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二 (10)
卷二 (10)
1. 察大小便
或如陳酒,或如血色,無諸表證,方見其熱已入里。
又有因發汗過多,津液枯竭,以致小便不利,或澀而赤,醫者往往利之,重竭其津液。又陽明病不大便,而小便赤澀,或誤利其小便,則津液愈無,胃愈乾燥,此又利小便之戒。(要訣○緒論云:汗後亡津液,胃中干,與陽明汗多者,若誤利之,重耗其陰,反致泉竭,多有涓滴不通而死者。)
小便之多者,似乎無熱,其色尚有黃赤者,或陰寒在裡,氣化不行,小便短少,而色亦有黃者。總之,小便多,則其色漸淡;少,則其色便黃。又不可以陰陽寒熱拘也。大約小便多者,為無熱,或熱在血分,而無傷於氣分耳。小便少者,陰陽寒熱皆有之,當以他證合辨,則庶乎其不差矣。(溯源集。)
有尿如蘇木汁者,俗人不識,認為尿血,非也。此緣膀胱熱甚,故其尿色赤,而獨與血相似也。待其邪熱退,其小便自然清矣。(明條)
白話文:
察大小便
尿液有時像陳年黃酒一樣,有時又像血一樣紅。如果沒有其他外在症狀,就表示體內的熱邪已經深入內臟了。也有些病人是因為發汗太多,體液耗竭,導致小便不利,或者小便澀痛且顏色發紅。醫生往往會使用利尿的方法治療,卻反而加重體液的耗竭。另外,陽明病的病人常常大便不通暢,但小便卻是赤紅澀痛的,如果錯誤地使用利尿的方法,體液就會更加缺乏,胃部也會更加乾燥。這就是濫用利尿的戒律。(要訣緒論中記載:汗出後體液流失,胃部乾燥,這和陽明病患者大量出汗的情況一樣,如果錯誤地使用利尿方法,就會更耗損陰液,反而導致體液枯竭,很多病人因此小便涓滴不通而死亡。)
小便量多的人,看似沒有熱症,但尿液顏色仍帶黃或紅色,可能是因為體內陰寒內阻,氣機運行不暢。小便量少,而顏色也發黃,這也可能是陽氣不足,氣化功能受損。總之,小便量多,顏色就漸漸變淡;小便量少,顏色就比較黃。但不能單純以陰陽寒熱來判斷,大致來說,小便量多表示沒有熱症,或者熱邪在血分,沒有傷害到氣分。小便量少,則陰陽寒熱都有可能,必須結合其他症狀一起判斷,才能避免診斷錯誤。(溯源集)
尿液像蘇木汁一樣紅的,一般人都不懂,以為是尿血,其實不是。這是因為膀胱熱盛的緣故,所以尿液顏色發紅,看起來才像血一樣。等到邪熱退去,尿液就會自然清澈了。(明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