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九 (2)
卷九 (2)
1. 噦
(本門方說。其云咳逆咳。噫呃忒者。並系噦之謬稱。)
伏熱在胃。令人胸滿。則氣逆。氣逆則噦。若大下後。胃氣虛冷。亦令致噦也。(巢源)
呃忒。有因胃熱失下而作。有因胃中有痰飲而作。有因寒涼過多。中虛冷而作。且其氣皆從胃中起。至胸嗌之間。而為呃忒矣。易老治法。失下胃熱因實。大便硬者。以承氣湯下之。大便軟者。以瀉心湯主之。胃虛有熱者。橘皮竹茹湯主之。有痰飲者。半夏生薑湯主之。或茯苓半夏湯主之。
白話文:
這門醫學理論中提到,咳嗽、呃逆、噫呃、忒等,都是指噦的別稱。
如果熱氣停留在胃裡,會讓人胸口發悶,導致氣逆,氣逆就會引起噦。如果大便後胃氣虛寒,也會引起噦。
呃忒的原因,有可能是胃熱沒有排出去引起的,也可能是胃裡有痰飲引起的,還可能是寒涼過度、身體虛寒造成的。這些情況的氣都從胃裡往上走,到胸部和咽喉之間,就成了呃忒。
治療方法是,如果是胃熱導致的,大便硬就用承氣湯瀉下,大便軟就用瀉心湯治療。如果是胃虛有熱,就用橘皮竹茹湯。如果有痰飲,就用半夏生薑湯或茯苓半夏湯治療。
若胃冷者。橘皮乾薑湯。加味理中湯主之。如冷極呃逆不止者。或灸期門。中脘。氣海。關元。亦佳。但要取手足溫暖。脈生。陽回陰退。則可生矣。(蘊要○節錄。案活人。若服藥不差者。灸之必愈。其穴似期門。當考。)
胃氣逆。則為呃逆。治法各從其本證。而消息之。如見白虎證。則投白虎。見承氣證。則投承氣。膈間痰閉。則宜導痰。如果胃寒。丁香柿蒂散宜之。不若四逆湯功效殊捷。要之但治本證。呃自止。其他可以類推矣。(溫疫論○類編云。柿蒂治呃。寒熱藥中。俱可加入。猶茵陳之兼治陰黃陽黃也。
白話文:
胃寒
治療方法:橘皮乾薑湯、加味理中湯。如果胃寒極度導致呃逆不止,也可以艾灸期門、中脘、氣海、關元穴。但重點是要讓手腳溫暖,脈搏有力,陽氣回升,陰氣減退,就能痊癒。(摘錄自《蘊要》,補注:如果服用藥物無效,艾灸必定能治癒。它的穴位類似於期門穴,需要進一步考證。)
胃氣上逆
就會造成呃逆。治療方法應針對不同的根本證型,分別使用不同的藥方。例如:出現白虎證,就投用白虎湯;出現承氣證,就投用承氣湯;膈間有痰阻塞,就應導痰。如果胃寒,丁香柿蒂散較為適用。效果不如四逆湯迅速。總之,只要對症治療,呃逆自然就會停止。其他情況可以類推。
(《溫疫論》類編中提到,柿蒂能治療呃逆。不論是寒性藥物還是熱性藥物,都可以加入柿蒂,就像茵陳既能治療陰黃也能治療陽黃一樣。)
不可不知。)夫傷寒與痢疾。至發呃。病已篤矣。非大溫補不可。然而呃有虛呃。有實呃。有敗呃。虛者溫補之。敗呃死。實呃者。乃氣機不得流通。升降失其常度。氣反上衝。而兀兀有聲也。(直解)
打呃一證。有虛寒。有實火。若胃實閉結。陽火上衝。而打呃者。真陰立盡之候也。法宜急下。以救其陰。若脾氣虛寒。健運無權。氣不調達。而打呃者。其勢緩。非死證。法宜溫中散逆。(舒氏)
傷寒當下失下。胃火上衝而呃者。其證燥渴內熱。大便閉結。大柴胡湯下之。便不結。瀉心湯主之。三陰中寒。胃氣欲絕而呃者。其證厥冷惡寒。下利清穀。附子理中湯。合丁香散溫之。呃止則吉。不止則凶也。(心悟)
白話文:
(必須要知道。)傷寒和痢疾,嚴重到發生呃逆,病情已經很危急,非得用大溫補的方法治療不可。不過,呃逆有虛寒的呃逆,有實火的呃逆,有危及生命的呃逆。虛寒的呃逆用溫補的方法治療,危及生命的呃逆會死,實火的呃逆是因為氣機不能流通,升降失常,氣反覆上衝,發出兀兀的聲響。(直解)
打呃的證候,有虛寒的,有實火的。如果胃裡實熱閉結,陽火上衝,而打呃,這是真陰耗盡的徵兆。治療的方法應該急著用瀉下的方式,來挽救陰氣。如果脾氣虛寒,運化功能沒有力量,氣不調達,而打呃,它的勢頭比較緩慢,不是致命的證候。治療的方法應該用溫中的藥物來驅散寒邪。(舒氏)
傷寒因為下利失控,胃火上衝而呃逆,證狀會有口乾舌燥、內熱、大便閉結。用大柴胡湯來瀉下,大便就不會再閉結。用瀉心湯來治療。三陰寒證,胃氣幾乎衰竭而呃逆,證狀會有手腳冰冷、怕冷、下利清穀。用附子理中湯,配合丁香散來溫補。呃逆停止就是吉兆,如果沒有停止就是凶兆。(心悟)
凡噦而二便不通者。屬實熱。厥逆自利。為虛寒。兼呃逆者。為停飲。(○案此句。意不了。)設非此三種。則為胃氣垂絕之候。多難治。若有疝瘕動氣。又當別論。不可忽也。有因誤服寒涼。或飲冷水。水停心下。胃中虛冷而作。脈必結代。當與溫中利水。此為夾水。勿疑代脈。
為死證也。凡久病而見呃逆者。此真氣已衰。不治。呃逆脈散。舌短灰黑。反頭汗不得尿。與大便自利。而腹滿者。皆死。(緒論○以上總證)
黃連解毒湯,白虎湯,傷寒熱症。醫者誤用薑桂等藥。助起火邪。相搏而呃逆者。(回春)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打嗝,而且大小便不通,屬於實熱;如果打嗝卻又腹瀉,則屬於虛寒;如果打嗝還伴隨呃逆,則可能是停飲。如果不是這三種情況,那麼就是胃氣垂絕的徵兆,多半難以治療。如果還伴隨疝氣或瘕積,則需要另外考慮,不可輕忽。有些人因誤食寒涼的食物或喝了冷水,導致水停在心下,胃中虛寒而引起打嗝,脈象會呈現結代,需要溫中利水,這屬於夾水,不要誤以為是代脈,因為這是死症。久病患者如果出現呃逆,表示真氣已經衰敗,無法治療。如果打嗝時脈象散亂、舌頭短而灰黑、反覆出汗卻無法排尿、同時還伴隨腹瀉和腹脹,都是死兆。傷寒熱症時,醫生誤用薑桂等藥物,會助長火邪,導致火邪與寒邪相搏而出現呃逆。
三黃瀉心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並治實熱發呃。(準繩)
凡咳逆。多有先熱而吃生冷。或涼藥多。相激而成。蓋陰陽二氣相搏。林人之僕。本發大熱。以涼藥下之。想大甚。咳逆四五日。竟至於服丁香柿蒂。而後卻以小柴胡之屬。解其餘熱遂愈。下後蓋有身熱不解。(活人○以上胃熱)
若飲水過多。心下否而咳逆者。五苓散主之。別無惡侯。是也。(略例)
白話文:
三黃瀉心湯、小承氣湯、調胃承氣湯,都可以治療實熱引起的呃逆。
一般來說,咳嗽逆氣的人,大多是先有內熱,之後又吃生冷食物或服用寒涼藥物,互相刺激而引發病症。這是因為陰陽二氣互相衝突,就像僕人被主人責罵,原本就燥熱,又用涼藥去壓制,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咳嗽逆氣持續四五天,甚至服用丁香、柿蒂等藥物都無效,最後只能用小柴胡類的藥物來消除餘熱才得以痊癒。不過,在服用瀉下藥後,還是會有身體發熱的症狀。
如果喝太多水,心窩處不舒服又咳嗽逆氣,則可用五苓散治療。如果沒有其他惡劣的症狀,就屬於這種情況。
有旋覆代赭湯證。其人或咳逆氣虛者。先服四逆湯。胃寒者。先服理中湯。次服旋覆代赭湯。為良。(活人○案噦有宜旋覆代赭湯者。然不須先服他藥。)
半夏生薑湯。治噦欲死。
生薑(二兩切),半夏(洗一兩一分)
上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渣。分二服。(活人○案煎服法。當從金匱。○以上停水)
簡要濟眾。治傷寒咳噫不止。及噦逆不定。
丁香一兩。乾柿蒂一兩。焙乾。搗羅為散。每服一錢。煎人參湯下。無時服。(證類),濟生。名柿蒂湯。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服。中藏經。治傷寒咳逆噎汗。於本方。加甘草。良薑。為末。用熱湯猛點。乘熱一服效。(○活人引。名丁香散。心悟同。以乾薑。代良薑。)
白話文:
有「旋覆代赭湯」證狀的人,如果同時有咳嗽、氣虛的症狀,可以先服用「四逆湯」。胃寒的人,可以先服用「理中湯」。接著服用「旋覆代赭湯」。這樣做效果很好。(《活人書》註解:嘔吐有適合用「旋覆代赭湯」治療的。但是不需要先服用其他藥物。)
「半夏生薑湯」:治療嘔吐欲絕。
生薑(二兩,切片),半夏(一兩一分,洗淨)
以上藥物加水二碗,煎煮到剩下八分。去掉渣滓,分兩次服用。(《活人書》註解:煎服的方法,應參照《金匱要略》。以上是氣血停滯在上面的證狀。)
「簡要濟眾」:治療傷寒咳嗽、呃逆不止,以及嘔吐、反胃不定。
丁香一兩,乾柿蒂一兩,焙乾後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參湯」送服。不拘時服用。(《證類本草》),《濟生方》稱為「柿蒂湯」。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碗半,薑五片,煎煮到剩下七分。去掉渣滓趁熱服用。不拘時服用。(《中藏經》)治療傷寒咳嗽、噎呃、盜汗。在原方加入甘草、良薑,研成細末。用熱湯快速點服。趁熱服下一劑就會見效。(《活人書》引述。稱作「丁香散」。《心悟》也一樣。但用乾薑代替良薑。)
治傷寒後。嘔噦不下食方。
半夏(一兩),草豆蔻(一兩去皮),丁香(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濃生薑湯。調下一錢。(聖惠○又治產後咳癔。丁香散。於本方。去半夏。草蔻。加白豆蔻。伏龍肝。愚每治噦。於套劑中。加伏龍肝。得效。因附之。)
治傷寒嘔噦不止。柿蒂湯方。
乾柿蒂(七枚),白梅(三枚)
上二味。粗搗篩。只作一服。用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聖濟)
呃逆。用乾柿蒂七枚。煎湯呷之。發厥厥冷。脈細氣短。即加白沉香散。黑錫丹。極則臍心著灸。(家寶)
白話文:
治療傷寒後嘔吐呃逆、不上食的方子:
- 半夏(1兩)
- 草豆蔻(1兩,去皮)
- 丁香(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粉。每次不限時間服用,以濃薑湯調服1錢。(聖惠方還可用於治療產後咳嗽呃逆。丁香散。在這個方子中去除半夏、草蔻,加入白豆蔻和伏龍肝。我每次治療呃逆,都在套劑中加入伏龍肝,效果很好。因此附註於此。)
治療傷寒嘔吐呃逆不止的柿蒂湯方:
- 乾柿蒂(7枚)
- 白梅(3枚)
將以上兩種藥材粗略搗碎過篩,只製作一劑。用水1碗煎煮至半碗,去掉渣滓溫服。(聖濟總錄)
**呃逆:**用乾柿蒂7枚煎湯服下即可。出現厥冷、脈細氣短,即加上白沉香散、黑錫丹。極度時在臍中心施灸。(家藏方寶)
傷寒後咳噫。肉豆蔻湯。
肉豆蔻(一個),石蓮肉(炒),茴香(各一分),丁香(半分),生薑,人參(各二兩),杷葉(五片拭去毛)
㕮咀。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分四服。空心暖飲之。(總病)
加味理中湯
即理中加丁香一錢。橘紅二錢。半夏二錢。柿蒂炒。五分。(蘊要)
加味附子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白芍藥(炒一錢),白茯苓(二錢)
白話文:
傷寒後咳嗽呃逆。[肉豆蔻湯]。
肉豆蔻(一顆),[石蓮]肉(炒),[茴香](各一分),丁香(半分),生薑,[人參](各二兩),枇杷葉(五片擦去毛)
研成細末。加水三升。煎煮至剩一升半。分四次服。空腹溫熱服用。(所有疾病)
加味理中湯
即理中湯加上丁香一錢。[橘紅]二錢。半夏二錢。炒柿蒂。五分。(蘊要)
加味[附子湯]
人參(二錢),[白朮](二錢),[白芍]藥(炒一錢),白[茯苓](二錢)
附子(用半正大者一個生薑自然汁和麵包裹於熱灰火中煨熟去皮臍切作八片用),乾薑(炒二錢),肉桂(一錢),吳茱萸(一錢),茴香(炒一錢),沉香(一錢),丁香(一錢)
上用水二鍾。煎至一鍾服。(蘊要○聖濟。人參湯。與此相類。錄出病後虛弱中。當參。○以上胃寒)
白話文:
取半個大小適中的附子,用生薑汁和麵包裹,埋在熱灰燼中煨熟,去皮臍,切成八片;再將乾薑炒製二錢,肉桂、吳茱萸、茴香各炒製一錢,沉香、丁香各一錢。將這些藥材放入水中,用兩杯水煎煮至一杯,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