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2)

1. 通治方

龍膽瀉肝湯(《局方》),治脅痛口苦,耳聾耳腫,筋痿陰濕,熱癢陰腫,白濁溲血。

龍膽(酒炒,三分),黃芩(炒),梔子(酒炒),澤瀉(各一錢),木通,車前子(各五分),當歸(三分,炒,酒洗),柴胡(一錢),甘草,生地(酒炒,各三分)

上十味,水煎服。此瀉中上焦之火,純用苦味。

甘露飲(《局方》),治丈夫、小兒胃中客熱,牙宣齒爛,目垂欲閉,飢不欲食,及目赤腫痛,口瘡咽腫,瘡疹已發未發。又療脾胃濕熱,醉飽房勞,黃疸腹滿,或時身熱,並宜服之。

枇杷葉,熟地,天冬,枳殼,茵陳,生地,麥冬,石斛,甘草(炙),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後臨臥溫服。《本事方》去麥冬加犀角,名加減甘露飲。此乃以散作飲者。

清心蓮子飲(《局方》),治心虛有熱,小便赤澀。

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甘草(炙),車前子(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去皮),黃耆(蜜炙),人參(各七錢半)

上銼散,每三錢,另用麥冬十粒,水煎八分,水中沉冷,空心服。發熱加柴胡、薄荷。亦以散作飲者。

瀉熱梔子煎(《外臺》),治膽腑實熱,精神不守。

梔子(二十一枚),竹茹(一兩),香豉(六合),大青,橘(各二兩),赤蜜(三合)

上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七合,去滓,下蜜,再微煎二三沸,分再服。

大順散(《局方》),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濕,水穀不分,霍亂嘔吐,臟腑不調。

甘草(三十斤,銼寸長),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粗皮,各四斤)

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糖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姜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不作聲為度,篩淨,後入肉桂一處搗為散。每服二錢,水煎溫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不拘時,沸湯調亦得。此治暑天內傷冷飲之症,非治暑也。又甘草多於諸藥八倍,亦非法。此等病,百不得一,偶用之耳。

而製藥四十二斤,又止服二錢,其意何居?其方本不足取,而後之庸醫竟以此治燥火之暑病,殺人無算,故錄此以證其非。

十精丸(又名保真丸《元和紀用經》)

菟絲子(人精,長陰發陽。酒浸一宿,濕搗),甘菊花(月精。二味春加一倍),五加皮(草精,益肌。去皮用),柏子仁(木精,明目通氣。二味夏加),白朮(日精,長肌肉),人參(藥精,鎮心療驚癇。二味秋加),石斛(山精,治筋骨。如金釵者,酥炙),鹿茸(血精,止腰痛益精。

酥炙),肉蓯蓉(地精,破癥消食。酒浸一宿,蒸用),巴戟(天精,治精冷益智。紫色者去心,酒浸一宿。四味冬加)

上十味等分,隨四季各加分兩。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空心溫酒或鹽湯下二十五粒至三十粒,忌牛肉、生蔥。此世所謂丹藥也。溫平補益。

白話文:

通治方

  • 龍膽瀉肝湯: 治療胸脅疼痛、口苦、耳聾耳鳴、耳部腫脹、筋脈痿軟無力、陰部潮濕、陰部發熱搔癢、陰部腫大、小便混濁、小便帶血。 藥物組成:龍膽草(用酒炒過),黃芩(炒過),梔子(用酒炒過),澤瀉(各一份)、木通、車前子(各半份)、當歸(炒過,再用酒洗),柴胡(一份),甘草、生地(用酒炒過,各半份)。 用法:以上十種藥材用水煎服。此方主要瀉除上、中焦的火氣,全用苦味的藥材。
  • 甘露飲: 治療成年男性或兒童因胃中有熱引起的牙齦腫痛、牙齒鬆動腐爛、眼瞼下垂睜不開、感到飢餓卻不想吃東西,以及眼睛紅腫疼痛、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疹子已發或未發的情況。又可治療脾胃濕熱引起的黃疸、腹脹、時常發熱等,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 藥物組成:枇杷葉、熟地、天冬、枳殼、茵陳、生地、麥冬、石斛、甘草(炙烤過)、黃芩(各等份)。 用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用二錢,加一碗水煎至七分,去渣後,飯後睡前溫服。《本事方》中去掉麥冬,加入犀角,稱為加減甘露飲。這個方劑是把散劑當作湯劑來煎服。
  • 清心蓮子飲: 治療心氣虛弱有熱,小便赤澀不利。 藥物組成:黃芩、麥門冬(去心)、地骨皮、甘草(炙烤過)、車前子(各半兩)、石蓮肉(去心)、白茯苓(去皮)、黃耆(用蜂蜜炙烤過)、人參(各七錢半)。 用法:將以上藥材粗略切碎,每次取三錢,另外用麥門冬十粒,加水煎至八分,放涼後空腹服用。發熱時,可加柴胡、薄荷。此方也是把散劑當作湯劑來煎服。
  • 瀉熱梔子煎: 治療膽腑有實熱,導致精神不安。 藥物組成:梔子(二十一枚)、竹茹(一兩)、香豉(六合)、大青、橘皮(各二兩)、赤砂糖(三合)。 用法:以上六味藥材加六升水煮至一升七合,去渣,加入赤砂糖,再微微煎煮二三沸,分兩次服用。
  • 大順散: 治療因暑熱內伏、過量飲水、導致脾胃受濕、水穀不分、霍亂嘔吐、臟腑失調等症狀。 藥物組成:甘草(三十斤,切成一寸長)、乾薑、杏仁(去皮、尖)、肉桂(去粗皮,各四斤)。 用法:先將甘草用白砂糖炒至八分黃熟,再加入乾薑同炒至薑裂開,接著加入杏仁同炒,炒至沒有聲音為止,篩淨後加入肉桂,一同搗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溫服。如煩躁,可用井花水調服。不拘時間,用開水沖服也可。此方是治療暑天內傷冷飲的症狀,並非治療中暑。而且甘草的用量是其他藥材的八倍,也不符合常理。這類疾病,一百個病例中也很難遇到一個,偶爾用一下而已。 而製成的藥有四十二斤之多,卻每次只服用二錢,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方子本來就不值得採用,而後來的庸醫竟然用它來治療燥熱的中暑,導致很多人死亡,所以特地記錄下來,證明這個方子的錯誤。
  • 十精丸(又名保真丸): 藥物組成:菟絲子(被認為是人精,可使陰氣轉陽,用酒浸泡一晚,濕搗)、甘菊花(被認為是月精,這兩味藥在春季時加倍用量)、五加皮(被認為是草精,可強健肌肉,去皮使用)、柏子仁(被認為是木精,可明目通氣,這兩味藥在夏季時加倍用量)、白朮(被認為是日精,可增長肌肉)、人參(被認為是藥精,可鎮定心神、治療驚癇,這兩味藥在秋季時加倍用量)、石斛(被認為是山精,可治療筋骨疾病,用金釵石斛,酥油炙烤)、鹿茸(被認為是血精,可止腰痛、益精,用酥油炙烤)、肉蓯蓉(被認為是地精,可破除積聚、消食,用酒浸泡一晚,蒸熟後用)、巴戟天(被認為是天精,可治療精冷、益智,選用紫色巴戟天,去心,用酒浸泡一晚,這四味藥在冬季時加倍用量)。 用法:以上十味藥材等份,隨四季變化加減用量。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服二十五至三十粒,忌食牛肉、生蔥。這就是世俗所說的丹藥。藥性溫和,可補益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