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15)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5)

1. 小兒方

柴胡(八錢),半夏(湯泡),黃芩,人參(各三錢),甘草(炙,二錢)

上每服一二錢,薑棗水煎。

加味逍遙散,治乳母肝脾氣血虛弱發熱,致兒為患。

當歸,白朮,茯苓,芍藥(炒黃,各一錢),柴胡,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五分)

水煎服。

龍膽瀉肝湯,治肝經濕熱,或囊癰便毒,小便澀滯。

龍膽草(酒炒,五分),車前子(炒),木通,歸尾,澤瀉,甘草,黃芩,生地,山梔(各三分)

水煎服。

茵陳湯,治身熱鼻乾,汗出,二便赤澀,濕熱發黃。

茵陳(六錢),梔子(二個),大黃(二錢)

每服一錢,水煎。

黃連香薷飲

香薷(四兩),厚朴(二兩),黃連

上每服一二錢,將樸、連同生薑炒令紫色,入香薷,水、酒各一盞煎,冷服。

金匱加減腎氣丸,治脾腎虛,腰重腳輕,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喘急痰盛,已成蠱者。此症多因脾胃虛弱,治失其宜,元氣復傷而變者,非此藥不救。

白茯苓(三兩),附子(泡,五錢),川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萸肉,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掐碎,酒拌杵膏)

上為末,和地黃膏,加煉蜜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空心米湯下。

五色丸,治五癇。

硃砂,真珠(各五錢),水銀,雄黃(各一錢),黑鉛(三兩,同水銀結成砂)

上為末,煉蜜丸麻子大。每服三四丸,煎銀花薄荷湯下。

斷癇丹,治癇瘥後變症不止。

黃耆(蜜炙),鉤藤鉤,細辛,甘草(炙,各五錢),蛇退(三寸、酒炙),蟬蛻(去土,四個),牛黃(一字,另研)

上為末,煮棗肉為丸,麻子大。每服五七丸,人參煎湯下。

褊銀丸,治風涎膈熱,及乳食不消,腹脹喘促。

巴豆,水銀(各五錢),京墨(八錢,火燒,醋淬,研),黑鉛(二錢半,水銀煎),麝香(五分,另研)

上為末,陳米粥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丸,煎薄荷湯下。

利驚丸,治急驚。

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牽牛(炒,五錢)

上為末,蜜丸碗豆大。每歲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小續命湯,治中風不省人事,涎鳴失音,肢體反張,或時厥冷。

麻黃(去節),人參,黃芩,芎藭,芍藥,甘草(炒),杏仁(去皮尖,研),漢防己,官桂(各五錢),防風(七錢五分),附子(泡去皮臍,二錢)

上各另為末。和勻每服一錢,薑棗水煎,有熱減桂、附。

鉤藤鉤飲,治吐利脾胃虧損,虛風慢驚。

鉤藤鉤(三分),蟬蛻,防風(炒),人參,麻黃,白殭蠶(炒),天麻,蠍尾(去毒,炒,各五錢),甘草(炙),芎藭(各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研)

為末。每服一二錢,水煎。

白話文:

小兒方

柴胡湯: 柴胡(八錢)、半夏(用熱水泡過)、黃芩、人參(各三錢)、甘草(炙烤過,二錢)。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薑和紅棗加水煎煮。

加味逍遙散: 治療哺乳母親因肝脾氣血虛弱而發燒,導致嬰兒生病。 當歸、白朮、茯苓、芍藥(炒黃,各一錢)、柴胡、牡丹皮、山梔子(炒過)、甘草(炒過,各五分)。 用水煎煮服用。

龍膽瀉肝湯: 治療肝經濕熱,或陰囊長瘡、毒瘡,小便不暢。 龍膽草(用酒炒過,五分)、車前子(炒過)、木通、當歸尾、澤瀉、甘草、黃芩、生地、山梔子(各三分)。 用水煎煮服用。

茵陳湯: 治療發燒、鼻子乾燥、出汗、大小便赤澀、濕熱導致的黃疸。 茵陳(六錢)、梔子(二個)、大黃(二錢)。 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

黃連香薷飲: 香薷(四兩)、厚朴(二兩)、黃連。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將厚朴和黃連同生薑炒至紫色,加入香薷,用水和酒各一杯煎煮,放涼後服用。

金匱加減腎氣丸: 治療脾腎虛弱,導致腰部沉重、腳步輕飄、小便不順暢,或腹部腫脹、四肢浮腫、呼吸急促、痰多,甚至已經變成癆病。這種病多因脾胃虛弱,治療失當,導致元氣損傷而變化,非此藥不能救治。 白茯苓(三兩)、附子(泡過,五錢)、川牛膝、肉桂、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山藥、牡丹皮(各一兩)、熟地黃(四兩,切碎,用酒拌勻搗成膏狀)。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和熟地黃膏混合,加入煉製過的蜂蜜搗成丸子,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五色丸: 治療五種癲癇。 硃砂、珍珠(各五錢)、水銀、雄黃(各一錢)、黑鉛(三兩,與水銀混合凝結成砂狀)。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四丸,用煎煮過的銀花薄荷湯送服。

斷癇丹: 治療癲癇痊癒後,其他症狀仍未停止。 黃耆(用蜜炙烤過)、鉤藤、細辛、甘草(炙烤過,各五錢)、蛇蛻(三寸,用酒炙烤過)、蟬蛻(去除泥土,四個)、牛黃(少量,另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煮過的棗肉做成丸子,像麻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五七丸,用人參煎湯送服。

褊銀丸: 治療風痰引起的胸膈發熱,以及消化不良,腹脹氣喘。 巴豆、水銀(各五錢)、京墨(八錢,用火燒過,再用醋淬過,研磨)、黑鉛(二錢半,用水銀煎煮過)、麝香(五分,另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隔夜的米粥做成丸子,像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三丸,用煎煮過的薄荷湯送服。

利驚丸: 治療急性驚風。 天竺黃(二錢)、輕粉、青黛(各一錢)、黑牽牛(炒過,五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像碗豆般大小。每歲服用一丸,用薄荷湯化開服用。

小續命湯: 治療中風昏迷不醒、喉嚨有痰聲、失語、肢體僵硬反張,或時而手腳冰冷。 麻黃(去除節)、人參、黃芩、芎藭、芍藥、甘草(炒過)、杏仁(去皮尖,研磨)、漢防己、官桂(各五錢)、防風(七錢五分)、附子(泡過,去皮臍,二錢)。 將以上藥材分別磨成粉末,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薑和紅棗加水煎煮。若有發熱症狀,則減少肉桂和附子的用量。

鉤藤鉤飲: 治療因嘔吐、腹瀉導致脾胃虛損,出現虛風引起的慢性驚厥。 鉤藤(三分)、蟬蛻、防風(炒過)、人參、麻黃、白殭蠶(炒過)、天麻、蠍尾(去除毒性,炒過,各五錢)、甘草(炙烤過)、芎藭(各二錢五分)、麝香(一錢,另磨成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