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十一 (1)

回本書目錄

卷十一 (1)

1. 卷十一

2. 別證

3. 感冒

感冒本與傷寒。治證一同。但有輕重之分耳。故重者為傷。輕者為感。感冒之中。有風有寒。又須詳別。夫感寒則必惡寒。面色黯慘。項背拘急。亦或頭痛發熱。其脈沉遲。當以五積散。藿香正氣散。養胃湯表之。感風則必惡風。面色光浮。身體發熱如瘧。鼻塞聲重。時出清涕。

或咳唾稠黏。其脈多浮數。當以十神湯。敗毒散治。或風寒兼之。又當用和解之藥。體虛之人。不可過於發散。恐致他疾。(醫方集成)

感冒為病。亦有風寒二證。即是傷寒外證。初感之輕者。故以感冒名之。若入里而重。則是正傷寒。初感用藥。與太陽證一同。今病人往往惡言傷寒。不知輕則為感。重則為傷。又重則為中。有其病而諱其名。甚為無義。特以俗呼為大病。故諱言之耳。有微惡風微發熱。起居飲食自如常。

但不甚清快。又不可過用表劑。若投以和解養胃對金之頭。不效者。宜神朮散。有虛人感冒發熱。僅得一日。熱不為久。又不為重。便見讝語。此乃虛不禁熱。不可遽用十分冷劑。(要訣)

內經曰。卑下之地。春氣常在。故東南卑濕之區。風氣柔弱。易傷風寒。俗稱感冒。受邪膚淺之名也。由鼻而入。在於上部。客於皮膚。故無六經形症。惟發熱頭痛而已。(醫方集解)

傷寒見證,輕者。咳嗽有痰。咽乾聲重。鼻燥作癢。或流清涕。腹脹額悶。口燥喉痛。重者。頭痛項強。肢節煩疼。憎寒壯熱。頭眩嘔吐。心煩潮熱。自汗惡風。亦有無汗而惡風者。(匯補)

傷寒大汗宜禁,傷風症。腠理疏泄。但宜輕揚之劑。徹越其邪。不可與傷寒家大汗之藥。恐蹈亡陽之弊。(同上)

傷風久虛宜補,如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而佐以和解。倘專泥發散。恐脾氣益虛。腠理益疏。邪乘虛入。病反增劇也。(同上引立齋○案此即陶節菴所謂勞力感寒。主以補中益氣湯者也。)

傷風寒甚者。遍傳經絡。已見傷寒論。此言其輕淺者。邪止犯皮毛。皮毛為肺之合。皮毛開。則肺氣不得外泄。故上壅而嚏。蒸成涕液。壅塞鼻中。故聲出重濁。肺氣鬱而成熱。故肺癢而咳。其人平素體氣。寒者則無汗。熱者則有汗。或發熱。或不發熱。或頭痛。或不頭痛。

蓋雖輕證。其中又分輕重也。(醫碥)感冒固輕。惟人以其輕忽之。亦足以傷生。其致不醒之故。亦各有因。我將為子備言之。以告知命者。當防微而杜漸也。今人感冒。每率己見用藥。病未除而元氣先傷。以致困者。一也。有未冒之前。元氣先虛。既冒之後。乘虛陷里。虛邪並病。

醫者未及辨明。而誤藥者。二也。有稟性怯弱。情志多郁。素有骨蒸虛熱之恙。重冒風寒。而咳傷肺絡。痰紅癆嗽者。三也。有沉湎酒色。濕熱內傷。當風露臥。復感風邪。而成癆瘵者。四也。有行房不謹。汗出當風。邪入三陰。傳為虛萎。或成癆風者。五也。有童子室女。

白話文:

感冒這種病,其實和傷寒的病症治療方法相同,只是程度上的輕重差別而已。所以,比較嚴重的就稱為傷,輕微的就稱為感。感冒之中,又有風邪和寒邪之分,必須仔細辨別。

如果感冒是寒邪引起的,一定會怕冷、臉色黯淡、脖子和背部感到僵硬,也可能會頭痛發燒,脈象沉緩遲滯。這時應該用五積散、藿香正氣散或養胃湯來發汗解表。如果是風邪引起的感冒,一定會怕風、臉色浮腫有光澤、身體發熱像瘧疾一樣、鼻塞、說話聲音變重、時常流清鼻涕,或者咳嗽吐出濃稠的痰液,脈象多為浮數。這時應該用十神湯或敗毒散來治療。如果同時感染了風邪和寒邪,就應該用調和的藥物。體質虛弱的人,不可以用太過發散的藥,以免引起其他疾病。

感冒這種病,也有風寒兩種證型,其實就是傷寒的外證,只是剛開始感染的時候比較輕微,所以才稱為感冒。如果病情加重,進入身體內部,那就是真正的傷寒了。感冒初期用藥和治療太陽證的方法相同。現在病人常常一聽到傷寒就覺得害怕,卻不知道輕微的就叫做感冒,嚴重的就叫做傷寒,更嚴重的就叫做中風。明明有這個病,卻忌諱說出病名,實在沒有道理。只不過是因為一般人把傷寒叫做大病,所以才忌諱說出來。有些人只是稍微怕風、稍微發燒,日常生活和飲食都和往常一樣,只是覺得不太舒服,也不能過度使用發汗的藥物。如果服用調和脾胃的藥物,反而沒有效果,就應該使用神朮散。有些虛弱的人感冒發燒,只有一天,發燒時間不長、程度也不嚴重,卻出現胡言亂語的情況,這是因為虛弱的身體承受不住發熱,不可立刻使用寒涼的藥物。

《內經》說,地勢低窪的地方,春天的氣息比較長久,所以東南潮濕的地區,風邪比較柔弱,容易感染風寒,也就是俗稱的感冒。這是因為病邪侵入皮膚表層,從鼻子進入,停留在身體上部和皮膚表面,所以沒有六經的症狀,只有發燒和頭痛而已。

傷寒症狀輕微的,會咳嗽有痰、咽喉乾燥聲音變重、鼻子乾燥發癢或流清鼻涕、腹脹、額頭悶脹、口乾喉嚨痛;嚴重的則會頭痛、脖子僵硬、關節疼痛、發冷發熱、頭暈嘔吐、心煩、潮熱、自汗怕風,也有不出汗卻怕風的情況。

傷寒不宜使用大量發汗的藥物,而傷風症是因為皮膚毛孔疏鬆,應該用輕微發散的藥物,使邪氣從體表排出,不能像治療傷寒一樣大量發汗,以免造成亡陽的危險。

如果傷風後身體虛弱,就應該補益身體,例如虛弱的人容易反覆感冒,身體和氣血都虛弱,就應該補中益氣,再搭配調和的藥物。如果只用發散的藥物,恐怕會使脾氣更加虛弱,皮膚毛孔更加疏鬆,病邪就會趁虛而入,使病情更加嚴重。

傷風受寒很嚴重的時候,會傳遍全身經絡,這在《傷寒論》中已經提到過。這裡說的是比較輕微的情況,病邪只是侵犯皮膚表面。皮膚是肺的外部,皮膚毛孔打開,肺氣就不能向外宣發,所以會上壅而打噴嚏,蒸發成鼻涕,壅塞在鼻腔中,所以說話聲音變重。肺氣鬱結會化熱,所以肺部發癢而咳嗽。病人平時的體質,如果是寒性體質就沒有汗,如果是熱性體質就會出汗。或者發燒,或者不發燒,或者頭痛,或者不頭痛,這雖然是輕微的病症,其中又可以分為輕重不同的程度。

感冒雖然是小病,但是人們因為輕忽它,也足以傷害身體,導致昏迷的原因有很多。我將會為你們詳細說明,讓你們了解,對於感冒這種病,應該防微杜漸。現在的人感冒,常常按照自己的想法用藥,病還沒好,元氣就先受損,導致病情加重,這是原因之一。有些人還沒感冒之前,元氣就已經虛弱,感冒後,病邪會趁虛進入體內,虛弱和病邪同時發作,醫生又沒有辨別清楚,就用錯藥,這是原因之二。有些人天生體質虛弱,情緒容易抑鬱,平時就有骨蒸潮熱的毛病,再感染風寒,就會咳嗽損傷肺部,導致痰中帶血的癆病,這是原因之三。有些人沉迷酒色,體內濕熱,又在有風的地方或露天睡覺,再次感染風邪,就會變成癆病,這是原因之四。有些人性生活不節制,出汗後吹風,病邪進入三陰經絡,會轉變成虛弱萎靡,甚至變成癆病,這是原因之五。還有,兒童和少女也可能因為感冒而產生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