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 (10)

回本書目錄

卷十 (10)

1. 勞復(食復,女勞復,自復)

蓋勞則生熱。熱氣乘虛。還入經絡。未免再復。治宜清熱解勞。小柴胡湯。麥門冬湯。和之。熱氣浮者。梔豉枳實湯。表證多者。柴胡桂枝湯汗之。里症多者。大柴胡湯下之。勞復症久不愈。恐成癆瘵。(入門)

麥門冬湯。治勞復氣欲絕。起死人方。

麥門冬(一兩),甘草(二兩),京棗(二十枚),竹葉(切一升)

上四味。㕮咀。以水七升。煮粳米一升令熟。去米內諸藥。煎取三升。分三服。不能服者。綿滴湯內口中。用之有效。(千金○案玉函。勞復發熱者。麥門冬湯主之。方與金匱同。而先君子以為仲景舊文。)

補中益氣湯。治勞復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四肢怠惰。(蘊要)

大病後不宜勞動。若勞倦傷氣。無力與精神者。名曰勞復。補中益氣湯主之。(心悟)

瘥後有勞復者。勞則生熱。小柴胡。加五味。麥冬和之。(士林餘業)

圖經曰。治傷寒勞復。身熱。大小便赤如血者。胡黃連一兩。山梔子二兩。去皮。入蜜半兩拌和。炒令微焦。二味搗羅為末。用豬腸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用生薑二片。烏梅二個。童子小便三合浸半日。去滓。食後暖小便令溫。下十丸。臨臥再服。甚效。(證類○元戎。引孫尚藥。豬腸汁。作豬膽汁。宜從。)

治傷寒差後勞復。壯熱頭痛。六神湯。

鱉甲,茈胡,人參,知母,黃連(各一兩),烏梅肉(半兩)

上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後溫服。(聖濟○以上勞復)

凡得溫毒病新瘥。脾胃尚虛。穀氣未復。若食犬豬羊肉並腸血。及肥魚炙脂膩食。此必下利。下利則不可復救。(○案此蓋本於肘後。)又禁食餅餌炙膾。棗慄諸生果難消物。則不能消化。停積在於腸胃。便脹滿結實。大小便不通。因更發熱。覆成病也。非但雜食。梳頭洗浴諸勞事。皆須慎之。(巢源○案傷寒食復候。論證殊略。今錄雜載中。)

傷寒新瘥。胃氣尚弱。若恣飲食。不能克化。濁穢藏府。依前發熱。若用調和脾胃藥。胃熱轉增。大凡傷寒無和胃之理。治須清熱消食。輕者。胸中微滿。謂之遺熱。損谷自愈。重者。胸高喘滿腹脹。必須吐下。梔豉枳黃湯主之。(○當是枳梔湯。加大黃。)煩熱甚者。竹葉石膏湯。

胸痞者。生薑瀉心湯。飲酒復者。其熱尤甚。蓋酒性至熱。必煩躁乾嘔舌胎。妄語不寐者。解毒湯。(入門○飲酒復、出外臺。既抄於前。)

傷寒才愈。脾胃尚虛。雖消中固宜節食。若恣食而再熱者。名曰食復。宜六君子湯一小劑。或加神麴。麥芽。予嘗見食復多死者。蓋以久敝之脾胃。不能化驟進之食物也。(程氏醫彀)

若因飲食所傷者。或吞酸作噯。或心腹滿悶。而加熱者。此名食復。輕則損谷自愈。重則消導方愈。(溫疫論)

白話文:

勞復(食復、女勞復、自復)的病因是勞累導致產生熱氣,熱氣乘虛而入經絡,導致疾病復發。治療應以清熱解勞為主,可使用小柴胡湯、麥門冬湯等方劑,視病情而加減。若熱氣浮於表,用梔豉枳實湯;若表證較多,用柴胡桂枝湯發汗;若裡症較多,用大柴胡湯攻下。若勞復症久治不愈,恐會發展成癆瘵。

麥門冬湯可用於治療勞復導致氣息將絕的危重病人,有起死回生的功效。

補中益氣湯可用於治療勞復導致發熱、氣喘、煩躁、肢體無力等症狀。

大病初癒後不宜勞動,若因勞累傷及元氣,導致身體無力、精神萎靡,稱為勞復,可用補中益氣湯治療。

病癒後若再次勞累復發,勞則生熱,可用小柴胡湯加五味子、麥冬治療。

治療傷寒後勞復,伴隨發熱、大小便如血的症狀,可用胡黃連、山梔子等製成的丸藥治療。

治療傷寒痊癒後勞復,伴隨壯熱頭痛,可用六神湯治療。

溫毒病初癒,脾胃虛弱,穀氣未復,若食用犬、豬、羊肉及內臟、肥魚、炙烤油膩食物,則會導致腹瀉,腹瀉則難以痊癒。也應禁忌食用餅餌、炙膾、棗慄等難以消化的食物,以免停積腸胃,導致脹滿便秘,發熱加重。梳頭、洗浴等勞累之事也應謹慎。

傷寒痊癒後,胃氣尚弱,若過度飲食,則會導致濁穢停積,再次發熱。此時若使用溫補脾胃的藥物,反而會加重胃熱。治療應以清熱消食為主,輕者可損谷自愈,重者需行吐下治療,可用梔豉枳黃湯(或枳梔湯加大黃)。煩熱嚴重者,用竹葉石膏湯;胸痞者,用生薑瀉心湯;飲酒後復發者,熱更甚,需用解毒湯。

傷寒痊癒後,脾胃虛弱,雖需進補,但應節制飲食。若過度飲食導致再次發熱,稱為食復,可用六君子湯,或加神麴、麥芽。食復多有死亡病例,因為久病的脾胃已虛弱不堪,無法消化突然大量的食物。

因飲食所傷,伴隨吞酸噯氣、心腹滿悶、發熱等症狀,稱為食復。輕者損谷自愈,重者需用消導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