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八 (3)
卷八 (3)
1. 結胸(胸滿)
療毒氣結)莫過理中丸。解毒通氣。痞自消釋。然乾薑性熱。故減其分。茯苓通津。括蔞除渴。牡蠣止利。謹審其宜。無不得矣。家人黃珍者。得病如上。其弟扶就叔尚書乞藥。餘日。可與理中丸。坐中數客。皆疑不可。予自決與。於箱中取一彈丸與之。竺法太調予曰。(○案調。
調戲也。)此人不活。君微有緣矣。與時合瞑許。此至三籌。(○案此。疑比訛。)扶又來。便叩頭自搏。四座愕然。謂其更劇。叔問何如。扶答。向藥一服。便覺大佳。更復乞耳。子謂竺。向答曰。上人不憂作緣。但恐夜更來乞。失人眠耳。果爾。如何。余復與數彈丸。明日便愈。
叔遂至今用之。護軍司法(館本。作馬。)劉元寶妾病亦如此。叔復與之。一服如雞子一枚。便瘥。叔知故文武。遂多蒙救濟。傷寒難療。故詳記焉。此行功自敘也。余以此丸。與枳殼湯兼服。理無不驗。理中丸。所用枳實。只是枳殼。古人只謂之枳實。後人方。別出枳殼一條。
(蘇沈),肘後。去甘草。云。若嗽。加括蔞二兩。吐。加牡蠣二兩。活人。去括蔞根。牡蠣。名枳實理中丸。活人書括。去茯苓。加黃芩。(○元戎。引王朝奉同。),要訣。寒實結胸。雖痛而無煩躁等證。此因下後虛逆。寒氣獨結。宜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一錢。
或枳實理中丸。蘊要。若脈沉寒甚者。須加附子。炮熟。二錢。或三錢。斟量用之。(○案本方所立。蓋本於金匱胸痹人參湯之意。)
罨傷寒結胸法。凡病傷寒結胸。其有中氣虛弱。不堪攻擊。內消者。須以此法外罨之。則滯行邪散。其效如神。
蔥白頭,生薑,生蘿蔔(此味加倍如無以子代之)
上用蔥。姜。各數兩。蘿蔔倍之。共搗。一處炒熱。用手巾。或白布。包作大餅。罨胸前脹痛處。此藥須分二包。冷則輪換罨之。無不即時開通。汗出而愈。但不宜太熱。恐炮烙難受也。(景岳○以上陰證。)
白話文:
結胸(胸滿)
治療因毒氣阻塞引起的胸滿,最好的藥方是理中丸。理中丸能解毒通氣,使胸滿自然消散。但由於乾薑性溫熱,所以要減少用量。茯苓能利水通津,括蔞能除煩渴,牡蠣能止瀉,用藥時需謹慎考慮病情,才能達到最佳療效。
我曾經治療一位名叫黃珍的人,他患有上述疾病。他的弟弟扶著他來求見我的叔父尚書,請求醫治。當天,我決定給他服用理中丸。當時在場的幾位客人都不認為這個方法可行,但我還是堅持給他服用了一丸。竺法太嘲笑我說:「這個人活不了,你恐怕要擔上因果了。」並預言黃珍活不過三炷香的時間。 之後,黃珍的弟弟又來了,跪地叩頭自責,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以為病情加重了。叔父問他情況如何,弟弟回答說服用藥物後,病情立刻好轉許多,於是再次請求用藥。我告訴竺法太:「我不擔心因果報應,只怕晚上他又來求藥,讓人睡不好覺。」果然不出所料,黃珍的弟弟晚上又來求藥,我又給了他幾丸。第二天,黃珍的病就好了。
從此,我的叔父一直使用這個方子。護軍司法劉元寶的妾也患有同樣的疾病,叔父也給她用了這個藥方,只服用一劑,病情就如同雞蛋般大小地好了起來。由於叔父精通醫理,因此救治了不少人。傷寒病難以治療,所以我詳細記錄了這個病例,以展示藥方的療效。我經常將理中丸與枳殼湯一起服用,療效極佳。理中丸所用的枳實,就是枳殼。古方只稱之為枳實,後世的醫書才另列出枳殼一條。
《肘後方》中記載的理中丸去除了甘草,若咳嗽則加括蔞二兩,嘔吐則加牡蠣二兩。另有《活人書》記載的理中丸,去除了茯苓,加了黃芩。《要訣》中記載,寒邪實證引起的結胸,雖然疼痛卻沒有煩躁等症狀,這是因為下痢後虛弱,寒邪獨自阻塞所致,應該用理中湯,加枳實半錢,茯苓一錢,或者用枳實理中丸。若脈象沉而寒邪很重,則應再加入炮製過的附子二錢或三錢,劑量需根據病情調整。這個方劑的基礎,大概來自於《金匱要略》中的胸痹人參湯。
治療傷寒結胸的罨法:凡是患有傷寒結胸,且中氣虛弱,不能承受攻邪治療的病人,可以使用外敷療法。這種方法可以使阻塞的邪氣排出,療效神奇。
藥物:蔥白頭、生薑、生蘿蔔(若沒有蘿蔔可用其他替代物,劑量加倍)
用法:將蔥、薑各數兩,蘿蔔加倍,一起搗碎,炒熱,用毛巾或白布包成餅狀,敷在胸前脹痛處。需準備兩包藥,一冷一熱輪換使用。一般來說,很快就能通暢,汗出而愈。但要注意不要太熱,以免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