節飲食、慎風寒。五臟各有一症,肝臟水疱,青色而小。

白話文:

小兒在母親子宮中發育,會吸收母親五臟的血液養分,這些營養物質會儲存在命門。如果孕婦遇到流行病、飲食不當或受到驚嚇,這些毒素會影響胎兒。

病情初期,嬰兒會出現面紅、腮腺發炎、眼皮發紅、打呵欠、悶熱、忽冷忽熱、咳嗽、打噴嚏、手腳冰冷、驚悸、睡眠時間長等症狀。

應仔細觀察,找出病因是哪個臟腑,並追究誘因是什麼。母親也要注意飲食控制,避免吹風受寒。

不同的臟腑會導致不同的症狀:

  • 肝臟:出現水泡,顏色青綠,體積較小。

肺臟膿疱,色白而大。心臟斑,色赤而小。脾臟疹小次斑,故色赤黃淺也。先發膿疱後發疹子者,順。先疹子後斑者,順。反此為逆。惟腎無候,但見骫冷耳冷是也。若寒水來侮,故黑陷而耳骫反熱為逆也。急用百祥丸、牛李膏,各三服,不愈者死。如發潮熱三日以上,出不甚多,而熱不止者,未盡也。

白話文:

肺部的膿瘡 :膿腫呈白色且較大。

心臟的皮疹 :皮疹呈紅色且較小。

脾臟的皮疹 :皮疹較心臟的皮疹小一些,呈現淡紅色或淡黃色。

發病順序: 先長膿瘡,後長皮疹,這種順序是正常的。先長皮疹,後長膿斑,這種順序也是正常的。若發病順序相反,則為異常。

腎臟: 沒有明顯的徵兆,只有腰部和耳朵發冷。

寒水侵襲腎臟時: 腎臟部位會出現發黑的凹陷,而腰部和耳朵反而發熱,屬異常情況。

治療方法:

  • 立即服用百祥丸和牛李膏,各服用三次。
  • 如果服用後仍未痊癒,則預後不佳。

發病超過三天:

  • 如果伴有潮熱症狀,但膿液排出量不多,且潮熱症狀持續,說明病情尚未完全好轉。

潮熱隨出,如早食潮熱不已,為水泡之類也。一發便出盡者重。瘡夾疹者,半輕半重也。出稀者輕。裡外微紅者輕。外黑裡赤者微重。外白里黑者大重也。瘡端里黑點如針孔者,勢最劇也。青乾紫陷,昏睡汗出,煩躁熱滑,腹脹啼喘,二便不通者,困也。有大熱,利小便,解熱毒。

白話文:

潮熱持續發作,如果早上起來後仍持續不斷,可能是水泡之類的。一次性全部發出的比較嚴重。如果瘡上伴有疹子,病症輕重參半。發出稀薄液體的比較輕。瘡內外微紅的比較輕。瘡外發黑內部發紅的稍重。瘡外發白內部發黑的十分嚴重。瘡頭內部有針孔大小的黑點,病情最嚴重。瘡面發青發乾發紫並下陷,昏睡、出汗、煩躁、熱滑,腹脹、啼叫喘息,大便小便不通暢的,都是病情危重的表現。出現高熱、小便通利,可以幫助解除熱毒。

若紫黑干陷,或寒戰咬牙,或身黃腫紫者,急以百祥丸下之。復惡寒不已,身冷出汗,耳骫反熱者,死症也。此腎氣大旺,脾虛不能制故耳。下後身熱氣溫,飲水者,可治,以脾土勝,腎寒去而溫熱也。不黑者,不可下,下則內虛歸腎。大抵瘡疹屬陽,在春夏為順,秋冬為逆。

白話文:

如果瘡疹變成紫色、焦黑、凹陷,或者有寒戰、咬牙切齒,或者全身發黃、腫脹發紫的情況,必須馬上服用百祥丸進行瀉下治療。

如果瀉下後仍然持續惡寒,身體冰冷出汗,耳朵和脖子發熱,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這是因為腎氣過於旺盛,脾氣虛弱無法抑制所致。

瀉下後如果身體發熱、氣血溫和,還能喝水,表示可以痊癒,這是因為脾土旺盛,腎寒祛除而溫暖的緣故。

如果不發黑,不能瀉下,否則會讓內部虛弱,病情轉移到腎臟。

總的來說,瘡疹屬於陽症,在春季和夏季發作比較順利,而在秋季和冬季發作則是不利的。

冬月腎旺,盛寒病多,歸腎變黑。又當辨春膿疱、夏黑陷、秋斑子、冬疹子者,十活四五。黑者,十難救一。身熱煩渴,腹滿而喘,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不瘥者,宣風散下之。若能食而痂頭焦起,或未焦而喘實,亦可下之。若五七日痂不焦,是內熱也。宣風散導之,生犀汁解之。

白話文:

冬季腎氣旺盛,寒邪盛行,疾病容易歸結於腎,而腎病常表現為變黑。

還應區分春天的膿皰瘡、夏天的黑色下陷,秋天的色斑和冬天的疹子,這些疾病大約能救活一半。而黑色的疾病,十個中很難救活一個。

出現身熱煩渴、腹脹喘息、大便乾結、面紅、心煩、嘔吐等症狀,應利小便治療。如果治療無效,則宣發風氣,向下導泄。

如果還能進食,而且瘡痂焦起,或瘡痂未焦但喘息劇烈,也可以向下導泄。

如果五到七天後瘡痂還未焦起,說明存在內熱。應宣發風氣,疏導氣血,並用犀牛角汁來清熱解毒。

斑疹作搐,為脾虛,而肝則乘心火妄動,風熱相搏也。當瀉心肝,補脾土。瘡黑而忽便膿血,並痂皮者,乃脾氣實,腎邪退而病安也。及瀉而乳食不化者,脾虛不能制腎,故為難治。

白話文:

紅疹抽搐,是因為脾虛,而肝火乘著心火妄動,風熱交搏所致。應當瀉泄心火肝火,補益脾土。

膿瘡變黑後突然轉化為膿血,並結痂,表示脾氣充實,腎邪退卻而疾病痊癒。如果瀉藥後奶食不能消化,則說明脾虛不能控制腎臟功能,因此較難治療。

此即近世痘瘡之症,其病與斑疹同列,並無起脹成漿收靨等說。大抵宋時之瘡形,治法不過如此。近日愈變愈重,與斑疹絕不相類,治亦迥別。因知天下之病,隨時隨地,變化無窮,所以《內經》有五運六氣、異法方宜等論。為醫者,苟不能知天運之轉移及五方之體性,終有偏執之處,不可以稱上工也。

白話文:

這裏所說的,就是近代的天花,這種病和斑疹是一類的,但沒有起泡、成膿、結痂的過程。大致上,宋朝時代的天花種類,治療方法也僅止於此。近年來,天花越來越嚴重,和斑疹完全不一樣,治療方法也大不相同。因此知道,天下的疾病,會隨著時間和地點的不同而發生無窮的變化,所以《內經》中記載了五運六氣、異法方宜的理論。做醫生的,如果不能瞭解天運的變化和各地的不同特質,終究會有偏執的地方,不能稱得上是優秀的醫生。

痘瘡無人可免,自種痘之法起,而小兒方有避險之路,此天意好生,有神人出焉,造良法以救人也。然人往往以種痘仍有死者,疑而不敢種,不知乃苗之不善,非法之不善也。況即有死者,不過百中之一,較之天行惡痘,十死八九者,其安危相去何如也。至於治痘之書,自宋至今,不下數十種,莫不和平切近。

白話文:

痘瘡是人人難免的疾病。從接種痘苗的方法出現後,幼童纔有了避免風險的機會。這說明上天有好生之德,有神人出現,創造了救人的良方。但是人們常常因為接種痘苗後仍然有人死亡,而心生懷疑和恐懼,不敢接種。其實這不是接種方法不好,而是痘苗本身不好。即便有死亡的案例,也不過是百中之一,比起天花肆虐時十死八九的機率,安全性要高得多。至於治療痘瘡的書籍,從宋代到現在,不下數十種,都寫得平易近人,實用性強。

孰意邇年以來,崇奉怪書。不論小兒之強弱,痘症之虛實,慨以大黃數兩,石膏數斤為一劑,使兒真火消盡,元氣大傷,絕其起脹成漿之路。因向其父母云:此症或不能起脹,或不能成漿而死。至期果死。其父母以為神目,不知此實醫者致之死地也。或幸不死,則信為大黃、石膏之功,而此二味,遂為不祧之藥矣。

白話文:

近幾年來,竟然有人崇信奇異的書籍。不論孩子的體質強弱,痘症的虛實,一概用大黃好幾兩、石膏好幾斤當成一劑藥,結果造成小孩的真火耗盡,元氣大傷,斷絕了痘症起脹化膿的途徑。因而在向孩子的父母說:這個病症可能不會起脹,或者會因為化不了膿而死亡。到了預定的日子,孩子果然死了。孩子的父母以為這醫生有先見之明,卻不知道這實際上是醫生害死的。有時候幸運沒死,就會相信是大黃和石膏的功勞,這兩種藥於是成了傳家寶藥。

又方中多用蜂房、蠍子、蠐螬、蚯蚓、蚌汁等惡物,成升成碗,灌入兒腹,以增其毒,而爛其胃,宛轉就死,尤可痛心。夫近日時醫,治精壯男婦之病,見用清火之藥一、二錢,群以為此寒涼之品,斷不可服,必當用附、桂、參、術。獨於數月之小兒,反用大寒大毒之藥,成兩成斤,俾死者接踵而不悔,何耶?醫者不足責,為父母而目睹其子之服此毒藥,以致慘死,毫無疑怨,則何心也?

白話文:

另外,古代的醫療方式裡經常使用蜂巢、蠍子、蠐螬、蚯蚓、蚌汁等令人作嘔的東西,用升斗為單位,灌進孩子的肚子裡,增加他們的毒性,腐爛他們的胃,讓他們痛苦地死去,實在令人痛心。現在的醫生在治療精力充沛的成年男女時,看到使用清熱藥物一、兩錢,大家都會認為這是寒涼之品,絕對不能服用,必須使用附子、桂皮、人參、白術。然而,對於幾個月大的嬰兒,卻反過來使用大量的寒性、毒性藥物,成兩成斤地用,導致孩子接連死亡而毫無悔意,這是為什麼呢?醫生難辭其咎,但是為人父母的親眼看著自己的孩子服用這些毒藥,導致悲慘的死亡,卻毫無疑惑和怨言,他們的心態又如何呢?

2. 丹瘤

丹瘤之症,因熱毒客於腠理,搏於血氣,發於皮膚,當以白玉散塗之。

白話文:

丹瘤這種症狀,是因為熱毒侵犯了肌表,與血液氣息交結,在皮膚上表現出來,應該使用白玉散來塗抹。

3. 傷風兼變症治二

傷風兼肝則發搐頓悶,兼心則驚不安,兼肺則喘嗽哽氣,兼脾則困睡,兼腎則目畏明。各隨補其母。

白話文:

感冒如果影響到肝,會出現抽搐和悶亂的症狀;影響到心,會感到驚恐不安;影響到肺,會喘息咳嗽並且呼吸不順;影響到脾,會感到疲倦想睡;影響到腎,會對光線敏感。應根據情況補充相應的營養。

4. 諸經發熱症治三

潮熱者,時間發熱,過時即退,來日依時而發,此欲發驚也。壯熱者,常熱不已,甚則發驚癇也。風熱者,身熱而口中氣熱,乃風邪外感也。溫熱者,肢體微熱也。發熱而不欲飲水者,胃氣虛熱也。發熱而飲水作渴,喜冷飲食者,胃氣實熱也。

白話文:

潮熱:在特定時間發燒,時間一過就退燒,第二天又按時發燒,這是將要發驚風的徵兆。

壯熱:持續發燒不止,嚴重時會發出驚厥。

風熱:身體發熱、口中氣也熱,這是外感風邪所致。

溫熱:四肢微微發熱。

發燒但不想要喝水:這是胃氣虛熱所致。

發燒並且喝水會覺得口渴,喜歡吃冷的食物:這是胃氣實熱所致。

5. 吐瀉症治

若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之。吐瀉昏倦,睡不露睛者,胃實熱也;吐痰涎及綠水者,胃虛冷也。初生下吐,因穢惡下咽故也。凡初生急須拭淨口中,否則啼聲一發,穢物嚥下,致生諸病。拭去穢物,出痘必稀。

白話文:

如果嘔吐或拉出黃色的奶,是因為熱性乳汁造成的。如果嘔吐或拉出青色的奶,是因為寒性乳汁造成的,都應該服用瀉藥排出。嘔吐、腹瀉、昏沉疲倦,而且昏睡時眼睛不閉的,是因為胃中實熱;嘔吐痰液或綠色液體的,是因為胃虛寒。嬰兒出生後立即嘔吐,是因產道產出的污穢物嗆入咽喉所致。所有嬰兒出生後都應立即將口中的污穢物擦拭乾淨,否則一哭就會將污穢物吞入,導致各種疾病。擦拭乾淨污穢物後,出痘的機率會降低。

6. 五臟內外疳症主治

凡小兒疳在內,目腫腹脹,瀉痢青白,體瘦羸弱。疳在外,鼻下赤爛,頻揉鼻耳,或肢體生瘡。鼻瘡用蘭香散,諸瘡用白粉散。肝疳,一名筋疳,白膜遮睛,或瀉血面瘦。心疳,面黃頰赤,身體壯熱。脾疳,一名肥疳,體黃瘦削,皮膚乾澀而有瘡疥,腹大嗜土。腎疳,一名骨疳,肢體瘦削,遍生瘡疥,喜臥濕地。

白話文:

凡是小孩子得了內部的疳疾,會有眼睛浮腫、腹部脹大、腹瀉拉出青色或白色糞便,身體瘦弱無力。如果疳疾在外表,會表現為鼻子下方發紅化膿,頻頻揉搓鼻子和耳朵,或者四肢長瘡。鼻子上的瘡可以用蘭香散治療,其他瘡可以用白粉散治療。

肝疳,也叫筋疳,症狀是眼睛有白膜遮蓋,或者瀉血面瘦。心疳,症狀是面色發黃、兩頰發紅,身體發熱。脾疳,也叫肥疳,症狀是身體發黃消瘦,皮膚乾燥發硬並且有瘡疥,肚子很大喜歡吃土。腎疳,也叫骨疳,症狀是四肢瘦削,全身長滿瘡疥,喜歡睡在潮濕的地方。

肺疳,一名氣疳,喘嗽氣促,口鼻生瘡。若患潮熱,當先補肝,後瀉心。若妄以硝、黃諸藥利之,若患癖,當消磨。若誤以巴豆、硼砂下之,及傷寒誤下,皆能成疳。其初病者,為熱疳。久病者,為冷疳。冷熱相兼者,津液短少者,皆因大病脾胃虧損,內亡津液所致。當固脾胃為主,早為施治,則不變敗症也。

白話文:

肺疳病,也叫氣疳,會出現喘息氣急、口鼻長瘡的症狀。

如果發熱潮紅,應先補肝再瀉心。如果胡亂用硝石、黃連等藥物攻利,就會形成癖病。如果誤用巴豆、硼砂瀉下,或是傷寒時誤下攻劑,都可能導致肺疳。

肺疳的初期是熱疳,久病後會變成冷疳。冷熱交加,津液不足的肺疳,都是因為大病之後脾胃虧損,導致津液流失。

治療肺疳應以固脾胃為主,及早治療,才能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