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婦人方

竹皮大丸(《金匱》),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

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丸如彈子大。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有熱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金匱》),治產後下痢虛極。

白頭翁,甘草,阿膠(各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二兩),柏皮(三兩)

上六味,水七升,煮二升半。納膠令消,分溫三服。

半夏厚朴湯(《金匱》),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干蘇葉(二兩)

上五味,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甘麥大棗湯(《金匱》),治婦人臟燥,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此主之。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三味,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補脾氣。

溫經湯(《金匱》),主婦人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證唇口乾燥。

吳茱萸(三兩),當歸(二兩),芎藭(二兩),芍藥(二兩),人參(二兩),桂枝(二兩),阿膠(二兩),丹皮(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半夏(一升),麥冬(一升,去心)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調經總方。

土瓜根散(《金匱》),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此治瘀血伏留在衝脈之方。

旋覆花湯(《金匱》),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此湯主之。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大黃甘遂湯(《金匱》),治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此主之。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其血當下。

礬石丸(《金匱》),治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納臟中,劇者再納之。

紅藍花酒(《金匱》),治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

紅藍花(一兩),酒(一大升)

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

蛇床子散(《金匱》),治婦人陰寒,溫陰中坐藥。

蛇床子(一味)

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納之,自然溫。

狼牙湯(《金匱》),治婦人陰中生瘡蝕爛者。

白話文:

竹皮大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乳房內部空虛,心煩意亂、想吐,可以安定中焦、補益氣力。

藥材:生竹茹(二份),石膏(二份),桂枝(一份),甘草(七份),白薇(一份)

製作方法:將以上五種藥材磨成粉末,用棗肉做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服用方法:每次喝水吞服一丸,一天三次,晚上兩次。如果有發熱症狀,白薇的用量加倍。如果出現煩躁喘氣,加入柏子仁一份。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產後腹瀉,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

藥材:白頭翁、甘草、阿膠(各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二兩),柏皮(三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六味藥材,用水七升煮至剩二升半。加入阿膠使其融化,分三次溫熱服用。

半夏厚朴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感覺咽喉中有像烤肉一樣的異物感。

藥材: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乾蘇葉(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五味藥材,用水七升煮至剩四升,分四次溫熱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甘麥大棗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因內臟功能失調而導致的煩躁,想哭,像被神靈附身一樣,頻繁打哈欠、伸懶腰,這個方子可以治療。

藥材: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製作方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六升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熱服用,也有補養脾胃的作用。

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主要治療婦女曾經流產,瘀血積聚在小腹部沒有散去,症狀是嘴唇口乾。

藥材:吳茱萸(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二兩),芍藥(二兩),人參(二兩),桂枝(二兩),阿膠(二兩),牡丹皮(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半夏(一升),麥冬(一升,去心)

製作方法:用水一斗煮至剩三升。分三次溫熱服用。這個方子也主治婦女小腹發冷,長期不孕,同時也能治療崩漏出血,月經量過多或月經不來的情況。是調理月經的總方。

土瓜根散(出自《金匱要略》),治療白帶過多、月經不暢、小腹脹滿疼痛,月經一個月來兩次的情況。

藥材: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四味藥材,搗成粉末。每次用酒送服一小勺,一天三次。

這個方子是治療瘀血停留在衝脈的。

旋覆花湯(出自《金匱要略》),寸口脈象出現弦脈而且脈體大,弦脈代表氣血不足,大脈代表脈象空虛,氣血不足和脈象空虛互相影響,這種情況叫做革脈。婦女如果出現這種脈象,則可能會有流產或持續出血的現象,此方可治療。

藥材:旋覆花(三兩),蔥(十四根),新絳(少許)

製作方法:用水三升煮至剩一升。一次性服完。

大黃甘遂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小腹脹滿如鼓,小便稍微困難但不口渴,這是因為水和血都結聚在血室,此方可治療。

藥材: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製作方法: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三升煮至剩一升。一次性服完。瘀血應該會排出。

礬石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月經閉止不來,臟腑堅硬,腫塊不消,內部有乾血,排出白色分泌物。

藥材:燒過的明礬(三分),杏仁(一分)

製作方法:將以上兩味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棗核大小的藥丸。放入陰道深處,症狀嚴重者可再次放入。

紅藍花酒(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六十二種風邪引起的腹部氣血刺痛。

藥材:紅藍花(一兩),酒(一大升)

製作方法:將以上兩味藥材煎煮至剩一半。一次服一半,如果症狀沒有停止,再次服用。

蛇床子散(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陰部寒冷,用來溫暖陰部的坐藥。

藥材:蛇床子(一味)

製作方法:將蛇床子磨成粉末,加入少許白粉混合均勻,做成棗子大小。用棉布包裹後放入陰道,自然會產生溫熱感。

狼牙湯(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婦女陰部生瘡潰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