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四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 (3)

1. 止汗法(互見餘證篇。當參。)

汗出不止。將病人發。按在水盆中。足冷於外。用炒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煅。為末和勻。周身撲之。其汗自止。(赤水○此本出六書。彼方。有藁本。防風。)

白話文:

如果病人的汗一直流個不停,可以試著將病人的頭髮浸在水盆裡,讓病人的腳在外面保持冷卻。然後使用炒過的小麥麩皮、糯米粉、龍骨、牡蠣,將這些東西磨成粉末後混勻。將這粉末均勻地塗抹在病人的全身,這樣可以讓汗停止流出。(根據赤水的記載,這種方法出自六書。在那裡的配方中,還包含了藁本和防風。)

2. 撲粉

龍骨,牡蠣,糯米(各等分為末)

服發汗藥。出汗過多者。以此粉撲之。汗多有亡陽之戒。故用龍骨牡蠣之澀以固脫。入糯米者。取其黏膩雲爾。乃衛外之兵也。(醫方考○案此方。本出入門。)

白話文:

【撲粉】

成分:龍骨、牡蠣、糯米(三種材料各取等量,研磨成粉末)

使用方式:服用發汗藥後,若出現過度出汗的情況,可使用此粉撲於身體上。

說明:過度出汗可能導致陽氣耗損,因此配方中的龍骨和牡蠣具有收斂作用,能幫助固攝體內流失的物質,防止進一步的脫水。而加入糯米粉,是因為它具有黏膩特性,能增強此粉附著於皮膚的效果,好比是保護身體外部的一層防護罩。此方源自《醫方考》,原本是出自《本出入門》一書。

3. 少陽病

(此篇。當在陽明後。今遵經於太陽篇。載有柴胡諸條之例。敢次於斯。以便檢考。)

白話文:

「(這部分的內容,本應放在『陽明病』章節之後。但為了遵循古籍,在『太陽病』章節中已包含了與柴胡湯相關的多條內容,因此我將其編排在此,方便查閱比對。)」

4. 小柴胡湯論(人參宜否)

傷寒諸方,惟小柴胡,為用最多,而諸病屢稱述之。蓋以柴胡半夏,能利能汗,凡半表半裡之間,以之和解,皆可用也。抑不知小柴胡,非特為表裡和解設,其於解血熱,消惡血,誠有功焉。蓋傷寒發熱,一二日間,解撤不去,其熱必至於傷血,不問男女皆然。小柴胡湯,內有黃芩柴胡,最行血熱,所以屢獲奇功。予每見後學數輩,療治傷寒,輒用當歸,其意蓋為調血計,不思一滯中脘,二動痰涎,三壞胃氣,而血熱又非當歸之所能除,惑之甚矣。否則熱入血室,張氏特以小柴胡主之,何哉。然而學者,亦不可以輕心而用小柴胡也。脈之不審,證之不詳,縱橫泛應,執小柴胡,以為公據,脫遇浮熱似陽,其不誤人性命,幾希矣。甚者,僅以小柴胡,收效一二,而乃不遵格法,輕用小柴胡,立意一差,禍不旋踵,籲可畏哉。(總括○節錄。)

今世俗皆棄人參而不用,以為穩當,乃盲醫不知虛實之故也。惟熱盛而邪實者,乃可去之。或有兼證之不相合者,亦可去也。若邪輕而正氣虛者,未可概去也。或邪氣雖盛,而正氣大虛者,亦當酌其去取也。(溯源集)

小柴胡湯,但人參一味,亦宜斟酌。若邪氣未退,不可輕用。(玉案)

小柴胡湯,脈不虛者,去人參。(西塘感症)

余用小柴胡,往往減參,且瘟疫原不宜於參。(說疫○滄洲翁亦減參用,有案見於後。詳仲景之旨,妙在再煎,是藥性混和,不敢住邪,然今人厭其繁難,不能不減去。)

白話文:

【小柴胡湯論(人參使用問題)】

在治療各種感冒病症的處方中,小柴胡湯的使用頻率最高,許多疾病都推薦使用它。因為柴胡與半夏這兩味藥物,既能促進發汗,又能調理腸胃。對於介於表症與裏症之間的病情,用來調和身體,都非常適用。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小柴胡湯不僅是用來調和表症和裏症,對於解熱血、消除惡血也有著實質的功效益處。通常感冒發燒在一兩天內未能得到緩解,高溫會傷害到血液,無論男女都是如此。小柴胡湯中的黃芩與柴胡,最能解決血熱的問題,因此屢屢取得驚人的療效。

我常看到一些初學醫術的人,在治療感冒時,總是加入當歸,他們的想法可能是為了調養血液,但卻忽略了當歸會導致脾胃運化不良,引起痰涎增多,甚至破壞胃氣,而且當歸對於血熱的問題並無助益。這是極大的誤解。或者當熱毒進入血分,張仲景特別使用小柴胡湯來處理,為什麼呢?然而,學醫的人也不能輕易地就使用小柴胡湯,如果脈象不明,病情不清,隨便使用,只會造成更大的問題。如果遇到表面看似陽性的熱象,很可能就會誤診,進而危及患者生命。更嚴重的是,有些人只因使用小柴胡湯獲得了一些效果,就違背了治療原則,隨意使用,一旦判斷錯誤,災禍馬上就跟隨而來,真是令人害怕。

現在社會大眾都傾向避免使用人參,認為這樣比較安全,這是因為不懂得辨別虛實的庸醫所造成的。只有在熱象旺盛且邪氣實在的情況下,纔可去除人參。或者病情並不適合使用人參的情況,也可去除。但如果邪氣較輕而正氣虛弱,就不能一概去除。即使邪氣很重,但正氣非常虛弱時,也要斟酌是否去除。

在使用小柴胡湯時,對於人參這一味藥物,也需要謹慎考量。如果邪氣尚未消退,就不應該輕易使用。如果脈象不是虛弱的,也可以去除人參。我在使用小柴胡湯時,常常減少人參的用量,因為瘟疫本身就不適合使用人參。

根據仲景的原意,小柴胡湯的妙處在於二次煎煮,讓藥性混合,不敢讓邪氣停留。但現在的人嫌麻煩,無法做到這一點,不得不減少使用。

5. 吳仁齋小柴胡湯加減法

小柴胡湯。近代名醫加減法。若胸膈痞滿不寬。或胸中痛。或脅下痞滿。或脅下痛。去人參。加枳殼。桔梗。各二錢。名柴胡枳殼湯。若胸中痞滿。按之痛者。去人參。加瓜蔞仁三錢。枳殼。桔梗。各二錢五分。黃連二錢。名柴胡陷胸湯。(○此二方。本出六書。詳見第八卷結胸中。)

若脈弱虛發熱。口渴不飲水者。人參倍用。加麥門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五個。名參胡清熱飲。又名清熱生脈湯。(○明條云。傷寒脈弦虛無力。或浮散。發熱煩躁。口渴不飲水者。此屬虛熱。去半夏。黃芩。倍加人參二錢。麥門冬一錢半。五味子十四粒。名清熱生脈散。)

若脈弦虛發熱。或兩尺且浮無力。此必有先因房事。或曾夢遺走精。或病中還不固者。宜加知母。黃連。各二錢。牡蠣粉一錢。名滋陰清熱飲。如有咳嗽者。更加五味子十一個。若脈弦虛發熱口乾。或大便不實。胃弱不食者。加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名參胡三白湯。

(○更有一方。見於後。)若發熱煩渴。脈浮弦而數。小便不利。大便泄利者。加四苓散用之。名柴苓湯。(○得效。茈苓湯。治瘧。小柴胡湯。合五苓散。)內熱多者。此名協熱而痢。加炒黃連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腹痛倍用。(○撮要云。再加黃柏。名春澤湯。)若腹疼惡寒者。

去黃芩。加炒白芍藥二錢。桂一錢。名柴胡建中湯。若自汗惡風。腹痛發熱者。亦主之。(○案合小建中。本出要訣。錄於前卷譫語中。)若心下痞滿發熱者。加枳實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案又更加桂枝。名加味柴胡桂枝湯。)若血虛發熱。至夜尤甚者。加當歸身。川芎。

白芍藥。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若口燥舌乾。津液不足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十五粒。(○明條云。傷寒血虛發熱。至夜尤其。加當歸二錢。芍藥。生地黃。麥門冬。各一錢。舌乾口燥。去半夏。加天花粉一錢。五味子十四粒。名柴胡養榮湯。

)若內熱甚者。錯語心煩不得眠者。加黃建。黃柏。山梔仁。各一錢。名柴胡解毒湯。(○案合黃連解毒。本出正傳。見次卷。明條。名柴胡三黃湯。)若脈弦長。少陽與陽明合病而熱者。加葛根三錢。白芍藥二錢。名柴葛解肌湯。(○六書方既出。與此不伺。),若脈洪數無外症。

惡熱內熱甚煩渴飲水者。合白虎湯主之。名參胡石膏湯。(蘊要○柴胡白虎合方。詳見於後。)

白話文:

【吳仁齋小柴胡湯加減法】

在使用小柴胡湯時,近世名醫有以下的加減變化。如果病人胸部感到壓迫、悶脹,或是胸中有疼痛感,或者脅下感覺悶脹,甚至脅下疼痛,應去除人參,加入枳殼和桔梗各二錢,這種配方稱為「柴胡枳殼湯」。如果病人胸部悶脹,按壓會感到疼痛,則同樣去掉人參,並添加瓜蔞仁三錢,枳殼和桔梗各二錢五分,以及黃連二錢,這種配方稱為「柴胡陷胸湯」。

對於脈弱虛而發熱,口渴但不想喝水的情況,可以加倍使用人參,並加入麥門冬一錢五分,五味子十五粒,這個配方叫做「參胡清熱飲」,也可以稱為「清熱生脈湯」。

若脈象弦虛且發熱,或兩尺脈浮而無力,這通常代表有過性行為,或是有夢遺,或是在病中未能固攝的情況,此時可加入知母和黃連各二錢,牡蠣粉一錢,這個配方叫「滋陰清熱飲」。如果伴有咳嗽,可再加五味子十一粒。若脈象弦虛發熱且口乾,或大便不成形,胃口不佳,可加入白朮、白茯苓、白芍藥各一錢五分,這個配方叫「參胡三白湯」。

對於發熱、口渴、脈象浮弦且數,小便不暢,大便瀉利的情況,可加入四苓散,配方名為「柴苓湯」。若內熱較多,可能出現協熱下痢的情況,可以加入炒黃連一錢五分,白芍藥一錢五分,如果腹痛嚴重,用量需加倍。

對於腹痛怕冷的情況,可以去掉黃芩,加入炒白芍藥二錢,肉桂一錢,這種配方稱為「柴胡建中湯」,對於自汗怕風、腹痛發熱也有療效。

如果心下感到悶脹且發熱,可加入枳實二錢,黃連一錢五分。若血虛發熱,尤其是夜晚更甚,可加入當歸身、川芎、白芍藥各一錢五分,生地黃一錢。如果口乾舌燥,津液不足,去掉半夏,加入栝樓根一錢五分,麥門冬一錢,五味子十五粒。

對於內熱嚴重,說胡話心煩無法入眠的情況,可加入黃芩、黃柏、山梔仁各一錢,這個配方稱為「柴胡解毒湯」。

對於脈象弦長,少陽與陽明合併發病而發熱的情況,可以加入葛根三錢,白芍藥二錢,這種配方稱為「柴葛解肌湯」。

對於脈象洪大而數,無外感症狀,但怕熱且內熱嚴重、口渴想喝水的情況,可配合使用白虎湯,這種配方稱為「參胡石膏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