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八 (14)
卷八 (14)
1. 發狂
治傷寒後。餘熱不退。口乾煩躁。宜服黃芩丸。方。
黃芩(一兩),梔子仁(一兩),川大黃(一兩),鐵粉(一兩),甘草(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二十丸。(聖惠○案主治不確。今錄於此)又治時氣熱毒在藏。譫語口乾。犀角丸。於本方。去黃芩。加犀角屑。馬牙消。各一兩。以溫竹葉湯。下三十丸。
紅白散。專治大煩大熱。晝夜不退。神思昏迷。口乾舌燥。一切熱症。並瘟疫時症。並宜。
人中白,玄明粉(各一錢),辰砂(五錢)
共為末。自沸湯。或金銀煎湯下。(壽世仙丹),說疫。玄砂丹。治發狂。於本方。去人中白。共末。冷水服。
定心湯。治心荒。
生地黃汁半盞。童便半盞。二味合和。重湯煮數沸。溫服。(醫鑑)
治傷寒熱極發狂。不認親疏。燥熱之極。(長垣成都憲傳)
用熊膽一分。研末。涼水調服。立效。(壽世保元)
一書生傷寒不汗。發狂循河走。葛乾孫就。猝置水中。良久出之。裹以重繭。乃汗而解。(醫史○案醫約。載陽狂似陰。先與水一小盞。目精稍覺轉運。仍飲數鍾。稍睡復躁。雨中倒臥而解。又蘊要。硝水漬法。以樸消。和新汲水。青布浸搭胸心。如得睡。汗出乃愈。)
從祖近湖公。少年因房勞食犬肉傷寒。諸醫以其虛也。攻補兼施。至發狂登屋。奔走呼號。日夜令壯夫看守者。幾月余。急走使延朱遠齋。遠齋先命煎人參膏二斤以待。用潤字號丸藥數錢下之。去黑糞無筭。勢遂定。奄奄一息。鄰於死矣。徐以參膏灌之。至百二十日全瘳。(廣筆記○潤字號丸藥。無考。)
金液丹
硫黃(揀淨去砂石。十兩。研細。飛過。用瓷合子盛。以水和赤石脂封口。以鹽泥固濟。曬乾。地內先埋一小罐子。盛水令滿。安合子在上。用泥固濟訖。慢火養七日七夜。候足。加頂火一斤煅。候冷取出。研為極細末。)
上藥末一兩。用蒸餅一兩。湯浸。握去水。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多至百丸。溫米飲下。空心服之。(和劑○案此方。本出痼冷門。云。又治傷寒陰證。然恐非所宜。但蘊要以治陰狂。似可遵用。仍次於斯。)
白話文:
發狂
傷寒之後餘熱不退,口乾煩躁,可以服用黃芩丸。藥方如下:
黃芩、梔子仁、川大黃、鐵粉、甘草各一兩,甘草半兩。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不限時間,溫水送服,每次二十丸。
另外,治療因時令氣候導致的熱毒蘊藏於臟腑,出現神志不清、口乾舌燥的症狀,可以使用犀角丸。此方在黃芩丸的基礎上,去除黃芩,加入犀角屑和馬牙消各一兩,用溫熱的竹葉湯送服,每次三十丸。
紅白散專門治療大熱煩躁,晝夜不退,神志昏迷,口乾舌燥等一切熱症,以及瘟疫時的相關症狀,均可服用。藥方如下:
人中白、玄明粉各一錢,辰砂五錢。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沸水或金銀煎成的湯水送服。
玄砂丹治療發狂,是在紅白散的基礎上,去除人中白,研磨成粉末,用冷水送服。
定心湯治療心神不安,藥方如下:
生地黃汁半盞,童便半盞,混合後用大火煮沸數次,溫服。
治療傷寒熱極而發狂,不認親人的症狀(燥熱極度),可以用熊膽一分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服,效果很快。
曾經有個書生因傷寒不發汗而發狂,沿河奔跑。葛乾孫醫生立刻把他放入水中,過了一會兒把他撈出來,用厚厚的棉被包裹,於是就開始出汗,病就好了。也有人說,治療陽證發狂類似陰證,先給患者喝一小盞水,等眼睛稍微好轉,再喝幾杯水,即使患者稍微睡著了又躁動不安,在雨中臥倒也能痊癒。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硝石水浸濕的布,和著樸消以及新汲取的水,用青布浸濕敷在患者胸前和心臟部位,如果患者睡著了,出汗了,就能痊癒。
從祖近湖公年輕時因房事過度、飲食不節(吃狗肉)而傷寒,許多醫生認為他體虛,於是採用攻補兼施的治療方法,結果導致他發狂,爬上屋頂,奔走呼號,日夜需要壯漢看守,持續數月。後來急尋朱遠齋醫生診治。朱遠齋先讓人煎好二斤人參膏備用,然後用幾錢潤字號丸藥讓病人服用,排出大量黑糞,病情趨於穩定,病人奄奄一息,幾乎要死了。之後用人參膏灌服,一百二十天後痊癒。
金液丹:
硫黃(挑選乾淨,去除砂石,十兩,研磨成細粉,飛昇過篩,用瓷器容器盛裝,用水和赤石脂封口,用鹽泥密封,曬乾。事先在地下埋一個小罐子,盛滿水,將瓷器容器放在上面,用泥土密封好。用小火煨煉七天七夜,然後加大火煅燒一斤,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取藥末一兩,蒸餅一兩,用湯浸濕,擠去水分,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十丸,最多一百丸,溫米湯送服,空腹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