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十 (7)

1. 虛弱(當與兼變中誤治虛乏參)

其人血氣先虛。復為虛邪所中。發汗吐下之後。經絡損傷。陰陽竭絕。熱邪始散。真氣尚少。五藏猶虛。穀神未復。無津液以榮養。故虛羸而生病焉。(巢源)傷寒瘥後。虛弱無力者。先因汗下過多。病久元氣虛弱。調養失宜。須漸漸進食守靜。不可太急。治傷寒雖無補法。

若果病久元氣虛憊。或勞力所傷。不得不補。此合宜則用也。宜補中益氣湯。(蘊要○案今本脫此條。據撮要。及全生集錄。)

補大病後不足虛勞方。(萬病虛勞同用)

取七歲已下。五歲已上黃牛。新生者乳。一升。以水四升。煎取一升。如人體溫。稍稍飲之。不得過多。十日服。不絕為佳。(千金)

十全大補湯。病後氣不如舊。此藥性溫不熱。平補有效。

白茯苓(焙),白朮(焙),人參(去蘆),熟乾地黃(洗酒蒸焙),白芍藥,粉草(炙),黃耆(去蘆),肉桂(去粗皮不見火),川當歸(去蘆洗),川芎(各等分)

上十味。銼為粗散。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生薑三片。棗子二個。同煎至七分。不拘時候溫服。(和劑)

四君子湯。治大人小兒。脾胃不和。中脘停飲。大病之後宜服。

人參,茯苓,白朮(各四兩),甘草(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服。一方。加橘紅等分。名異功散。尤宜病後調理。一方。去甘草。加木香。熟附子。等分。名加味四柱散。薑棗煎服。大病之調理。尤宜用此。(易簡○異功散。本出小兒方訣。)得效。六君子湯。

於本方。加半夏。陳皮。小青囊。六君子湯。於本方。加黃耆。山藥。治傷寒汗下之後。將見平復。服此調理。俾進食。(○案此係本事七珍散。去粟米。)

治傷寒後。虛羸少氣。嘔吐不納飲食。宜服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一兩),五味子(一兩),麥門冬(一兩半),人參(一兩),半夏(一兩),白朮(半兩),甘草(半兩),白茯苓(三分),黃耆(三分)

上搗粗羅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聖惠)

治傷寒後。服冷藥過多。胃寒嘔噦。不下飲食。人參湯方。

人參,白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一兩),桂(去粗皮),乾薑(炮各半兩),丁香(一分)

上八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拍碎。粳米半匙。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聖濟)

溫脾丸。治久病虛羸。脾氣弱。食不消善噫方。

黃檗,大麥蘗,吳茱萸,桂心,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麴,黃連(各一兩)

上十一味。為末。蜜丸如梧子。每服十五丸。空腹酒服。日三。(千金○三因。麴。用神麴。)加味枳朮丸。治病後胃弱食少。服此進飲食強胃氣之藥也。

白話文:

這段文字大意如下:

這個人原本血氣就虛弱,又被虛邪侵襲。在發汗、催吐、瀉下治療後,經絡受損,陰陽耗盡,熱邪才散去,但真氣仍顯不足,五臟仍虛弱,消化功能未恢復,缺乏津液來滋養身體,所以身體虛弱且生病。(巢源)在感冒康復後,感到非常虛弱無力的人,是因為先前過度出汗或瀉下,長期下來導致元氣虛弱。調養方法需慢慢進食並保持安靜,不能太急躁。治療感冒雖然沒有補法,但如果疾病持續時間長,導致元氣疲憊,或者因勞力過度受傷,那確實需要補充元氣,這是在適當情況下的正確做法。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

補大病後不足的虛勞方,可用於各種虛勞症狀。

取七歲以下,五歲以上的黃牛新生小牛的奶,一公升,用水四公升煮至剩下一公升,溫度適中時慢慢飲用,不可過量,連續十天服用效果最佳。(千金)

十全大補湯,病後體力不如以往,此藥性溫和不熱,平補有效。

藥材包含:白茯苓、白朮、人參、熟乾地黃、白芍藥、粉草、黃耆、肉桂、川當歸、川芎(各等分)。將所有藥材切碎成粗粒,每次服用兩大錢,加入一盞水,三片生薑,兩個棗子,一同煎至七分,不限時間溫服。(和劑)

四君子湯,適用於大人小孩脾胃不和,中脘有積飲,大病後應服用。

藥材包含: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各四兩)。將藥材切碎,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水,七片薑,一個棗子,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服用。另一個配方,加入橘紅等分,名為異功散,尤其適合病後調理。另一個配方,去掉甘草,加入木香、熟附子等分,名為加味四柱散,薑棗煎服,特別適合大病後的調理。(易簡○異功散。源自小兒方訣。) 得效,六君子湯。

在本方基礎上,加入半夏、陳皮,稱為六君子湯,適用於傷寒汗下後,即將康復,服用此方調理,以便進食。

治療傷寒後,虛弱少氣,嘔吐不進食,應服用陳橘皮散。

藥材包含:陳橘皮、五味子、麥門冬、人參、半夏、白朮、甘草、白茯苓、黃耆。將藥材研磨成粗粒,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半分生薑,三個棗子,煎至六分,去渣,不限時間稍熱服用。(聖惠)

治療傷寒後,服用過多冷藥,導致胃寒嘔吐,不能進食,人參湯方。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白茯苓、附子、陳橘皮、桂、乾薑、丁香。將所有藥材粗搗篩選,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一盞半水,半分拍碎的生薑,半匙粳米,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限時間。(聖濟)

溫脾丸,適用於久病虛弱,脾氣弱,食慾不佳善噫,配方如下。

藥材包含:黃檗、大麥蘗、吳茱萸、桂心、乾薑、細辛、附子、當歸、大黃、麴、黃連。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十五丸,空腹時以酒送服,每日三次。(千金○三因。麴。使用神麴。)

加味枳朮丸,適用於病後胃弱食少,服用此方可增加食慾,強化胃氣。

藥材包含:枳實、白朮、神麴、大麥蘗、陳皮、棠求子。將所有藥材磨成粉末,荷葉燒飯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每次服用七八十丸,白湯送服。如果有熱象,可加入姜炒黃連七錢;如果氣鬱不舒,可加入香附一兩;如果痰多,可加入半夏麴一兩。(蘊要○案枳朮丸。出自張潔古。)

治療傷寒後,腎氣虛損,夜夢遺精,口乾心煩,臉頰黑色,皮膚乾燥,適合服用以下方。

藥材包含:龍骨、白芍藥、人參、熟乾地黃、白茯苓、桂心、甘草、鹿茸、磁石。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粒,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中盞水,放入三個棗子,煎至六分,去渣,餐前溫服。(聖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