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椿

《蘭臺軌範》~ 卷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八 (2)

1. 婦人方

桂枝茯苓(《金匱》),治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此主之。

白話文:

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治療女性因患有子宮肌瘤等宿疾,經期剛結束不到三個月,即出現陰道出血不止,且胎兒在臍帶上方活動的情況。這種情況屬於「癥痼」,會影響懷孕。如果在懷孕六個月時出現胎動,則說明之前三個月經血充足,胎兒已經形成。如果出現陰道出血,則是經期剛結束三個月的徵兆。之所以出血不止,是因為「癥痼」未消除。因此,治療的重點在於消除「癥痼」,此藥方正是針對這一目的而配製的。

桂枝,丹皮,茯苓,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當歸芍藥散(《金匱》),治婦人懷娠,腹中㽲痛。

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茯苓(四兩),白朮(四兩),澤瀉(半斤),芎藭(三兩)

白話文:

當歸:30克 芍藥:100克 茯苓:40克 白朮:40克 澤瀉:250克 川芎:30克

上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乾薑人參半夏丸(《金匱》),治妊娠嘔吐不止。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白話文:

乾薑、人參各一兩,半夏二兩。

上三味末之,生薑汁糊丸如梧子大。飲服十丸,日三。

葵子茯苓散(《金匱》),治妊娠有水氣,身重,小便不利,灑淅惡寒,起即頭眩。

白話文:

葵子茯苓散(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懷孕期間出現水腫、身體沉重、小便不暢、畏寒發散、起身頭暈等症狀。

葵子(一斤),茯苓(三兩)

上二味杵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利則愈。

當歸貝母苦參丸(《金匱》),治妊娠小便難,飲食如故。

當歸,貝母,苦參(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蜜丸如小豆大。飲服三丸,加至十丸。

當歸散(《金匱》),婦人妊娠宜常服。

當歸,黃芩,芍藥,芎藭(各一斤),白朮(半斤)

上五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後百病悉主之。

白朮散(《金匱》),妊娠養胎。

白朮,芎藭,蜀椒(三分,去汗),牡蠣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藭。心煩吐痛,不能飲食,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後,更以酸漿水服之。若嘔,以醋漿水服。復不解者,小麥汁服之。以後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原本無分兩。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湯匙,佐酒送服,每日三次,夜間一次。如果疼痛劇烈,可加入芍藥。心痛毒痛,可加倍使用芎藭。心煩嘔吐,不能飲食,可加入細辛一兩,半夏二十粒。服藥後,再以酸漿水送服。若嘔吐,以醋漿水送服。仍然不緩解,可服用小麥汁。之後口渴,可服用大麥粥。即使病情好轉,仍應繼續服用這些藥物。原方沒有註明分量。

枳實芍藥散(《金匱》),治產後腹痛,煩滿不得臥。

枳實(燒令黑,勿太過),芍藥(等分)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並主癰膿,以麥粥下之。假令腹痛不愈,此為腹中有瘀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白話文:

碾碎這兩種藥材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勺,每日三次。也能治療化膿的瘡瘍,用麥粥送服。如果腹痛依然沒有緩解,表示腹中有瘀血積聚在肚臍下方,需要服用「下瘀血湯」來治療,此方也能治療經水不暢通。

瘀血湯(《金匱》)

大黃(三兩),桃仁(二十枚),䗪蟲(二十枚,去足,熬)

末之,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以丸作煎,又一法。按:新字當作瘀字。

白話文:

最後,將蜂蜜和入,做成四顆藥丸。用一升酒煎煮一顆藥丸,取八合的藥液,一次服下。新的瘀血會像豬肝一樣流出。用作煎服的藥丸,還有一種方法。按語:原文中的「新」字應為「瘀」字。

竹葉湯(《金匱》),治產後中風發熱,面正赤,喘而頭痛。

竹葉(一把),葛根(三兩),防風,桂枝,桔梗,人參,甘草(各一兩),附子(一枚,泡),大棗(十五枚),生薑(五兩)

白話文:

竹葉(一把) 葛根(150克) 防風(6克) 桂枝(6克) 桔梗(6克) 人參(6克) 甘草(6克) 附子(1枚,泡發) 大棗(15枚) 生薑(250克)

上十味,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溫三服,溫覆取汗出。頸項強,用大附子一枚,破之如豆,入前藥揚去沫。嘔者,加半夏半升洗。

白話文:

以上十味藥材,加入一斗水煮沸後,取二升半的藥液。分成三份,溫服後蓋上被子促進出汗。如果頸部僵硬,加入一顆大附子,敲碎成豆粒大小,放入藥液中,去除浮沫。如果嘔吐,加入洗過的半升半夏。

竹皮大丸(《金匱》),治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

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

白話文:

生竹茹(2 分) 石膏(2 分) 桂枝(1 分) 甘草(7 分) 白薇(1 分)

上五味末之,棗肉丸如彈子大。飲服一丸,日三夜二。有熱倍白薇。煩喘者,加柏實一分。

白話文:

將五種藥材研磨成粉末,取棗子肉捏成如彈子般大小的丸狀。每天服用一丸,早晚各服一次。如果體內有熱,可以將白薇的劑量加倍。如果有煩躁喘息的症狀,可以添加一分柏子。

白頭翁加甘草阿膠湯(《金匱》),治產後下痢虛極。

白頭翁,甘草,阿膠(各二兩),秦皮(三兩),黃連(二兩),柏皮(三兩)

白話文:

白頭翁:2 兩 甘草:2 兩 阿膠:2 兩 秦皮:3 兩 黃連:2 兩 柏皮:3 兩

上六味,水七升,煮二升半。納膠令消,分溫三服。

半夏厚朴湯(《金匱》),治婦人咽中如有炙臠。

半夏(一升),厚朴(三兩),茯苓(四兩),生薑(五兩),干蘇葉(二兩)

上五味,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溫四服,日三夜一。

甘麥大棗湯(《金匱》),治婦人臟燥,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數欠伸,此主之。

白話文:

甘麥大棗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女性因臟腑燥熱,導致心情憂鬱,想哭,表現得像被神靈附體一樣,經常打哈欠的情況。本方對此症狀有效。

甘草(三兩),小麥(一升),大棗(十枚)

上三味,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補脾氣。

溫經湯(《金匱》),主婦人曾經半產,瘀血在少腹不去,其證唇口乾燥。

白話文:

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用於女性曾經流產或早產,瘀血積聚在下腹而未排出,症狀表現為嘴脣和口乾。

吳茱萸(三兩),當歸(二兩),芎藭(二兩),芍藥(二兩),人參(二兩),桂枝(二兩),阿膠(二兩),丹皮(二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半夏(一升),麥冬(一升,去心)

白話文:

吳茱萸(60 公克) 當歸(40 公克) 川芎(40 公克) 芍藥(40 公克) 人參(40 公克) 桂枝(40 公克) 阿膠(40 公克) 丹皮(40 公克) 生薑(60 公克) 甘草(40 公克) 半夏(240 公克) 麥冬(240 公克,去籽)

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亦主婦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中去血,或月水來過多,及至期不來。調經總方。

白話文:

取一斗的水,煮到只剩三升。分三次服用,溫熱服用。另外,還可以治療女性下腹虛寒,久久不懷孕的問題,同時也能治療崩漏(大量出血)、月經過多,以及月經不順等問題。適用於調理月經的總方。

土瓜根散(《金匱》),治帶下經水不利,少腹滿痛,經一月再見。

土瓜根,芍藥,桂枝,䗪蟲(各三兩)

上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此治瘀血伏留在衝脈之方。

旋覆花湯(《金匱》),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搏,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漏下,此湯主之。

白話文:

旋覆花湯(出自《金匱要略》)

當寸口脈搏又緊又大時,緊代表著減少,大則代表著腫脹。減少代表著寒,腫脹代表著虛。寒虛相互作用,這種情況稱為「革」,女性則會出現漏產或腹瀉。這個湯的主要作用就是針對這種情況。

旋覆花(三兩),蔥(十四莖),新絳(少許)

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

大黃甘遂湯(《金匱》),治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此主之。

白話文:

大黃甘遂湯(金匱)

治療婦女小腹腫脹如鼓狀,小便略微困難但不口渴,這是水血積聚在子宮導致的,這副湯藥可以治療此症。

大黃(四兩),甘遂(二兩),阿膠(二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其血當下。

礬石丸(《金匱》),治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乾血,下白物。

白話文:

礬石丸 (出自《金匱要略》),用於治療經血閉塞不通暢,臟器堅硬頑固不止,有乾涸的血塊,以及排出白色分泌物。

礬石(三分,燒),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丸棗核大。納臟中,劇者再納之。

澤瀉(《金匱》),治婦人六十二種風,腹中血氣刺痛。

紅藍花(一兩),酒(一大升)

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

蛇床子散(《金匱》),治婦人陰寒,溫陰中坐藥。

蛇床子(一味)

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納之,自然溫。

狼牙湯(《金匱》),治婦人陰中生瘡蝕爛者。

狼牙(三兩)

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絞湯瀝陰中,日四遍。

三物黃芩湯(《千金》),治婦人在草蓐自發露得風,四肢苦煩熱頭痛者,與小柴胡湯。頭不痛,但煩者,此湯主之。

白話文:

三物黃芩湯(出自《千金方》)

適用於產婦在生產後因受風寒而出現四肢痠痛、發熱、頭痛的症狀,與小柴胡湯類似的方劑。

如果只有煩躁不安,沒有頭痛,則使用此湯劑治療。

黃芩(一兩),苦參(二兩),地黃(四兩)

上三味,水六升,煮取二升,溫服一升,多吐下蟲。

當歸建中湯(《千金》),治產後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掣痛,引腰背不能食飲,產後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宜。

白話文:

當歸建中湯(出自《千金要方》)

適用於:

產後虛弱、體力不支、腹部刺痛不止、呼吸困難,或伴有腹痛、絞痛,疼痛延伸至腰背導致無法進食。

服用時機:

產後約一個月內服用。

服用劑量:

4-5 劑。

效果:

增強體力,緩解症狀。

當歸(四兩),桂枝(三兩),芍藥(六兩),生薑(三兩),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

上六味,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者,加飴糖六兩,湯成納之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

白話文:

上六味藥材,放入一斗水,煎煮取三升藥液,分三次溫服。一天服完。如果身體非常虛弱,則加六兩飴糖,湯藥煎好後,放在火上,加熱使飴糖融化。如果失血過多,崩漏或內部出血不止,則加六兩地黃,二兩阿膠。

佛手散(《本事方》。又名芎歸湯),調經。

白話文:

佛手散(又名芎歸湯,取自《本事方》),用於改善經期問題。

芎藭(二兩),當歸(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酒二分,煎七分,溫服。

回生丹,此催生之聖藥。

錦紋大黃(一斤,為末),蘇木(三兩,打碎,用河水五碗煎汁三碗,聽用),大黑豆(三升,水浸,取殼,用絹袋盛,殼同豆煮熟,去豆不用,將殼曬乾,其汁留用),紅花(三兩,炒黃色,入好酒三四碗,煎三滾,去渣取汁),米醋(九斤,陳者更佳),將大黃末入淨鍋,下米醋三斤,文火熬之,以長木箸不住手攪之成膏。再加醋三斤熬之,又加醋三斤,次第加畢。

白話文:

用一斤錦紋大黃研成細末,三兩蘇木打碎,用五碗河水煎煮出三碗汁液。三升大黑豆浸泡後,剝去豆殼,放入絹布袋中,連同豆殼一起煮熟,取出豆子不用,將豆殼曬乾,保存豆殼中的湯汁。三兩紅花炒至金黃色,加入三四碗好酒,煎煮三滾後,去除渣滓取出汁液。取九斤米醋(陳年醋更佳),將大黃細末放入乾淨的鍋中,倒入三斤米醋,用小火熬煮,不停地用長木箸攪拌,熬成膏狀。再加入三斤米醋繼續熬煮,最後再加入三斤米醋,分批加入並熬煮完成。

然後下黑豆汁三碗,再熬。次下蘇木汁,次下紅花汁,熬成大黃膏,取入瓦盆盛之。大黃鍋粑亦剷下,入後藥同磨。人參,當歸(酒洗),芎藭,香附(醋炒),延胡索(酒炒),蒼朮(米泔浸,炒),蒲黃(隔紙炒),茯苓,桃仁(各一兩,去皮尖油),牛膝(五錢,酒洗),甘草(炙),地榆(酒洗),川羌活橘紅白芍(各五錢,酒炒),木瓜青皮(各三錢,去瓤炒),乳香沒藥(各二錢),益母草(三兩),木香(四錢),白朮(三錢,米泔浸,炒),烏藥(二兩五錢,去皮),良薑(四錢),馬鞭草(五錢),秋葵子(三錢),熟地(一兩,酒浸,九次蒸曬,如法制就),山稜(五錢,醋浸透,紙裹煨),五靈脂(五錢,醋煮化,焙乾細研),山萸肉(五錢,酒浸,蒸搗)

白話文:

接著加入黑豆汁三碗,繼續熬煮。然後加入蘇木汁,再加入紅花汁,熬製成大黃膏,取出來盛放在瓦盆中。大黃鍋底的沉積物(鍋粑)也剷下來,與後面的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

人參、當歸(用酒洗過)、川芎、香附(用醋炒過)、延胡索(用酒炒過)、蒼朮(用米泔水浸泡,然後炒過)、蒲黃(隔著紙炒過)、茯苓、桃仁(各一兩,去皮、尖頭、用油炸過)、牛膝(五錢,用酒洗過)、甘草(炙過)、地榆(用酒洗過)、川羌活、橘紅、白芍(各五錢,用酒炒過)、木瓜、青皮(各三錢,去瓤炒過)、 乳香、沒藥(各二錢)、益母草(三兩)、木香(四錢)、白朮(三錢,用米泔水浸泡,然後炒過)、烏藥(二兩五錢,去皮)、良薑(四錢)、馬鞭草(五錢)、秋葵子(三錢)、熟地(一兩,用酒浸泡,九次蒸曬,按照規定方法炮製)、山稜(五錢,用醋浸透,用紙包起來煨)、五靈脂(五錢,用醋煮化,焙乾後細研)、山茱萸肉(五錢,用酒浸泡,蒸後搗爛)

上三十味,並前黑豆殼共曬為末,入石臼內,大黃膏拌勻,再下熟蜜一斤,共搗千杵為丸,重二錢七八分,陰乾,不可火烘,爍蠟為殼護之,用時去蠟。

白話文:

以上三十種藥材,連同前面的黑豆殼一起曬乾後研磨成粉,放入石臼中,加入大黃膏攪拌均勻,再加入一斤蜂蜜,一起搗杵一千次做成丸子,每個丸子重二錢七八分,陰涼處晾乾,不可用火烘烤,塗上蠟封存保護,使用時去除蠟。

開骨散,臨產婦交骨不開。

當歸(五錢),龜板(三錢,醋炙,研),芎藭(二錢),婦人發(一團)

水煎服。

奪命散,產後。

沒藥,血竭(等分)

上研為細末。才產下,用童便細酒半杯,煎一二沸,調下二錢,良久再服。其惡血下行,便不衝上,免生百疾。

下死胎方(《本事方》)

桂木(三錢),麝香,當門子(一粒)

同研。溫酒服。須臾,如手推下。比之用水銀等藥,此不致損元氣也。

交加散(《本事方》),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產後中風。

白話文:

中醫古文: 交加散(《本事方》),治婦人榮衛不通,經脈不調,腹中撮痛,氣多血少,結聚為瘕,產後中風。

交加散 (出自《本事方》),用於治療女性氣血不暢,經絡受阻,腹中疼痛,氣虛血虧,積聚成塊,以及產後中風等症狀。

生地黃(五兩,研取汁),生薑(五兩,研取汁)

上交互用汁浸一夕,各炒黃,漬汁盡為度,末之。尋常腹痛,酒調下三錢,尤不可缺。

護胎方(《本事方》),治妊娠時氣身熱,令子不落。

伏龍肝為末,水調塗臍下二寸,干則易,瘥即止。又取井中泥塗心下,干則易。

海蛤散(《本事方》),治婦人傷寒血結胸膈,揉而痛,不可撫近。

海蛤,滑石,甘草(各一兩),芒硝(半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雞子清調下。

小柴胡加地黃湯(《本事方》),治婦人室女傷寒發熱,或發寒熱,經水適來或適斷,晝則明瞭,夜則譫語,如見鬼狀。亦治產後惡露方來,忽爾斷絕。

白話文:

小柴胡加地黃湯(出自《本事方》),用於治療女子或未婚女子患有傷寒發熱,或寒熱交替,月經剛來或剛斷,白天神志清楚,晚上胡言亂語,好像看到鬼魅。也用於治療產後惡露剛開始排出,忽然停止的情況。

柴胡(一兩一分),人參,黃芩,甘草,生地黃(各半兩)

上為末。每用五錢,水二盞,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八分,去渣服。此即熱入血室。

烏雞煎(《局方》),治婦人胎前產後諸般疾患,並皆治之。

烏雄雞(一隻),人參,白朮,石床,丹皮,黃耆,烏藥,草果,延胡索,地黃(熟乾者,洗焙),木香,琥珀,肉豆蔻(各半兩),陳皮,紅花,川烏(泡),海桐皮,芍藥(白者),附子(泡去皮臍),肉桂(去粗皮),蓬莪朮(各三兩),蒼朮(米泔浸,切,焙,一兩半)

白話文:

烏骨雞一隻 人參、白朮、石菖蒲、丹皮、黃耆、烏藥、草果、延胡索、熟乾地黃(洗淨後烘烤)、木香、琥珀、肉豆蔻(各半兩) 陳皮、紅花、川烏(泡過的水)、 海桐皮、白芍藥、去皮去臍的附子、去粗皮肉桂、蓬莪朮(各三兩) 米泔水浸泡、切片後烘烤過的蒼朮(一兩半)

上細銼,用烏雄雞一隻,湯撏去毛及腸肚,將上藥安放雞腹中,用新瓦瓶好酒一斗,同煮令乾,去雞骨,以油單紙盛,焙乾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細粉。取一隻烏雄雞,清洗乾淨後取出內臟和腸肚,將藥粉放入雞腹中。使用一個新的瓦瓶,倒入一斗好酒,並將雞放入一起煮直到酒液煮乾。取出雞骨,將雞肉用油紙包裹,烘乾後研磨成細粉。加入蜂蜜搓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30 丸。

豬蹄湯(《局方》),治乳婦氣少血衰,脈澀不行,絕無乳汁。

豬蹄(一隻),木通(五兩)

上將豬蹄淨洗,依食法事治。次用水一斗,同木通浸煮得四五升。取汁飲,如乳不下,再服為妙。

紫石英丸(《局方》),治婦人久冷無子及數經墮胎,經水不調,崩漏帶下,三十六病,積聚癥瘕,少腹急重,小便白濁。

白話文:

紫石英丸(出自《局方》),用於治療女性久經冷症不孕及多次流產,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等三十六種疾病,以及積聚性腫塊、小腹急重、小便混濁。

烏賊魚骨(燒灰),甘草(炙),柏子仁(微炒,別研),山蕷(各一兩半),辛荑仁,肉桂(去粗皮),卷柏石斛,干熟地,芎藭,牡蒙,禹餘糧(醋淬七次研,各二兩),人參,續斷,細辛,桑寄生,牛膝,厚朴(薑汁炙),吳茱萸,當歸(炒),川烏(泡去皮臍),乾薑(泡),丹皮(各一兩一分),天門冬(去心),紫石英(細研飛,各三兩)

白話文:

烏賊魚骨(燒成灰) 甘草(烤過) 柏子仁(微炒,研磨備用) 山藥(各一兩半) 辛荑仁 肉桂(去掉粗皮) 卷柏 石斛 生地黃(乾燥後) 川芎 牡蒙(醋淬七次研磨) 禹餘糧(醋淬七次研磨,各二兩) 人參 續斷 細辛 桑寄生 牛膝 厚朴(薑汁烤過) 吳茱萸 當歸(炒過) 川烏(泡去皮臍) 乾薑(泡過) 丹皮(各一兩一分) 天門冬(去掉根) 紫石英(研磨成粉,各三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酒或米飲下,空心食前,日二服。

催生丹(《局方》),治產婦產育艱難,或逆或橫,並宜服之。

母丁香(末,一錢),麝香(別研,一錢),兔腦髓(臘月者,去皮,搗如泥),乳香(別研極細,一分)

白話文:

  • 丁香粉末 一錢
  • 麝香(研磨細碎) 一錢
  • 臘月兔子腦髓(去皮搗成泥狀)
  • 乳香(研磨極細) 一分

上拌勻,以兔腦和圓如雞豆大,陰乾,用油紙蜜封貼。溫水服一丸,即時產下,隨男左女右手握丸藥出是驗。

小調經散(《局方》),治產後敗血循經流入四肢,腐爛如水,服此,血行腫消則愈。

白話文:

小調經散(出自《局方》),用於治療產後敗血沿經絡流入四肢,四肢腐爛如水,服用此藥後,血行順暢,腫脹消失即可痊癒。

沒藥,琥珀,桂心,白芍,當歸(各一錢),細辛,麝香(各五分)

為末。薑汁酒各少許,調服。此方治血分病最良。

二味參蘇飲,治產後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參(一兩),紫蘇(二兩,疑是蘇木)

作一劑,水煎服。若既愈,當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胃。若口鼻黑氣起,急用此藥加附子五錢,亦有得生者。

白話文:

製成一劑中藥湯劑,用清水煎煮服下。如果病情好轉,就應該服用六君子湯,以補益脾胃。如果出現口鼻發黑的情況,就要趕緊將此藥加入五錢附子,也有患者因此得以康復。

紫蘇飲(《嚴氏》),治子懸腹痛,或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安,或大小便不利。

白話文:

紫蘇飲(出自《嚴氏醫書》),治療以下症狀:

  • 腹部疼痛,像孩子掛在肚子上一樣
  • 生產時驚恐不安,氣息阻塞
  • 長時間的不安
  • 大小便困難

當歸,甘草,大腹皮(黑豆浸水泡),人參,芎藭,橘皮(各七分),白芍(炒,五分),紫蘇(一錢)

白話文:

當歸、甘草、黑豆水浸泡的大腹皮、人參、川芎、橘皮(各七分),炒白芍(五分),紫蘇葉(一錢重)

薑蔥引,水煎服。

紫散(《元和紀用經》),止血崩。

香附子(炒黑存性)

為末。熱酒調方寸匕,再服立定。生末安胎。

秦桂丸(《雜抄方》),治婦人無子。

秦艽,桂心,杜仲,防風,厚朴(各三錢),附子(生用),茯苓(各一兩五錢),白薇,乾薑,沙參,牛膝,半夏(各五錢),人參(一兩),細辛(一兩一錢)

白話文:

秦艽、桂心、杜仲、防風、厚朴(各15克) 附子(生)(30克) 茯苓(75克) 白薇、乾薑、沙參、牛膝、半夏(各25克) 人參(50克) 細辛(55克)

上十四味,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任下。未效,再加數丸,已覺有孕,便不可服。

白話文:

把上面所說的十四種中藥材研磨成細粉,加蜂蜜製成像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顆,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如果沒有效果,再增加幾顆。如果已經感覺到懷孕了,就不要再服用了。

求嗣方(《雜抄方》),壬子日合藥,別日不用,名助陽丹

細辛(五錢),牛膝(二兩),茯苓(一兩),沒藥(四錢),吳茱萸,白蘞,白及,秦艽,乳香,防風,當歸(去蘆,各三錢),肉桂,厚朴,石菖蒲,附子(各二錢),人參(一錢),以上二方,治胞寒無子者,陰虛血少者非宜。

白話文:

材料:

  • 細辛 5 錢
  • 牛膝 2 兩
  • 茯苓 1 兩
  • 沒藥 4 錢
  • 吳茱萸、白蘞、白及、秦艽、乳香、防風、當歸(去蘆),各 3 錢
  • 肉桂、厚朴、石菖蒲、附子,各 2 錢
  • 人參 1 錢

功效:

以上兩種方劑,適用於子宮寒冷導致不孕者。但陰虛血少者不適合服用。

黃龍湯(《活人書》),妊娠寒熱頭疼,嘿嘿不欲飲食,脅下痛,嘔逆痰氣,及產後傷風,熱入胞宮,寒熱如瘧,並經水適斷,病後勞復,餘熱不解。

白話文:

黃龍湯(出自《活人書》)

適應症:

  • 孕婦出現寒熱、頭痛、噁心嘔吐、不思飲食、脅肋疼痛、嘔吐痰液氣體
  • 產後受風寒,熱邪侵入子宮,出現寒熱交替發作,類似瘧疾
  • 經期剛結束,產後過度勞累,餘熱未消

柴胡(一兩),黃芩,人參,甘草(各一分半,炙)

上四味,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渣。溫服。

桂枝(《金匱》),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於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見傷寒。

白話文:

桂枝湯(《金匱要略》)

如果女性出現脈搏平和,但陰脈虛弱,感到口渴,不能進食,沒有寒熱症狀,稱為「妊娠證」,應使用桂枝湯治療。

根據醫學理論,女性在懷孕 60 天後應該出現這種症狀。如果治療方法錯誤,延長至一個月,或者使用催吐或瀉下的方法,就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具體治療方法參照「傷寒」條目。

柴胡湯(《金匱》),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瘧狀。見傷寒。

白話文:

小柴胡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女性中風七八天,之後出現寒熱交替,發作時間不固定,月經剛結束的情況。這是因為熱氣進入血室,導致血液凝結,因此症狀類似瘧疾。詳見傷寒病症。

大承氣湯(《金匱》),產後七八日,無太陽症,少腹堅痛,惡露不盡,不大便,煩躁發熱,切脈微實。再倍發熱,日晡時煩躁者,不食,食即譫語,至夜即愈,熱在裡,結在膀胱也。見傷寒。

白話文:

大承氣湯(出自《金匱要略》)

適用於產後七、八天,沒有太陽病的症狀,小腹堅硬疼痛,惡露未盡,大便不通,煩躁發熱,脈象微微有實。如果再度發熱,午後煩躁,不思飲食,進食後就會說胡話,到了晚上症狀就會好轉,這是因為熱在體內,結在膀胱所致。請參閱「傷寒論」相關內容。

小青龍湯(《金匱》),婦人吐涎沫,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吐涎沫,此主之。見痰飲。涎沫止,乃治痞,瀉心湯主之。見血門。

白話文:

小青龍湯(出自《金匱要略》)

如果婦人吐涎沫,而醫生反而讓她吃瀉藥,就會導致心下痞(胸悶、腹脹),這時應該先治療她的吐涎沫,這劑湯藥可以治療。

如果看到痰飲,等到吐涎沫停止,再治療心下痞,用瀉心湯治療。

(治療吐涎沫的說明見「痰飲」條目;治療心下痞的說明見「血門」條目。)

芎歸膠艾湯(《金匱》),治陷經漏下黑不解。見通治。

豬發膏煎(《金匱》),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穀氣之實也。見疸門。

腎氣丸(《金匱》),治婦人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即崔氏八味丸。見通治。

白話文:

腎氣丸(出自《金匱要略》)

用於治療婦女在飲食正常的情況下,仍然感到煩熱,無法入睡,反而倚坐著喘息的病症。這種病症叫做「轉胞」,是因為子宮異常移動而引起的,導致無法順利小便。只要通利小便,此病即可痊癒。此方即崔氏八味丸,詳見通治方劑。

當歸生薑羊肉湯(《金匱》),治產後腹中㽲痛,並治腹中寒疝,虛勞不足。見通治。

白話文:

當歸生薑羊肉湯(出自《金匱要略》)

主治:

  • 產後腹痛
  • 腹中寒疝
  • 體虛氣血不足

用法: 見「通治」條目。

按:婦人一切外感內傷等症,與男子同,無庸另立治法。惟經、帶、胎,產、鷖瘕等疾,病變多端,必從調經、種子等法,探本索源而後可施用。今因《金匱要略》有治婦人方論一卷,故亦略載婦人常用之方數十首。至其全體,仍當取唐宋以來專門之書詳考之。

白話文:

注意事項:婦女因外感或內傷而引起的所有疾病,都與男性相同,因此無需另立不同的治療方法。然而,月經、白帶、懷孕、生產和婦科腫瘤等疾病,其病情變化多端,必須從調理月經、滋養腎精等方面入手,找出病因,才能進行治療。由於《金匱要略》中有專門治療婦科疾病的一卷,所以我們也簡要載錄了幾十種婦科常用方劑。至於其詳細內容,還需要參考唐宋以來的專門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