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二 (1)

1. 癲狂癇

2. 《靈》《素》

《靈·癲狂篇》: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憂飢。狂始發,少臥不飢,自高賢也,自辯智也,自尊貴也,善罵詈,日夜不休。狂言,驚,善笑,好歌樂,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狂目妄見,耳妄聞,善呼者,少氣之所生也。狂者多食,善見鬼神,善笑而不發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

骨癲,《靈·癲狂篇》:骨癲疾者,顑齒諸腧分肉皆滿而骨居,汗出煩悗,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筋癲疾,《靈·癲狂篇》:筋癲疾者,身倦攣急。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脈癲疾,《靈·癲狂篇》:脈癲疾者,暴僕,四肢之脈,皆脹而縱,脈滿,盡刺之出血。嘔多沃沫,氣下泄,不治。

《素·生氣通天論》: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

《宣明五氣論》:五邪所亂,邪入於陽則狂。

《調經論》:血並於陰,氣並於陽,故為驚狂。

《至真要大論》:諸躁狂越,皆屬於火。

《通評虛實論》:帝曰:癲疾何如?岐伯曰:脈搏大滑,久自已。脈小堅急,死不治。帝曰:癲疾之脈,虛實何如?岐伯曰:虛則可治,實則死。

《陽明脈解篇》:岐伯曰:四肢者,諸陽之本,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岐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岐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陽厥怒狂,《素·病能論》: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奪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鐵落為飲。夫生鐵落飲者,下氣疾也。

胎病,《素·奇病論》:帝曰:人生而有病癲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並居,故令子發為癲疾也。

白話文:

【《靈·癲狂篇》】

  • 癲狂一開始發生,患者會先出現悲傷的情緒,易忘事,常怒,容易恐懼,這是由於憂慮和飢餓導致的。
  • 癲狂剛開始爆發時,患者會睡眠減少,不吃東西,自視甚高,認為自己很聰明,很尊貴,常罵人,日夜不停。
  • 有狂言、驚嚇、無緣無故地笑,喜歡唱歌,行為異常且不停止的人,這是因為經歷過極大的恐懼。
  • 眼睛看到幻象,耳朵聽到幻聽,常大叫的人,是因為氣力衰弱造成的。
  • 癲狂者食量增大,經常看見鬼神,笑聲不斷但不會表露在外界的人,這是因為有過極大的喜悅。

【《靈·癲狂篇》】

  • 骨癲患者,牙齦及全身肌肉都顯得飽滿,汗多,心情煩悶,嘔吐物多泡沫,氣息下泄,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 筋癲患者,身體疲倦,肌肉緊繃,嘔吐物多泡沫,氣息下泄,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 脈癲患者,突然倒下,四肢的脈絡都顯得膨脹,脈絡充盈,需刺針放血。嘔吐物多泡沫,氣息下泄,這種情況是無法治療的。

【《素·生氣通天論》】

  • 若陰氣不能抑制住過旺的陽氣,脈搏就會加快,進而可能引發狂躁。

【《宣明五氣論》】

  • 五種邪氣幹擾,邪氣進入陽氣,會導致狂躁。

【《調經論》】

  • 血液集中在陰部,氣息集中在陽部,會導致驚狂。

【《至真要大論》】

  • 各種躁狂行為,都與火氣有關。

【《通評虛實論》】

  • 點出癲疾的脈象,如果脈搏強大滑順,時間長了可以自愈;若脈象細小且堅硬,病情嚴重,是無法治療的。

【《陽明脈解篇》】

  • 四肢是所有陽氣的基礎,陽氣旺盛四肢就強壯,強壯後就能登高。
  • 熱氣過盛,所以患者會脫衣奔跑。
  • 陽氣過剩讓人胡言亂語,不分親疏地辱罵,不想吃飯,因此會亂跑。

【《素·病能論》】

  • 患者怒氣沖沖,這是因為陽氣突然受挫而難以釋放,這種病稱為陽厥。
  • 治療方法是停止他的飲食,讓他服用生鐵汁,生鐵汁可以降氣。

【《素·奇病論》】

  • 人從出生就患有的癲疾,稱為胎病,這種病是母親在懷孕期間受到重大驚嚇,情緒無法平復,精氣混亂,導致孩子出生後有癲疾。

3. 《難經》

癲疾始發,意不樂,僵仆直視,其脈三部陰陽俱盛是也。

重陽者狂,重陰者癲。

白話文:

當癲病剛開始發作時,病人會感到心情鬱悶,不快樂,接著會突然倒下,雙眼直瞪,從脈診上來看,可見到三部位的脈象,無論陰脈還是陽脈都呈現出強烈的反應。

如果陽氣過剩,人會變得狂躁;相反的,若陰氣過剩,則可能導致癲病的發生。

4. 《病源》

風癲,風癲者,由氣血虛,邪入於陰經故也。又人在胎,其母卒大驚,精氣並居,令子發癲,其發則仆地,吐涎沫,無所覺是也。此俗名羊頭瘋。

五癲,五癲者:一曰陽癲,發如死人,遺尿,食頃乃解。二曰陰癲,初生小時,臍瘡未愈,數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風癲,發時眼目相引,牽縱反強,羊鳴,食頃方解。四曰濕癲,眉頭痛,身重,坐熱沐頭,濕結腦肺未止得之。五曰馬癲,發作時時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體皆然。

鬼魅,凡人有為鬼物所魅,則好悲而心自動,或心亂如醉,狂言驚怖,向壁悲啼,夢寤喜魘,或與鬼神交通,病苦乍寒乍熱,心腹滿,短氣不能飲食,此魅之所持也。

十歲以上為癲,十歲以下為癇,大體不外三種,風、驚、食是也。

白話文:

【《病源》】

風癲,患有風癲的人,是因為氣血虛弱,邪氣進入陰經所致。另外,如果人在胎兒時期,母親突然受到極大的驚嚇,導致精氣混亂,會使孩子出生後患風癲。當發作時,患者會倒地,口吐白沫,完全失去知覺。這在民間通常被稱為羊頭瘋。

五癲,五癲分為五類:第一種是陽癲,發作時就像死人一般,甚至會失禁,大約過了一頓飯的時間才會恢復。第二種是陰癲,這種癲癇通常發生在小時候,由於肚臍傷口未癒合就頻繁洗澡,因此得到這種病。第三種是風癲,發作時眼睛會不由自主地轉動,身體僵硬,並發出類似羊叫的聲音,大約過了一頓飯的時間才會緩解。第四種是濕癲,特徵是眉頭疼痛,身體沉重,通常是因熱水洗頭,濕氣凝結在腦和肺部未散去而致。第五種是馬癲,發作時眼睛上翻,嘴巴緊閉,手腳抽搐,全身都會有反應。

鬼魅,當人被鬼怪纏繞時,會感到悲傷,心裡莫名地焦慮,或心神混亂像喝醉酒一樣,說胡話,對著牆壁哭泣,睡覺時容易做惡夢,或者自稱能與鬼神溝通,病情表現為忽冷忽熱,心臟和腹部有飽脹感,呼吸困難,無法正常飲食,這些都是被鬼魅纏繞的症狀。

十歲以上的患者被診斷為癲,十歲以下的則診斷為癇,大致上可以歸納為三種原因,即風邪、驚嚇和飲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