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九 (4)
卷九 (4)
1. 噦
若飲水過多。心下否而咳逆者。五苓散主之。別無惡侯。是也。(略例)
有旋覆代赭湯證。其人或咳逆氣虛者。先服四逆湯。胃寒者。先服理中湯。次服旋覆代赭湯。為良。(活人○案噦有宜旋覆代赭湯者。然不須先服他藥。)
半夏生薑湯。治噦欲死。
生薑(二兩切),半夏(洗一兩一分)
上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渣。分二服。(活人○案煎服法。當從金匱。○以上停水)
簡要濟眾。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
丁香一兩。乾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證類),濟生。名柿蒂湯。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服。中藏經。治傷寒咳逆噎汗。於本方。加甘草。良薑。為末。用熱湯猛點。乘熱一服效。(○活人引。名丁香散。心悟同。以乾薑。代良薑。)
治傷寒後。嘔噦不下食方。
半夏(一兩),草豆蔻(一兩去皮),丁香(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濃生薑湯。調下一錢。(聖惠○又治產後咳癔。丁香散。於本方。去半夏。草蔻。加白豆蔻。伏龍肝。愚每治噦。於套劑中。加伏龍肝。得效。因附之。)
治傷寒嘔噦不止。柿蒂湯方。
乾柿蒂(七枚),白梅(三枚)
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聖濟)
呃逆。用乾柿蒂七枚。煎湯呷之。發厥厥冷。脈細氣短。即加白沉香散。黑錫丹。極則臍心著灸。(家寶)
傷寒後咳噫。肉豆蔻湯。
肉豆蔻(一個),石蓮肉(炒),茴香(各一分),丁香(半分),生薑,人參(各二兩),杷葉(五片拭去毛)
㕮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四服。空心暖飲之。(總病)
加味理中湯
即理中加丁香一錢。橘紅二錢。半夏二錢。柿蒂炒。五分。(蘊要)
加味附子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白芍藥(炒一錢),白茯苓(二錢)
附子(用半正大者一個生薑自然汁和麵包裹於熱灰火中煨熟去皮臍切作八片用),乾薑(炒二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一錢),茴香(炒一錢),沉香(一錢),丁香(一錢)
上用水二鍾。煎至一鍾服。(蘊要○聖濟。人參湯。與此相類。錄出病後虛弱中。當參。○以上胃寒)
白話文:
[噦]
若喝水太多,心下不舒服還咳嗽嘔逆,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沒有其他不好的症狀,那就這樣治。
旋覆代赭湯的症狀,患者如果咳嗽嘔逆、氣虛,先服用四逆湯;胃寒的,先服用理中湯,然後再服用旋覆代赭湯,效果較好。但也有只用旋覆代赭湯而不用先服用其他藥物就能治癒的案例。
半夏生薑湯可以治療危急的嘔噦。
簡要濟眾法治療傷寒咳嗽呃逆不止,以及嘔逆不定。
治療傷寒後嘔吐、呃逆、無法進食。
治療傷寒嘔逆不止。
呃逆可用乾柿蒂煎湯服用。如果出現手腳冰冷、脈細氣弱,則需加服白沉香散、黑錫丹,嚴重者需在肚臍處灸治。
傷寒後咳嗽呃逆。
加味理中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丁香、橘紅、半夏、炒柿蒂。
加味附子湯:配方中包含人參、白朮、白芍藥、白茯苓、附子、乾薑、肉桂、吳茱萸、茴香、沉香、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