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六 (10)

回本書目錄

卷六 (10)

1. 熨法

治氣虛陽脫。體冷無脈。氣息欲絕。不省人。及傷寒陰厥。百藥不效者。蔥熨法。

蔥。以索纏如盞許大。切去根及葉。惟存白。長二寸許。如大餅餤。先以火脅一面令通熱。又勿令灼人。乃以熱處。搭病人臍連臍下。其上以熨斗滿貯火熨之。令蔥餅中熱氣。郁入肌肉中。須預作三四餅。一餅壞不可熨。又易一餅。良久。病人當漸醒。手足溫有汗。即瘥。更服四逆湯輩溫其體。

(館本作內)萬萬無憂。予伯兄忽病傷寒。瞑寂(館本。作冥昧。)不知人。八日四體堅冷如石。藥不可復入。用此遂瘥。集賢校理胡完夫。用此方拯人之危。不可勝數。(蘇沈),易簡。灸丹田氣海。仍用此法。六書。先用麝香半分。填於臍中。後放蔥餅臍上。以火熨之。

連換二三餅。稍醒。灌入生薑汁。煎服回陽救急湯。如不醒。再灸關元氣海。二三十壯。使熱氣通其內。逼邪出於外。以復陽氣。如用此法。手足溫和。汗出便醒者。為有生也。如用此法。手足不溫。汗不出。不省人事者。必死也。略例云。蔥熨法。莫若用釅醋。拌麩炒熱。

注布袋中蒸熨。比上法尤速。

熨法。治三陰中寒。一切虛冷。厥逆嘔噦。陰盛陽虛之證。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臍腹痛。咽喉疼。嘔吐下利。身背強自汗。脈沉細。或唇青面黑。諸虛冷證。皆宜用。

肥蔥(細切銼),麥麩(各三大片),滄鹽(二兩)

上三件。入水一大盞。同和拌勻濕。分作二次。於鐺鍋內。同炒極熱。用重絹縫。作二包囊裹。熨病人臍周。下連陰部前後。兩股陰間。往來不住熨之。一包將冷。更易一包。蔥包既冷。再用鹽水拌濕。炒焦熱。依前用之。至煤爛不用。取蔥麩。日夜不住相續之。至身體溫熱。脈壯陽氣復來。而正守氣。養之和之。(端效)

若臍下冷結。不可便熨。冷氣攻心腹必死。須先用藥溫之。久而可熨。凡臍下冷結成關陰。大小便不通。服藥雖多不見效。以炒鹽熨臍下。須臾即通。然關陰。已服巴豆甘遂大黃輕粉之類太多。即暴通利而損人。尤宜詳之也。(總病)

白話文:

[熨法]

這是一種治療氣虛、陽氣脫離的療法,適用於體冷脈微、呼吸瀕臨停止、意識不清的情況,以及傷寒導致的陰厥,各種藥物都無法見效的時候。具體方法是使用蔥進行熨敷。

選用蔥,將其捆綁成茶杯大小,去除蔥根和蔥葉,只保留蔥白部分,約二寸長。形狀像一個大餅。首先,將其中一面在火上烤熱,但不要烤到會燙傷人的程度。然後,將熱的一面放在患者的肚臍及其下方,上面再放上裝滿熱炭的熨斗,讓蔥餅中的熱氣滲透進入肌肉組織中。需要提前準備三到四個蔥餅,一個用壞了不能再用,就換另一個。過一段時間,患者應逐漸甦醒,手腳回暖並出汗,即表示病情好轉。接下來可以服用四逆湯等溫補藥物進一步調理體質。

曾有一位親戚突然得了傷寒,陷入深度昏迷,全身冰冷如石,任何藥物都無法服用,但使用此法後病情逐漸好轉。集賢校理胡完夫用這個方法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蘇沈易簡則建議在丹田和氣海穴位施灸,並使用這種方法。他還建議先在肚臍中放入半分麝香,再將蔥餅放在肚臍上,用火熨之。連續換二到三個蔥餅,患者逐漸清醒後,可以灌入生薑汁,煎服回陽救急湯。如果仍未醒來,再在關元和氣海穴位施灸二三十次,讓熱氣從內而外驅邪,恢復陽氣。如果使用此法,手腳回暖並出汗,表示有生機;如果手腳仍然冰涼,不出汗,且意識不清,則很可能無法救治。

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濃醋拌麩,炒熱後放入布袋中,用蒸汽熨敷,效果比上述方法更快。

熨法主要用於治療三陰經絡中的寒症,包括所有虛弱和寒冷的症狀,如四肢厥逆、噁心嘔吐、陰盛陽虛的情況,以及陰毒傷寒、四肢厥冷、肚臍和腹部疼痛、咽喉疼痛、嘔吐和腹瀉、背部僵硬自汗、脈搏沉細,或嘴脣青紫、面色發黑等虛弱和寒冷的症狀。

所需材料為大量蔥(切成細片)、麩皮(三大塊)、鹽(二兩)。將這些材料與一大碗水混合,均勻濕潤,分成兩份,在鐵鍋中炒熱至極點。用厚絹縫製兩個袋子,分別裝入炒熱的材料,熨敷在患者肚臍周圍,包括生殖器前後和大腿間,持續往來熨敷。一個袋子冷卻後,立即換另一個。蔥袋冷卻後,再用水拌濕,炒熱,循環使用。直至袋子破舊不能使用時,取出蔥和麩皮。持續日夜不停的熨敷,直到患者身體回暖,脈搏強壯,陽氣恢復,正氣得到保護,達到和諧的狀態。

然而,如果肚臍下方有冷結,不可以直接熨敷,因為冷氣可能攻擊心臟和腹部,導致死亡。必須先用藥物溫暖該部位,等到適當時機再進行熨敷。一般來說,肚臍下方的冷結形成關閉陰道的情況,大小便不通暢,即使服用大量藥物也無法見效。此時,可以用炒鹽熨敷肚臍下方,很快就會通暢。然而,對於已經服用大量巴豆、甘遂、大黃、輕粉等藥物的人,即使通暢也會對身體造成損傷,因此需要特別小心。

2. 戰汗證

(當參少陽篇。蓋戰汗諸證,俱為病將解之候,難隸之兼變中,仍排出之。)

余嘗治一衰翁,年逾七旬,陡患傷寒,初起即用溫補調理,至十日之外,正氣將復,忽爾作戰,自旦至辰,不能得汗,寒慄危甚,告急於余。余用六味回陽飲,入人參一兩,姜附各三錢,使之煎服,下咽少頃,即大汗如浴,時將及午,而浸汗不收,身冷如脫,鼻息幾無,復以告余。

余令以前藥復煎與之。告者曰:先服此藥,已大汗不堪,今又服此,尚堪大汗乎?余笑謂曰:此中有神,非爾所知也。急令再進,遂汗收神復,不旬日而起矣。嗚呼,發汗用此,而收汗復用此,無怪乎人之疑之也,而不知汗之出,與汗之收,皆元氣為之樞機耳。故余紀此,欲人知闔闢之權,不在乎能放能收,而在乎所以主之者。(景岳)

白話文:

[戰汗症]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老的病人,他已經超過七十歲,突然得了感冒。從一開始,我就使用溫補的方式來調理他的身體。到了第十天左右,他的正氣即將恢復,但突然間開始出現戰慄的現象,從早上到上午,一直無法出汗,他冷得非常厲害,情況很危急,家人緊急向我求救。我讓他服用六味回陽飲,加入一兩的人參,薑和附子各三錢,讓他煎煮後服用。他喝下去不久,就大量出汗,就像洗了澡一樣。當時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但他還是持續出汗,身體冷得像冰一樣,呼吸也幾乎停止,家人再次向我求救。

我讓他們再次煎煮同樣的藥物讓他服用。他們說:「先前服用這種藥,已經讓他汗出太多,現在再服用,還能忍受嗎?」我笑著告訴他們:「這藥裡有神奇的力量,你們不懂的。」我立刻要他們再次讓他服藥。結果,他停止出汗,精神也恢復了,不到十天就康復了。唉,出汗的時候用這種藥,停止出汗也是用這種藥,難怪人們會感到懷疑。但他們不知道,出汗和停止出汗,都是由元氣在控制的。所以我記錄下來,是想讓人們知道開關的權利。

並不取決於能否放或收,而是取決於主導它的力量在哪裡。(景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