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八 (13)

回本書目錄

卷八 (13)

1. 發狂

傷寒熱毒在胃。並於心藏。使神不寧。而志不定。遂發狂也。傷寒至於發狂。為邪熱至極也。非大吐下。則不能已。又有熱在下焦。其人如狂者。經曰。熱入膀胱。其人如狂。謂之如狂。則未至於狂。但臥起不安爾。其或狂言。目反直視。又為腎之絕。汗出輒復熱。狂言不能食。

又為失志。死。若此則殆非藥石之所及。殆為真病焉。(明理○緒論云。陽狂直視。便溺自遺。與汗後大熱。脈躁狂言不食。皆不治。)

大抵發狂之症。要手足和暖。神氣清爽。脈息洪大。目睛光彩。此為順。可治。若見反目上視。汗出復熱。四肢厥冷。六脈沉微。此為逆。必死候也。(明條)

若初起頭疼。發熱惡寒。方除已後。登高而歌。棄衣而走。逾垣上屋。罵詈叫喊。大渴欲死。脈來有力。乃因邪熱傳裡。陽盛發狂。當用寒藥下之。此為陽狂。凡見舌卷囊縮者。不治。若病起無頭疼。身微熱。面赤戴陽。煩躁。脈來沉微無力。欲坐臥於泥水中。乃因寒極而發躁。

(○錦囊。此下云。指甲面顏青黑。冷汗不止。心腹硬結如石。燥渴欲死。)即陰證似陽。當用熱藥溫之。此為陰躁。凡見厥冷下利譫語者。不治。醫者不看脈。以虛陽上膈而躁。誤為實熱。反與涼藥。使渴盛躁急。則氣消成大害矣。須詳脈來有力無力。此為良法。(六書)

陽盛發狂者。內經曰。陽盛則四肢實。實則能登高也。熱盛於身。則棄衣而走。難經所謂。重陽者狂也。大抵熱盛則神昏。狂妄罵詈。不避親疏。甚則逾垣上屋。登高而歌。此神明之亂。水微噀其面。或以硝水法搭胸中。甚者。必以玄明粉寒水石散。先與之。以折其熱勢。取其稍定。

乃可察脈。若脈之實大滑大。大便秘硬。臍腹滿硬者。急以大承氣湯。倍加芒消下之。如勢輕未可大攻者。且以小柴胡合白虎湯。或白虎合解毒湯。三黃瀉心湯之類。可選而用之。(○如勢輕以下。原文不確。今參吳氏全論。以致改易。),陰症煩躁。如發狂狀。非狂也。外臺秘要曰。

陰極發躁。欲坐井中。欲投泥水中臥。或欲向陰涼處坐。躁亂不安。亦如狂也。但手足逆冷。脈息沉微細遲。雖煩渴。不能飲水者。是也。甚者。金液丹之類救之。蓋不可一例以陽治也。(蘊要)

發狂煩躁。面赤脈實。治用調胃承氣湯。發狂。而肌表雖或熱。以手按之。則冷透手。或肩背胸膈。有斑十數點。脈極沉細。治用乾薑附子湯。加人參。(寶鑑補遺)

陽明病發狂。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此陽明實也。以承氣湯亟下之。如便不結者。大劑白虎湯灌之。(廣筆記)

傷寒六七日。壯熱胸滿便閉。脈實數發狂者。大承氣。加黃連。(入門)

有陽厥暴怒發狂者。蓋陽氣暴折。鬱而多怒。則發狂也。大承氣。加鐵落。(緒論)

白話文:

傷寒的熱毒積聚在胃裡,同時侵擾心臟,導致心神不安,意志不定,於是就發狂了。傷寒發展到發狂的程度,代表邪熱已經非常嚴重,如果不大力催吐或瀉下,病就無法痊癒。也有熱在下焦(下腹部),病人也會出現像發狂的狀態。《黃帝內經》說:「熱邪進入膀胱,人就會像發狂一樣。」這裡說的「像發狂」,表示還沒到真的發狂,只是會坐立難安。如果出現胡言亂語、眼睛向上直視,就代表腎氣衰竭,這種情況如果還伴隨出汗後又發熱、胡言亂語吃不下東西,就代表意志喪失,很可能會死亡。這種情況很可能不是藥物可以治療的,是真正的重病。 (明理書提到,陽狂會眼睛直視、大小便失禁,以及出汗後高燒、脈象躁動、胡言亂語不進食,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

一般來說,發狂的症狀,如果手腳溫暖、神志清醒、脈搏強勁有力、眼睛明亮,這代表病情順利,可以治療。反之,如果出現眼睛向上翻白、出汗後又發熱、四肢冰冷、脈象沉微,這代表病情危險,很可能會死亡。(明條)

如果剛開始是頭痛、發燒、怕冷,在症狀緩解後,開始爬高唱歌、丟掉衣服亂跑、爬牆上屋、大聲叫罵、非常口渴、脈搏有力,這代表邪熱傳入體內,陽氣過盛導致發狂,應該用寒涼的藥物瀉下。這是陽狂。如果出現舌頭捲縮、陰囊收縮,就無法治療了。如果病發時沒有頭痛、只有輕微發燒、臉色發紅、感覺煩躁、脈象沉微無力、想坐在泥水裡,這代表寒氣太盛導致煩躁。

(錦囊提到,如果出現指甲和臉色青黑、冷汗不止、心腹部僵硬如石頭、極度口渴,就代表是陰證裝成陽證的樣子,應該用溫熱的藥物治療。這就是陰躁。如果出現手腳冰冷、腹瀉、胡言亂語,就無法治療。)醫生如果沒有仔細把脈,把虛陽上浮引起的躁動誤認為實熱,反而用寒涼的藥物,會讓口渴和躁動更加嚴重,氣衰敗,造成大害。所以必須仔細分辨脈搏的有力無力,這是正確的方法。(六書)

陽氣過盛而發狂,內經說:「陽氣過盛則四肢有力,有力就能爬高。」熱在身體積聚,就會丟掉衣服亂跑。《難經》說:「重陽就是發狂。」 一般來說,熱邪過盛就會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不分親疏,甚至爬牆上屋、爬高唱歌,這是神志錯亂。可以用水輕微噴灑臉部,或是用硝水敷在胸口,嚴重的話,必須先用玄明粉和寒水石的散劑來降低熱勢,等情況稍微穩定後,再診斷脈象。如果脈象強勁有力、滑大,大便乾硬、腹部脹滿,就要趕緊用大承氣湯,加倍用芒硝來瀉下。如果情況較輕,不適合大力攻伐,可以先用小柴胡湯合白虎湯,或白虎湯合解毒湯、三黃瀉心湯之類的藥方,選擇使用。(原文「如勢輕」以下有誤,現在根據吳氏全論加以修改)陰證引起的煩躁,看起來像發狂,但並非真正的發狂。《外臺秘要》說:陰氣過盛導致煩躁,想坐在井裡,想躺在泥水裡,或想坐在陰涼處,躁動不安,也像發狂。但是會出現手腳冰冷、脈象沉微細弱,雖然口渴卻喝不下水。嚴重的話,要用金液丹之類的藥物來救治。總之,不能把所有情況都當成陽證來治療。(蘊要)

發狂煩躁、臉色發紅、脈象有力,要用調胃承氣湯治療。發狂,雖然體表可能發熱,但用手按壓卻感覺冰冷,或是肩背胸部有十幾個斑點,脈象極其沉細,要用乾薑附子湯加人參治療。(寶鑑補遺)

陽明病發狂,會丟掉衣服亂跑、爬高唱歌,這屬於陽明實證,要趕緊用承氣湯瀉下。如果大便不結,要大量灌服白虎湯。(廣筆記)

傷寒六七天,高燒、胸悶、便秘、脈象有力數急,而且發狂,要用大承氣湯加黃連。(入門)

有因為陽氣突然衰竭而發怒發狂的,是因為陽氣突然受挫,鬱結而容易發怒,於是就發狂了。要用大承氣湯加鐵落。(緒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