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四 (5)

1. 大小柴胡湯變諸方

治陽毒傷寒。四肢壯熱。心膈煩躁。嘔吐不止。宜服此方。

柴胡(一兩),黃芩(一兩),人參(一兩),甘草(一兩),麥門冬(一兩),半夏(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三七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十便引。名人參飲子。蘊要。人參竹葉湯。治過經煩熱不解。於本方。去半夏。生薑。若口若心煩者。加炒黃連。

治熱病五日已得汗。毒氣不盡。猶乍寒乍熱。惛惛如醉。脅下牢痛。骨節疼痛。不能下食。舌本乾燥。口內生瘡。宜服柴胡飲子。方。

柴胡(二兩),川升麻(一兩半),赤芍藥(一兩),黃芩(一兩半),甘草(一兩),枳殼(一兩半),麥門冬(二兩),竹葉(二兩),梔子仁(一兩)

上件藥。都細銼和勻。每服半兩。以水一大盞。入豉五十粒。蔥白一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

治傷寒汗後熱不除。進退發歇。身體溫溫。心神煩悶。口乾舌澀。不思飲食。宜服人參散。方。

人參(一兩),犀角屑(一兩),麥門冬(一兩),柴胡(一兩),黃芩(一兩),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赤茯苓(一兩),地骨皮(一兩),葛根(一兩),梔子仁(一兩),甘草(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案本事。治邪熱客於經絡。肌熱痰嗽。人參散。蓋自此方出。)

有十四日外。餘熱未除。脈息未復。大便不快。小便黃赤。或渴或煩。不能安睡。不思飲食。此邪氣未淨。正氣未復也。當量其虛實調之。用參胡芍藥湯。

人參,芍藥,柴胡,黃芩,知母,麥門冬(各一錢),生地黃(一錢半),枳殼(八分),甘草(三分),生薑(三片)

水二鍾。煎至八分。溫服。(明條)

治傷寒後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憹。宜服此方。

甘草(半兩),梔子仁(半兩),黃芩(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活人。名梔子烏梅湯。

治傷寒後伏熱在心中。恍惚多驚。不得眠睡。宜服茵陳散。方。

茵陳(半兩),犀角屑(半兩),柴胡(一兩),茯神(一兩),赤芍藥(一兩),麥門冬(半兩),黃芩(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惠)

治壞傷寒日數多。後煩熱不退。頰赤口乾。宜服犀角散。方。

犀角屑(一兩),柴胡(三分),吳藍(三分),大青(一兩),川升麻(一兩),烏梅肉(三分),黃芩(三分),甘草(半兩)

白話文:

大小柴胡湯變諸方

這個方子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陽毒引起的傷寒,症狀是四肢發熱,心胸煩悶焦躁,想吐個不停,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柴胡(37.5克),黃芩(37.5克),人參(37.5克),甘草(37.5克),麥門冬(37.5克),半夏(18.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用水一杯,加入竹葉21片,生薑少許(約1.875克),煎煮到剩下六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出自《聖惠方》),又名《十便引》,也稱作人參飲子,在《蘊要》中稱為人參竹葉湯。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病程過久,發熱未退的情況,在原方基礎上,去掉半夏和生薑。如果口渴或心中煩躁,可以加炒黃連。

這個方子還可以用來治療熱病五天後,雖然出了汗,但體內的毒氣沒有完全清除,仍然會出現忽冷忽熱,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胸脅部位疼痛,關節疼痛,吃不下東西,舌頭乾燥,口內長瘡的情況,這時候應該服用柴胡飲子。

藥方組成:柴胡(75克),川升麻(56.25克),赤芍藥(37.5克),黃芩(56.25克),甘草(37.5克),枳殼(56.25克),麥門冬(75克),竹葉(75克),梔子仁(37.5克)

將以上藥材細切混合均勻,每次服用18.75克,用水一大杯,加入豆豉50粒,蔥白一小段,煎煮到剩下五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出自《聖惠方》)

這個方子還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出汗後熱不退,時好時壞,身體微熱,心神煩悶,口乾舌燥,不想吃東西的情況,這時候應該服用人參散。

藥方組成:人參(37.5克),犀角屑(37.5克),麥門冬(37.5克),柴胡(37.5克),黃芩(37.5克),川升麻(37.5克),玄參(37.5克),赤茯苓(37.5克),地骨皮(37.5克),葛根(37.5克),梔子仁(37.5克),甘草(3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服用15克,用水一杯,加入少許生薑(約1.875克),煎煮到剩下六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出自《聖惠方》。按《本事方》記載,這個方子是治療邪熱侵犯經絡,導致肌肉發熱、咳嗽的,人參散應該就是從這個方子演變而來。)

如果病後十四天以上,餘熱未退,脈象沒有恢復正常,大便不暢,小便黃赤,或者感到口渴煩躁,無法安睡,不想吃東西,這是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的表現,應該根據體虛的程度進行調理,使用參胡芍藥湯。

藥方組成:人參,芍藥,柴胡,黃芩,知母,麥門冬(各3.75克),生地黃(約5.625克),枳殼(3克),甘草(約1.125克),生薑(3片)

用水兩碗,煎煮到剩下八分,溫服。(出自《明條》)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傷寒後虛煩,睡不著覺,心中懊惱的情況,應該服用這個藥方。

藥方組成:甘草(18.75克),梔子仁(18.75克),黃芩(18.75克),烏梅肉(14枚,稍微炒過),柴胡(3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每次服用15克,用水一杯,加入少許生薑(約1.875克),竹葉14片,豆豉50粒,煎煮到剩下六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出自《聖惠方》,《活人方》中稱為梔子烏梅湯。)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傷寒後伏熱在心中,出現恍惚多驚,無法入睡的情況,應該服用茵陳散。

藥方組成:茵陳(18.75克),犀角屑(18.75克),柴胡(37.5克),茯神(37.5克),赤芍藥(37.5克),麥門冬(18.75克),黃芩(18.75克),梔子仁(18.75克),甘草(18.75克)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散,每次服用15克,用水一杯,加入少許生薑(約1.875克),竹葉14片,生地黃少許(約3.75克),煎煮到剩下六分,濾掉藥渣,不拘時間,溫服。(出自《聖惠方》)

這個方子還可以治療傷寒病程較長,之後煩熱不退,臉頰發紅,口乾的情況,應該服用犀角散。

藥方組成:犀角屑(37.5克),柴胡(約11.25克),吳藍(約11.25克),大青(37.5克),川升麻(37.5克),烏梅肉(約11.25克),黃芩(約11.25克),甘草(18.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