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七 (4)

1. 停水

治傷寒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渴欲飲水。而吐逆。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葛根(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溫頻服。(聖惠)

治時氣結胸。心下滿實煩悶。宜服豬苓散。方。

豬苓(一兩),澤瀉(一兩),桂心(半兩),赤茯苓(三分),川樸消(三兩)

白話文:

治療傷寒中風發熱,六七天不退,伴隨煩躁口渴想喝水,還出現嘔吐的症狀,可以使用豬苓散。方劑如下:豬苓一兩,澤瀉一兩,赤茯苓一兩,桂心半兩,白朮半兩,葛根一兩。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至六分,去渣,溫溫頻頻服用。

如果遇到時氣導致胸悶,心下飽滿,煩悶,也適合服用豬苓散。方劑如下:豬苓一兩,澤瀉一兩,桂心半兩,赤茯苓三分,川樸消三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二錢。(聖惠)

辰砂五苓散。治傷寒表裡不解。頭痛發熱。心胸鬱悶。唇口乾焦。神思昏沉。狂言譫語。如見鬼神。及治瘴瘧。煩悶不省者。

木豬苓(去黑皮),白朮(洗去蘆),澤瀉(洗銼),赤茯苓(去皮),辰砂(研各十二兩),肉桂(去皮八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和劑)

減桂五苓散。治傷寒時氣。燥渴飲水。

赤茯苓,豬苓,白朮(各二兩半),澤瀉(四兩)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過篩製成散劑,每次服用不限時間,用粥湯調服兩錢。(聖惠)

辰砂五苓散可用於治療傷寒表裡不和,伴隨頭痛發熱、胸悶、口乾舌燥、神志不清、胡言亂語、幻覺等症狀,以及瘴瘧引起的煩悶昏迷。

藥材包括木豬苓(去黑皮)、白朮(洗淨去蘆)、澤瀉(洗淨切片)、赤茯苓(去皮)、辰砂(研磨)、肉桂(去皮)。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沸水沖服。(和劑)

減桂五苓散用於治療傷寒後期,表現為口渴、飲水量增加的症狀。

藥材包括赤茯苓、豬苓、白朮(各二兩半)、澤瀉(四兩)。

上㕮咀。(萬安方。引良驗方。)得效。名四苓散。(○案此方。本出小兒方訣瘡疹論。)

桂苓甘露飲。(一名桂苓白朮散)治傷寒中風。濕熱內甚。或頭痛口乾。或吐瀉煩渴。或小便赤澀。

桂(半兩),茯苓,白朮(各半兩),甘草(炙),澤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二兩)

上為極細末。熱湯調下三錢。欲冷飲者。新水調下。或生薑湯調下尤良。小兒服一錢。(直格),宣明論。有豬苓。(○案小兒方訣。玉露散。一名甘露散。治傷熱吐瀉黃色。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甘草。生。一分。為末。每服一字。或半錢。食後溫湯調下。蓋河間合之五苓散者。)

白話文:

治療口腔潰瘍。(出自「萬安方」,引用「良驗方」)效果很好,名為【四苓散】。(註:此方源自「小兒方訣瘡疹論」)

桂枝甘草【甘露飲】。(別名【桂苓白朮散】)治療傷寒中風,濕熱內盛,或頭痛口乾,或嘔吐腹瀉煩渴,或小便赤澀。

桂枝(半兩),茯苓、白朮(各半兩),【甘草】(炙),澤瀉,【石膏】,【寒水石】(各二兩),【滑石】(二兩)

研磨成極細末,用熱水調和後服下三錢。如果要冷飲,則用新水調和。或用【生薑湯】調和服用效果更佳。小兒服一錢。(出自「直格」),《宣明論》中載有豬苓。(註:「小兒方訣」中的【玉露散】,別名【甘露散】,治療小兒發熱吐瀉黃色症狀,配方為石膏、寒水石各半兩,生甘草一分,研磨成末,每次服一字或半錢,飯後用溫湯調和服用。此方為河間子合五苓散而成。)

益元散。(一名天水散。一名太白散。)消畜水。止渴利中。除煩熱心躁。

滑石(六兩白膩好者),甘草(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蜜多許。溫水調下。或無蜜亦可。每時日三服。或欲冷飲者。新井泉調下。亦得。(直格),御藥院方。名六一散。標本。澹滲湯。即本方。合五苓散。

導赤散。治小水不利。小腹滿。或下焦畜熱。或引飲過多。或小水短赤而渴。脈沉數者。以利小便為先。

白話文:

益元散,又名天水散、太白散,可以消水肿、止渴利尿、消除烦热心躁。

配方:滑石六两(选择白色光滑的优质滑石),甘草一两。

将以上药材研磨成细粉,每次服用三钱,用蜜水温调下,也可以不加蜜。每天服用三次。如果想要冷饮,可以用新井泉水调服。此方出自御药院方,又名六一散,属于澹渗汤类,其基本配方与五苓散合用。

导赤散用于治疗小便不利、小腹胀满、下焦积热、饮水过多、小便短赤口渴、脉沉数等症状,以利尿为主要目的。

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朮,甘草,滑石,山梔

中濕身目黃者。加茵陳。水二鍾。姜一片。燈心二十莖。槌法。入鹽二字調服。(六書)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藥材名稱和用法已經標明瞭,以下是簡易的轉寫:

茯苓、豬苓、澤瀉、桂枝、白朮、甘草、滑石、山梔:這些是八種中藥。

中溼身目黃者。加茵陳。水二鍾。姜一片。燈心二十莖。槌法。入鹽二字調服。(六書): 如果身體出現溼氣重且眼睛發黃的情況,可以加入茵陳;煮兩碗水,放一片薑和 20 根燈芯草,然後使用「槌」的方法來煎熬中藥,最後再放入適量的食鹽進行調味服用。 (注:以上為個人理解及解讀,如有疑問請向專業人士諮詢!)

2. 咳喘

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之。使氣上而不下。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令喉中淫淫如癢。習習如梗。是令咳也。甚者續續不已。連連不止。坐臥不安。語言不竟。動引百骸。聲聞四近矣。咳之由來。有肺寒而咳者。有停飲而咳者。有邪氣在半表半裡而咳者。雖同曰咳。而治各不同也。

停飲而咳者。小青龍湯所主。為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咳者。真武湯所主。為水飲與裡寒。相合而咳者。又不可不知也。咳為肺疾。治之必發散而可矣。而又有不可發汗者。經曰。咳而小便利者。不可發汗。發汗則四肢厥逆冷。又曰。咳而發汗。踡而苦滿。腹中復堅。(明理論)

白話文:

肺主氣,受寒飲冷會傷肺,導致氣往上走而不往下沉,逆而不收,衝擊膈咽,使喉嚨癢癢的,好像有東西卡住,這就是咳嗽。嚴重的咳嗽會不停歇,連續不斷,讓人坐立不安,說不出話,牽動全身,聲音傳遍周圍。咳嗽的成因很多,有的是肺寒引起的,有的是積聚水飲引起的,還有的是邪氣半表半裡引起的,雖然都稱為咳嗽,但治療方法卻各不相同。

積聚水飲引起的咳嗽,用小青龍湯治療,是水飲與表寒相合而引起的咳嗽。水飲與裡寒相合引起的咳嗽,則用真武湯治療。治療咳嗽時,要明白,咳嗽是肺部疾病,必須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但也要注意,有些咳嗽不能發汗,經書記載,咳嗽且小便頻繁的,不可發汗,發汗會導致四肢厥逆冰冷。又說,咳嗽發汗後,會蜷縮身體,感到痛苦,腹部又硬。

肺主氣。形寒飲冷則傷肺。故其氣逆而上行。沖沖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抬肩。擷身滾肚。是為喘也。傷寒喘者。有邪氣在表。氣不利而喘者。有水寒之氣。射肺而喘者。各不同也。經曰。喘而汗出者。與葛根黃芩黃連湯以利之。汗出而喘者。與麻黃杏子甘草湯以發之。

二者如何而然也。且邪氣內攻。氣逆不利。而喘者。有因喘而汗出。見其邪氣在裡也。雖表未解。未可和之。若邪氣外盛壅遏。使氣不利而喘者。雖汗而喘不已。見其邪氣在表也。雖經汗下。亦可發之。此亦古人之奧義。傷寒止於邪氣在表而喘者。心腹必濡而不堅。設或腹滿而喘。

白話文:

肺主管呼吸。如果受寒冷、飲用冰冷的食物就會損傷肺部。因此會出現氣往上衝、呼吸急促的情況,喉嚨發出「呼呼」聲,呼吸頻率加快,嘴巴大開,肩膀抬起,身體扭動,腹部鼓脅,這就是哮喘了。感冒引起的哮喘,可能是因為皮膚表面受到病菌感染;如果是因為寒氣侵入肺部導致的哮喘,情況就有所不同了。古籍中有記載:「如果有哮喘並且出汗的人,可以服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來幫助排泄。而出汗但又有哮喘症狀的人,可以用麻黃、苦杏仁和甘草熬煮成藥湯來治療。」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當邪氣進入人體內部攻擊時,氣道不順暢,引發哮喘,可能會因為哮喘而出汗,表示邪氣已經深入到體內。即使皮膚表面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也不能立即使用調理的方法。但如果邪氣在外圍阻塞,使得氣道不通暢並引起哮喘,那麼即使出了汗,哮喘仍然不會停止,說明邪氣仍在皮膚表面。即使是經過出汗或者通便後,也可以繼續進行治療。這些都是前人的深奧智慧。對於患感冒又伴有哮喘的人來說,他們的心臟和胃腸通常都比較柔軟而不是很硬實。如果同時還有肚子脹痛和哮喘的話。

則又為可下之證。經曰。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裡也。為因滿脹而喘矣。又或邪氣內盛。正氣欲脫。氣壅上逆。亦主喘也。經曰。直視讝語。喘滿者死。又汗出發潤。喘不休者。此為肺絕。身汗如油。喘而不休。此為命絕。皆為不治之喘也。(同上○並節錄)

治傷寒四日。因下後大渴。服冷藥過多。喘急者。陰盛故也。宜服小青龍湯。方。

於仲景原方中。加杏仁。入生薑。煎服。(聖惠○節錄)

杏子湯。治一切咳嗽。不問外感風寒。內所傷生冷。及虛勞咯血。痰飲停積。悉皆治療。

白話文:

如果出現短氣、腹滿、喘不過氣,且有潮熱症狀,想要解脫這些症狀,就可以用攻裡的方法治療。這是因為肚子脹滿導致的喘不過氣。也有可能是邪氣內盛,正氣虛弱,氣往上逆,也會引起喘不過氣。經書上說,直視前方、胡言亂語、喘不過氣、肚子脹滿的人會死。還有出汗多,而且是濕潤的汗,喘不過氣,停不下來,這是肺氣衰竭。全身出汗像油一樣,喘不過氣,停不下來,這是命不久矣,都是無法治療的喘症。

治療傷寒四天,因為瀉藥服用後口渴,又喝太多冷藥,喘不過氣,這是陰氣過盛造成的,應該服用小青龍湯。方劑:

在仲景的原方中,加杏仁、生薑,煎服。

杏子湯可以治療各種咳嗽,無論是外感風寒、內傷生冷,還是虛勞咯血、痰飲停積,都能治療。

人參,半夏,茯苓,細辛,乾薑,芍藥,甘草,官桂,五味子(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杏仁。去皮尖。銼。五枚。姜五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易簡○今去人參不用。)

石頑治里醫吳佩玉次女。傷風咳嗽。先前自用疏風潤肺止嗽之藥不應。轉加嘔渴咽痛。求治於余。診之六脈浮滑應指。作半夏散與之。三啜而病如失。或問。咳嗽咽痛而渴。舉世咸禁燥劑。而用半夏輒效。何也。曰。用藥之權衡。非一言而喻也。凡治病必求其本。此風熱挾飲上攻之暴嗽。

白話文:

人參、半夏、茯苓、細辛、乾薑、芍藥、甘草、官桂、五味子(各等分)

上方草藥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碗半水。杏仁去皮尖,研磨成五片。生薑五片。煎煮至水量剩下六分。過濾去渣。飯前服用。(簡化版:現在去除人參不用。)

石頑替裏醫吳佩玉二女兒治療。傷風咳嗽。先前自行使用疏風潤肺止咳的藥物無效。轉而加劇嘔渴咽痛。求我治療。診脈六脈浮滑有應指現象。開了半夏散給她服用。服用三次後病情就好轉,就好像病痛消失了。有人問。咳嗽咽痛而口渴。大家都禁止使用燥性的藥物。但是使用半夏卻有效果。是什麼原因?我回答。使用藥物講究權衡,不能只憑片面之詞。治療疾病必須找出根本原因。這是風熱夾飲上攻的急症咳嗽。

故用半夏桂枝。以開通經絡。迅掃痰涎。兼甘草之和脾胃。而致津液。風痰散而營衛通。則咽痛燥渴自已。設泥其燥渴。而用清潤。滋其痰濕。經絡愈壅。津液愈結。燥渴咽痛。愈無寧宇矣。(緒論)

加減瀉白散。治煩熱胸膈不利。上氣喘促。口乾或咳者。

桑白皮(二錢),橘紅,知母,貝母,桔梗,甘草(各一錢半),地骨皮(一錢),細黃芩,瓜蔞仁(去殼各一錢五分)

白話文:

因此使用半夏配桂枝,以暢通經絡,迅速清除痰涎,並加入甘草和脾胃,使津液生成。風痰散去,營衛暢通,則咽痛燥渴自然消失。如果只顧著治療燥渴,而使用清潤之物,滋養痰濕,經絡更加阻塞,津液更加凝結,燥渴咽痛,就更加難以痊癒了。

加減瀉白散用於治療煩熱胸膈不通暢,上氣喘促,口乾或咳嗽的症狀。

處方:桑白皮二錢,橘紅、知母、貝母、桔梗、甘草各一錢半,地骨皮一錢,細黃芩、瓜蔞仁(去殼)各一錢五分。

上用水二鍾。煎至一鍾。去渣溫服。(蘊要○案此本出寶鑑。今去青皮。加貝母。瓜蔞仁。又瀉白散。本是小兒方訣方。用桑白皮。地骨皮。甘草。三味。)

蔞貝養營湯。治解後痰涎湧甚。胸膈不清者。

知母,花粉,貝母,瓜蔞實,橘紅,白芍,當歸,紫蘇子

水姜煎服。(溫疫論)

因發汗時。汗出如水漏下。還復汗少。喘促不止。脈促而按之濡者。合當汗而解。脈促而汗之。實者死。若脈浮。手足微厥。面垢唇青。昏憒而喘者。陰陽未和。尚阻升降。宜服順陰陽。五味子湯。(○案此主證可疑。)

白話文:

上方的水為兩碗,熬煮至剩下一碗,去除藥渣後溫服。(備註:此方源自寶鑑,現已移除青皮,添加貝母、瓜蔞仁,以及瀉白散,原本是兒科方劑,其藥材有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蔞貝養營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後,痰液涎液湧出劇烈,胸部和隔膜不適。

藥材:知母、花粉、貝母、瓜蔞實、橘紅、白芍、當歸、紫蘇子

加水和薑汁熬煮後服用。(溫疫論)

如果發汗時,汗水像水漏般流下,但隨後汗水變少,喘息不停,脈搏急促且按壓起來感覺濡濕的情況下,通常需要發汗以解決問題,但脈搏急促而發汗的話,可能會導致死亡。如果脈搏浮動,手腳微微發冷,面色蒼白嘴脣發青,昏沉不清且喘息,則表示陰陽失衡,氣血運行受阻,應服用順陰陽五味子湯。(備註:此主證有待商榷。)

麻黃(半兩),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杏仁,橘皮,生薑(各一分),大棗(七枚)

㕮咀。水三升。煮七合。去滓。通口服一盞。未差再作二三服。手足厥甚者。厚衣護其厥。(總病)活人。五味子湯。治傷寒喘促。脈伏而厥。於本方。去麻黃。(○入門。名加味生脈散。)

凡傷寒大下後。氣虛發喘。目反脈微者。急用上黨人參五錢。甚者一兩。水一鍾半。煎至半鍾。服之喘定生。不定死。(明條)

陰證發喘。尤為惡候。斫喪之人。腎氣上乘。而用腎氣丸。雜以黑錫丹。導火歸元。然多不救。加以動息搖肩。戴眠直視。汗出。厥逆者。立斃。大抵邪壅上盛。正氣欲脫。必至喘滿。(緒論)

白話文:

麻黃(半兩),人參,五味子,麥門冬,杏仁,橘皮,生薑(各一分),大棗(七枚)

搗碎。加入三升水。煮到只剩下七合。濾掉渣滓。一般一次服用一盞。症狀未改善再服用兩到三次。手腳發冷嚴重者。用厚衣保暖手腳。(總論)救人一命的五味子湯。治療傷寒引發的氣促。脈搏微弱,手腳冰冷。此方不使用麻黃。(○入門。又名加味生脈散。)

凡是傷寒導致嚴重腹瀉後。氣虛導致氣喘。眼睛上翻脈搏微弱者。緊急使用上黨人參五錢。嚴重者可至一兩。加入一鍾半的水。煎煮至半鍾。服用後氣喘會好轉。不改善則難以存活。(名言條文)

陰證引發的氣喘。尤其是不好的徵兆。被砍頭的人。腎氣上衝。而使用腎氣丸。再搭配黑錫丹。引火回歸原位。但是大多無法救回。加上動作搖晃肩膀。睡覺時直視前方。出汗。手腳冰冷者。立即死亡。大抵是邪氣鬱積在上方太過旺盛。正氣將要離散。必定導致氣喘。(緒論)

有病後氣虛。不能接續。非喘也。乃氣短也。方書。用大劑生脈散。少佐陳皮二母主之。然此乃急症。須大劑八味加人參兩許。方效。(西塘感症)

白話文:

生病後身體變得虛弱,無法恢復正常狀態,這不是呼吸困難,而是感到氣力不足。在藥典中,使用大量的「生脈散」加上一些「陳皮」和「二母」來治療這種情況。然而,這是緊急的情況,必須要大量地服用包含八種成分再加上約兩錢的人參纔能有效果。(出自西塘感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