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廣要》~ 卷十一 (2)
卷十一 (2)
1. 感冒
情性執滯。素多愁郁。天癸不通。形神羸弱。偶冒風寒。內熱並病。而成癆者。六也。有體肥氣盛。情性素暴。不耐病苦。偶冒風寒。而煩躁愈甚。酒色不戒。飲食失調。以致痰嗽咳血。音啞喉痹。朝涼暮熱。大肉脫盡而死者。七也。有勞形役心。負重疾走。因躁熱而浴寒飲冷。
當風露坐。以致感冒咳血。而成癆者。八也。有師尼寡婦。嫁娶愆期。憂思積忿。以致心相二火。熾然日甚。偶感風邪。內外鬱蒸。而成癆嗽咳血者。九也。有產後氣血正虛。失於謹慎。為風所襲。邪入至陰。而為煩渴內熱之恙。醫者誤為產虛。不知清散。補斂太早。則虛熱與邪熱同病。
而成產癆者。十也。此十種死症。餘三十年來所見。指不勝屈。而觸冒之因。多由感冒。豈感冒遂能殺人。實由根本先敗而然也。(證治百問)
香蘇散。治四時感冒。頭痛發熱。(○原云。治四時瘟疫傷寒。今據醫方集解考。)
陳皮(二兩不去白),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蘇葉(各四兩),甘草(炙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日三服。若作細末。只服二錢。入鹽點服。(和劑),衛生家寶。加減香蘇散。於本方。加麻黃。蒼朮。桔梗。管見良方。芎芷香蘇散。於本方。加川芎。白芷。得效。加蒼朮。云。一方。加沉香。名沉香飲子。
十神湯。治時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或風寒濕痹。可服之。
陳橘皮(去白),麻黃(去根節),川芎,甘草(炙),香附子(杵去毛),紫蘇(去粗梗),白芷,升麻,赤芍藥(各四兩),乾葛(十四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和劑),是齋。神授太乙散。於本方。去麻黃。加青皮。得效香葛湯。於本方。去麻黃。加蒼朮。
參蘇飲。治一切發熱。頭疼體痛。
前胡,人參,紫蘇葉,乾葛,半夏,茯苓(各三分),枳殼,陳皮,甘草,桔梗(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個。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候服。尋常感冒風寒。頭目昏重。鼻流清涕。宜用此藥。加川芎半兩。煎服。(易簡○案此方。本出三因痰飲門。無干葛。有木香。云。嘔者。加乾葛。腹痛加芍藥。),和劑。加木香。澹寮。十味芎蘇散。於本方。去前胡。人參。加川芎。柴胡。
敗毒散。治傷風溫疫風濕。頭日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尋常風眩。拘倦風痰。皆服神效。
羌活(洗去土),獨活(去蘆),前胡(去蘆),柴胡(去苗),芎藭,枳殼(麩炒去穰),白茯苓(去皮),桔梗(去蘆頭),人參(已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
白話文:
[感冒]
文中描述了十種導致死亡的病症,這些病症的根本原因在於體質的先期敗壞,而感冒只是誘因。第一種是因情志鬱結、體虛、受寒而導致肺癆;第二種是體質肥胖、暴躁易怒,受寒後病情加重,生活習慣不良導致咳血、聲音嘶啞等症狀而亡;第三種是因過度勞累,受寒飲冷而導致咳血,最終成癆;第四種是寡婦、尼姑等因婚嫁延遲,憂思過度,導致內火旺盛,受寒後病情加重而咳血;第五種是產後虛弱,受寒邪侵襲,因治療失當導致虛熱與邪熱交加而亡。 其餘五種病症的描述與前五種類似,都是體質虛弱,受外邪侵襲後,病情加重而死亡。作者總結三十年來的醫療經驗,指出許多死亡病例都與感冒相關,但感冒本身並非致死原因,而是體質虛弱才是根本。
文中還介紹了幾種治療感冒的方劑:
-
香蘇散: 治療四季感冒,頭痛發熱。藥物組成包括陳皮、香附子、紫蘇葉、甘草。
-
十神湯: 治療時令不正導致的瘟疫、風寒濕痹等。藥物組成包括陳橘皮、麻黃、川芎、甘草、香附子、紫蘇、白芷、升麻、赤芍藥、乾葛。
-
參蘇飲: 治療發熱、頭痛、身體疼痛等症狀。藥物組成包括前胡、人參、紫蘇葉、乾葛、半夏、茯苓、枳殼、陳皮、甘草、桔梗。
-
敗毒散: 治療傷風、溫疫、風濕等症狀,包括頭痛、眩暈、四肢疼痛、發熱、頸項強硬、眼痛等。藥物組成包括羌活、獨活、前胡、柴胡、芎藭、枳殼、白茯苓、桔梗、人參、甘草。 各方劑的用法用量在文中均有詳細說明,並提到了一些加減法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