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四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0)

1. 梔豉三黃湯變諸方

治傷寒得汗後。身熱未退。心神煩躁。宜服此方。(聖惠○案即系仲景梔子檗皮湯。仍不錄。○柴胡梔豉合用方。既見上。)崔氏。若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氣湯。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味黃連除熱湯。(外臺)

又前軍督護劉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余思作此黃連解毒湯。方。

黃連(三兩),黃芩,黃檗(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於此漸差。余以療凡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佳。傳語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此湯療五日中神效。忌豬肉冷水。(同上)肘後。治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

欲起走。或大下後。或再三下後。熱勢尚甚。而不能退。本氣損虛。而脈不能實。擬更下之。恐下脫而立死。不下之則熱極而死。寒溫諸藥。(○宣明。作寒涼之藥。)不能退其熱勢之甚者。或濕熱內余。下利不止。熱不退者。或因大下後。濕熱。(○宣明。作熱退。)利不止。

而熱不退。脈弱氣虛。不可更下者。或諸濕熱內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並。少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黃連解毒湯。以解之也。(直格)

一人年逾五十。五月間。因房後入水。得傷寒證。誤過服熱藥。汗出如油。喘聲如雷。晝夜不寐。凡數日。或時驚悸發狂。口中氣自外出。諸醫莫措手。郭診之曰。六脈雖沉無力。然晝夜不得安臥。人倦則脈無力耳。細察之。尚有胃氣不澀。可治也。夫陽動陰靜。觀其不得安臥。

氣自外出。乃陽證也。又誤服熱藥。宜用黃連解毒湯。眾皆危之。一服尚未效。或以為宜用大青龍湯。郭曰。此。積熱之久。病邪未退。藥力未至也。再服病減半。喘定汗止而愈。(類案○案郭。謂白雲。○此湯。合小柴胡。既見於前。)

婦人傷寒六七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難。煩躁讝語。目赤。毒氣閉塞。不得流通。宜瀉心三黃湯。(總病)

治熱病壅熱。大便不通。宜服三黃丸。方。

黃連(一兩),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聖惠○案此本千金消渴中方。)張文仲。療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大黃湯方。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毛),黃檗(半兩),梔子(半兩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內豉一升。蔥白七莖。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許推然方。(外臺○案肘後。千金。並同。),云岐子保命。治傷寒汗下後。熱結胸中。大便澀微。小便赤者。黃連梔子湯。於本方。去黃檗。加黃芩。不用蔥豉。

白話文:

梔豉三黃湯的變通應用

治療傷寒病,發汗後身體仍然發熱,心神煩躁不安,適合服用此方。(其實就是張仲景的梔子檗皮湯,此處不重複記錄。之前已經提過柴胡和梔豉合用的方劑。)

崔氏認為,如果胃裡有乾燥的糞便,會導致病人胡言亂語,這表示熱邪很盛。同樣的,熱邪盛也會導致胡言亂語。如果因為便秘而胡言亂語,應該服用承氣湯來通便;如果因為通便後仍然胡言亂語,應該服用黃連除熱湯(包含黃連等四味藥)。

又,前軍督護劉車得了時疫,三天後汗出病解,但因為飲酒又加重病情,感到煩悶、乾嘔、口渴,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入睡。我(指作者)思考後,決定使用黃連解毒湯。

黃連(三兩),黃芩、黃檗(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

將以上四味藥切碎,用水六升煎煮,取汁二升,分兩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後眼睛會感到清明,第二次服用後可以進食粥。病情會逐漸好轉。我用這個方子治療各種熱盛、煩躁、乾嘔、呻吟、胡言亂語、無法入睡的病症,效果都很好。我告訴其他人使用,也都有效。這個方子可以直接解除熱毒,消除酷熱,即使因為飲酒加重病情的人也適用。這個湯藥治療五天內就會有神效。忌吃豬肉和喝冷水。

還有,治療六七天高燒不退,心中煩悶,狂言見鬼,想起來走動,或者腹瀉後,或者多次腹瀉後,熱勢依然很嚴重無法消退,本氣虛損,脈象也虛弱。如果要再用瀉藥,恐怕會虛脫而死;不用瀉藥,又可能因為熱邪過盛而死。一般的寒涼藥都無法退熱,或者體內有濕熱殘留,導致腹瀉不止,熱不退;又或者因為腹瀉後,濕熱未清,腹瀉不止,熱也不退,脈象虛弱,不能再用瀉藥,又或者體內有濕熱殘留,小便赤澀,大便溏稀,次數頻繁,而且有腹部急痛,將要發生痢疾。這些情況都適合用黃連解毒湯來解除病邪。

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人,五月間因為下水後得了傷寒,誤服了溫熱的藥,導致汗出如油,喘息聲如雷,晝夜無法入睡,持續了好幾天,有時還會驚悸發狂,口中氣息外洩。許多醫生都束手無策。郭醫生診斷後認為,雖然脈象沉細無力,但因為晝夜不能安睡,人疲倦所以脈無力。仔細診斷後,發現他胃氣並未受損,還可以治療。陽氣動而陰氣靜,從他不能安睡,氣息外洩來看,是屬於陽證。又因為誤服溫熱藥,應該使用黃連解毒湯。大家都覺得很危險。服了一次藥沒有效果,有人認為應該用大青龍湯。郭醫生說,這是熱邪積聚太久,病邪未退,藥力還沒有發揮作用。再服一次,病情就減輕了一半,喘息平定,汗也停止,病就好了。(這個湯藥如果配合小柴胡湯,之前已經提過。)

婦人得了傷寒六七天,胃裡有乾燥的糞便,大便困難,煩躁不安,胡言亂語,眼睛發紅,這是因為毒氣閉塞,無法流通,應該使用瀉心三黃湯。

治療熱病,因為熱邪壅盛,大便不通,適合服用三黃丸。

黃連(一兩),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粉末,用煉蜜調和成丸,像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不計時間,用溫水送服三十丸。

張文仲說,治療流行病,如果過了五六天還沒有好轉,頭痛發熱,四肢煩疼,不能進食,可以使用大黃湯。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除絨毛),黃檗(半兩),梔子(半兩,掰開)

將以上四味藥切碎,用水八升煎煮,煮開五六次,加入豆豉一升,蔥白七根,再煮,取汁三升,分三次服用。這是許推然提供的方子。

還有一個方子叫岐子保命,治療傷寒,發汗或攻下後,熱邪結於胸中,大便乾澀,小便發紅的病症,可以用黃連梔子湯,這個方子是在原方基礎上,去掉黃檗,加入黃芩,不用蔥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