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丹波元堅

《傷寒廣要》~ 卷四 (6)

回本書目錄

卷四 (6)

1. 梔豉三黃湯變諸方

治傷寒得汗後。身熱未退。心神煩躁。宜服此方。(聖惠○案即系仲景梔子檗皮湯。仍不錄。○柴胡梔豉合用方。既見上。)崔氏。若胃中有燥糞。令人錯語。正熱盛。亦令人錯語。若秘而錯語者。宜服承氣湯。通利而錯語者。宜服下四味黃連除熱湯。(外臺)

又前軍督護劉車者。得時疾。三日已汗解。因飲酒復劇。苦煩悶乾嘔。口燥。呻吟錯語不得臥。余思作此黃連解毒湯。方。

白話文:

如果得了傷寒,發汗後身體仍發熱,心神煩躁,可以用梔子蘗皮湯。如果胃中有燥糞,讓人胡言亂語,或因正熱盛而胡言亂語,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便秘導致胡言亂語,可以服用承氣湯;如果是腹瀉導致胡言亂語,則服用黃連除熱湯。

前軍督護劉車曾經得時疫,發汗後三天退燒,因為喝酒又復發,感到苦悶煩躁,乾嘔,口乾,呻吟胡言亂語,不能躺下。我考慮用黃連解毒湯治療他。

黃連(三兩),黃芩,黃檗(各二兩),梔子(十四枚擘)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一服目明。再服進粥。於此漸差。余以療凡大熱盛。煩嘔呻吟。錯語不得眠。皆佳。傳語諸人。用之亦效。此直解熱毒。除酷熱。不必飲酒劇者。此湯療五日中神效。忌豬肉冷水。(同上)肘後。治六七日熱極。心下煩悶。狂言見鬼。

欲起走。或大下後。或再三下後。熱勢尚甚。而不能退。本氣損虛。而脈不能實。擬更下之。恐下脫而立死。不下之則熱極而死。寒溫諸藥。(○宣明。作寒涼之藥。)不能退其熱勢之甚者。或濕熱內余。下利不止。熱不退者。或因大下後。濕熱。(○宣明。作熱退。)利不止。

白話文:

將黃連三兩、黃芩二兩、黃檗二兩、梔子十四枚掰開,一起切碎,用六升水煮成二升,分兩次服用。第一次服用後眼睛就會明亮,第二次服用後可以喝粥。這樣逐漸就會好轉。這個方子適用於發熱很嚴重、煩躁嘔吐、呻吟、胡言亂語、睡不著覺的患者,效果都很好。可以告訴大家,用這個方子也會有效。這個方子直接清熱解毒,去除酷熱,不必飲酒。這個湯藥在五天之內就會有奇效。忌吃豬肉和喝冷水。另外,這個方子也可以用來治療發熱六七天、心煩意亂、胡言亂語、看到鬼魂、想要起身奔跑,或者瀉肚子之後,或者瀉肚子多次之後,發熱狀況依然嚴重,無法退燒,身體元氣損耗虛弱,脈搏虛弱,想要再瀉肚子,擔心會因瀉肚子而突然死亡,不瀉肚子又會因高燒而死亡,一般的寒熱藥物都無法退熱的患者。或者因為濕熱內留,腹瀉不止,發熱不退的患者。或者因瀉肚子之後,濕熱腹瀉不止。

而熱不退。脈弱氣虛。不可更下者。或諸濕熱內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並。少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黃連解毒湯。以解之也。(直格)

一人年逾五十。五月間。因房後入水。得傷寒證。誤過服熱藥。汗出如油。喘聲如雷。晝夜不寐。凡數日。或時驚悸發狂。口中氣自外出。諸醫莫措手。郭診之曰。六脈雖沉無力。然晝夜不得安臥。人倦則脈無力耳。細察之。尚有胃氣不澀。可治也。夫陽動陰靜。觀其不得安臥。

氣自外出。乃陽證也。又誤服熱藥。宜用黃連解毒湯。眾皆危之。一服尚未效。或以為宜用大青龍湯。郭曰。此。積熱之久。病邪未退。藥力未至也。再服病減半。喘定汗止而愈。(類案○案郭。謂白雲。○此湯。合小柴胡。既見於前。)

白話文:

然而熱症不退。脈象微弱,氣虛。不能再瀉下。或者諸多濕熱內留。小便赤澀,大便溏泄頻頻並作。少許糞便排出就劇烈疼痛的。這是痢疾發作的先兆。普遍適用的藥方是黃連[解毒湯],用來解表退熱。(《直格》)

一人年過五十。五月間。因房事後入水,得了傷寒症。誤服過熱性藥物。汗出如油,喘聲如雷。晝夜不能入睡。幾天時間。有時驚悸發狂。口中氣息自行呼出。諸位醫生都束手無策。郭氏診斷說:六脈雖然沉伏無力,但是晝夜不能安睡。人疲倦時脈象無力。仔細觀察,尚有胃氣不滯澀。可以治療。陽主動,陰主靜。觀察到他不能安睡、氣息自出,這是陽證。又誤服了熱藥,宜用黃連解毒湯。眾人都認為危險。服了一劑藥還沒有效果。有人認為應該用[大青龍湯]。郭氏說:這是因為積熱已久,病邪未退,藥力還沒有達到。再服一劑,病情減輕了一半。喘息止息,汗止而痊癒。(《類案》○案郭,指白雲。○此方,合小柴胡湯。已見於前。)

婦人傷寒六七日。胃中有燥屎。大便難。煩躁讝語。目赤。毒氣閉塞。不得流通。宜瀉心三黃湯。(總病)

治熱病壅熱。大便不通。宜服三黃丸。方。

黃連(一兩),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水下三十丸。(聖惠○案此本千金消渴中方。)張文仲。療天行。若已五六日不解。頭痛壯熱。四肢煩疼。不得飲食。大黃湯方。

白話文:

婦女傷寒六七天,胃裡有乾燥的糞便,大便困難,煩躁胡言亂語,眼睛發紅,毒氣阻塞,無法流通。應該服用瀉心三黃湯。

治療熱病壅熱,大便不通,應該服用三黃丸。

方劑:

黃連一兩,川大黃一兩,黃芩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不限時間,溫水送服三十丸。

這是《聖惠方》裡千金消渴中方。張文仲治療天行病,如果已五六天未解,頭痛發熱,四肢煩躁疼痛,不能飲食,應該服用大黃湯。

大黃(半兩),黃連(半兩去毛),黃檗(半兩),梔子(半兩擘)

上四味。切。以水八升。煮取六七沸。內豉一升。蔥白七莖。煮取三升。分三服。此許推然方。(外臺○案肘後。千金。並同。),云岐子保命。治傷寒汗下後。熱結胸中。大便澀微。小便赤者。黃連梔子湯。於本方。去黃檗。加黃芩。不用蔥豉。

涼膈散。(一名連翹飲子)治傷寒半入於裡。下證未全。或復未愈者。或(○此六字。宣明。作下後二字。)燥熱怫結於內。而煩心懊憹。不得眠者。及傷寒陽明胃熱發斑。下證未全者。或誤服暖藥過多。為諸熱證。

白話文:

大黃(三錢),黃連(三錢,去毛),黃檗(三錢),梔子(三錢,劈開)

以上四味藥材切碎,加入八碗水煮沸六、七次。加入一碗豆豉、七根蔥白,繼續煮至三碗水。分三次服用。這是許推然的方子(《外臺祕要》、《肘後備急方》、《千金要方》中都有記載),岐伯認為這是保命良方。治療傷寒出汗後,熱結胸口,大便微祕,小便發紅的症狀。【黃連梔子湯】(在基本方中去除黃檗,加入黃芩,不使用蔥豉)

【涼膈散】(又名【連翹飲子】)治療傷寒半入裡證,下證未全,或復發未愈者,或燥熱鬱結於內,心中煩亂,懊惱不安,不得入睡者。以及傷寒陽明胃熱發出斑疹,下證未全者,或誤服溫熱藥物過多,導致各種熱證。

連翹(一兩),山梔子,大黃,薄荷葉(去毛),黃芩(各半兩),甘草(一兩半),朴硝(一分)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一盞。蜜少許。(或無蜜亦可。舊用竹葉。或亦不須。)煎至七分。濾去滓。溫服。熱甚者。可服四錢。亦有可服一二十錢者。治咽喉。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直格○案此方。本出和劑。有竹葉七片。又聖惠。治傷寒四日。脈浮而滑。腹滿口熱。

白話文:

連翹一兩,山梔子、大黃、薄荷葉(去毛)、黃芩各半兩,甘草一兩半,朴硝一分,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二三錢,用一杯水加少許蜜(或不加蜜亦可,舊方用竹葉,或也不需),煎至七分,過濾藥渣,溫服。熱症嚴重者,可服用四錢,亦有服用一二十錢者。治療咽喉腫痛者,可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

舌乾而渴。大便不利。三黃散方。用黃芩梔子大黃竹葉樸消五味。乃似此方之祖。),黃連清心湯。涼膈散。加黃連。是也。(三法六門。),回春。有桔梗。云。加石膏知母。以解表裡之熱。最為穩當。西塘感症。去朴硝。加玄明粉。

導赤各半湯。治患傷寒後。心下不硬。腹中不滿。大小便如常。身無寒熱。漸變神昏不語。或睡中獨語一二句。目赤唇焦。舌乾不飲水。稀粥與之則咽。不與則不思。形如醉人。庸醫不識。而誤人者多矣。殊不知熱傳心。心火上而逼。所以神昏。

白話文:

舌頭乾燥口渴,大便不通暢。可以使用「三黃散」方,方中包含黃芩、梔子、大黃、竹葉、樸消。這個方子類似於「三黃散」方的祖方。

「黃連清心湯」和「涼膈散」也可以使用,如果加入黃連就更好了。(這三種方法屬於「六門」體系。)

「回春」方中加入了桔梗,有醫生提出可以再加入石膏和知母,來緩解裡外的熱氣,效果更為穩定。

「西塘感症」方去掉了朴硝,加入了玄明粉。

「導赤各半湯」用於治療傷寒後,心窩不硬,腹部不滿,大小便正常,身體沒有寒熱,逐漸發展為神志昏沉不語,或在睡夢中喃喃自語幾句,眼睛發紅,嘴脣乾裂,舌頭乾燥不喝水,給稀粥就吞嚥,不給就不想吃,狀似醉酒。庸醫不瞭解這個病,誤診誤治的人很多。沒想到高熱會傳到心臟,心火上升並壓迫,所以才會神志昏沉。

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門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

水二鍾。薑棗煎之。加燈心一握。煎沸熱服。(六書)

白話文:

黃連、黃芩、甘草、犀角、麥門冬、滑石、山梔、茯神、知母、人參,加水兩杯,用薑棗煎煮,再加入燈心草一撮,煮沸後趁熱服用。