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二 (2)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

1. 察面

凡看傷寒,必先察色,然後切脈審證,參合以決死生吉凶也。凡面青唇青者,陰極也。如夾陰傷寒,小腹痛,則面青也。赤色屬火主熱,在傷寒見之,而有三陽一陰之分也。若久病虛人,午後面兩頰顴赤者,此陰火也,不可作傷寒治之。凡病欲愈,目睛黃也。凡傷寒面白無神者,發汗過多,或脫血所致也。(蘊要○此係節錄。)

內經曰:脈以應月,色以應日。然則色者,觀之可得而見也。如傷風,闕庭必光澤;傷寒,闕庭必暗慘。(○此傷風傷寒,是謂表熱表寒。)面青黑為寒,紫黑為熱。若已發汗後,面色赤盛,此表邪出不徹也,宜表之。大抵黑色見者多凶,為病最重;黃色見者多吉,病雖重不死。(五法)

大抵陰盛而面赤者,其色黯而不光;陽盛而面赤者,其色明而且澤。要在察其虛實而治,不可但見面紅,便作陽火而論之。(明條○案此似不必。陽證,多為桃花色;怫鬱證,及熱盛陰虛,其甚者,多為黯赤。金鑑云:格陽浮赤,兼厥利脈微者,陽虛也。赤色深重,潮熱便鞭,裡實也。)

面赤,有燥潤油妝之別,斯症有虛實真偽之分。油妝者,面現油光,面赤如妝也。油妝多陰陽變,形神得守者,猶可商。(醫級○原以油妝,分之戴陽。又醫說,引夷堅志,稱慕容彥逢母病,召張銳於鄭,至則死矣。時方六月,暑將就木。銳曰:傷寒法,有死一晝夜復生者,

乃揭面帛注視,語曰:嘗見夏月死者,面色赤乎?汗不出而蹶爾。煮藥灌之,至夜半遺屎滿席,出穢惡物鬥余,數日良愈。)

白話文:

[觀察面部表情]

凡是診斷傷寒,必須先觀察臉色,然後再進行切脈和詳細檢查證狀,綜合判斷病情的嚴重性以及預後。如果面部和嘴脣都呈現青色,這代表身體極度虛寒,像是夾陰傷寒導致的小腹疼痛,會讓人臉色發青。紅色屬於火象,代表體內有熱,但在傷寒的情況下,紅色可能代表三陽一陰的不同狀況。如果長期病弱的人,在下午時臉頰泛紅,這可能是陰火上炎,不能誤認為傷寒來治療。一般來說,當病人快要康復時,眼睛周圍的皮膚會呈現黃色。傷寒患者如果臉色蒼白且無神采,通常是因為發汗過多或是失血造成的。

根據《內經》所述,脈象與月相對應,臉色與太陽對應。因此,臉色是可以直接觀察得到的。例如,若是風邪入體,前額會顯得光澤;若是寒邪入體,前額則會顯得晦暗。臉色青黑代表寒氣,紫黑代表熱氣。如果已經發汗後,臉色依然紅豔,表示表層的邪氣尚未完全排出,應該進一步治療。通常,出現黑色臉色的病人病情較重,預後較差;而黃色臉色的病人雖然病情也可能很重,但通常不會致命。

通常,陰氣旺盛而臉色紅潤的,臉色會暗淡無光;陽氣旺盛而臉色紅潤的,臉色會明亮且有光澤。治療時,關鍵在於辨別虛實,不能僅僅因為臉色紅潤,就斷定是陽火旺盛。

臉色紅潤有乾燥、濕潤、油亮之分,這代表病情的虛實和真假。油亮的臉色,就像是化了妝一樣,這種情況多是陰陽失調。如果病人精神尚好,還有機會可以治療。

有一種情況,臉色紅潤但乾燥,這可能代表病情虛假。這種情況下,治療時要特別小心。一般來說,陽性病症的臉色會像桃花一樣,怫鬱症和熱氣過盛導致的陰虛,臉色可能會非常紅,甚至暗紅。根據《金鑒》所述,格陽導致的臉色紅潤,通常伴有四肢冰冷和脈搏微弱,這是陽虛的表現;而臉色深紅,伴有潮熱和便祕,則是裡實的表現。

臉色紅潤有乾燥和油亮之分,這代表病情的虛實和真假。油亮的臉色,就像是化了妝一樣,這種情況多是陰陽失調,但若病人精神狀態良好,仍有可能治療。

2. 察目(直視。見次卷。)

目皆黃,必為欲愈之病也。眼胞忽陷,目睛直視,必難治也。開目欲視人,屬陽。閉目不欲見人,屬陰。目睛不明,神水已竭,不能照物者,亦難治也。(六書)

凡目睛明,能識見者,可治。睛昏不識人,或反目上視,或瞪目直視,或目暗正圓,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下,睛昏而不識人者,皆不治也。凡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熱甚於內也。凡目疼痛者,屬陽明之熱。目赤者,亦熱甚也。目瞑者,必將衄血也。白睛黃者,將發身黃也。凡病欲愈,目眥黃也。(蘊要)

凡治傷寒,須觀兩目。或赤或黃赤者,為陽證。凡目色清白,而無昏冒閃爍之意者,多非火證,不可輕用寒涼。眼眵多結者,必因有火。蓋凡有火之候,目必多液,液干而凝,所以為眵。即如肺熱甚,則鼻涕出,是亦目液之類也。(景岳)

目者,至陰也。五藏精華之所繫。熱則昏暗,水足則明察秋毫。如常而瞭瞭者,邪未傳裡也。若赤若黃,邪已入里矣。若昏暗不明,乃邪熱居內燒灼,腎水枯涸,自目無精華,不能朗照,急用大承氣下之。蓋寒則目清,未有寒甚而目不見人者也。是以曰急下。(五法)

白話文:

[觀察眼睛(直接看。詳見後續部分。)]

如果雙眼都呈現黃色,這通常是病情將要好轉的徵兆。然而,如果眼皮突然凹陷,眼球直視,這通常意味著疾病較難治療。如果病人睜開眼睛想看人,這屬於陽性症狀;反之,如果閉上眼睛不想見人,則屬於陰性症狀。如果眼睛失去光澤,無法正常視物,這可能是神水已經耗盡,這種情況也較難治療。

通常來說,如果眼睛明亮,能夠辨識物體,則可以進行治療。但如果眼睛模糊,無法辨認人,或者眼球向上翻,或者直視,或者眼睛呈深黑色且圓形,或者眼睛凹陷,或者眼睛模糊無法辨認人,這些情況通常無法治療。如果眼睛模糊,瞳孔不協調,這表示體內熱度過高。如果眼睛疼痛,這通常屬於陽明經絡的熱症。如果眼睛紅色,這也表示體內熱度過高。如果眼睛閉合,可能會出現鼻血。如果白眼球變黃,可能會出現全身黃疸。如果疾病將要好轉,眼角可能會變黃。

在治療風寒時,必須觀察雙眼。如果眼睛紅色或者黃紅色,這通常屬於陽性症狀。如果眼睛清澈,沒有混濁或者閃爍的情況,通常不是火症,不可隨便使用寒涼的藥物。如果眼睛分泌物增多,這通常表示有火。因為只要有火,眼睛就會產生更多的分泌物,當分泌物乾燥凝固,就會形成眼屎。例如,如果肺部熱度過高,就會流鼻涕,這也是眼睛分泌物的一種形式。

眼睛,屬於極陰的部位。它是五臟精華的集中地。熱度過高會導致眼睛模糊,水分充足則能看清細微的事物。如果眼睛保持正常且清晰,這表示疾病尚未影響到內臟。如果眼睛紅色或者黃色,這表示疾病已經影響到內臟。如果眼睛模糊無法看清,這可能是內在的熱度燒灼,腎臟水分耗盡,使得眼睛失去光澤,無法照亮事物。此時應立即使用大承氣湯來清腸熱。因為寒冷會使眼睛變得清澈,從未有過寒冷過度導致眼睛看不見的情況。因此,需要立即進行清腸熱的治療。

3. 察耳

耳者。腎之竅。察耳之好惡。知腎之敗絕。然腎為人之根本。故腎絕者。未有不死也。(五法)

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薄而白。薄而黑。皆為腎敗。凡耳聾耳中疼。皆屬少陽之熱。而為可治。若耳聾舌卷唇青。此屬厥陰。為難治也。(蘊要○按陽虛。亦有耳聾。)

白話文:

【觀察耳朵】

耳朵是腎臟的外在表現。通過觀察耳朵的好壞,可以瞭解腎臟的功能是否正常。然而,腎臟是人體的根本,所以如果腎功能衰竭,基本上是無法存活的。(五法)

一般來說,如果耳廓紅潤,這代表身體健康。但如果耳朵呈現黃色、白色、黑色或青色,且乾燥無光澤,這就是死亡的徵兆。耳朵皮膚薄且呈白色或黑色,都是腎臟功能衰退的象徵。所有耳鳴或耳痛的情況,通常是由於少陽經的熱症引起,這種情況是可以治療的。但如果是耳鳴伴隨舌頭蜷縮、嘴脣發青,這就屬於厥陰經的問題,治療起來會比較困難。(蘊要○按:也有因為陽氣不足導致耳鳴的情況。)

4. 察鼻

鼻孔乾燥者。屬陽明之熱。必將衄血也。鼻孔乾燥。黑如煙煤。陽毒熱深也。鼻孔冷滑而黑者。陰毒冷極也。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孔搧脹者。為肺絕而不治也。(蘊要)

白話文:

【觀察鼻子的情況】

鼻子內部感到乾燥的人,這是屬於陽明經的熱症,預示著可能會有鼻血的情況發生。如果鼻孔內乾燥且黑得像燒過的煤炭一樣,這代表體內的陽性毒素已經非常嚴重。而鼻孔感覺冰冷、濕滑且呈現黑色,則是體內陰寒毒素達到極點的表現。若出現鼻塞且流黃色或混濁鼻涕,這多是由於風熱所引起的。當鼻孔不正常地膨脹,這通常意味著肺部功能已經衰竭,這種情況是非常危險且難以治療的。

5. 察口唇(唇甲青。見次卷。)

口唇者。肌肉之本。脾之華也。視口唇好惡。可以知病之淺深。(五法)

凡口唇焦乾。為脾熱。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唇口俱赤腫者。熱甚也。唇口俱青黑者。冷極也。口苦者。膽熱也。口中甜者。脾熱也。口燥咽乾者。腎熱也。舌乾口燥。而欲飲水者。陽明之熱也。若唇青舌卷。唇吻反青。環口黧黑。口張氣直。口如魚口。口唇顫搖不止。氣出不返。皆不治也。(蘊要)

白話文:

口脣是肌肉的根本,也是脾臟健康的外在表現。通過觀察口脣的狀況,我們可以瞭解疾病的輕重程度。

如果口脣乾燥無澤,這通常表示脾臟有熱。若是乾燥但顏色紅潤,情況還算穩定;但若乾燥且顏色變黑,則病情較嚴重。如果嘴脣和嘴巴都紅腫,代表體內的熱度非常高。相反地,若嘴脣和嘴巴都呈現青黑色,則表示身體極度寒冷。感覺嘴裡苦澀,可能是膽臟有熱;嘴裡感覺甜,則可能是脾臟有熱;口乾喉嚨也乾,可能是腎臟有熱。如果舌頭乾燥、口渴想喝水,這是腸胃熱的表現。

然而,如果出現嘴脣青紫、舌頭蜷縮,或是嘴脣周圍變成青色,口邊黧黑,嘴巴大開呼吸急促,或是像魚一樣張口呼吸,嘴脣不停顫抖,呼吸出氣卻無法回吸,這些都是病情非常嚴重,治療困難的情況。

6. 察舌

傷寒舌上胎。何以明之。舌者心之官。法應南方火。本紅而澤。傷寒三四日已後。舌本有膜。白滑如胎。甚者。或燥或澀。或黃或黑。是數者。熱氣淺深之謂也。邪氣在表者。舌上即無胎。及邪氣傳裡。津液結搏。則舌上生胎也。寒邪初傳。未全成熱。或在半表。或在半里。

或邪氣客於胸中者。皆舌上胎白而滑也。經曰。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熱。胸上有寒。邪初傳入里者也。陽明病。脅下硬病。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胎者。可與小柴胡湯。是邪氣在半表半裡者也。陽明病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是邪客於胸中者也。

藏結宜若可下。舌上胎滑者。則云。不可攻也。是邪未全成熱。猶帶表寒故也。及其邪傳為熱。則舌之胎。不滑而澀也。經曰。傷寒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裡。表裡俱熱。時時惡風。舌上乾燥而煩。欲飲水數升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熱耗津液。而滑者已干也。若熱聚於胃。

則舌為之黃。是熱已深也。金匱要略曰。舌黃未下者。下之黃自去。若舌上色黑者。又為熱之極也。(明理○按此以胎滑。為邪未入里之侯。是在陽證。理宜然。然滑澀之異。即里證寒熱真辨所存。藏結胎滑。亦是裡寒。蓋非表候。又胸上有寒。丹田有熱。是寒熱字互錯。則其胎亦膈熱所致。

可知。)

舌者。內司腸胃。傷寒傳裡。則裡熱燒灼。津液乾枯。結於舌上為胎。如鍋心滾沸。米飲煎乾。結衣一層於鍋底。即此意也。蓋傷寒自表傳裡。全以舌胎為驗。傳裡淺深。亦以舌胎為驗。裡熱既清。漸進穀氣。亦終以舌胎為驗。故驗舌乃審察傷寒之大要。其驗之之法。舌潤而和。

為邪在裡。舌苦而湯。為邪將入里。舌乾燥有胎。則知邪已傳裡。化而為熱。如胎色白者。為熱尚淺。胎色黃者。為熱漸深。胎色黑。及舌中心黑。如小舌形。而芒刺裂指者。皆熱極之症也。又驗其出舌。出舌長而尖者。為熱未甚。出舌圓而平者。為熱已甚。若出舌短。不能出齒外。

而形方者。熱盛之極也。問曰。金鏡三十六舌。以純黑者。為水剋火。系大寒症。用理中湯救之。今曰熱極。不與古人之論逕庭乎。曰。大寒症而舌青黑者。水來剋火也。熱極症而舌紫黑色者。火極似水也。又水來剋火者。水化也。必津潤而滑。無焦燥之理。火極似水者。火化也。

必焦燥有芒刺如銼。而無津潤之理。二者色黑雖似。而青紫潤燥不同。烏得以寒為熱。以熱為寒乎。又傷寒有陽似陰。有陰包陽。有陽極反發厥。陰盛反發躁。症脈俱不可辨者。獨有舌胎可辨。果見舌胎青黑而滑。雖症脈俱陽。知其內本虛寒。何疑於表裡傳中之大辯乎。(孝慈備覽。

傷寒表裡輕重。驗舌色亦得大半。杜清碧有三十六法。反覺太繁。今余分立白胎。黑胎。黃胎。燥胎。滑胎。五者。以為要。舌色如常。身雖大熱。是表熱。里未有熱也。但治其表。如見白胎而滑。邪在半表半裡。未入於裡也。但宜和解。若見黃胎者。熱在胃家。胎黃而乾裂者。

熱已入里。宜清裡熱。若有下症者。可以下之。若見黑胎者。有二條分別。黑而焦裂硬刺者。裡熱已極。火極似炭之胎也。黑而有水。軟潤而滑者。裡寒已甚。水來剋火之寒胎也。以上五者。驗舌之大節目也。然仍要看症切脈。以參定之。(大白)

凡診傷寒者。當以舌色辨表裡。以舌色辨寒熱。皆不可不知也。若以舌色辨虛實。則不能無誤。蓋實固能黑。以火盛而焦也。虛亦能黑。以水虧而枯也。若以舌黃舌黑。悉認為實熱。則陰虛之證。萬無一生矣。(景岳○原附一按。陰虛傷寒。其證似陽。舌黑如炭。芒刺干裂者。

用甘溫壯水藥。間飲涼水。諸證漸退。但其舌黑。則分毫不減。再後數日。忽舌上脫一黑殼。而內則新肉燦然。始知其膚腠焦枯。死而復活。云云。)

白胎舌上微白者。未可便為熱證。必胎白而厚。其上如刺。焦裂破紋。摸之略無小潤。甚成黑胎。方為熱極。加以下證悉具。無表證。方可用小承氣湯。大柴胡湯。亦有病屬陰證。下利清穀。陽氣客於上焦。煩躁引飲。舌胎如前證。或鼻如煙煤。欲去衣被。不可誤以為陽。附子理中湯。四逆湯冷服。(要訣)

胎白而滑者。邪熱未盛也。胎黃而澀者。邪熱漸深者。胎黑而裂也。邪熱亢極也。又陰症亦能生胎。驗之但冷而滑。如法墨擦舌。(○五法云。以手摸之。無芒剌而津潤者。此陰寒也。)

雖渴飲水。須臾後。轉口氣冷而促。脈息沉而微。此蓋無根之火。遊於上而為之。不可一概以作實火論也。療此者。必須用心於脈理。(明條)

舌乃心之苗。心主火。宜紅上有淡白苔。此胃氣也。俗醫不知。見有苔。便以為食而消之。若胃氣虛穀氣少。必光而無苔。進以粥食。而苔漸有。此吉兆也。又有滿舌厚苔。忽然退去。光而燥。此胃氣將絕也。又有舌如大紅色無苔。此君火浮於外。物極則反。盛極將衰。如火旺極。將化而為灰之象。(直解)

胎黃而燥渴者。熱盛也。胎黑而燥渴者。熱甚而亢極也。若不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為寒為陰也。舌卷而焦。黑而燥者。陽毒熱極也。舌青而胎滑者。陰毒冷極也。凡舌腫脹。舌上燥裂。舌生芒刺。皆熱甚也。凡舌軟。舌強。舌短縮。神氣昏亂。誤言不清者。死也。(蘊要)

舌色紅潤。屬表屬陰。屬寒屬虛。舌乾有胎。屬裡屬陽。屬熱屬實。如舌青紫。陰寒也。泥色。虛極也。舌乾舌胎。邪初入里也。黃胎熱甚。黑胎如芒刺。或捲縮。極熱也。凡面赤病熾。面目黃色病已。舌無胎結。成干赤光皮。似煨熟豬腎。乃陽中伏陰也。舌胎黑而濕滑者。臟結證也。舌胎黃燥。足冷脈沉。亦非純陽證。切忌硝黃。(簡明醫彀。)

有一種最薄黃胎。如漆在舌上者。雖宜清火。必用參朮補正為主。若一味清火。必至氣脫而斃。凡舌上無胎。如去膜油豬腰子者。名鏡面舌。不治。以其陰津虧竭故也。又舌胎雖有。而乾燥者可慮。恐陰液竭也。不可視為泛常。須切記之。(西塘感症)

臍以上為大腹。或滿或脹或痛。此必邪已入里。表症必無。或存十之一二。亦須驗之於舌。或黃甚。或如沉香色。或如灰黃色。或老黃色。或中有斷紋。皆當下之。黃胎不甚厚而滑者。熱未傷津。猶可清熱透表。若雖薄而乾者。邪雖去。而津受傷也。苦重之藥當禁。宜甘寒輕劑養之。

,舌絳而乾燥者。火邪刦營。涼血清血為要。舌絳而有碎點黃白者。將生疳也。其有雖絳而不鮮。乾枯而痿者。此腎陰涸也。急以阿膠雞子黃地黃天冬等救之。緩則恐涸極而無。救也。再有熱傳營血。其人素有瘀傷宿血。在胸膈中。舌色必紫而暗。按之潮濕。當加散血之品。

否則瘀血與熱相搏。阻遏正氣。遂變如狂發狂之症。若紫而腫大者。乃酒毒衝心。舌若淡紅無色。或干而色不榮者。乃是胃津傷。而氣無化液也。當用炙甘草湯。不可用寒涼藥。

舌苔不燥。自覺悶極者。屬脾濕盛也。或有傷痕血跡者。必問曾經搔挖否。不可以有血。而便為枯症。仍從濕治。可也。再有神情清爽。舌脹大不能出口者。此脾濕胃熱鬱極。而毒延於口也。用大黃磨入當用劑內。則舌脹自消矣。舌無苔。而有如煙煤隱隱者。慎不可忽視。

如口渴煩熱而燥者。平時胃燥也。不可攻之。宜甘寒益胃。若不渴肢寒而潤者。乃挾陰病。宜甘溫扶中。此何以故。外露而里無也。若舌白如粉而滑。四邊色紫絳者。溫疫病初入募原。未歸胃腑。急急透解。莫待傳入而為險惡之症。且見此舌者。病必見凶。須要小心。(溫熱論○節錄。

傷寒舌鑑。張路玉長子張登誕先氏彙纂。書止一卷。共舌圖一百二十。按舌胎但有白黃黑三者而已。杜清碧推廣敖氏驗舌法。為三十六圖。其中又增純紅舌。其餘等舌。已半屬無據。今廣至一百二十圖。何其多歟。就其中。言紫色舌。藍色舌。亦甚有理。蓋熱極則色紫。寒極則色藍。

藍者。微青色也。至其言灰色黴醬色二舌。亦甚不必。蓋灰色即淡黑。黴醬色。即深紫也。張氏每借一色。即化為數十圖。何其穿鑿。(辨注○按張書。系本於申鬥垣舌辨。而稍加修飾者。蓋驗舌之法。不宜多端。金鏡諸圖。實眩人心目。而此言稍得其當。故附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