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脈證總說

此之謂也。(溫疫論:案此條意,以現證百端,受邪則一為主;今標出於斯,以為證候數般,因人不同之徵。)

疫邪為病。有從戰汗而解者;有從自汗、盜汗、狂汗而解者;有無汗竟傳入胃者;有自汗淋漓、熱渴反甚,終得戰汗方解者;有胃氣壅鬱,必因下乃得戰汗而解者;有表以汗解,里有餘邪,不因他故,越三五日,前證復發者;有發黃因下而愈者;有發黃因下而斑出者;有竟從發斑而愈者。

有里證急,雖有斑,非下不愈者。此雖傳變不常,亦疫之常變也。有局外之變者:男子適逢淫欲,或向來下元空虛;邪熱乘虛,陷於下焦,氣道不施,以致小便閉塞、小腹脹滿、每至夜即發熱;以導赤散、五苓、五皮之類,分毫不效;得大承氣一服,小便如注而愈者;或素有他病一隅之虧,邪乘宿昔所損而傳者,如失血崩帶、經水適來適斷、心痛、疝氣、痰火喘急。凡此皆非常變。大抵邪行如水,惟窪者受之。傳變不常,皆由人而使。蓋因疫而發舊病。治法無論某經某病,但治其疫,而舊病自愈。(同上)

白話文:

脈證總說

這就是它的意思。(根據溫疫論的記載,此條內容的用意是:疫症的症狀變化繁多,但受邪氣侵襲後,總有一種主要的症狀。這裡列舉出幾種症候,因為患者體質不同,症狀表現也有差異。)

疫邪引起的疾病,有的通過發汗而痊癒;有的通過自汗、盜汗、狂汗而痊癒;有的無汗,邪氣直接侵入胃部;有的自汗淋漓,口渴加劇,最後通過發汗才痊癒;有的胃氣壅塞,必須瀉下才能發汗痊癒;有的表證通過發汗痊癒,但裡證仍有餘邪,不經其他治療,三五天后舊證復發;有的黃疸通過瀉下而痊癒;有的黃疸通過瀉下後出現斑疹而痊癒;有的最終通過出現斑疹而痊癒。

有的裡證危急,即使出現斑疹,如果不瀉下,也無法痊癒。這些雖然是傳變不定的症狀,也是瘟疫的常見變化。有些是特殊的變化,比如男子正值性慾旺盛,或者本來下元虛弱,邪熱乘虛而入下焦,氣機運行不暢,導致小便閉塞,小腹脹滿,每到晚上就發熱,使用導赤散、五苓散、五皮散等藥物均無效,服用大承氣湯一劑,小便暢通而痊癒;或者本來就有其他疾病,某方面虧損,

邪氣乘虛而入,加重宿疾,例如失血、崩漏、帶下、經水時來時斷、心痛、疝氣、痰火喘急等等,這些都是不常見的變化。總的來說,邪氣的傳播就像水一樣,只會流向低洼處。傳變不定,都是由於個人體質而造成的。大多數是因瘟疫而舊病復發,治療方法不論是哪一經哪一病,只要治好疫病,舊病自然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