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四 (2)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

1. 葛根湯變諸方

延年秘錄。解肌湯。主天行病二三日。頭痛壯熱者方。

乾葛(四兩),麻黃(三兩去節),芍藥(二兩),黃芩(二兩),甘草(一兩炙),大棗(十二枚擘),桂心(一兩)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得汗愈。忌海藻菘菜生蔥等。蔣孝璋處。(外臺)和劑。名葛根解肌湯。千金解肌湯。於本方。去桂心。(肘後葛根解肌湯。古今錄驗水解散。活人知母桂心湯。皆同類方也。)

沃雪湯。治傷寒溫疫濕疫熱疫。

蒼朮乾薑(炮),甘草(炙各六兩),防風,乾葛,厚朴(制炒),芍藥(各四分),

上為銼散。每服三錢半重。水兩盞。煎七分。去滓服。(三因)

2. 柴葛解肌湯(○原文主證不確。今屬刪卻。)

柴胡,乾葛,甘草黃芩,芍藥,羌活白芷桔梗

無汗惡寒甚者。去黃芩。加麻黃。水二鍾。姜三片。棗二枚。槌法。加石膏末一錢煎之。熱服。(六書○此方有柴胡。然以解肌為主。故次於茲。)

3. 麻黃湯變方

五積散。余家舊方。博濟亦載。小有不同。

蒼朮(二十兩),桔梗(十兩),陳橘皮(六兩),白芷甘草(各三兩),當歸(二兩),川芎(一兩半),芍藥,白茯苓半夏(湯洗各一兩),麻黃(春夏二兩,秋冬三兩),乾薑(春夏一兩半,秋冬二兩),枳殼(麩炒去穰四兩以後三味別搗和),肉桂(春夏三兩,秋冬四兩),厚朴(二兩薑汁炙)

上前十二味。為粗末。分作六服。大鍋內。緩火炒令微赤。香熟即止。不可過焦。取出。以淨紙藉板床上。晾令冷。入後三物。和之和氣。(○二字。活人。作入瓷合盛。似是。)每服三錢。加薑棗。煎至六分。去滓服。(蘇沉)和劑如傷寒時疫。頭痛體疼。惡風發熱。項背強痛。

蔥白三寸。豉七粒。同煎。易簡。生料五積散。治感冒風寒。肩背拘急。發熱頭疼。或為寒濕所搏。一身凜然。急用此藥。以被蓋。汗出即愈。要訣云。若的是傷寒。有惡寒無汗等證。可用五積散熱服。厚被覆之取汗。有初得病。太陽證具。但寒而未即熱。五積散發汗。

丹溪心法附余云。此藥氣味辛溫。發表溫中。開鬱行氣。有殊功。去寒濕之聖藥也。予當以防風通聖散。為瀉熱燥之藥也。生料五積。為散寒濕之藥也。(○案此方功用。蘇沈原云。傷寒手足逆冷。虛汗不止。脈沉細。面青嘔逆。又云。內外感寒。脈遲細沉伏。手足冷。毛髮恂慄。

傷寒里證之類。活人書。有人參。亦云。治陰經傷冷。脾胃不和。及感寒邪。並似證方不相葉。仍不取也。)

4. 大青龍湯變諸方

古今錄驗。知母解肌湯。療溫熱病。頭痛骨肉煩疼。口燥心悶者。或是夏月天行毒。外寒內熱者。或已下之。餘熱未盡者。或熱病自得痢。有虛熱煩渴者。方。

麻黃(二兩去節),知母(三兩),葛根(三兩),石膏(三兩),甘草(二兩炙)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小品同。(外臺),聖惠。治時氣一日。壯熱。心神煩躁。頭痛。四肢不利。葛根散。於本方。去知母。加赤芍藥。黃芩大青入薑棗煎。熱服。衣覆出汗。

深師石膏湯。療傷寒病已八九日。三焦熱。其脈滑數。昏憒。身體壯熱。沉重拘攣。或時呼呻。而已攻內。體猶沉重拘攣。由表未解。今直用解毒湯。則攣急不差。直用汗藥。則毒因加劇。而方無表裡療者。意思以三黃湯。以救其內。有所增加。以解其外。故名石膏湯。方。

石膏,黃連,黃檗,黃芩(各二兩),香豉(二升綿裹),梔子(十枚擘),麻黃(三兩去節)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為三服。一日並服出汗。初服一劑。小汗。其後更合一劑。令兩日報。常令微汗出。拘攣煩憒即差。得數行利。心開令語。毒折也。忌豬肉冷水。(外臺),六書。名三黃石膏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