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四 (7)
卷四 (7)
1. 《靈》《素》
《靈樞·玉版篇》:咳脫形,身熱,脈小以疾,是逆也。不過十五日而死矣。脈小以疾,決死之法,盡此四字。
白話文:
《靈樞·玉版篇》:咳嗽導致身形消瘦,身體發熱,脈搏細小而快,這是病情反常的表現。病人不會超過十五天就會死亡。脈搏細小而快,是判定死亡的標準,盡在這四個字之中。
《素問·咳論》:帝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曰: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氣,邪氣以從其合也。其寒飲食入胃,從肺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外內合邪,因而客之,則為肺咳。五臟各以其時受病,非其時各傳以與之。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
白話文:
黃帝問:肺部讓人生病咳嗽的原因是什麼?
岐伯回答:所有五臟六腑都有可能導致咳嗽,不只有肺部。皮膚和毛髮是肺臟的表徵,邪氣先侵入皮膚和毛髮,再從肺臟這個表徵進入肺部。寒冷或不潔淨的食物進入胃部,沿著肺部脈絡上行至肺部,就會導致肺寒。肺寒時,體內外邪氣會匯集,進而侵入肺部,形成肺咳。各臟腑在固定的時間發病,而非本臟腑發病時,會傳給其他臟腑。肺咳的症狀是咳嗽且伴有喘鳴聲,嚴重時會咳出帶血的唾液。
心咳之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痛喉痹。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胠下滿。脾咳之狀,咳則右胠下痛,陰陰引肩背,甚則不可以動,動則咳劇。腎咳之狀,咳則腰背相引而痛,甚則咳涎。五氣之久咳,乃移於六腑。脾咳不已,則胃受之。
白話文:
心咳
症狀:咳嗽時心臟疼痛,喉嚨有異物感,好像有東西堵住一樣,嚴重時會咽痛喉嚨腫脹。
肝咳
症狀:咳嗽時左右脅下疼痛,嚴重時無法轉身,轉身後兩側脅下脹滿。
脾咳
症狀:咳嗽時右側脅下疼痛,疼痛隱隱約約蔓延到肩背,嚴重時不能動,動則咳嗽加劇。
腎咳
症狀:咳嗽時腰背同時疼痛,嚴重時咳出白痰。
久咳
久咳五臟之氣會轉移到六腑。脾咳如果持續,胃會受到影響。
胃咳之狀,咳而嘔,嘔甚則長蟲出。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肺咳不已,則大腸受之。大腸咳狀,咳而遺矢。心咳不已,則小腸受之。小腸咳狀,咳而失氣,氣與咳俱失。腎咳不已,則膀胱受之。膀胱咳狀,咳而遺溺。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咳狀,咳而腹滿,不欲食飲。
白話文:
**胃咳的表現:**咳嗽時伴有嘔吐,若嘔吐嚴重就會吐出蟲子。
肝咳的表現: 咳嗽不止,會影響膽。
膽咳的表現: 咳嗽時吐出膽汁。
肺咳的表現: 咳嗽不止,會影響大腸。
大腸咳的表現: 咳嗽時會排泄出糞便。
心咳的表現: 咳嗽不止,會影響小腸。
小腸咳的表現: 咳嗽時會喪失氣,咳嗽時會同時失去氣。
腎咳的表現: 咳嗽不止,會影響膀胱。
膀胱咳的表現: 咳嗽時會排泄出尿液。
長期咳嗽不止的表現: 影響三焦。
三焦咳的表現: 咳嗽時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
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腫,氣逆也。
《生氣通天論》:秋傷於濕,上逆而咳。
《臟氣法時論》: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
《示從容論》:喘咳者,是水氣並陽明也。
白話文:
這些症狀都集中在胃部,影響到肺,會讓人產生很多鼻涕和口水,並且臉部會浮腫,這是氣逆的現象。
秋天如果受到濕邪的侵害,會向上逆犯導致咳嗽。
腎臟有病的時候,會出現腹部脹大、小腿腫脹、喘息咳嗽以及身體感到沉重。
喘息咳嗽的情況,是因為水氣和陽明經合併所致。
2. 《金匱》
久咳數歲,其脈弱者,可治。其脈虛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飲在胸中故也。治屬飲家。上氣喘而躁者,屬肺脹,欲作風水,發汗則愈。
白話文:
久咳數年的人,如果脈象虛弱,可以治療。如果脈象空虛,必定會出現發熱冒煙的症狀,這表明此人體內有積飲停滯在胸中。治療方法屬於治飲範疇。上氣喘息且煩躁的人,屬於肺脹,想要演變成風水病,發汗後就會好轉。
3. 《外臺》
十咳:一曰風咳,欲語,因咳,言不得終也。二曰寒咳,飲冷食寒,因之而咳也。三曰支飲,心下堅滿,咳引四肢痛,脈反遲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脅下痛也。五曰心咳,咳而吐血,引手少陰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續續不止,下引少腹也。七曰肺咳,咳引頸項,吐涎沫也。
八曰腎咳,耳聾無所聞,引腰並臍中也。九曰膽咳,咳引頭痛,口苦也。十曰厥陰咳,咳引舌本也。
白話文:
十種咳嗽:
- 風咳: 想要說話,卻因為咳嗽而中斷。
- 寒咳: 因食用冷飲或食物而引起的咳嗽。
- 支飲: 心口下方有塊硬物,咳嗽時會導致四肢疼痛,脈搏反而變慢。
- 肝咳: 咳嗽並引起脅肋下疼痛。
- 心咳: 咳嗽並吐血,影響到手少陰經。
- 脾咳: 咳嗽並流出唾液,持續不斷,並延伸至少腹。
- 肺咳: 咳嗽並延伸至頸項,吐出泡沫狀的痰液。
4. 咳嗽方
射干麻黃湯(《金匱》),咳而上氣,喉中作水雞聲,此湯主之。
白話文:
射干麻黃湯可以治療咳嗽並且呼吸困難,喉嚨裡發出像水雞的聲音這種症狀。
射干(十三枚,一法三兩),麻黃,生薑(各四兩),紫菀,款冬花(各三兩),五味子(半升),細辛(三兩),半夏(八枚,一法半升),大棗(七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黃兩沸,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白話文:
射干(13枚,另一法3兩),麻黃,生薑(各4兩),紫菀,款冬花(各3兩),五味子(半升),細辛(3兩),半夏(8枚,另一法半升),大棗(7枚)
皂莢丸(《金匱》),咳逆上氣,時時唾濁,但坐不得眠,此方主之。
皂莢(八兩,刮去皮,酥炙)
白話文:
皁莢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咳嗽逆氣,時常咳嗽吐痰,坐著時無法入睡,此方可用來治療。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棗膏和湯服三丸,日三夜一服。皂莢黏肺,不能清滌,非此不可。
厚朴麻黃湯(《金匱》),咳而脈浮者,此主之。
白話文:
最後的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用棗膏和湯服用,一次三丸,一天三次,隔一天一次。皁莢會黏住肺部,無法清除,所以必須使用這個方劑。
厚朴(五兩),麻黃(四兩),石膏(如雞子大),杏仁,半夏(各半升),乾薑,細辛(各二兩),小麥(一升),五味子(半升)
白話文:
厚朴:250 克 麻黃:200 克 石膏:如雞蛋般大小 杏仁:500 克 半夏:500 克 乾薑:100 克 細辛:100 克 小麥:500 克 五味子:250 克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麥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脈浮,風邪在表。
澤漆湯(《金匱》),咳而脈沉者,此主之。
白話文:
將以下的藥材九味,用水一千兩百毫升來煎煮,先煮小麥至熟透,然後濾掉渣滓,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濃縮至三百毫升,每次溫熱服用一百毫升,每日三次。如果脈象浮,表示風邪在表。
澤漆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咳嗽且脈象沉的情況。
半夏(半升),紫參(五兩,一作紫菀),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薑,白前(各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上九味,㕮咀,納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脈沉,伏飲在裡。
白話文:
半夏(半升) 紫參(五兩,又有人寫成紫菀) 澤漆(三斤,用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薑,白前(各五兩) 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
越婢加半夏湯(《金匱》),咳而上氣,此為肺脹。其人喘,目如脫狀,脈浮大者,主之。
白話文:
加味越婢湯(出自《金匱要略》)
咳喘上氣,這是肺部脹滿所致。患者喘息,眼睛像脫竅一樣,脈象浮大,可以使用此方。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肺脹之喘最多,知者絕少。
白話文:
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薑三兩,大棗十五枚,甘草二兩,半夏半升。
以上六種藥材,用六升水,先煮麻黃,去掉上面的泡沫,然後加入其他的藥材。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服。肺脹引起的喘咳很常見,但真正了解的人很少。
小青龍加石膏湯(《金匱》),肺脹,咳而上氣,煩躁而喘,脈浮者,心下有水,此主之。
白話文:
小青龍湯加石膏(出自《金匱要略》)
症狀:
- 肺部脹滿
- 咳嗽伴隨氣喘
- 煩躁不安,呼吸急促
- 脈象浮滑
病因: 心下有水(即心臟衰竭導致的肺水腫)
主治: 上述症狀
即小青龍加石膏二兩,煎法同。小青龍湯方見痰飲。
杏仁煎(《外臺》),主氣嗽。
白話文:
就是小青龍湯加上石膏二兩,煎煮方法相同。小青龍湯的方子請參考「痰飲」的條目。
杏仁(一斤,去皮、尖),糖(一合,疑是飴糖),酥(一合),生薑汁(一合),蜜(五合),貝母(八合,另研末),蘇子(一升,水研絞汁七合)
白話文:
- 杏仁 一斤(去皮、尖)
- 糖 一杯(懷疑是用飴糖)
- 酥 一杯
- 生薑汁 一杯
- 蜂蜜 五杯
- 貝母 八杯(研成細末)
- 蘇子 一升(用清水研磨,擠出七杯汁液)
上七味,先搗杏仁如泥,納後六味,合煎如飴糖。取如棗大含咽之,日三。但嗽發,細細含之。蘇子絞汁始有力。
十味丸(《外臺》),治久嗽有聲,成肺癰者。
白話文:
以上七種藥物,先將杏仁搗成泥狀,加入後六種藥物,一起煎煮成糖漿狀。取如棗子大小,含在口中嚥下,每日三次。當咳嗽發作時,可慢慢地含著。蘇子榨汁後服用纔有效力。
麻黃(去節),白前(各二兩),桑皮(六兩),射干(四兩),白薇(三兩),百部(五兩),地黃(六兩),地骨皮(五兩),橘皮(三兩)
白話文:
麻黃(去掉枝節),白前(各 90 克),桑皮(270 克),射干(180 克),白薇(135 克),百部(225 克),地黃(270 克),地骨皮(225 克),橘皮(135 克)
上為末,蜜丸桐子大,桑皮湯下十丸,日再服。稍加至十五丸。
療上氣方(《外臺》)
葶藶(五合,熬紫色為泥),桑白皮,大棗(二十枚)
白話文:
上方製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像桐子大小的丸藥,用桑皮湯送服十丸,每日服用兩次。逐漸增加到十五丸。
治療上氣的方劑
葶苈(五合,炒至呈紫色後研成泥),桑白皮,大棗(二十枚)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葶藶子泥如棗大。煮三分減一,以快利為度。
鯉魚湯(《外臺》),治上氣。
白話文:
上述三味藥,用四升水煮成一升,過濾去渣,加入像棗子大小的葶藶子泥。繼續煮到剩三分之一為止,以瀉下迅速作為標準。
杏仁(熬),貝母,桂枝(各三兩),人參,甘草(炙),厚朴(炙),麻黃(去節),茯苓,胡麻,白前(各二兩),生薑(六兩),半夏(五兩,洗),鯉魚(五斤)
白話文:
材料:
- 杏仁(煎熬過)30克
- 貝母30克
- 桂枝30克
- 人參20克
- 甘草(炒過)20克
- 厚朴(炒過)20克
- 麻黃(去掉節)20克
- 茯苓20克
- 胡麻20克
- 白前20克
- 生薑60克
- 半夏50克(清洗過)
- 鯉魚500克
上以水二斗,煮魚得一斗二升,去魚納藥,煎取三升二合,分四服。按:此方治咳嗽有水聲,身浮腫最妙。
觀音應夢散(《夷堅志》),治老人虛嗽。
人參(一寸),胡桃(二枚,不去皮)
上二味,以棗二枚,姜五片,水煎服。
補肺阿膠散(錢乙),止嗽生津。
白話文:
用兩斗水煮魚,煮到剩下一斗二升,把魚去掉,放入藥材,煎煮到剩下三升二合,分成四份服用。這個方子最適合治療咳嗽有水聲、身體浮腫的症狀。
觀音應夢散,出自《夷堅志》,用於治療老人虛咳,藥方是:人參一寸,胡桃兩個(不去皮),用兩個棗子、五片薑,加水煎煮服用。
補肺阿膠散,出自錢乙,可以止咳生津。
阿膠(一兩半),馬兜鈴(焙),惡實(炒),甘草(炙,各一兩),杏仁(七錢)
白話文:
阿膠:15 克 馬兜鈴:炒後使用 惡實:炒後使用 甘草:炙後使用,各 15 克 杏仁:7 克
上加糯米一合,水煎服。按:此方治小兒天哮最效。
清音丸(《統旨》),治咳嗽失音。
白話文:
上方加入糯米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此方對於治療小兒哮喘非常有效。
清音丸,出自《統旨》,用於治療咳嗽導致的失音。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分),硼砂(三錢),青黛(三錢),冰片(三分)
白話文:
桔梗、訶子各一兩,甘草五分,硼砂三錢,青黛三錢,冰片三分。
上為末,蜜丸龍眼大,噙化一丸。
葶藶丸,治肺氣咳嗽,面目浮腫,喘促不安,小便赤色。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粉末,製成像龍眼大小的蜜丸,每次含化一丸。
葶苈丸,用於治療肺部氣虛引起的咳嗽,面部和眼睛浮腫,呼吸急促不穩,以及小便呈紅色的症狀。
甜葶藶(隔紙炒),貝母(煨黃色),木通(各一兩),杏仁,防己(各二兩)
白話文:
甜葶藶(隔著紙炒至焦黃) 貝母(煨煮後呈黃色) 木通(各一兩) 杏仁 防己(各二兩)
上為末,棗肉為丸,桐子大。桑白皮煎湯下五十丸。
蘇子煎,治上氣咳嗽。
蘇子,生薑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各一升)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籽。用桑白皮煎的湯送服五十粒。
蘇子煎,用於治療上氣咳嗽。
蘇子、生薑汁、生地汁、白蜜、杏仁(各取一升)。
上搗蘇子,以地黃汁、薑汁澆之,以絹絞取汁,更搗,以汁澆之,絞令味盡去滓。熬令杏仁微黃黑如脂,又以汁澆之,絹絞。往來六七度,令味盡去滓。納蜜合和,置瓦器中,於湯上煎之,令如飴。每服方寸匕,日三夜一,此治久嗽。
白話文:
將蘇子搗碎,用地黃汁和生薑汁淋澆,用紗布擰取汁液,再搗碎,用汁液淋澆,擰乾直到味道完全去除渣滓。熬煮杏仁至微黃髮黑如油脂,再用汁液淋澆,用紗布擰乾。如此反覆六七次,直到味道完全去除渣滓。加入蜂蜜混合均勻,放入瓦器中,在熱水中煎煮,使其濃稠如飴。每次服用方寸大小一勺,每天三次,晚上一次,此方用於治療久咳。
蘇子降氣湯(《局方》),治虛陽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痰涎壅盛,胸膈噎塞,並久年肺氣至效。
白話文:
蘇子降氣湯(出自《局方》),用於治療身體虛弱而陽氣上逆,氣息無法正常升降,上身氣盛而下身虛弱,痰液壅塞,胸膈阻塞,以及長期肺氣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蘇子,半夏(各二錢半),前胡,甘草(炙),厚朴,陳皮(各八分),當歸(二錢),沉香(七分),姜(三片)
白話文:
蘇子,半夏(各 15 克),前胡,炙甘草,厚朴,陳皮(各 4.8 克),當歸(12 克),沉香(4.2 克),生薑(三片)
上水煎,不拘時服,若虛冷人,加肉桂五分,黃耆一錢。
治久嗽上氣心胸煩熱吐膿血方
白話文:
用上等的水煎服,不限時間服用。如果身體虛寒的人,可以添加五分肉桂,一錢黃耆。
蘇子,鹿角膠(炒),杏仁(炒,各三兩),薑汁(一合),白蜜(一盞),生地汁(一合)
白話文:
蘇子、炒鹿角膠、炒杏仁(各 150 克),薑汁(50 毫升),白蜜(200 毫升),生地汁(50 毫升)
上將前三味搗令熟,入薑汁、地黃汁,蜜相和,慢火熬成膏,磁器中蜜封之。每服半匙許,溫粥飲調下,日三四服。
白話文:
將前面提到的三味藥磨碎後,加入薑汁、地黃汁,再加入蜂蜜混合,用小火熬成膏狀,裝入磁器中,用蜂蜜封蓋。每次服用半匙左右,用溫熱的稀飯送服,一天服用三四次。
此治寒嗽。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難愈,治之稍誤,即貽害無窮。余以此證考求四十餘年,而後稍能措手,故所載之方至詳至悉,學者當於此潛心參究,勿輕視也。
白話文:
這段話講述了治療寒咳的方法。在各種疾病中,咳嗽是病因最複雜、最難以治癒的疾病。如果治療稍有差錯,就會留下無窮的後患。本人研究這個證狀四十多年,才能稍稍掌握方法。因此記載的藥方非常詳細和全面。學習者應該在這方面潛心研究,不要輕視。
麥冬湯,《金匱》見哮喘。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桂苓五味甘草湯,桂苓五味去桂加姜辛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黃湯,以上七方皆《金匱》治痰飲之方,俱載痰飲門。麻黃附子細辛湯,仲景方,見《傷寒》,,烏梅丸,《金匱》見蟲門。金珠化痰丸,見痰飲。人參蛤蚧散,《寶鑑》見虛勞。
白話文:
麥冬湯 ,記載於《金匱要略》,用於治療哮喘。
小青龍湯、葶藶大棗瀉肺湯、桂苓五味甘草湯 ,都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痰飲的方劑,都記載於「痰飲門」中。
桂苓五味去桂加姜辛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湯、又去桂加姜辛半夏杏仁大黃湯 ,以上七個方劑都是《金匱要略》中治療痰飲的方劑。
麻黃附子細辛湯 ,是張仲景的方劑,記載於《傷寒論》,用於治療寒咳。
烏梅丸 ,記載於《金匱要略》,用於治療蟲症。
金珠化痰丸 ,記載於「痰飲門」,用於治療痰飲。
人參蛤蚧散 ,記載於《寶鑑》,用於治療虛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