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臺軌範》~ 卷二 (1)
卷二 (1)
1. 《靈》《素》
《素問·風論》:黃帝問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癘風,成為偏枯,或為風也。其病各異,其名不同,或內至五臟六腑,不知其解,願聞其說。岐伯對曰:風氣藏於皮膚之間,內不得通,外不得泄。風者善行而數變,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
白話文:
《素問·風論》:黃帝問道:風氣傷害人的時候,有些人表現為寒熱,有些人表現為體內發熱,有些人表現為體內發冷,有些人表現為惡毒的風氣,有些人變成偏癱,有些人表現為單純的風氣。這些疾病的症狀各不相同,名稱也不一樣,有的還會影響到五臟六腑,不知道如何治療,希望聽到你的解說。岐伯回答道:風氣躲藏在皮膚和肌肉之間,無法從裡面疏通,也無法從外面釋放出來。風氣具有容易流動和經常變化的特點,如果皮膚毛孔打開,就會突然感到寒冷;毛孔閉合,就會發熱而感到胸悶。
其寒也,則衰食飲。其熱也,則消肌肉,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名曰寒熱。風氣與陽明入胃,循脈而上至目內眥,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則為熱中而目黃。人瘦,則外泄而寒,則為寒中而泣出。風氣與太陽俱入,行諸脈俞,散於分肉之間,與衛氣相干,其道不利,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衛風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寒,就會食慾不振。如果身體發熱,就會消耗肌肉,因此會讓人感到寒冷顫慄而無法進食,這就叫做寒熱。風氣和陽明日氣進入胃部,沿著經脈向上至眼睛內眼角,如果此人肥胖,則風氣無法向外宣泄,就會導致體內過熱而眼睛發黃。如果此人瘦弱,則風氣向外宣泄而導致虛寒,就會導致體內過寒而流淚。風氣和太陽之氣一同進入人體,運行於各經脈之間,散佈於肌肉中,與衛氣相交。如果這些經氣運行不順暢,就會導致肌肉痠痛並化膿,衛氣遇到阻礙無法運行,就會導致局部肌肉麻木。
癘者,有營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或名寒熱。以春甲乙傷於風者為肝風,以夏丙丁傷於風者為心風,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為痹風,以秋庚辛中於邪者為肺風,以冬壬癸中於邪者為腎風。風中五臟六腑之俞,亦為臟腑之風。
白話文:
癘病的症狀如下:營氣蓄積導致身體發熱,氣血不通暢,造成鼻子塌陷、面容憔悴、皮膚破潰。風寒之邪長期滯留經脈,稱為「癘風」或「寒熱」。根據季節和受傷的情況,可分為:
- 春季(甲乙):由風邪導致的肝風
- 夏季(丙丁):由風邪導致的心風
- 季夏(戊己):由邪氣導致的痹風
- 秋季(庚辛):由邪氣導致的肺風
- 冬季(壬癸):由邪氣導致的腎風
風邪侵入人體後,會影響五臟六腑的俞穴,造成臟腑之風。
各入其門戶,所中則為偏風。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風入系頭,則為目風眼寒。飲酒中風,則為漏風。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新沐中風,則為首風。久風入中,則為腸風飧泄。外在腠理,則為泄風,故風者,百病之長也,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肺風之狀,多汗惡風,色皏然白,時咳短氣,晝日則差,暮則甚,診在眉上,其色白。
白話文:
風邪侵入不同的部位,會導致不同的症狀:
- 如果風邪進入頭部,會引起偏頭痛。
- 如果風邪沿着經脈上行,會引起腦風(中風)。
- 如果風邪進入眼睛,會引起眼睛紅腫和流淚。
- 如果喝酒後中風,會引起漏風(癱瘓)。
- 如果在房事後出汗後中風,會引起內風(內臟疾病)。
- 如果洗頭後中風,會引起頭風(頭部疼痛)。
- 如果風邪長期存在於體內,會引起腸風飧泄(腹瀉)。
- 如果風邪在體表皮毛部位,會引起泄風(皮膚瘙癢)。
因此,風邪是百病之源,它變化無常,可以引起各種疾病。肺風的症狀是多汗、怕冷、面色蒼白,時常咳嗽氣短,白天症狀減輕,晚上加重,診斷時可在眉上看到白色徵象。
心風之狀,多汗惡風,焦絕,善怒嚇,赤色,病甚則言不可快,診在口,其色赤。肝風之狀,多汗惡風,善悲,色微蒼,嗌乾善怒,時憎女子,診目下,其色青。脾風之狀,多汗惡風,身體怠惰,四肢不欲動,色薄微黃,不嗜食,診在鼻上,其色黃。腎風之狀,多汗惡風,面痝然浮腫,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隱曲不利,診在肌上,其色黑。
白話文:
心風的症狀: 容易出汗卻怕風,焦慮煩躁,容易生氣發怒,臉色發紅,病情嚴重時說話急促,舌頭顏色發紅。
肝風的症狀: 容易出汗卻怕風,容易悲傷憂鬱,臉色略帶蒼白,嗓子乾燥且容易生氣,有時會厭惡女性,眼睛下方有青色。
脾風的症狀: 容易出汗卻怕風,身體疲倦懶惰,四肢不想動,臉色蒼白微黃,食慾不振,鼻子上有黃色斑點。
腎風的症狀: 容易出汗卻怕風,臉部腫脹浮腫,脊椎疼痛無法站立,臉色發黑,關節彎曲不利,皮膚上有黑色斑點。
胃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飲不下,膈塞不通,腹善滿,失衣則䐜脹,食寒則泄,診形瘦而腹大。首風之狀,頭面多汗,惡風,當先風一日,則病甚頭痛,不可以出內,至其風日,則病少愈。漏風之狀,或多汗,常不可單衣,食則汗出,甚則身汗喘息,惡風,衣常濡,口乾善渴,不能勞事。泄風之狀,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乾,上漬其風,不能勞事,身體盡痛則寒。
白話文:
胃風的症狀:
- 脖子容易出汗
- 怕風
- 吃不下東西
- 胸口發悶
- 肚子容易脹
- 沒穿好衣服就容易脹氣
- 吃冷涼的東西會拉肚子
- 身形瘦弱,但肚子很大
首風的症狀:
- 頭部和臉部容易出汗
- 怕風
- 風來前一天會先出現
- 頭痛很嚴重,無法外出或入內
- 風到來的當天,症狀會稍微減輕
漏風的症狀:
- 可能會出很多汗
- 常不能穿單衣
- 吃東西時會出汗
- 嚴重時全身出汗喘氣
- 怕風
- 衣服經常濕透
- 口乾舌燥
- 無法做體力活
泄風的症狀:
- 出很多汗
- 汗水會弄濕衣服
- 口中乾澀
- 風邪侵蝕上焦
- 無法做體力活
- 身體疼痛時會覺得冷
諸風病狀各殊,其多汗惡風,同傷風畏風,傷風自汗。凡七情六淫之病,必有現症。能辨症,斷不至誤治也。
《平人氣象論》:面腫曰風。
白話文:
各種風病的症狀各有不同,但多汗怕風的情況,通常與感受風邪後怕風自汗相似。所有因情志過度或外感六淫所引起的疾病,必定會有相應的症狀表現。如果能夠辨識這些症狀,就不至於誤治。
《平人氣象論》提到,面部水腫是風邪所致。
風厥勞風,《評熱病論》:岐伯曰: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滿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氣逆甚,即名風厥。帝曰:願卒聞之。岐伯曰:巨陽生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裡也。得熱則上從之,從之則厥也。必少陰之氣上乃能厥。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裡刺之,飲之服湯。
白話文:
風厥與勞風
《評熱病論》中,岐伯說:汗出而身體發熱的是風病。汗出而煩悶不適,且得不到緩解的是厥病,病名為風厥。氣逆症狀嚴重,就稱為風厥。
帝說:希望詳細聽聽。
岐伯說:巨陽經生發陽氣,所以最先受到邪氣侵襲,而少陰經與其表裡相合。得了熱邪,邪氣就從巨陽經上傳到少陰經,從少陰經上傳就導致厥病。必須是少陰經的陽氣上逆,才會導致厥病。
帝說:治療方法是什麼?
岐伯說:在表經和裡經進行針刺,還要服藥和湯劑。
帝曰:勞風為病何如?岐伯曰:勞風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陽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黃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白話文:
黃帝問:勞風這種病是怎麼回事?
岐伯答:勞風是一種肺部疾病。得這種病時,患者會強迫仰頭看遠處,吐出像鼻涕一樣的唾液,對風感到厭惡而發冷。這就是勞風的症狀。
黃帝問:如何治療?
岐伯答:用救俯仰法。對於陽氣旺盛的人,治療三天;中老年人,治療五天;陽氣不足的人,治療七天。治療過程中會咳出青黃色的鼻涕,狀如膿液,大小像彈丸,從口中或鼻中排出。如果治不好,就會傷及肺部,而肺部受傷就會致命。
此等病最當體認。若認以為肺癰、肺痿,則失之遠矣。蓋肺癰乃肺生癰,肺痿乃肺痿癟。此則風寒入肺,痰涎凝結也。
白話文:
這種疾病,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如果你認為是肺癰或肺痿,就錯得離譜了。肺癰是指肺部生了癰,肺痿是指肺部萎縮。而這裡所說的,是風寒侵入肺部,導致痰涎凝結。
酒風,《病能論》:帝曰: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此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風。
偏枯,《生氣通天論》: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痱,《靈樞·熱病》:痱之為病,身無痛者,四肢不收,智亂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則不能言,不可治也。
白話文:
皇帝問道:有人生病身體發熱,出汗淋漓如洗澡般,怕風又氣短,這是什麼病?岐伯回答:這病叫做酒風。
汗出偏向一邊,會導致半身不遂。
痱子病發時,身體沒有疼痛,四肢無力,神志不清但程度不嚴重,說話聲音微弱,可以治癒。嚴重時則無法言語,就無法治療了。
2. 《金匱》
夫風之為病,當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為痹。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浮則為虛,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為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病在緩處,故外治必塗其緩者。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
白話文:
風邪侵襲身體會導致半身不遂。如果只有手臂無法活動,稱為痹症。脈搏微弱而快速,是中風的徵兆。寸口脈浮而緊,緊表示寒症,浮表示氣血虛弱,寒虛交加,邪氣在皮膚表面。浮脈代表血虛,經絡空虛,邪氣無法排出,導致左右肢體活動異常。邪氣稍緩時,正氣就會加劇,病症出現在活動緩慢的部位,因此外治法必須敷貼在活動緩慢的部位。正氣引邪,導致肢體歪斜不遂。邪氣在經絡中,肌膚會失去知覺。
邪在於經,即重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涎。此辨證之要訣。寸口脈遲而緩,遲則為寒,緩則為虛,榮緩則為亡血,衛緩則為中風。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中,則胸滿而短氣。
白話文:
如果邪氣在經絡中,就會出現沉重感,無法承受重量。邪氣進入腑臟,就會出現不認得人的精神錯亂症狀。邪氣進入臟腑,舌頭會變僵,口裡會流口水。這些都是辨證的重要原則。
寸口脈跳動緩慢和鬆散,緩慢代表寒證,鬆散代表虛證。脈絡運行變緩表示失血,衛脈運行變緩表示中風。邪氣侵犯經絡,身體會發癢,出現皮疹。心氣不足,邪氣入侵體內,就會胸悶氣短。
3. 《傷寒論》
脈浮而大,浮為風虛,大為氣強,風氣相搏,必成癮疹,身體為癢,癢者名泄風,久風為痂癩。
白話文:
脉象浮而且大,浮是风虚的表现,大则是气强的迹象,风和气相互搏结,必定会形成瘾疹,身体会感到痒,这种痒称为泄风,长期的风邪会导致痂癞。
4. 《病源》
風癔,風邪之氣,若先發於陰,病發於五臟者,其狀奄忽不知人,喉里噫噫然有聲,舌強不能言。發汗身軟者,可治。眼下及鼻人中左右上白者,可治。黑赤吐沫者,不可治。汗不出,體直者,七日死。
白話文:
風癔症是由風邪引起的疾病。如果風邪先在體內陰分發作,再深入攻擊五臟,患者就會突然昏迷,不認識人,喉嚨裡發出嘆息般的聲音,舌頭僵硬說不出話。如果患者發汗後身體軟弱,就有救。如果眼睛下方和鼻樑左右兩側發白,還有救。如果吐出黑色或紅色的泡沫,則無法救治。如果患者不發汗,身體僵直,會在七天內死亡。
口噤,諸陽經筋,皆在於頭,三陽之筋,並絡入頷頰,夾於口。諸陽為風寒所客,則筋急,故口噤不開也。診其脈遲者生。
舌強,脾脈絡胃夾咽,連舌本,散舌下。心之別脈,系舌本。今心脾二臟受風邪,故舌強不得語也。
白話文:
口部緊閉不開,是因為身體所有陽經的筋肉都匯集在頭部,而三條陽經的筋肉都分佈在下巴和臉頰,包覆在嘴部周圍。這些陽經受到風寒侵襲,就會導致筋肉緊縮,因此嘴巴無法張開。診斷時,如果脈搏跳動緩慢,則患者還有生機。
賊風,冬至之日,有疾風從南方來,名曰虛風,其傷人也,但痛不可按抑轉動,傷風冷則骨解深痛,按之乃應骨痛也。但覺身內索索冷,欲得熱物,熨痛處即小寬,時有汗,久不去,重遇冷氣相搏,結成瘰癧及偏枯。遇風熱相搏乃變附骨疽也。附骨疽亦由風冷所致。
白話文:
賊風
在冬至這一天,有疾風從南方吹來,稱之為「虛風」。虛風會傷人,讓人疼痛難忍,無法按壓或轉動。如果傷了風寒,骨頭會疼痛深入,按壓時會感覺骨頭疼痛。
患者會感覺身體內部發冷,想要用熱物,在疼痛處熨燙會稍微緩解。有時會出汗,但很久才會消失。如果再次遇到冷風,就會形成瘰癧或偏枯。
如果虛風遇到風熱,就會變成附骨疽。附骨疽也是由風寒引起的。
風痙,口噤不開,背強而直,如發癇之狀。其重者,耳中策策痛。卒然身體痙直者,死也。由風邪傷於太陽經,復遇寒濕,則發痙也。此與病後壞症之痙不同。
白話文:
風痙是一種疾病,症狀是嘴巴緊閉無法打開,背部僵硬挺直,類似於癲癇發作的樣子。嚴重的情況下,耳中會感到劇烈疼痛。突然全身痙攣挺直,很可能是致命的。
風痙是由於風邪侵襲太陽經,又遇到了寒濕,導致發痙。這種痙攣與生病後出現的抽搐不同。
角弓反張,風邪傷人,令腰背反折,不能俯仰,似角弓者,由邪入諸陽經故也。
柔風,血氣俱虛,風邪併入。在於陽,則皮膚緩;在於陰,則腹裡急。柔風之狀,四肢不能收,裡急不能仰。
不仁,由榮氣虛,衛氣實,風寒入於肌肉,使血氣不宣流。其狀搔之皮膚如隔衣是也。
風驚悸,由心氣不足,心府為風邪所乘,則驚不自安,悸動不定。其狀目精不轉而不得呼。
刺風,由體虛膚腠開,為風所侵,如刃錐所刺也。
盅風,由體虛受風,其風在於皮膚,淫淫躍躍,若畫若刺,一身盡痛,侵傷氣血,其動作如蠱毒也。
白話文:
當人體遭受風寒侵襲時,會出現角弓反張的現象,導致腰背反折,無法彎腰或仰頭,就像弓箭般僵硬,這是因為邪氣入侵了陽經的緣故。
如果體質虛弱,血氣不足,又受到柔風的侵襲,陽氣受損則皮膚鬆弛,陰氣受損則腹內緊縮。柔風的症狀包括四肢無法收縮,肚子緊縮無法仰頭。
不仁的病症是由於榮氣虛弱,衛氣旺盛,風寒侵入肌肉,阻礙血液運行造成的。患者會感到皮膚像隔著衣服一樣,摸起來沒有感覺。
風驚悸是因為心氣不足,心臟受到風邪的侵襲,導致患者驚恐不安,心悸不定,眼睛無法轉動,也說不出話來。
刺風是由於身體虛弱,皮膚毛孔開張,被風侵襲,就像被刀子或針刺一樣。
盅風則是因為身體虛弱,受到風的侵襲,風邪停留在皮膚表面,讓人感到皮膚癢痛,像被畫過或刺過一樣,全身疼痛,影響氣血運行,動作就像被蠱毒控制一樣。
鬚眉墮落,皆由風濕冷得之。邪客於經絡,與血氣相干,使榮衛不和,故面色敗,皮膚傷,鼻柱壞,鬚眉落。此乃癘風也。
白話文:
鬍鬚眉毛脫落,都是由風濕寒邪所致。邪氣侵襲經絡,與血氣交結,導致氣血運行不調,所以面部氣色暗沉,皮膚受損,鼻樑塌陷,鬍鬚眉毛脫落。這便是痙風病。
惡風,風病有四百四種,總不出五種:黃風、青風、赤風、白風、黑風。人身有八萬屍蟲,若無八萬屍蟲,人身不成不立,復有諸惡橫病,諸風害人,所謂五種風生五種蟲,能害於人。
白話文:
對風邪有抗拒力。風病有四百多種,但總離不開這五種:黃風、青風、赤風、白風、黑風。人體內有八萬多種微生物,少了這八萬多種微生物,人就不能存活。如果人體內有各種邪氣和怪病,各種風都會侵襲人體。所謂的五種風會產生五種微生物,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口喎,《養生方》云:夜臥當耳,勿得有孔,風入耳中,喜食口喎。口喎見《金匱》。此又是一病。當內服藥而外提出風邪。
白話文:
口歪,根據《養生方》所說:晚上睡覺時耳朵要包起來,不要有空隙,以免風進入耳朵,這樣會喜歡吃歪嘴的東西。口歪也在《金匱要略》中提到。這是一種疾病。應內服藥物,並採取措施將體內的風邪排出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