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一 (5)

回本書目錄

卷一 (5)

1. 真虛者難治

傷寒,不問陰證陽證,陰毒陽毒,要之真氣完壯者易醫,真氣虛損者難治。諺云:「傷寒多死下虛人」,誠哉是言也。蓋病人元氣不固,真陽不完,受病才重,便有必死之道。何也?陽病宜下,真氣弱則下之多脫;陰病宜溫,真氣弱則客熱便生。故醫者難於用藥,非病不可治也。

主本無力也,自身無病。(○入門,作惟寡欲。)真氣完固,雖有寒邪,易於用藥。是知傷寒以真氣為主。(發微論。)

傷寒溫疫,其不可治,及難治者,皆屬下元虛。(廣筆記。)

凡人大勞大欲,及大病久病後,氣血兩虛,陰陽並竭,名為四損。當此之際,忽又加疫,邪氣雖輕,併為難治。以正氣先虧,邪氣自陷,故諺有云:「傷寒偏死下虛人」,正謂此也。蓋正氣不勝者,氣不足以息,言不足以聽,或欲言而不能,感邪雖重,反無脹滿痞塞之證。誤用承氣,不劇即死,以正氣愈損,邪氣愈伏也。若真血不足者,面色萎黃,唇口刮白,或因吐血崩漏,或因產後亡血過多,或因腸風藏毒所致,感邪雖重,面目反無陽色,誤用承氣速死,以營血愈消,邪氣益加沉匿也。若真陽不足者,或四肢厥逆,或下利清穀,肌體惡寒,恆多泄瀉,至夜益甚,或口鼻冷氣,感邪雖重,反無發熱燥渴胎刺等證,誤用承氣,陽氣愈消,陰凝不化,邪氣留而不行,輕則漸加委頓,重則下咽立斃。若真陰不足者,自然五液乾枯,肌膚甲錯,感邪雖重,應汗無汗,應厥不厥,誤用承氣,病益加重,以津液枯涸,邪氣澀滯,無能輸泄也。

凡遇此等,不可以常法正治,當從其損而調之。調之不愈者,稍以常法治之。治之不及者,損之至也。是故一損二損,輕者或可挽回,重者治之無益,乃至三損四損,雖盧扁亦無所施矣。更以老少參之,少年遇損,或可調治;老年遇損,多見治之不及者,以枯魄獨存,化源已絕,不復滋生也。(溫疫論。)

白話文:

[對於真正虛弱的人,治療起來非常困難]

不論是陰證還是陽證,或是陰毒陽毒的傷寒病情,如果患者的身體本質強壯,治療起來相對容易;但若是患者體內的真氣已經虛弱,治療就變得困難。有句俗語說:「傷寒多讓體虛的人死亡」,這話確實不假。因為患者本身的元氣不穩固,真陽不足,一旦病情加重,就可能面臨死亡。這是為什麼呢?陽證的病情適合使用下法治療,但如果真氣虛弱,使用下法可能會導致脫水;陰證的病情需要溫補,但真氣虛弱的話,反而可能引發熱病。因此醫生在用藥上會有困難,並不是疾病本身無法治療,而是患者本身的體質太差,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承受治療。

如果一個人的本質強壯,即使受到寒邪的侵襲,用藥治療也會相對容易。由此可知,在治療傷寒時,患者的真氣狀況是非常重要的。

傷寒和瘟疫之所以難以治療,大多因為患者下元虛弱。無論是經過勞累、慾望過度,還是長期患病後,造成氣血雙虛,陰陽俱損,這種情況被稱為「四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遭受瘟疫的侵襲,即便病情輕微,也可能變得難以治療。因為患者本身的正氣已經損失,使得邪氣得以趁虛而入。所以有句俗語說:「傷寒偏偏讓體虛的人死亡」,就是這個道理。正氣不足的人,可能連呼吸都顯得困難,聽力也會下降,甚至想說話都說不出來。即使感染了嚴重的病毒,也未必會出現脹滿、痞塞等症狀。如果誤用了承氣湯等藥物,病情不會馬上惡化,但也可能很快死亡。這是因為正氣進一步損失,邪氣反而更加潛伏。

如果血液不足,患者臉色可能呈現萎黃,嘴脣和口腔可能變白。可能是因為吐血、崩漏,或者是產後失血過多,或是腸風、藏毒等問題所導致。即便病情嚴重,臉部和眼睛可能也沒有陽氣的表現。如果誤用了承氣湯等藥物,病情會迅速惡化,因為營養的血液進一步消耗,邪氣更加深入。

如果是真陽不足,患者可能四肢冰冷,排泄物清稀如穀物,身體經常感到寒冷,晚上尤其嚴重。或者口鼻可能散發出冷氣。即便病情嚴重,也可能不會出現發熱、口渴等症狀。如果誤用了承氣湯等藥物,陽氣會進一步消耗,陰寒無法化解,邪氣停留不前。病情輕微的話,患者可能逐漸衰弱;病情嚴重的話,可能會立即死亡。

如果是真陰不足,患者可能出現五液乾枯,皮膚乾燥。即便病情嚴重,該出汗卻不出汗,該出現厥逆卻不出現。如果誤用了承氣湯等藥物,病情會更加嚴重,因為體內的津液已經枯竭,邪氣滯留在體內,無法排出。

遇到這種情況,不能用一般的治療方法,應該根據患者損失的情況進行調整。如果調整後病情仍未好轉,可以嘗試一般的治療方法。如果治療效果不佳,那就是損失到了極點。一損、二損的病情,輕微的還有可能挽回,嚴重的治療也沒有用。到了三損、四損的病情,即使是名醫也束手無策。再加上年齡的影響,年輕人遇到損失,可能還可以調理;老年人遇到損失,多數情況下治療效果不佳。因為身體已經枯竭,無法再生長。這是在瘟疫論中提到的。

2. 房後非陰證

人身一陰陽耳。而陰陽之根蒂,皆本於腎。好色之徒,兩腎受傷,陰虛者多,陽虛者少。陽虛者,命門火衰也;陰虛者,腎中水竭也。凡人入房過度,則精多所遺,所遺之精,皆為水而屬陰。況其作強之時,心火先熾,火熾則水流,水愈流則火愈熾,五內燥熱,外復傷寒,而病邪熱,兩熱相夾,腎水必枯,其人發煩躁,而舌黑生芒,則就死矣。語云:「傷寒偏打下虛人者」,正此謂也。或問云:「誠如吾子所言,則是人病傷寒,無所謂陰證矣。」余答云:「有之。陰證者,中寒也。其病乃是陽虛,陽虛之人,命門火衰,其平日必言語低微,飲食不化,四肢無力,腰以下冷,前陰不舉,小便清白,此為真氣不足,復為外寒所襲,表裡四末皆冷,是為真陰之證。然亦不全因入房所致,即小兒亦有病陰證者,以胃中陽氣虛,不能作鬱熱故也。」(辨注)

今之醫者,以其人房勞之後,或遺精之後,感冒風寒而發熱者,謂之陰症。病者遇此,亦自謂之陰症,不問其現證何如,總用參朮附桂、乾薑地黃等溫熱峻補之藥,此可稱絕倒者也。陰虛之人,而感風寒,亦必由太陽入,仍屬陽邪,其熱必甚,兼以燥悶煩渴,尤宜清熱散邪,豈可反用熱藥。若果直中三陰,則斷無壯熱之理,必有惡寒倦臥、厥冷喜熱等症,方可用溫散,然亦終無用滋補之法。即如傷寒差後,房事不慎,又發寒熱,謂之女勞復,此乃久虛之人,復患大症,依今人之見,尤宜峻補者也。而古人治之,用竹皮一升煎湯服。然則無病而房後感風,更不宜用熱補矣。故凡治病之法,總視目前之現證現脈。如果六脈沉遲,表裡皆畏寒,的系三陰之寒證,即使其本領強壯,又絕欲十年,亦從陰治。若使所現脈證,的系陽邪,發熱煩渴,並無三陰之症,即使其人本體虛弱,又復房勞過度,亦從陽治。如傷寒論中,陽明大熱之證,直用葛根白虎等方者,瞬息之間,轉入三陰,即改用溫補。若陰症轉陽症,亦即用涼散,此一定之法也。近世唯喻嘉言先生能知此義,有寓意草黃長人之傷寒案,可見餘人皆不知之,其殺人可勝道哉。(源流論○黃長人案。系房後傷寒,用調胃承氣湯,再與大柴胡湯,而愈。考溫疫論,陰症罕有論中,既辨其人多蓄少艾,或房後得病,醫便疑為陰症。)

白話文:

這段文字的大意如下:

人的身體只有一陰一陽,而陰陽的根本都在腎臟。對於沉迷於情慾的人來說,他們的兩腎容易受損,其中陰虛的情況比陽虛多。陽虛是因為生命之火衰退,而陰虛是因為腎中的水分耗盡。如果一個人在性行為上過度,就會流失大量的精液,而這些精液屬於陰性。更何況,在性慾高漲的時候,心火會首先燃燒。當火勢旺盛時,水就會流失;水流失越多,火勢就越旺。這樣,五臟六腑會感到燥熱,外部又受到寒冷的侵害,疾病和邪熱就會隨之而來。

當兩種熱力夾擊,腎臟中的水分必然枯竭。這個人會感到煩躁,舌頭變黑並出現芒刺,這時候他就快死了。有句話說,傷寒偏愛攻擊體虛的人,正是這個意思。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像你所說的那樣,那麼一個人得了傷寒,就不會有所謂的陰證了。我的回答是:不是這樣的。陰證是指體內受寒。這種病是因為陽氣虛弱,陽虛的人生命之火衰退,他們通常說話聲音低弱,消化不良,四肢無力,腰部以下冰冷。

生殖器無法勃起,小便清白,這是因為真氣不足,又被外寒侵襲,導致全身冷。但這並不一定是由於性行為過度引起的。即使是小孩,也可能患上陰證,這是因為他們的胃部陽氣虛弱,無法產生鬱熱(辨注)。

現在有些醫生,看到病人在性行為過度或者遺精後,因為感冒風寒而發燒,就會認為這是陰證。病人遇到這種情況,也會自認為是陰證。他們不考慮病情的實際情況,總是使用人參、白朮、附子、肉桂、乾薑、地黃等溫熱補益藥物。這實在是讓人啼笑皆非。對於陰虛的人來說,即使感染了風寒,也是從太陽經進入體內,仍然屬於陽邪。他們的熱度必定很高,伴有燥熱、悶熱和口渴的症狀。對於這種情況,應該使用清熱散邪的方法。

怎麼可以反而使用熱性的藥物呢?如果真的直接受到三陰的影響,那就絕對不會有高燒的現象。必須有畏寒、倦怠、四肢厥冷、喜愛熱量等症狀,才能使用溫散的治療方法。然而,最終還是沒有使用滋補的方法。比如說,一個人在傷寒痊癒後,不慎進行房事,再次出現寒熱交錯的症狀,這被稱為「女勞復」。對於這種長期虛弱的人,再次患上大病,按照現在的觀點,似乎更應該使用強烈的補益方法。然而,古人治療這種情況,使用的是竹皮煎湯服用。由此看來,對於沒有生病卻在房事後感染風寒的人,更不應該使用熱性的補益藥物了。因此,治療疾病的原則始終要根據眼前的症狀和脈象來判斷。如果六脈都沉緩,全身畏寒,確實是三陰的寒證,即使他本身體質強壯,並且已經禁慾十年,也應從陰的角度進行治療。如果所呈現的脈象和症狀,確實是陽邪,有發熱、煩渴的症狀,並沒有三陰的症狀,即使他本身體質虛弱,並且性行為過度,也應從陽的角度進行治療。例如,《傷寒論》中提到的陽明大熱的證狀,直接使用葛根白虎等方劑,可以在瞬間轉入三陰,然後改用溫補的方法。如果陰證轉為陽證,也應立即使用涼散的方法。這是一個固定的規則。近代只有喻嘉言先生能夠理解這個道理,在他的《寓意草》中,有一個黃長人傷寒病例,可以看出其他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殺害的人數不勝數。(源流論○黃長人案。這是房事後的傷寒,使用調胃承氣湯,再使用大柴胡湯,最終康復。

參考《溫疫論》,對於陰證的討論很少。既然辨別出患者多是年輕人,或者在房事後患病,醫生就會懷疑是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