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七 (6)
卷七 (6)
1. 瘀血
(胃實兼蓄血。亦見陽明病中。)
衝脈為血之海。即血室也。男女均有此血氣。亦均有此衝脈。沖之得熱。血必妄行。在男子則為下血讝語。在婦人則於經水適來適去之時。經氣尚虛。邪乘虛入。或熱退而胸滿讝語。或蓄血而寒熱似瘧。皆謂之熱入血室。私竊怪夫世俗常談。凡病皆先調氣。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
其間一二。亦知理血。則曰。婦人有之。不思血氣。即陰陽也。負陰抱陽。中兩間而為人。誰獨無此血氣哉。否則張朱之書。所謂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之類。是特為婦人設耳。然而血證之脈何如。曰挾血者。脈來乍澀乍數。閃灼明滅。或沉細而隱伏也。若夫血熱交盛。則寸關洪盛。
白話文:
胃裡實熱且有瘀血積聚的狀況。亦見於陽明病症中。
衝脈是血海,也就是盛載血液的宮室。男女皆有此血氣,也都有此衝脈。衝脈受熱,血液就會妄行。在男子會導致下血或言語錯亂。在婦女則會於經血剛來或剛走之時,經氣尚虛弱之際,邪氣趁虛而入。或熱退後胸悶發熱,或瘀血積聚且伴有寒熱交替,如同瘧疾。這些情況都稱為熱入血室。我私下竊笑世間俗人經常說,凡病先調氣,而卻沒人想到「血」這個字。
其中有一兩人也明白調血的道理,說婦女有血證。卻忘記了血氣也就是陰陽。負陰抱陽,處於兩者之間,才形成人體。誰能獨自沒有這血氣呢?否則,張仲景和朱丹溪的書中記載的桃仁承氣湯、抵當湯丸之類的方劑,難道是專門為婦女設定的嗎?那麼,血證的脈象如何?答:瘀血者脈象時而澀滯時而急促,忽明忽暗。或沉細而隱伏。若血熱交盛,則寸關兩脈洪盛。
大抵多於左手見之。左手主血。固如是爾。經云。血上逆則妄。血下蓄則狂。下焦蓄血。小便必自利。血結之處。又當以此推之。(總括○緒論云。凡血滯不行。則脈乍澀乍數。或沉或伏。若血熱交併則洪盛。血虛則芤虛。中有瘀則芤中帶弦。此一定法也。)
諸陽受熱。其邪在表。當汗不汗。致使熱毒入臟。積瘀於內。□成吐血。蓋傷寒失汗。則邪熱化為惡血。或蘊毒不除。亦能□腐其血。凡眼閉目紅。神昏語短。心忪痛悶。眩冒迷忘。漱水燥煩。嘔吐喘促。驚狂讝語。鼻衄唾紅。背冷足寒。骨熱膚哄。四肢厥逆。多汗頑痰。胸脅小腹滿急。
大便黑而微利。小便多而不禁。此等皆瘀血證也。男女均有此血脈。婦人傷寒。尤多見之。以其得病於經水來去之期。或受病中間。經水適至耳。血之為痛。大抵夜重日輕。或晝明瞭。而暮讝語。血屬陰。從其類也。前證不必悉具。但見其一二分曉。便作血證主張。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這些症狀通常比較容易在左手看到,因為左手主血。這句話是正確的。醫書上說,血液上逆就會出現妄動行為,血液在下焦積聚就會出現狂躁症狀。下焦積血,小便一定會自利。血結在哪裡,我們也可以通過這些特徵來推斷。(《緒論》中總括說,凡是血行不暢,脈象就會忽澀忽數,或沉或伏。如果血熱交併,脈象就會洪盛。血虛的話,脈象就會虛弱。脈中如果有瘀滯,脈象就會又虛又帶弦。這是一個定律。)
凡是陽經受熱,邪氣在表,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就會導致熱毒進入臟腑,在內部積聚,最終導致吐血。這是因為傷寒後不發汗,邪熱就會化為惡血。或者體內的毒素沒有清除乾淨,也會腐蝕血液。凡是眼睛閉合、眼睛發紅、神志昏沉、言語簡短、心慌胸悶、頭暈目眩、健忘、漱水後感到口乾煩躁、嘔吐喘促、驚恐狂躁、胡言亂語、鼻涕帶血、唾液發紅、背部發冷、足部發寒、骨頭發熱、皮膚發燙、四肢厥冷、多汗、頑固的痰液、胸脅、小腹感到脹滿與急迫。
大便發黑且微利,小便多而不能自控。這些都是瘀血的證據。男女都會出現這種血脈狀況。女性傷寒時,尤其容易出現,因為她們是在經水來去的時候生病的,或者是在經期中染病,經水正好出現。血引起的疼痛,通常在夜間加重,白天減輕。或者白天清醒,夜間胡言亂語。血屬陰,會根據它的類別表現出來。前面提到的證據不必全部都有,只要發現其中一兩條,就可以當作瘀血證來治療。[犀角地黃湯]
小柴胡湯。(○又云。小柴胡加桃仁。大黃。)桃仁承氣湯。三黃湯丸。酌量輕重用。瘀血結甚。抵當湯丸主之。(○原此下云。諸湯皆以川芎為佐。)取盡大便黑物則佳。(同上)
若病人無表證。不發寒熱。胸腹滿唇燥。但欲漱水不欲唾者。此為有瘀血。必發狂也。輕者。犀角地黃湯。甚者。抵當湯。(活人)
白話文:
服用小柴胡湯,也可以加桃仁和大黃,稱為桃仁承氣湯,或是三黃湯丸,根據病情輕重酌量服用。若瘀血凝結嚴重,則可用抵當湯丸治療。所有藥方都以川芎為輔助。排出黑色大便則為有效。
若病人沒有表證,不發寒熱,胸腹脹滿口唇乾燥,只想漱口不想吐口水,這是瘀血的表現,必然會發狂。病情輕者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嚴重者就用抵當湯。
胃實失下。至夜發熱者。熱留血分。更加失下。必致瘀血。初則晝夜發熱。日晡益甚。既投承氣。晝日熱減。至夜獨熱者。瘀血未行也。宜桃仁承氣湯。服湯後。熱除為愈。或熱時前後短縮。再服再短。畜血盡而熱亦盡。大勢已去。亡血過多。余焰尚存者。宜犀角地黃湯調之。又有熱入血室。非畜血。未可下。宜審。(溫疫論。)
大便溏膩如漆者。為畜血。若黑燥如煤者。為燥結。非畜血也。畜血證。舌胎有邊白中黑。而極薄潤。必無乾燥焦黃者。以血屬陰。無大實熱故也。(緒論)
小品。芍藥地黃湯。療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之。內瘀有畜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面黃大便黑者。此主消化瘀血。(○案大白雲。衄血吐血。若畜聚淤結。犀角地黃凝滯。此說不必。且此云瘀血。蓋非凝堅之謂也。)
白話文:
胃實而不通大便,到了晚上發熱者,是熱氣滯留在血液中,導致更加不通大便,必會形成瘀血。初期是晝夜發熱,下午更嚴重。服用了承氣湯後,白天熱度減輕,只有晚上發熱者,是瘀血尚未排出。此時應服用桃仁承氣湯。服湯後,熱度消除即為痊癒。或者熱度時短時長,再服用一次再縮短。瘀血排出殆盡,熱度也會全部消失。病勢已去,但失血過多,餘熱尚存者,可用犀角地黃湯調治。另有熱氣進入血液中,並不是瘀血,不可用瀉下法,應仔細辨別。(《溫疫論》)
大便溏薄如漆者,是瘀血。若黑色乾硬如煤者,是燥結,不是瘀血。瘀血的症狀,舌苔邊緣白色中間黑色,而且極薄潤,必定不會乾燥焦黃。因為血屬陰,沒有太大的實熱。(《緒論》)
方劑:芍藥地黃湯,治療傷寒及溫病。應發汗卻未發的,體內瘀積有瘀血者。以及鼻血、吐血不止,體內殘留瘀血,面色發黃,大便發黑者。此方主導消散瘀血。(○案:按《大白雲》:鼻血、吐血,若瘀血蓄積凝滯,用犀角地黃湯凝滯。此說不必。且此處所說的瘀血,並非凝結成塊的意思。)
芍藥(三分○千金三兩),地黃(半斤○千金生地黃),丹皮(一兩○千金二兩),犀角屑(一兩)
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二三服。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外臺)
千金。名犀角地黃湯。喜忘如狂者。加大黃二兩。黃芩三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但依方不須有所增加。聖惠。治熱病發汗而汗不發。致內有積瘀。故吐血不止。生乾地黃散。於本方。加刺薊。柏葉。元戎。犀角地黃湯。治心經邪熱。及發狂。於本方。
白話文:
將芍藥三錢、生地黃半斤、丹皮一兩、犀角屑一兩,切碎,加水一斗,煮到四升,去渣,溫溫地服用一升,一天服兩到三次。如果患者熱得像發狂一樣,可以加黃芩三兩。如果患者脈搏有力但跳動緩慢,肚子不脹,但自己說肚子脹,就說明沒有發熱,不用加黃芩。
這個方子叫做犀角地黃湯,可以用來治療喜忘、神志恍惚像發狂一樣的病人,可以加生地黃二兩、黃芩三兩。如果患者脈搏有力但跳動緩慢,肚子不脹,但自己說肚子脹,就說明沒有發熱,不用加藥,直接按照這個方子服用即可。
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治療熱病發汗後汗出不來,導致內有積瘀,引起吐血不止。在這個方子中,可以加刺薊、柏葉、元戎。
犀角地黃湯還可以治療心經邪熱、發狂等症狀。
去芍藥。加硃砂。黃連。白茯苓。(○此猶用之本方證。而膈熱甚者。為佳。故錄於茲。),蘊要。加味犀角地黃湯。治血結胸中。手不可近。其人漱水不欲咽。或喜忘如狂。或大便黑色。小便自利。此血結胸中。於本方。加大黃。血未下者。更加桃仁。入門。表熱。加柴胡。
黃芩。鼻衄。加山梔。內熱甚。加黃連。溫疫論。先將地黃。溫水潤透。銅刀切作片。石臼內搗爛。再加水如糊。絞汁聽用。其滓入藥內煎。藥成去滓。入前汁合服。
白話文:
去掉芍藥,加入硃砂、黃連和白茯苓。(這是在原方證的情況下,若患者膈熱嚴重則更適用,所以記錄在此。) 蘊要方:加味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血結於胸中,手不能靠近胸口,患者漱口時不願吞口水,或喜忘如狂,或大便黑色,小便自利。這種血結於胸中的情況,在原方中加入大黃,若血還沒流出則再加入桃仁。如果患者有表熱症狀,則加入柴胡。
黃芩可治療鼻衄,加入山梔子。內熱嚴重時加入黃連。溫疫論中記載:先將地黃用溫水浸泡至軟透,用銅刀切成片,再用石臼搗爛,加入水調成糊狀,絞出汁液備用。將地黃渣加入藥材中一起煎煮,藥煎好後去渣,加入之前絞出的汁液一起服用。
血積胸中。熱之甚也。以犀角地黃湯。
生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上㕮咀。水三盞。秤一兩。煎至二盞。去滓。食後服之。(潔古注脈訣○案方中無犀角。蓋犀角消毒飲之例。然加用最妙。又諸家所稱犀角地黃湯。皆是前方。非此方也。)
韓氏微旨方。地黃湯。治病人七八日後。兩手脈沉遲細微。膚冷。臍下滿。或喜或忘。或狂或躁。大便實而色黑。小便自利者。此畜血證具也。若老年及少年。氣虛弱者。宜此方主之。
生地黃(自然汁一升如無生地黃只用生乾地黃末一兩),生藕(自然汁半升如無藕以刺薊汁半升如無刺薊汁用刺薊末一兩),藍葉(一握切碎乾者末半兩),虻蟲(三十個去足翹炒黃),大黃(一兩銼如骰子大),桃仁(半兩微炒),水蛭(十個)
白話文:
血液積聚在胸腔內。屬於熱症。使用犀角地黃湯治療。
藥方
生地黃(二兩),黃芩(一兩半),黃連(一兩),大黃(半兩)
將上藥研末。加水三碗。煎煮至剩兩碗。去渣滓。飯後服用。(潔古注脈訣○方劑中沒有犀角。蓋仿效「犀角消毒飲」的先例。但是加入犀角效果最好。另外,各家所稱的犀角地黃湯都是前者,而不是這個方劑。)
韓氏微旨方地黃湯的應用。
治療病人七八天後。兩手脈搏沉細微弱。皮膚發冷。臍下部位脹滿。時而發作時而又忘記。時而狂躁時而又煩躁。大便實且發黑。小便自利者。這些都是血瘀的症狀。如果是老年人或少年人。氣血虛弱者。宜採用此方為主導治療。
生地黃(自然汁一升,如果沒有生地黃,只用生「乾地黃」末一兩),生藕(自然汁半升,如果沒有藕,用刺薊汁半升,如果沒有刺薊汁,用刺薊末一兩),藍葉(一握,切碎,乾的研末半兩),虻蟲(三十個,去足,炒黃),大黃(一兩,切成骰子大小),桃仁(半兩,微炒),水蛭(十個)
上同一處。水三升半。同慢火熬。及二升以來。放冷。分三服。投一服。至半日許。血未下再投之。此地黃湯。比抵當湯丸。其實甚輕也。如無地黃汁與藕汁。計升數添水同煎。(元戎)
生漆湯。病人七八日後。兩手脈沉細而數。或關前脈大。臍下滿。或狂走。或喜忘。或譫語不大便。小便自利。若病人年少氣實。即血凝難下。恐抵當丸力不能及。宜此。
生地黃(汁一升如無汁只用生乾地黃三兩半),犀角(一兩鎊為末),大黃(二兩銼碎如骰子大),桃仁(三十個拍碎)
白話文:
將同一處藥材以水三升半浸泡,用慢火熬煮,直到熬成二升後,放涼,分為三份,每次服用一份。若服用半日後,血仍未流出,則再服用一份。此地黃湯比抵當湯丸藥性輕微。若沒有地黃汁,就用等量的水代替,與藕汁一起煎煮。(元戎)
生漆湯適合服用七八日後,兩手脈沉細而數,或關前脈大,臍下滿,或狂躁不安,或健忘,或胡言亂語,大便不通暢,小便自利,且患者年少氣血旺盛,導致血凝難下,擔心抵當丸藥效不足的患者使用。
方劑需準備生地黃(若沒有地黃汁,就用生乾地黃三兩半代替),犀角(一兩,磨成粉末),大黃(二兩,切成骰子大小),桃仁(三十個,拍碎)。
上作一處。用水三升。好酒一升。慢火熬三升以來傾出。濾去滓。再入鍋。投點先生漆一兩半。再熬之。至二升即住。淨濾去滓。放冷作三服。每投服。候半日許血未下。再投一服。候血下即止服藥。如無生地黃汁。更添水一升同煎。(元)
白話文:
先取一個容器,加入水三升、好酒一升,小火慢熬至剩下三升,然後倒出过滤掉沉淀物,再倒回锅中,加入生漆一两半,继续熬煮至剩下两升,停止加热,过滤掉沉淀物,待凉后分成三份服用。每服一次,如果过了半天血还没流下来,就再服用一次,等到血流下来就停止服药。如果没有生地黄汁,可以再加水一升一起煎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