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16)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6)

1. 小兒方

大青膏,治傷風吐瀉,身溫氣熱驚搐。

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乾蠍(去毒),烏梢蛇(肉,酒浸焙),硃砂,天竺黃(二錢),麝香(二分)

上為末,生蜜和膏。每服一豆粒許,月中兒用半粒,薄荷湯化下。

百祥丸,治痘瘡黑陷,及嗽而吐青綠水。

紅芽大戟(陰乾,漿水煮軟,去骨,復入原汁中煮。)

上焙乾為末,水丸粟米大。每服十丸,赤芝麻湯送下。

牛李膏,治痘瘡黑陷。

牛李子(一味)

杵汁,石器內熬膏。每服皂子大,煎杏膠湯化下。

雄黃散,治痘後牙齦生疳蝕瘡。

雄黃(一錢),銅綠(二錢)

同研細。量瘡大小干糝其上。

歸脾湯,治乳母脾經氣鬱,致兒為患。

人參,白朮,茯神,黃耆,龍眼肉(各二錢),遠志(一錢),酸棗仁,木香,甘草(炙,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加柴胡、山梔,名加味歸脾湯。

越鞠丸,治乳母六郁,傳兒為患,或胸滿吐酸,齒痛瘡疥等症。

蒼朮,神麯(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芎藭,麥芽(炒,各等分)

上為末,水調神麯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滾湯下,子母並服。

安神丸,治邪熱驚啼,心肝壯熱,面黃頰赤。

麥門冬(去心,焙),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上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半丸,砂糖水化下。

花火膏,治夜啼。

燈花一顆,塗乳上,令兒吮之。

蟬蛻鉤藤散,治肚疼驚啼。

鉤藤,天麻,茯苓,芎藭,白芍藥(各二錢),甘草,蟬蛻(各一錢)

每服一錢,燈心湯下。

羚羊角丸,治行遲。

羚羊角(鎊),虎脛骨(醋炙黃),生地黃(焙),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每服一皂子大,白湯化下。

止汗散,治睡而自汗。

故蒲扇一把,燒存性,研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當歸六黃湯,治血虛不足,虛火內動,盜汗不止。

當歸,熟地黃,黃耆(炒),黃柏(以下俱炒黑),黃芩,黃連,生地黃(各等分)

每服二錢,水煎服。

團參湯,治心血虛熱,自汗盜汗。

人參,當歸(各等分)

上用豬心一片。每服三錢,水煎服。

參附湯,治稟賦不足,上氣喘急,自汗盜汗,或病久陽氣脫陷,急宜服之。

人參(五錢),附子(泡,一兩)

每服一錢,姜水煎。

人參養榮湯,治脾肺俱虛,發熱惡寒,肢體瘦倦,食少作瀉,或久病虛損,口乾食少,咳而下痢,驚熱自汗。

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炒),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杵,炒,各七分),遠志(五分)

白話文:

大青膏,治療傷風感冒引起的吐瀉,身體發熱、氣喘、驚厥抽搐。

藥材:天麻、青黛(各一錢)、白附子、全蠍(去除毒性)、烏梢蛇(肉,用酒浸泡後烘乾)、硃砂、天竺黃(二錢)、麝香(二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蜂蜜調和成膏狀。每次服用像黃豆粒大小,未滿月的嬰兒服用半粒,用薄荷湯化開服用。

百祥丸,治療痘瘡顏色發黑、凹陷,以及咳嗽時吐出青綠色液體。

藥材:紅芽大戟(陰乾,用漿水煮軟,去除骨頭,再放入原汁中煮。)

將以上藥材烘乾磨成粉末,用水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赤芝麻湯送服。

牛李膏,治療痘瘡顏色發黑、凹陷。

藥材:牛李子(一種)

將牛李子搗成汁,在石器內熬成膏狀。每次服用像皂角子大小,用煎過的杏膠湯化開服用。

雄黃散,治療出痘後牙齦長出潰爛的瘡。

藥材:雄黃(一錢),銅綠(二錢)

將以上藥材一起研磨成細粉。根據瘡的大小,將藥粉撒在患處。

歸脾湯,治療哺乳的母親因脾經氣鬱,導致嬰兒生病。

藥材:人參、白朮、茯神、黃耆、龍眼肉(各二錢)、遠志(一錢)、酸棗仁、木香、甘草(炙,三分)

將以上藥材用水加薑、棗煎煮服用。若加入柴胡、山梔,則稱為加味歸脾湯。

越鞠丸,治療哺乳的母親因六氣鬱結,傳染給嬰兒導致生病,或出現胸悶、吐酸水、牙痛、瘡疥等症狀。

藥材:蒼朮、神麯(炒)、香附子、山楂、山梔(炒)、芎藭、麥芽(炒,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神麯糊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滾燙的白開水送服,母親和嬰兒都可服用。

安神丸,治療因邪熱引起的驚叫啼哭、心肝燥熱、面色發黃、兩頰發紅。

藥材:麥門冬(去除心,烘乾)、牙硝、白茯苓、乾山藥、寒水石、甘草(各五錢)、硃砂(一兩)、龍腦(二分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芡實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半丸,用砂糖水化開服用。

花火膏,治療嬰兒夜啼。

將燈花一顆,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

蟬蛻鉤藤散,治療肚子痛、驚叫啼哭。

藥材:鉤藤、天麻、茯苓、芎藭、白芍藥(各二錢)、甘草、蟬蛻(各一錢)

每次服用一錢,用燈心湯送服。

羚羊角丸,治療嬰兒走路遲緩。

藥材:羚羊角(磨碎)、虎脛骨(用醋炙黃)、生地黃(烘乾)、酸棗仁、白茯苓(各五錢)、肉桂、防風、當歸、黃耆(各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粒像皂角子大小的藥丸,用白開水化開服用。

止汗散,治療睡覺時自汗。

將舊蒲扇一把燒成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溫酒調服。

當歸六黃湯,治療因血虛不足、虛火內動、盜汗不止。

藥材:當歸、熟地黃、黃耆(炒)、黃柏(以下均炒黑)、黃芩、黃連、生地黃(各等份)

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團參湯,治療心血虛熱、自汗盜汗。

藥材:人參、當歸(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和一片豬心一起使用。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參附湯,治療因先天體質不足,導致呼吸急促、自汗盜汗,或久病陽氣脫陷,需緊急服用。

藥材:人參(五錢)、附子(泡過,一兩)

每次服用一錢,用薑水煎服。

人參養榮湯,治療脾肺都虛弱、發熱怕冷、肢體消瘦疲倦、食慾不振導致腹瀉,或久病體虛、口乾、食量減少、咳嗽、腹瀉、驚熱自汗。

藥材:白芍藥(一錢五分)、人參、陳皮、黃耆(蜜炙)、桂心、當歸、白朮(炒)、甘草(炙,各一錢)、熟地黃、五味子(搗碎炒,各七分)、遠志(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