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四 (9)
卷四 (9)
1. 戰汗諸證
(狂汗○戰慄振辨。見辨證篇中。陰證亦為戰。見少陰病中。當參。)
傷寒六七日欲解之時,當戰而汗出。其有但心慄而鼓頷,身不戰者,已而遂成寒逆,似此證多不得解。何者?以陰氣內盛,正氣太虛,不能勝邪,反為邪所勝也。非大熱劑,與其灼艾,又焉得而御之。(明理論○蘊要。若不發戰,心慄鼓頷云云,須用大建中湯主之。)
凡傷寒疫病戰汗者,病人忽身寒鼓頷戰慄,急與姜米湯熱飲,以助其陽。須臾戰定,當發熱汗出而解。或有病人惡熱,盡去衣被,逆閉其汗,不得出者,當以生薑豆豉紫蘇等,服過發之。有正氣虛不能勝邪,作戰而無汗者,此為難治。若過半日,或至夜而有汗,又為愈也。如仍無汗,而神昏脈漸脫者,急以人參薑棗煎服,以救之。又有老人虛人,發戰而汗不行,隨即昏悶,不知人事,此正氣脫,而不復蘇矣。(明條)
余見疫病,有五六次戰汗者,不為害也。蓋為邪氣深,不得發透故耳。又有二三次復舉者,亦當二三次作戰,汗出而愈。(同上)
應汗而脈虛弱者,汗之必難戰,不得汗,不可強助。無汗即死,當戰不得用藥,用藥有禍無功。要助其汗,多用薑湯。(繩墨○案續醫說。引王止仲文集云。一人病傷寒期月,體競競而振,齒相擊不能成語。仲賓以羊肉斤許熟之,取中大臠,別用水煮,良久取汁一升,與病人服,須臾戰止,汗大出而愈。是亦勿藥助汗之法歟。)
應下失下,氣消血耗,即下欲作戰汗,但戰而不汗者危。以中氣虧微,但能降陷,不能升發也。次日當期復戰,厥回汗出者生,厥不回汗不出者死,以正氣脫,不勝其邪也。戰而厥回無汗者,真陽尚在,表氣枯涸也,可使漸愈。凡戰而不復,忽痙者必死。痙者,身如屍,牙關緊,目上視。凡戰不可擾動,但可溫覆,擾動則戰而中止,次日當期復戰。(溫疫論)
狂汗者,伏邪中潰,欲作汗解,因其人稟賦充盛,陽氣衝擊,不能頓開,故忽然坐臥不安,且狂且躁,少頃大汗淋漓,狂躁頓止,脈靜身涼,霍然而愈。(同上)(○類編曰。戰汗已屬欲解之候,然尚有戰而不得汗者,狂汗則不然。看來狂汗,未有不愈者,故不須服藥,所以無方。此竟系輕症。)
病六七日候,至寒熱作汗之頃,反大躁擾,復得汗而解。蓋緣候至之時,汗已成而未徹,或者當其躁擾,誤用冷劑,為害非輕,不可不審也。(要訣)
白話文:
[戰汗各種症狀]
(對於狂汗和戰慄振顫的辨析,詳見辨證章節。陰性病症也會出現戰慄,詳見少陰病症章節。應相互參考。)
感染風寒六七天,病情將要好轉時,會有戰慄並出汗的現象。但若只有心悸、下巴鼓動,身體卻沒有戰慄,隨後可能形成寒性逆轉,這種症狀多數情況下無法好轉。為什麼呢?因為體內陰氣過剩,正氣太弱,無法戰勝邪氣,反而被邪氣所制。除非使用強烈的熱性藥物,或者進行艾灸治療,否則無法抵禦它。
所有因感染風寒或疫病而出現戰汗的患者,會突然感到身體寒冷、下巴鼓動、戰慄。這時應立即給予薑米湯熱飲,以增強體內的陽氣。片刻之後,戰慄停止,會開始發熱出汗,隨後病情好轉。有時候患者感覺熱,把所有的衣物都脫掉,這是在逆向封閉汗腺,導致汗液無法排出。這種情況下,應服用生薑、豆豉、紫蘇等,以促進汗液分泌。有的患者正氣虛弱,無法戰勝邪氣,只出現戰慄卻不出汗,這種情況較難治療。如果超過半天,或者到了夜晚纔出現汗液,這表示病情正在好轉。如果仍然不出汗,並且精神混亂、脈搏逐漸衰弱,應立即服用人參、薑、棗煎製的藥物,以急救。有些老人或體質虛弱的人,即使出現戰慄,汗液也無法正常分泌,隨後便失去意識。這是正氣瀕臨耗盡的徵兆。
我見過一些感染疫病的患者,經歷五六次戰汗,這並不會造成危害。因為邪氣深重,無法一次完全排清。有些患者需要經歷兩三次病情反覆,也同樣需要兩三次戰汗,才能痊癒。
如果預計會出汗,但脈搏虛弱,那麼很難出現戰汗,且無法強行促進。如果不出汗,可能會死亡。在應該出現戰汗卻無法出現的情況下,不應使用藥物。使用藥物只會帶來災難,無法取得療效。若要幫助出汗,可以多喝薑湯。
如果應該使用瀉下療法,卻未能及時使用,會導致氣血消耗。在使用瀉下療法時,如果只出現戰慄卻不出汗,情況危急。因為中氣已經衰弱,只能降低邪氣,無法提升正氣。第二天可能會再次出現戰慄。如果厥逆回復,同時出汗,患者可以存活。如果厥逆未能回復,且不出汗,患者會死亡。因為正氣已經耗盡,無法抵抗邪氣。如果戰慄後厥逆回復,但不出汗,說明真陽仍然存在,但表氣已經枯竭。這種情況下,患者可以逐漸康復。如果戰慄後未能恢復,突然出現抽搐,患者很可能死亡。抽搐是指身體僵硬、牙關緊閉、眼睛向上翻。在出現戰慄時,不要驚擾患者,只需保暖。如果驚擾患者,戰慄可能會中途停止,第二天可能會再次出現戰慄。
狂汗是指潛藏的邪氣爆發,想要通過出汗來解決。由於患者體質強壯,陽氣旺盛,無法立即排出邪氣。因此,患者會突然感到坐立不安,狂躁不安。片刻之後,會大量出汗,狂躁立即停止,脈搏平穩,身體冷靜,迅速康復。
在感染風寒六七天後,當寒熱交替,汗液即將排出時,患者反而變得非常焦躁。隨後,患者會再次出汗,病情得到緩解。這可能是因為汗液已經形成,但尚未完全排出。如果在患者焦躁時,誤用冷性藥物,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必須謹慎處理。
在疾病的第六七天,患者在寒熱交替、即將出汗的時候,反而變得極度煩躁,但再次出汗後病情得以緩解。這可能是因為到了疾病發展到這個階段,汗液已經產生但還未完全排出。如果在患者煩躁時誤用冷性藥物,後果將十分嚴重,必須小心判斷。
至於狂汗,這是因為潛伏在體內的邪氣開始潰散,想要通過出汗的方式排出體外。由於患者體質健壯,陽氣充沛,邪氣無法立即排出,因此患者會突然表現出坐立不安、狂躁的狀態。不久後,患者會大量出汗,狂躁狀態隨即停止,脈搏平穩,身體恢復涼爽,病情迅速好轉。
在疾病進入第六七天時,當寒熱交錯、即將出汗之際,患者反而變得極度焦躁,但再次出汗後,病情得以緩解。這可能是因為在該階段,汗液已經生成但尚未完全排出。如果在患者焦躁時誤用冷性藥物,可能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此必須小心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