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三 (9)
卷三 (9)
1. 讝語
然亦有大實症,狂言狂走。宜細審之。(直解)
凡讝語,無實熱燥結可攻者,皆不可治。下後讝妄,雖稍緩仍不止;若未見溏糞者,為下未盡,更下之。(緒論)
又有不繫正陽明,似困非困,間時有一二聲讝語者,當隨證施治。外有已得汗,身和而言妄者,此是汗出後,津液不和,慎不可下。乃非陽非陰者,宜小柴胡湯,和建中湯,各半貼,和營衛通津液。(要訣)
餘子秉淦,每感風寒,必善作讝語。若不習知者,遇此認為里症,妄施攻下,寧有不殆者乎?(瘟疫論類編)
白話文:
讝語
確實也會有實證,表現為胡言亂語、狂躁不安,需要仔細辨別。
凡是讝語,如果不是實熱燥結可以攻治的,都不可治療。瀉下之後譫語雖然略微緩解但仍未停止,如果還沒看到大便溏瀉,表示瀉下不盡,需要繼續瀉下。
還有一些病症,並不屬於正陽明經證候,看似疲倦卻又不是真正疲倦,間歇性出現一兩聲譫語,應根據具體症狀施治。如果已經發汗,身體感覺舒適卻胡言亂語,這是因為發汗後津液不調,切忌瀉下,這既非陽證也非陰證,應該用小柴胡湯和建中湯各半量合用,調和營衛,通利津液。
余子秉淦每當感受風寒,必定會胡言亂語。如果不懂得這些,遇到這種情況就認為是裡證,妄用攻下之法,豈能沒有危險?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