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傷寒廣要
作者:日本·丹波元堅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傷寒廣要》是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所著的醫學著作,成書於清朝乾隆年間。該書主要論述了傷寒的病因、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內容豐富,系統全面,是研究傷寒學的重要文獻。
內容
《傷寒廣要》共分三卷,第一卷主要論述了傷寒的病因、症狀和診斷方法,第二卷主要論述了傷寒的治療方法,第三卷主要論述了傷寒的預防方法。
影響
《傷寒廣要》在日本醫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是日本醫學教育的重要教材。該書還被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廣為流傳。
評價
《傷寒廣要》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的傷寒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補充內容
《傷寒廣要》是一部集傷寒學之大成的著作,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前人的學說,而且還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病因方面,丹波元堅認為傷寒是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其中以風寒為主。在症狀方面,丹波元堅將傷寒分為三個階段:初起、中期和後期。在診斷方面,丹波元堅提出了「六經辨證」的方法。在治療方面,丹波元堅主張辨證施治,並提出了「汗、吐、下、和」四法。
《傷寒廣要》的問世,標誌著日本傷寒學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它對後世的傷寒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結語
《傷寒廣要》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它對後世的傷寒學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丹波元堅是一位傑出的醫學家,他對傷寒學的貢獻是永遠值得我們銘記的。
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 辨證 [惡寒,惡風,發熱,寒熱,潮熱,自汗(病後自汗。見餘證中。),盜汗(病後盜汗。見餘證中。),頭汗,手足汗,無汗,胸脅滿(胸滿治法。見兼變中結胸。),心下滿,腹滿,腹痛,渴(當參雜載渴與水法),煩躁(虛煩如狂。見陽明病。陰極發躁。見少陰病。),晝夜偏劇,讝語,多眠,短氣,動氣,戰慄(戰汗。詳見少陽病篇中。),振,厥(熱厥。互見陽明病。),踡臥,筋惕肉瞤(治方。見兼變中。誤治虛乏。),循衣摸床,舌卷囊縮,直視,遺溺,唇甲青,死證,愈候]
卷四
- 太陽病 [桂枝湯證,取汗法,汗難出證(汗後熱不除),桂枝湯變諸方,黃耆建中加當歸湯,葛根湯變諸方,柴葛解肌湯(○原文主證不確。今屬刪卻。),麻黃湯變方,大青龍湯變諸方,止汗法(互見餘證篇。當參。),撲粉,少陽病,小柴胡湯論(人參宜否),吳仁齋小柴胡湯加減法,大小柴胡湯變諸方,補中益氣湯,小柴胡合白虎湯諸方,戰汗諸證,梔豉三黃湯變諸方,紫雪]
卷五
- 陽明病 [陽證似陰諸候,白虎湯變治驗並方,應下脈證,急證急攻,因證數攻,治驗]
- 兼蓄血治驗 [挾虛證治,失下致虛證治,用下不宜巴豆丸藥,三承氣湯變諸方(附導法),承氣養營湯,下後諸證,神虛譫語 奪氣不語,病愈結存 下格,下後治例(補劑不可遽用)]
卷六
- 太陰病 [證候]
- 少陰病 [證候(陰證似陽),陰證不可遽涼(回陽後治例),溫補不可少緩,陰似陽治驗,陰變陽治驗,麻黃附子甘草湯變及溫汗諸方,溫補兼清方,附子湯真武湯變方,四逆湯變諸方]
- 熨法
- 戰汗證
- 厥陰病 [證候,治驗,乾薑芩連人參湯變諸方]
卷七
卷八
卷九
- 兼變諸證(下) [嘔吐(病後嘔吐乾嘔),噦,自利(滯下病後利),蛔蟲]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 婦兒 [婦人傷寒總說,熱入血室(當參產後),妊娠傷寒,產後傷寒,小兒傷寒]
- 雜載 [炙艾,渴與水法(當參診察渴條),飲食,調養總略]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