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九 (3)

1.

(本門方說。其云咳逆咳。噫呃忒者。並系噦之謬稱。)

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後。胃氣虛冷。亦令致噦也。(巢源)

呃忒。有因胃熱失下而作。有因胃中有痰飲而作。有因寒涼過多。中虛冷而作。且其氣皆從胃中起。至胸嗌之間。而為呃忒矣。易老治法。失下胃熱因實。大便硬者。以承氣湯下之。大便軟者。以瀉心湯主之。胃虛有熱者。橘皮竹茹湯主之。有痰飲者。半夏生薑湯主之。或茯苓半夏湯主之。

若胃冷者。橘皮乾薑湯。加味理中湯主之。如冷極呃逆不止者。或灸期門。中脘。氣海。關元。亦佳。但要取手足溫暖。脈生。陽回陰退。則可生矣。(蘊要○節錄。案活人。若服藥不差者。灸之必愈。其穴似期門。當考。)

胃氣逆。則為呃逆。治法各從其本證。而消息之。如見白虎證。則投白虎。見承氣證。則投承氣。膈間痰閉。則宜導痰。如果胃寒。丁香柿蒂散宜之。不若四逆湯功效殊捷。要之但治本證。呃自止。其他可以類推矣。(溫疫論○類編云。柿蒂治呃。寒熱藥中。俱可加入。猶茵陳之兼治陰黃陽黃也。

不可不知。)夫傷寒與痢疾。至發呃。病已篤矣。非大溫補不可。然而呃有虛呃。有實呃。有敗呃。虛者溫補之。敗呃死。實呃者。乃氣機不得流通。升降失其常度。氣反上衝。而兀兀有聲也。(直解)

打呃一證。有虛寒。有實火。若胃實閉結。陽火上衝。而打呃者。真陰立盡之候也。法宜急下。以救其陰。若脾氣虛寒。健運無權。氣不調達。而打呃者。其勢緩。非死證。法宜溫中散逆。(舒氏)

傷寒當下失下。胃火上衝而呃者。其證燥渴內熱。大便閉結。大柴胡湯下之。便不結。瀉心湯主之。三陰中寒。胃氣欲絕而呃者。其證厥冷惡寒。下利清穀。附子理中湯。合丁香散溫之。呃止則吉。不止則凶也。(心悟)

凡噦而二便不通者。屬實熱。厥逆自利。為虛寒。兼呃逆者。為停飲。(○案此句。意不了。)設非此三種。則為胃氣垂絕之候。多難治。若有疝瘕動氣。又當別論。不可忽也。有因誤服寒涼。或飲冷水。水停心下。胃中虛冷而作。脈必結代。當與溫中利水。此為夾水。勿疑代脈。

為死證也。凡久病而見呃逆者。此真氣已衰。不治。呃逆脈散。舌短灰黑。反頭汗不得尿。與大便自利。而腹滿者。皆死。(緒論○以上總證)

黃連解毒湯,白虎湯,傷寒熱症。醫者誤用薑桂等藥。助起火邪。相搏而呃逆者。(回春)

三黃瀉心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並治實熱發呃。(準繩)

凡咳逆。多有先熱而吃生冷。或涼藥多。相激而成。蓋陰陽二氣相搏。林人之僕。本發大熱。以涼藥下之。想大甚。咳逆四五日。竟至於服丁香柿蒂。而後卻以小柴胡之屬。解其餘熱遂愈。下後蓋有身熱不解。(活人○以上胃熱)

白話文:

(本門方術的說法認為,所謂的咳嗽、氣逆、噫氣、呃逆等,都只是噦的錯誤稱呼。)

胃中有熱積滯,會讓人感到胸悶,導致氣往上逆,氣逆就會引起噦。如果是大瀉之後,胃氣虛弱寒冷,也會導致噦。(出自《巢源病源候論》)

呃逆,有因為胃熱導致氣機不暢而發生的;有因為胃中有痰飲而發生的;也有因為過食寒涼,導致中焦虛寒而發生的。這些情況的氣都從胃中發起,到胸腔咽喉之間,就形成了呃逆。李東垣的治療方法是,因為胃熱導致氣機不暢,大便乾硬的,就用承氣湯來攻下;大便軟的,就用瀉心湯來治療。胃虛又有熱的,就用橘皮竹茹湯來治療。有痰飲的,就用半夏生薑湯,或是茯苓半夏湯來治療。

如果是胃寒的,就用橘皮乾薑湯,或是加味的理中湯來治療。如果寒冷到呃逆不止的,可以艾灸期門穴、中脘穴、氣海穴、關元穴,效果也很好。但關鍵要觀察手足是否溫暖,脈象是否有力,陽氣恢復而陰氣消退,這樣才能活下來。(出自《醫學入門》節錄。按《活人書》的說法,如果吃藥沒效果,艾灸一定會好,穴位好像是期門穴,應該考證一下。)

胃氣上逆就會導致呃逆。治療方法要根據病因來調整。如果出現白虎湯證的,就用白虎湯;如果出現承氣湯證的,就用承氣湯;如果是膈膜之間痰阻,就應該用導痰的藥物。如果因為胃寒,就可以用丁香柿蒂散。但不如用四逆湯效果更快。總之,只要治療好根本病因,呃逆自然就會停止。其他的狀況也可以依此類推。(出自《溫疫論》。《類編》說,柿蒂可以治療呃逆,寒性或熱性的藥都可以加入,就像茵陳可以同時治療陰黃和陽黃一樣。這些都是不可不知的。)傷寒和痢疾發展到出現呃逆,病情就已經很嚴重了,必須要大補溫陽。但是,呃逆有虛性的、實性的、敗壞性的。虛性的要溫補;敗壞性的會死;實性的,是氣機不通暢,升降功能失常,氣往上衝,就會發出呃呃的聲音。(出自《醫學直解》)

打呃這個症狀,有虛寒的,有實火的。如果胃裡實在堵塞,陽火往上衝而打呃,這是陰氣快耗盡的徵兆,應該趕快用瀉下藥,來保住陰氣。如果是脾氣虛寒,功能失調,氣機不暢而打呃,情況比較緩慢,不是必死之症,應該用溫中散逆的方法來治療。(出自《症因脈治》)

傷寒應該瀉下而沒有瀉下的,胃火往上衝而呃逆,症狀是口渴內熱,大便乾結,可以用大柴胡湯來攻下。如果大便不乾結,可以用瀉心湯。如果是三陰經有寒,胃氣快要斷絕而呃逆,症狀是手腳冰冷,怕冷,拉稀,可以用附子理中湯合丁香散來溫補。呃逆停止就吉利,不止就兇險。(出自《醫學心悟》)

凡是噦而大小便不通的,屬於實熱;手腳冰冷,又拉肚子的,屬於虛寒;兼有呃逆的,是停積痰飲。(這句話的意思不太清楚。)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那就是胃氣快要斷絕的徵兆,很難治療。如果有疝氣導致氣機不順,又應該另當別論,不可輕忽。有的因為誤服寒涼藥,或是喝了冷水,導致水停留在心下,胃中虛寒而發作,脈象一定是結代脈,應該用溫中利水的方法來治療,這是夾帶水濕引起的,不要誤認為是死脈。

凡是久病的人出現呃逆,這是真氣已經衰敗,無法治療。如果呃逆又出現脈象散亂,舌頭短縮灰黑,頭部反而出汗,小便排不出來,大便自己瀉出,腹部脹滿,都是死亡的徵兆。(出自《醫學緒論》以上是總結的病症)

黃連解毒湯、白虎湯等,是治療傷寒熱症的藥物,如果醫生誤用薑桂等溫熱藥物,反而會助長火邪,導致火邪相搏而呃逆。(出自《醫學回春》)

三黃瀉心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都是治療實熱導致的呃逆。(出自《醫學準繩》)

凡是咳嗽、氣逆,大多是因為先有熱,又吃了生冷食物,或是吃了太多寒涼藥,互相激盪而造成的。這是陰陽二氣相互衝擊。有個病患本來發高熱,用涼藥來瀉下,可能過於強烈,咳嗽、氣逆四五天,最後竟然要吃丁香柿蒂才稍微好轉,然後再用小柴胡湯之類的藥物,來清除餘熱才痊癒。瀉下後,身體還是有發熱現象,沒有完全退燒。(出自《活人書》以上是關於胃熱引起的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