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1)
卷二 (1)
1. 痓
2. 《金匱》
太陽病,發熱無汗,反惡寒者,名曰剛痓。一作痙。余同。太陽病,發熱汗出,而不惡寒,名曰柔痓。太陽病,發熱,脈沉而細者,名曰痓,為難治。太陽病,發汗太多因致痓。夫風病,下之則痓,復發汗,必拘急。瘡家,雖身疼痛,不可發汗,汗出則痓。病者身熱足寒,頸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赤,獨頭動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痓病也。若發其汗者,寒濕相得,其表益虛,即惡寒甚。
發其汗已,其脈如蛇。暴腹脹大者,為欲解,脈如故。反伏弦者痓。夫痓脈,按之緊如弦,直上下行。痓病有灸瘡難治。太陽病,其症備,身體強𠘧𠘧,然脈反沉遲,此為痓。太陽病,無汗,而小便反多,氣上衝胸,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痓。痓為病,胸滿口噤,臥不著席,腳攣急,必介齒。
白話文:
【《金匱》】
太陽病,患者有發燒但無汗,反而更怕冷,這種情況被稱為剛痓。也有地方記載為痙。其他情況相同。太陽病,患者發燒且有出汗,不會怕冷,這種情況被稱為柔痓。
太陽病,患者發燒,但脈搏深沉且細弱,這種情況被稱為痓,治療起來比較困難。太陽病,如果患者因過度發汗導致痓,那麼情況會更加複雜。風病,如果使用下法治療,可能導致痓,再用發汗法,必然會引起肌肉緊繃。
有傷口的病人,即使全身疼痛,也不能讓他發汗,因為一旦出汗,就會引發痓。病患如果出現身體發熱,腳卻冰冷,頸部僵硬,怕冷,偶爾頭部發熱臉紅眼紅,頭部獨自晃動,突然口齒緊閉,背部向後弓起,這就是痓病。如果讓他出汗,那麼寒濕交加,體表防禦能力會更差,他會更怕冷。
讓他出汗後,他的脈象會變得像蛇一樣滑。腹部突然劇烈膨脹,是病狀將要緩解的徵兆,如果脈象回歸正常。相反,如果脈象變得低伏且弦緊,那就是痓病。痓病的脈象,摸上去像緊繃的弦,脈波直上直下。有灸瘡的病患,若得了痓病,治療起來會更困難。太陽病,所有症狀都具備,身體僵硬,但脈象卻反而沉緩,這也是痓病。
太陽病,如果患者不出汗,但是小便卻異常多,氣往上沖到胸口,口齒緊閉無法說話,那可能是剛痓的前兆。痓病的特徵,是胸部滿悶,口齒緊閉,不能平躺,腳部肌肉緊繃,牙齒咬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